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港大:在薄扶林道爬坡往上爬,拼盡全力就是頂尖嗎?

在港島薄扶林道爬坡往上,就能看見聖莊(St. John's College),這是很多港大本科學生第一年甚至是唯一一年的舍堂(宿舍)。

邱大發初到香港時,迎接她和她那兩隻行李箱的,是香港的暴雨季和那條小斜坡。那天的雨大得讓人幾乎看不見街對面的人,雨水沿著斜坡一陣陣打在邱大發的腳踝和行李箱的輪子上,沒有手撐傘,她只好全身溼透、半拎半拖地把行李箱運到聖莊。在那艱難的百米衝刺裡,邱大發覺得自己就像是香港電影《歲月神偷》裡的吳君如,在瘋狂的暴雨中拼了命保護自己為數不多的家當。

港大:在薄扶林道爬坡往上爬,拼盡全力就是頂尖嗎?

不過住在豪宅、別墅集中的半山上,邱大發的居住環境遠比電影裡的好多了。香港的學生宿舍只有單人間和雙人間,每一層有小客廳和廚房,1700港幣一個月的,遠比在山腳下用5000塊租一個客廳幸福。

香港大學僅有聖莊、李兆基堂、偉倫堂、利希慎堂、施德堂、太古堂等十幾個舍堂,兩人一間的格局住不下全校28000名學生。這些校舍散落在太平山半山上的各個角落,住在舍堂的學生,去上課總能少爬幾個坡,晚上也不用在12點後摸黑走在太平山上。

不過要在這些環境不錯、價格低廉的舍堂中保住一張床位,一點都不容易。在真正踏上這片土地之前邱大發沒有想到大學宿舍還要靠搶,搶的方式是,奉獻。

內地學生在港大的第一年無需申請,可以直接住Hall(舍堂),但從第二年開始,所有學生都要向不同的舍堂提交申請,申請由各個Hall的學生會審批,如果你這一年在舍堂活動中比較遊離,沒有“貢獻”,很有可能就會被踢掉,要滾下山租房去。

香港大學沒有班級的概念,反而對舍堂有更強的歸屬感。港中文的學生會以書院名自稱,比如稱自己是“知行人”,而港大畢業生介紹自己時,會用舍堂名字。許冠傑有一次回母校港大演講,就自稱“Ricci 佬”,表示他讀書的時候住的是 Ricci Hall(利瑪竇宿舍)。

在港大,大部分活動都以舍堂為單位,而不同的舍堂有不同的風格。內地學生要想保住一張床位,要麼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甚至在舍堂間的比賽中獲獎,要麼做“公職”,加入舍堂的學生會。

聽起來像是在國內大學做學生幹部拿綜測那麼簡單的事,實際卻可怕很多。邱大發參加過舍堂組織的各種體育類活動,幾乎每一項都需要每天晚上訓練2到3個小時,或者凌晨被叫起來去爬山,上太平山頂看日出。而學霸如邱大發,第二天還要一早起來上課、寫Paper,晚上再被抓去訓練,週而復始。

以上是健康的玩法,不健康的玩法是,香港人大多是夜貓子,喜歡在訓練結束後下山,到“老蘭(蘭桂坊)”,擠在西裝革履的中環精英中間喝兩杯,再一路沿著山路喊樓回去。

港大:在薄扶林道爬坡往上爬,拼盡全力就是頂尖嗎?

更不健康的玩法,邱大發沒遇到過,但谷歌一搜就知道港大舍堂文化久負盛名。最過火的舍堂活動,既低俗又兒童不宜,多次被港媒批評。

港大:在薄扶林道爬坡往上爬,拼盡全力就是頂尖嗎?

經過長達一年的身心攻擊後,邱大發在第二年成功地留在了聖莊。但舍堂活動佔據了太多學習時間,GPA危機在前,她開始轉戰學習,有時間就下山轉轉研究在外租房的成本。

都說

大學五件事:讀書、拍拖(談戀愛)、上莊(做學生會)、住Hall、Part-time(做兼職),我第一年選了讀書和住Hall,第二年就只能選讀書和Part-time,過三爆四才是我的人生目標啊~

邱大發在自動販賣機前一邊吸著冰涼的維他檸檬茶一邊跟我講述她當年的戰略轉移關鍵節點,一臉驕傲。

也不是每個在港大的內地學生都像邱大發一樣沒心沒肺的。邱大發母語是粵語,從小看TVB、吃叉燒燒鵝飯長大,對香港適應得還不錯。

對於其他內地學生,在港大讀書跟出國讀書沒什麼區別。英語再好,在跟本地教授和同學交流時依然很難聽懂他們奇特的口音。那些花樣百出的粵語梗,連翻譯都很難翻譯,更不要說跟著Local 一起大笑。

港大沒有班級,社團活動遠沒有舍堂活動活躍,雙人間裡朝夕相處的唯一一個室友一年一換,在這裡,想要簡簡單單交個朋友,大概只有兩次機會,一次是入學時的O’camp (迎新訓練營),另一次便是各種舍堂活動。如果你既錯過了O’camp ,又不想犧牲GPA去為舍堂奉獻生命,那麼很有可能你就只能做個獨行俠。

像邱大發那麼熱愛社交的人,在第一年大學生活結束時也幽幽地跟我抱怨,在港大,學生就像這裡的校舍一樣,星星點點散落在太平山上,明明是在那麼逼仄的空間,每個人拿著自己的課程表、時間表和人生計劃四處奔波,竟然可以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互不相交。

互不相交的結果並不是多元,港大讓邱大發最驚訝的一點是,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完全獨來獨往,每個人卻同時都過著類似的生活。

在“大學五件事”裡,沒有“睡覺”存在。只要你選擇兩件及以上,就意味著你沒有睡眠,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要延續港大人最喜歡說的“搏盡(拼盡全力)”。

港大被稱為Holiday King University,每個學期平均12周,其中有一週是假期,中秋國慶重陽節刮颱風都要放假。

在邱大發的朋友圈裡,美食和各種展覽是常駐嘉賓;而邱大發的真實人生裡,趕due才是正事。畢竟多假期的另一面是課程很滿、作業很多。

在國內的大學,畫風可能是高數老師在講臺上炫技推倒了一番,底下一片茫然,然後老師一拍腦袋:哎呀,有個公式忘了跟你們說;

而到了港大,畫風就變了,鬼佬教授在臺上雲淡風輕,把書上最基礎的內容講一遍,然後佈置一個項目,在做項目時,學生才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如果一個項目需要的技能點是100的話,教授在課上提到的最多隻有30,剩下的70,都由學生在挑燈夜戰中、爬山中、享受熱騰騰的煲仔飯中,自行領悟。

但邱大發除了做小組作業和趕Final,很少跟校內朋友討論學習的問題。她的朋友在“大學五件事”中各有各的優先排位,除了她本人,沒有人把讀書擺在第一位。幸運的是,在學術氛圍不怎麼濃厚的港大,想要好好學習也是可以的。

抱著不能浪費昂貴學費的心態,邱大發有事沒事就會寫郵件去勾搭一下常年出現在論文參考文獻裡的頂尖教授,和歐美名校畢業又為人親和的PhD助教。無論多晚都會有人回覆,每週幾個小時的親切會晤就夠邱大發在圖書館裡消化很久。

坐在以法律、醫科和商科見長的港大校園裡,看到的一般不是一行人經過在討論晦澀難懂的醫學原理,更多的是,一群上了莊的人西裝革履,在某個英式建築前氣派合影;或者同樣西裝革履,行色匆匆,準備坐地鐵到中環去面試或上班。

關於港大的學術氛圍,邱大發很同意一位知乎網友提到的:

港校為你提供了一個遠比內地優渥的物質基礎,和一個稍顯功利空虛、可能會讓理想主義者很難適應的上層建築。

港大:在薄扶林道爬坡往上爬,拼盡全力就是頂尖嗎?

在資本主義氛圍濃厚的香港,一趟夜跑就能到中環的港大很難在商業環境中倖免於難。港大學生從入學就被培訓規劃自己的Career Path ,上莊、實習是為了能在簡歷上證明自己有領導力,不管是什麼學科的學生,一畢業總會擠在中環狹窄的辦公室裡等待面試,擠破頭要進投行,這才算學有所成。

港大:在薄扶林道爬坡往上爬,拼盡全力就是頂尖嗎?

2016年,港大的本科畢業生中,有79.1%選擇直接就業,同年,清華只有15.4%的本科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北大的數據是20.85%。 幾項數據一對比,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港大學生一進校就開始研究Career Path,校園裡滿是行色匆匆去上莊、面試、到金融機構去打工的人,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說,港大就是一個巨大的商學院。被港媒批評時,有港大的老師發聲,以就業為目的的校園氛圍是學生的選擇,不管是選擇就業還是學術,港大都在為學生創造最優條件。

2013年遼寧省文科狀元劉丁寧被香港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一個月後就從港大退學復讀考北大,關於清北和港大哪個學校更好的問題,一時間全城熱議。

港大:在薄扶林道爬坡往上爬,拼盡全力就是頂尖嗎?

每年的QS學科排名,港大也經常被拿來與清北比較。在2018年的排名中,清華超越港大,港大光環逐漸暗淡。

在香港本地,企業眼裡的港大不再是天之驕子集中地。作為亞洲金融中心,香港聚集了匯豐銀行、中銀香港、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機構的亞太區總部,這些外資或中資企業同時吸引著中國大陸、歐美常春藤名校,以及香港本土大學的應屆畢業生。

不論是內地高考狀元,還是拿著8科A到港大讀“神科”的本地學生,只要想在香港就業,都不得不面臨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壓力。

港大:在薄扶林道爬坡往上爬,拼盡全力就是頂尖嗎?

而在一連串的名校名單中,港大二字的說服力就顯得稍弱了點。香港地真正的天之驕子,是那些家境不錯,畢業於歐美名校,一口流利美式英語的孩子。

對於每年精挑細選到這裡來讀書的300個內地學生,港大是一個進修歐美名校的完美跳板,或者是,成為港漂、拿永久居民身份證的第一步。

置換這些的條件是,一個看似熟悉但完全陌生的大學環境、溼熱多變的天氣、幾乎完全斷裂的同齡人文化、一不小心就要成為獨行俠的風險,一個徹底商業化的社會,和一個不比北上廣深簡單的競技場。

有的人像劉丁寧,一秒都不能多待下去;有的人像邱大發,在熟悉以後越發享受這種奇妙的疏離和秩序感。

拖著一大一小兩隻箱子抵達香港一週,邱大發就爬上了太平山頂,觀賞電影電視劇裡最經典的夜景。

臨近畢業時,邱大發又一次登頂,在那裡欣賞日出。

她說,第一次來的時候,正值高考得意,考上了最喜歡的大學,登頂時彷彿完成了一個儀式,未來就像香港夜景一樣觸手可及。

畢業前最後一次再來,氣喘吁吁、渾身痠痛,看到了一個沒那麼光芒萬丈的香港,對未來的不確定和迷茫這才密集地撲來。

房子太小,樓價太高,畢竟還是別人的天下。

不知道如果當年選擇清北,會在北京的紅牆瓦黛中獲得怎樣的驕傲和失落。

但那個世界裡的邱大發,一定會失去的是,顛簸的巴士旅途、鬧市中如暮鼓晨鐘般懷舊神聖的叮叮車響,用粵語講才有意思的黃段子,和教授在長凳上碰杯喝可樂,畢業後從中環往上,跑著步對那些港大學生說:“你也是Ricci 仔?”

圖片/來源網絡

Ref: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257406/answer/2731569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257406/answer/27284010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7/05/05/159028

http://sina.lt/fvDf

http://sina.lt/fvDg

港大:在薄扶林道爬坡往上爬,拼盡全力就是頂尖嗎?


這周起,我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欄目「江湖來信」,徵集讀者們關於職場、成長和選擇的困惑。希望你們將自己的問題,寫成一封信,發送到[email protected]。編輯室裡,每週將有一位編輯,選擇幾個問題寫成回覆文章,在週末推送給大家。

期待收到你的來信。也期待你的故事,被我們寫進歷史消息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