03.02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有哪些女主的行为可以把人气死?

森森浅浅风


我想说一部电视剧,绝对能把人气死,名字叫做《爱,来的刚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如果你看过,绝不会同情“可怜”的女主。

这部电视剧讲的很简单,女主是个孤儿,被外婆收养,因为嗅觉非常牛,所以主业务就是研究香水。

女主有个男朋友,基本没啥本事,但是各种想着向上爬。女主死心塌地、神经质一样的跟着这个男朋友,甚至把她外婆的20万存款拿出来给她男朋友。

她男朋友拿来干什么呢?去上那种所谓的经济管理之类班,可以认识一堆的有钱人。为了拿到外婆这笔钱,女主居然骗自己的外婆,说自己怀孕了!

外婆对她这么好!我想捶死这个女主。

对了,还有男主事情呢,差点忘了。男主典型的高富帅,默默地爱着女主,但是女主毫不在意。

总之,女主想尽办法伺候男朋友和未来婆婆,终于在别人完全看不上她的情况下,和男朋友结婚了。

婆婆看不上女主啊,偷摸的给儿子安排相亲!她老公还真去了!而且,还被女主撞见了。

这回该醒悟了吧?人家偏不,回家看到婆婆装病,又心软了,对老公说:其他的都可以,但是以后不要再安排相亲了。

但是人家不愿意啊,就骗她说,这样吧,咱们先假离婚,等到妈缓过来了,咱们再复婚。

女主还真同意了!离婚之后,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女主就想啊,我都怀上了,可以复婚了吧,各种美梦。可是他(前)老公呢?早就傍上了一个富家大小姐,把人家也弄怀孕了,还能要你?

当女主知道事情真相之后,竟然还死心塌地的维护这个渣男,摸着肚子说,宝宝,爸爸是爱我们的,我们还会结婚的……

你们可能会想,男主呢?怎么没有男主啥事儿?额,男主默默的傻戳在一边,女主对他无感,没招啊。

后面的剧情我不说了,心理承受能力好的,自己去看看,回来接着吐槽。


看电影的厨子


看过一部韩国电视剧叫《别在犹豫》 ,女主是普通人家女孩秀贤,爱上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叫民英,两人也确实是真心相爱,但是民英的妈妈看不上女孩,于是各种侮辱女孩,打她耳光,迫害她家人,希望让她知难而退,但是呢,我们的女主仍然不放弃。



狗血的剧情来了,民英忽然得了癌症,需要别人捐肝治疗,这事时男主的妈妈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居然很不要脸的让女孩给自己儿子捐肝,女孩不顾家人反对还傻傻同意了。然后民英救活了,可是女主却陷入昏迷,这时,男方母亲隐瞒了捐肝事实,骗了民英说女主变心,男主居然相信了,然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出国了,民英还和女主闺蜜生了个儿子。


愚蠢的女主害了自己不说,还让自己的家庭支离破碎,她妈妈为了救她卖了房子 ,到别人家做阿姨支持着生活。黄天不负有心人女主终于醒了,我原本心想这下高潮剧情来了,女主应该要开始报复,结果→女主失忆了,完全不记得以前的事【吐血】……不过太长了说不下去,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看吧。能气死你。


森森浅浅风


浣花洗剑录中,阿娇演的那头猪!整部剧情在长小日本志气,灭自己大中国威风,意图把侵略者造成神,让被凌辱者心悦臣服不怨不悔!还TM古龙几大名著之一!我呸!在那个假小日本终于受伤要死之际,阿娇演那头猪不光把它救了,还TM爱上了,侮辱受气仍矢志不渝,这TM得多贱!羊爱上狼!岂止是被人卖掉还替人数钞票!整个一个完美的汉奸奴隶奴仆形象!

不说了!图也不配了!免得看到想吐!


龙飞凤武吉祥如意


您好,我是娱乐号博主:大风仓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


要从历史方面来说的话,十部片子九部半都有BUG,但这个也是难免的。

一来,群众对“古代”、“古装”的印象,大多来自清朝,最多也是明中后期。一方面我觉得因为早期还有清末那时候的老人留下来,容易从他们那边得到对“古代”的印象;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戏服”吧,就好像我们印象中最深的杨洁版《西游记》中的服装多来自戏服,而戏服自然是来自戏曲,然后比如京剧就来自“徽班进京”这个大概不少人知道的,而这个的时间就是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当然不是说所有的戏曲都是来自这个时间以后(戏曲的始祖是唐玄宗),但的确很多服装和道具是到了明清以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

所以你如果在服装上太“古朴”,可能观众会无法接受;就好像一些网络小说和漫画改写的电视剧完全照搬那种太“奇幻”的装扮,大家总觉得像非主流(嗯,我说的就是巴啦啦小魔仙),但反之,完全照搬古代真实的服装,观众大概又会觉得太落魄——就好像四大名著中拍摄的最晚的《水浒传》,大家当年是不是都觉得里面人衣服像叫花子呢?但其实古代服装本来色彩上就很单调,比如早期不是官员都不能穿锦缎只能穿布衣(所以用“布衣”来指代平民,比如《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也不能用艳丽的色彩,因为明黄、大红、大紫、甚至某些绿色都是皇族和官员才能用的,当然还有就是太艳丽的染料都很贵,所以平民其实一般就是穿着灰色、土黄、灰红、灰白色的衣服的,人多了就感觉和丐帮差不多╮(╯_╰)╭。反而是更接近于戏服而不是古装的其他三大名著的服装,观众更容易接受一点。

so,就好像为啥这么多人鄙视抗日神剧、乡村撕逼爱情剧、宫斗宅斗爱情剧等等的,人家还是方兴未艾呢?因为有市场啊,你完完全全“考证”出来的戏,没市场,观众要看么?

二来,我觉得这方面原著也要担点锅,特别是一些从著名小说改变的电视剧,人家原著就是这么写的,你怎么弄?

就比如前面有人提到《三国演义》中蜀汉打“蜀”字旗,就好像抗战的时候日本打“倭”字旗、汪伪打“伪”字旗一样可笑。但原著中魏、吴两国提到蜀汉的时候几乎都是叫“蜀军、蜀国、蜀将”之类的,而旁白中也都是这样,甚至偶尔蜀国人自己也会这么称:

孔明暗令人留住邓芝。多官皆散,孔明请芝到书院中,问芝曰:“今蜀、魏、吴鼎分三国,欲讨二国,一统中兴,当先伐何国?”……正是:吴人方见干戈息,蜀使还将玉帛通。未知邓芝此去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权闻言惶愧,即叱退武士,命芝上殿,赐坐而问曰:“吴、魏之利害若何?愿先生教我。”芝曰:“大王欲与蜀和,还是欲与魏和?”权曰:“孤正欲与蜀主讲和;但恐蜀主年轻识浅,不能全始全终耳。”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你说邓伯苗出使吴国,自称“蜀”还勉强算是对外谦恭;你诸葛亮自己在家里面和臣下聊天,还来个“蜀魏吴”鼎分三国,不是自我打脸嘛……

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三国演义》打个“蜀”字旗也不算啥。倒是舌战群儒时候黄盖就跑出来吼“快一起讨论下‘吴蜀联盟’的大事吧”这种就有点“未卜先知”了。

还有最常见的就是提前出现类似玉米、番茄、土豆、辣椒等大多要到明末清初才引入中国的食物,(可能还有西瓜),还有茶(茶馆)等宋朝才广泛出现的,不过就和第一条说的一样,如果要拍个隋唐甚至更早的三国、两汉甚至是封神榜的电视剧一点错不犯是不可能(好吧封神榜和西游记也不真实对应商朝和唐朝)。

比如上个菜,一大半菜不能吃;在街上聊个天,没茶馆;一起坐下来,没桌子没凳子;说两句,称呼全不对。那作者完全没辙啊。

所以你看金庸都不写唐及以前的作品吧,就是少犯错。

但金庸还是犯过:

  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他拾了一些枯柴,正想设法生火烧烤来吃,忽听树后脚步声细碎,有人走近。 ——《神雕侠侣》(三联版) 第六回 玉女心经

宋末元初的杨过就吃上玉米了。

还有著名的牛家村密室吃西瓜的故事,原文太多就不一一引用了。【注】:这方面西瓜引入中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金、元,但也认为明朝才被广泛食用,就好像玉米番茄土豆等等来自美洲的食物其实在明末就和墨西哥银元一样出现在中国了,但并未广泛传播,像射雕这样:

这时天已微明,傻姑到厨下去煮粥给两人吃。黄蓉道:“靖哥哥,你养一会儿神,我去买些吃的,我们马上就练。”心想眼下天时炎热,饭菜之类若放上七日七夜,必然腐臭,于是到村中去买了一担西瓜。

随便一个小村(还是没啥人差点死绝了的那种)一出门就能买到西瓜还是很困难的。

西瓜的问题,类比一下,就好像椅子凳子汉朝就从西域引进中原了,但大家还是习惯坐席子,就好比“割席断交”的故事来自东汉末年,里面被鄙视的华歆就是在另外一篇故事中鄙视过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的家伙。

甚至到了唐朝椅子凳子还是和席子毯子混用的,比如看唐人画作中,“唐人宫乐图”中是坐的桌子和凳子;而“挥扇仕女图”是坐在毯子靠在桌子(或几案);捣练图又是坐在毯子和凳子上都有了:

(↑唐人宫乐图↑)

(↑挥扇仕女图↑)

(↑捣练图↑)

差不多一直要到宋朝特别是南宋,迁都南方以后再跪着很容易得风湿性关节炎,这个“跪坐”和“坐席”才算大致绝种了……

所以写点隋唐甚至是秦汉的作品,真的是很痛苦,如果是像较为专业的去翻过的历史考证书籍甚至自己就是学历史的那种的话,还算好点,可能不会犯太多错误;如果本身就是随便YY那种的,那从称呼到用具到食物到习惯,真的是不堪入目啊……

就好比《大唐双龙传》,之前我们说南宋末出现西瓜属于“概率较小”的情况,那隋末就出现金、元才引入中国的西瓜,就属于穿越了:

  寇仲和徐子陵杂在四散奔逃的一股人潮里,横闪冲进一间生果店内,心叫对不起时,顺手弄翻了两箩西瓜,撒满地上。   两名敌人刚好扑进店来,踏在西瓜上,立时变作滚地葫芦,两人已从后门逸逃。 ——《大唐双龙传》卷十一第九章 血战襄阳

当然还有玉米:

  安隆脸色微变,转瞬又变得若无其事,淡然道:“材料不外玉米、高粱为主,再用小麦、青稞、豌豆并以清澈泉水酿制而成,但必须遵从制酒的六大要诀,就是水必善净,料必善实,工必善精,器必善洁,曲必善时和窖必善湿。否则只能得其形而失其神。哈!贤侄这么拦途截路,难道只是想跟隆叔领教两招造酒的功夫?” ——《大唐双龙传》卷二十四第二章 救人救火

免不了的茶馆(最早的茶馆在唐朝开元年间(713年 - 741年),而且还是被称为茗铺):

  赴上林苑池生春的宴会前,寇仲和徐子陵在北里一所茶馆会合。 ——《大唐双龙传》卷五八第八章 秘密武器

当然喝茶、饮茶、热茶之类的文字数不胜数……话说“茶”这个字还是唐代的陆羽的《茶经》才开创的(据说陆羽把“荼”字去掉了一横,创了“茶”这个字),当然按照陆羽的说法茶是源自神农氏,不过就和《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一样,呵呵。当然更早的时候可能是有茶了,只是不叫这个名字罢。

还有宵禁:

  宋玉致遥望曼清院外万家灯火的洛阳夜景,秀发迎风飘扬,美得像一尊女神的雕像;而从她那笔直丰隆、直透眉心的鼻管,既使人感到她坚刚不屈的性格,亦增添了她清秀高傲的气质。 ——《大唐双龙传》卷十三第十章 舌战青楼

全书中多次主角们到了晚上还跑出来,还有各种晚上开的宴会等等,但其实宋朝以后才有各种夜市,唐朝和之前一般晚上是要“宵禁”的,就是到了某个时点以后街上就不能有人,想当年曹操最早出名的事件就是把一个大太监蹇硕的叔叔直接杖毙了,人家犯的罪名就是“夜行”:

注[三]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夡,莫敢犯者。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对了,看到引的前一章的标题,还想到个“青楼”的事情:

  寇仲心中恨不得把他捏死,表面当然装作欣然从命道:“县大人真想得周到,嘿!县大人的好处,我们两兄弟自会如实报上叔父,让他论功行赏,不过我们两兄弟最怕闲在屋内,这样吧,县内有没有甚么青楼妓寨一类的寻乐之处,唉,离开大都后,便一直没有……嘿!县大人也该知道没有甚么了,本以为到了扬州,就可快活一番,现在睡得精满神足,怎也要去。哈……这等小事,自然难不倒县大人了。” ——《大唐双龙传》卷一第五章 晴天霹雳

开篇就把“青楼”和“妓寨”相提并论,但其实在唐之前,青楼指的是和赖昌星的红楼一样的豪宅的意思, 比如三国曹植有诗云:“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而且就在比隋朝早不了多久的南朝齐就有过案例:

《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武帝兴光楼。上施青漆,世人谓之‘青楼’。”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还指出过这点:“齐武帝于兴光楼上施青漆,谓之青楼”,并指出:“今以妓院为青楼,实是误矣。” 青楼直到唐代,才逐渐有了妓院的意思,但还是两种意义参杂错出,甚至有一人之作而两意兼用的例子。 如韦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而与艳游、酒色无涉;而《捣练篇》“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衣曲”,则指妓院。

你说原著就这么多历史错误,让电视剧导演怎么办?

当然有时候也是改编的锅,就比如《甄嬛传》,原作是完全架空的,改编成了雍正的故事,最后不得不让甄嬛做了弘历(乾隆)的妈,但历史上据说雍正被立为皇帝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康熙看好弘历,才选了弘历的爸爸胤禛(雍正),怎么可能雍正都做了这么多年皇帝了才突然冒出个自己儿子的新妈出来?(甄嬛传这段我是看的百科介绍,不知道原作是不是这样的)

昨天看了其他答主的回答,发现如果真的拍先秦的故事还真痛苦,据说当时在吃的蔬菜只有20多种,流传到现在的只有白菜和韭菜(不过我自己百度了一下好像还有某些豆子,比如大豆?),那项少龙或者芈月总不能整天就吃白菜或者韭菜吧?更别说常见的瓜果还要砍掉一大半了……

————————————

说到底,我的意思就是:这些问题有部分的确是编剧、导演、场务、道具师偷懒了,但有些我觉得是因为完全照搬历史造型不能被观众接受。

比如现在经过推广科普很多人知道了嘉庆之前清人的辫子都不是电视剧里又黑又粗的那种,其实应该是金钱鼠尾辫。但什么是“金钱鼠尾辫”呢?大概是像这样:

这样的2岁小朋友大概还有点萌,但如果是成年人,比如四爷、比如说“康熙大帝”、比如说摄政王带着这个发型找大玉儿谈朋友……你说观众会不会笑起来?

所以导演和造型师也不是傻子对吧,说到底电视剧搞啥“真实还原历史”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结果还原了历史反而把观众都吓跑了,人家为啥还搞啥“还原历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