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英法百年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近代史内参


前述各位的回答已经把百年战争对英法两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的影响说得比较清楚了,我想在各位的回答的基础之上来分析一下由于百年战争对于英法两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这种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于近代欧洲,对于整个近代世界历史,甚至那对于近代以来的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的影响。


英法百年战争动态示意图


随着百年战争在1453年结束,英国差不多完全被逐出欧洲大陆,法国这个时候可以精力转向巩固自身,并寻求追逐对外政策的新方向。对法国来说,英法百年战争的一个根本结果就是法国王权在战争中得到了强化和改进,封建贵族遭到了削弱,传统中世纪社会等级及其体制体现失去了原本的那种重要性。在法国形成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过程中,路易十一、查理八世以及那路易十二,基本上完成了整个法国的统一。同时部分地得益于在法国百年战争中新起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法国基本上实现了政治统一,依靠的也是多方面的中央集权工作措施。


百年战争后中法国王室领地的扩大


说到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形成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说一些抽象的可能大家觉得不好理解,但我们只要提一个人,大家可能就全明白了,那就是圣女贞德,她就是在百年战争中出现的,是法兰西民族象征。这样的话呢,随着百年战争之后的几十年,相对于国王领土可以不经向三级会议申请而直接征收税惯例的形成,国务大臣们的工作,以及王家陆军存在,使法国显得是个成功统一和后封建的君主国。这样的话呢,法国成为现代强国的伊始,就是作为中央集权国家的浮现。


圣女贞德


英国在百年战争中被逐出欧洲大陆,所以英国能够选择的对外战略方向只能是大西洋。也就是说英国向欧洲大陆扩张这条路行不通,本岛贫瘠,又没有什么发展余地,所以只能向大西洋扩张。但是英国不是说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事实上,在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国内又经历了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两大家族争夺英国王位的斗争,史称玫瑰战争。战争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结婚告终,这开启了英国开始崛起的都铎王朝。


英国玫瑰战争示意图

(说起来,玫瑰战争对英国也算是个好事儿,在战争中呢,大贵族们死光了,统一整个英国的新国王,就没有那么多封建贵族制肘,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这对英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是个利好。)


英国复兴的关键是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的首位君主亨利七世集中精力于国内的稳定,并且节源开流,使英国在长期的国际战争和内战以后得以休养生息,从而让英国能够凭借它的优良的实业传统和优良的地缘经济位置能够藏富于民。另外一方面呢,亨利七世的积极收复王室领地,夺取失败的叛乱贵族和王位争夺者的土地,利用税收和法院来获取资金。这时的英国拥有了现代早期强国想望而不可得的一种相对健全的国家财政能力。同时随着欧洲重心从地中海向北大西洋沿岸转移,英国开始开发和得益于自身的特定海洋性地缘政治经济潜能。所以说百年战争的最终失败,实际上对英国大有好处,因为被逐出欧洲大陆,有助于英国专注于海洋开发。在统一了英国,巩固了王权专制统治之后,经济上英国社会开始享受海洋交通便利,得益于与欧洲大陆日益发展的贸易网络,尤其是由此塑造的英国的工商业繁荣,英国王权能够集中精力压制封建贵族,增进国内安宁和城乡秩序,在对外政策上,英国国经过了亨利八世的首席大臣托马斯·沃尔西红衣主教开始走向了生成,16世纪末以后300多年里,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根本国策传统就是居间制衡,扶强抑弱,扶弱抑强。以保障英国本土安全及其海外优势。


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1485年-1603年,来源:彩色宝石)

(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后,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及其属土周围地区。都铎王朝统治英格兰王国直到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为止,历经118年,共经历了五代君主。都铎王朝处于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被认为是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法国在取得了百年战争胜利,并且能打击了国内的封建贵族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统治后,就开始对外实行了一种非常积极的对外政策,就在1494年应意大利米兰摄政的邀请入侵意大利,并与西班牙以及哈布斯堡奥地利在意大利的领土上,爆发了长达60多年的意大利战争,从而使得意大利战争成为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开端之一。



而英国呢,经过了都铎王朝的五代君主的统治,在海上击败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开启了英国的海上霸主之路,造就了未来将两百多年的两次英国的霸权巅峰。

而英法两国可以说从百年战争以后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角,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年战争对英法两国影响至关重要,对英法两国的现代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构建至关重要,当然更进一步说,英法百年战争在构建英法两个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的这种重要性,实际上更进一步的体现了百年战争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或者说在现代历史上的重要性。


hording



百年战争结束之后,虽然英王坚持在自己的头衔上加上法兰西国王的称号,但是英法王权实际上相互独立了。英国基本上退出在欧陆的角力,它逐渐地展示出了岛国的属性,构成了近代英国转向光荣孤立政策的基本地理条件。

法国西部和北部疆域轮廓通过百年战争得以基本确定,扫除了英国的干扰,法国进一步走上了统一的道路。

(1)骑士阶层的衰落:在百年战争中,从平民中征召的步兵,尤其是长弓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士的军事垄断地位。基于封建效忠关系的军事义务逐渐被雇佣军代替。法国在1439年,建立了常备军制度,近代国家的职业军队逐渐形成。

(2)民族意识逐渐形成:

民族意识的形成是英法百年战争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虽然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时期的民族意识还很模糊,更多的是精英阶层从上而下逐步对普通民众产生影响的结果,有些还夹杂着乡土意识、王朝理念和荣誉观念。但是,有一点却是共识,那就是百年战争中英法的对立状态让两国民众都认识到了彼此的区别,并有了相互区别的文化共识。

对英国而言,摆脱了大陆的负累,英格兰国王真正地成为了英国民众的国王。王室和贵族阶层的主要语言从法语转为了英语,到15世纪时,英语已经可以用来书写正式的文件了。有历史学家认为,英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成为了表现和阐述民族性的重要手段。

对法国而言,战争的伤害让社会各个阶层都意识到了他们与英军的对立,保卫国王和法国的意识广泛地深入到普通民众中。

比如贞德虽然是法国洛林地区小村庄的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孩,但却坚信统治法国的必须是一个法国人,这样的信念实际上反映出一个被各个社会阶层所认同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在萌芽。

(3)

虽然战争让君主成为了英法民族意识的重要象征,但是百年战争却导致英法王权的发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英国道路:为支付战争费用,英格兰国会在百年战争期间频繁召开,逐渐成为了一个常设机构,并有了上议院(House of Lords)和下议院之分(House of Commons)——上院由贵族和高级教士阶层组成,下院则由乡绅和城市精英代表组成。下院借由批准税收的权力与国王进行政治交换,对王国政治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到14世纪末,国王若要征收非传统项目的税收,必须通过下议院的同意。也就是说,下议院实际上掌握了批准和拒绝所有新税的权力。由此看来,在百年战争中,英国的等级议会制度得到了增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了重要的制约,这可以看作是英国后来立宪君主制度的前奏。

(4)法国道路:法国则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14世纪上半期时,为征收临时特别税,国王会征求三级会议同意。但是法国一再面临的危机局面使民众心中对强大的王权表现出了极大的渴求,为了保障王国的安全,三级会议从14世纪中期开始逐渐默许国王随意征税的行为。1439年,查理七世设立常备军为经常性的赋税提供了理由,三级会议最终放弃对征税权的控制。总之,百年战争中,法国的议会制度不仅没有像英国那样得到加强成为限制王权的工具,相反地,它却被王权吞噬,使法国王权空前增强,这为近代的绝对主义王权制度埋下了伏笔。

总结:虽然百年战争本质上是一场封建战争,但却导致了骑士阶层的整体衰落。

它一方面加剧了饱受瘟疫和饥荒之害的普通民众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孕育了英法民族意识的萌芽。

长远来看,百年战争开启了英法通往近代民族国家的道路,并且预示着英国君主立宪和法国绝对主义王权的两种不同的政治路径。

欢迎各位朋友在此分享您的态度和意见——让历史照亮现实的写作者 昭 杨


昭杨


个人以为:英法百年战争对英、法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法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战争的起因是复杂的,早在战前英、法两国就有很大的矛盾:英国王室的祖先来自法国诺曼底公国,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葩现象——本该和法国国王平起平坐的英国国王同时又是法国治下的诺曼底公国公爵,而英国国王又利用自己兼任诺曼底公国公爵的身份和法国国王统治下的世家贵族联姻,于是法国境内的很多贵族封地实际处于英国国王控制之下。

就在英、法两国关系纠结之时统治法国的卡佩王朝因为没有男嗣,由旁支瓦卢瓦伯爵查理之子腓力六世继承王位,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和瓦卢瓦家族一样是卡佩家族的旁支表亲,于是爱德华三世自认为拥有法国王位继承权。腓力六世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夺英国王室在法国境内的领地作为回应,于是双方因为王位继承和领地问题梁子越结越深。

英国的经济命脉和皇家国库的正常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羊毛贸易。中世纪后期佛兰德斯是羊毛贸易中心。生产羊毛的英国人在这里卖羊毛,而大部分由这些羊毛制成的商品(呢绒)则取原道返回英国。由于羊毛原料出口商和毛呢制成品进口商都要向英王缴税,因此佛兰德斯的羊毛制品厂商和经销商顺理成章地都愿意支持英国利益。佛兰德斯地区在政治上是法国名义上的领土,但其实是独立性较强的贵族封地,在经济利益上和英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了争夺法国王位、维持和法兰德斯的羊毛贸易,英国率先出兵攻打法国。严格意义上爱德华三世并不是完全以英国国王的身份攻打法国,而是利用自己的法国贵族身份拉拢了一大批反对法国国王的世家贵族势力,所谓的英军其实更多是从英王在法国大陆上的领地出发,而不是从英吉利海峡对岸跨海远征。一开始英军势如破竹,但法国人民经过坚决的抵抗最终反败为胜。

战后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所有位于法国境内的英王领地,佛兰德斯、勃艮第等贵族封地也被法国国王控制,法国逐渐由一个封建贵族割据四分五裂的国家开始向王权独尊的中央集权国家转变。生活在法兰西大地上的人开始逐渐摈弃自己是哪家贵族的子民这种观念,转而认同自己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员,原本封建割据的法兰西大地开始向民族国家转变。

英国虽然战败,失去了自己在欧洲大陆上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但这使英国的民族属性变得更加单一:原本英国国王在法国境内有大量领地,英国境内生活在大量法国贵族,以致于英国曾经一度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百年战争后英语逐渐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格兰人的民族认同逐渐建立起来。与此同时英国国王为支撑战争向自己的贵族们征税征兵,贵族们起而反抗制定了限制王权的《自由大宪章》。从某种程度上英国算是在百年战争中因祸得福——退出欧洲大陆的英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强国并开始在欧洲大陆推行均势外交平衡政策。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百年战争的结果就是,英法民族主义形成,两国走上崛起道路。

具体战争过程就不介绍了,说说英法民族的发展。

1、英国

英国在百年战争之前,是挺惨的。先后被凯尔特人、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维京人、诺曼人征服。

这些征服者中,盎格鲁-撒克逊人成为民族的主体,英格兰(England)这个名字就源自“盎格鲁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鲁人之地”。

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诺曼人是法国化的维京人,他们作为统治者又将法国文化强加给盎格鲁-撒克逊人。

战前英国的问题:主体民族被压抑,缺乏文化和民族核心

威廉入侵英格兰:

征服者威廉的后代统治英国至今,如果他们一直坚持法国身份,接受大陆文化影响,英国很可能失去转变成海洋民族的机会,以至于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都很难出现。

百年战争中,战乱加上黑死病,英格兰人的民族认同大大加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本土文化被扶正,英语也取代法语成为民族和国家的语言,英格兰民族形成。

英国战败后,最终失去在大陆上的所有领地,退守英伦三岛,成为纯粹的岛国。英国转而专心发展海洋利益,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2、法国

法国其实跟英国很像。

法兰西的意思就是法兰克人居住之地,但其实法国主要血统是是凯尔特人中的高卢人。高卢先后被罗马和日耳曼人的法兰克王国统治。法兰克王国后来分裂,其中的西法兰克最终发展成法国。

西法兰克实行分封制度,国家力量分散。国王因此没有能力对抗维京人,还割地让维京人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10世纪,丹麦维京人建立的北海帝国:

在对抗维京人的过程中,巴黎伯爵罗贝尔家族逐渐崛起,最终建立了法国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继承了西法兰克的问题:封建制度导致的王权式微和国家分裂。

卡佩王朝早期对国家的控制,仅限于小小的法兰西岛(巴黎附近区域)。法国的领地、财政、军力甚至不如一些地方诸侯,如勃艮第公国、安茹公国、诺曼底公国等。

法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如果国家不能统一,法国可能会发展成下一个德意志(分裂数百年,直到1871年才由普鲁士统一)

(↑↑↑ 安茹公爵与诺曼底的联合,组建英国安茹王朝,一度统治一半法国,权势超过法国王室↑↑↑)

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一度沦陷(英王加冕法国国王)。不过,天降圣女贞德,法国奇迹般反杀,并夺回全部英国的大陆属地。

百年征战,法国因为最终的胜利,国家和民族得以统一。强大的王权加上统一的民族力量,让法国逐渐称霸欧陆,并成为近代主要的强国。

结语:

英法百年战争前,英、法两国的国家认同都来自于王室。国家的边界与民族无关,而是与王室的血统与宣称相关。

因为百年战争,民族国家形成。英国失去了大陆,本土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崛起,英格兰民族主义形成。法国则由四分五裂走向统一,苦难塑造了法国的民族意识。

统一团结的民族力量让英、法各自走上了崛起之路,最终深刻影响了世界,至今位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二。


列国图志


最直接结果是造就了今日英法两国的版图,也奠定了各自国家的民族基础。

英格兰诺曼王朝创建者威廉,原是法国诺曼底公爵,后来王朝绝嗣,传位法国安茹贵族亨利二世,金雀花王朝建立。这时的英格兰几乎控制着半数今日法国领土。法国国王也不甘心法理领土不完整,因此和英国多有较量。比如法王菲利普与英国狮心王在十字军东征时的较量。在那时,法国就已经夺回了不少法理统治区域。可是两国的通婚体制还是为后世留下了祸患。

法国想夺回英国占领的法理统治区域,英国国王又拥有法国王位继承权。双方各不相让,最终走向战争。从十四世纪初打到十五世纪中,从处刑威廉华莱士,到烧死了圣女贞德。法国总算是基本夺回了领土,真正走上欧陆强国的道路。换言之,英格兰失去了除加莱以外的欧陆境地。从此英格兰专注英伦三岛的压制以及殖民地的经营。

战场一直在法国,因此胜利的虽然是法国人,但苦的也是法国人。战后,欧洲最强的海军国家与最大的陆军国家,都走上了各自的历史发展轨道。

说起来,欧洲在中世纪,王国公国之间就各种联姻,屡见不鲜,因此,在欧陆统治阶层都沾亲带故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联合统治与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百年其实也是诸多王位继承战争中的一个了,只不过牵扯到英法两国多代君主,因此较为著名。

这种本就出于私欲的国战你要非说出个什么贡献和意义,说实话真的是给丑八怪化妆。但是说没意义吧,进行百年的战争中会有太多的事件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根据蝴蝶效应分析的话,估计没有英法百年可能就没有今天社会了!

多说一句,今日英国王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温莎王朝,其实是德国血统。原为神圣罗马帝国汉诺威公爵,故而王朝原名汉诺威王朝。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就是德国血统,不但如此,他的外孙威廉二世还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第二任皇帝,对英法发动一战。。。


秋山三国


在我的印象中,这场战争纠葛不清,两国的恩怨情仇真的太多了!有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风个个因素,领土原因是导火索,经济原因才是根源!

这场仗,你来我往,旷日持久,你要说是最后法国赢了,那也是说的过去,英国丧失了所有在法国的领地,丢的干干净净!不过,这场仗,不论是法国还是英国,那都是劫难,我看了一下,那时候流行黑死病,面对战争与病魔,两国军民,自然深受其害,民不聊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再加个黑死病,真是没活路了!

战争,基本上都是在法国领土上打的,法国虽然胜了,但自己损失最大。英国也不小!

此战以后,法国实现了统一,为将来欧洲扩张打下了基础,而英国,也民族主义爆棚,开始在欧洲大陆搞“大陆均势”!法国一出风头,就组建反法联盟打压,谁牛了就收拾谁,玩的賊溜!英国他自己知道在欧洲大陆扩张没有希望了,就走向了大洋,直接成就了以后的日不落帝国!…

此战过后,两国君权开始出现变化,逐步形成了中央集权!百年战争期间,直接导致了战术思想,装备,战争体制的改变!


吐蕃国护法国师鸠摩智


英法百年战争的直接结果,就是法国重新回到欧洲第一强国的位置,而英国因为战败而陷入痛苦的长期内战。法国境内的大小诸侯们,则开始失去自己的领地和权益。

法国重回欧陆第一

百年战争之前,法国人已经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将自己发展成了当时西欧地区的第一强国。如果不是英格兰人开启了战争,他们已经将那些跪在本土战场的部队,都派往圣地,打新的十字军战役了。

到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法国王室不仅重新获得了对国内众多诸侯的绝对权威,比起开战前的权势,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大片土地成为了法王的直属领地,残存的诸侯大部分势力微弱。这样,法国王室的财力就有保障。

其次,通过查理七世的军事改革,法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法国王室招募各地的骑士,组成常备军,在驻地内长期服役。这支部队被称为 宪兵骑士。除了骑士和重骑兵之外,还包括了马弓手以及负责远射掩护的轻步兵。法国的炮兵也在战争后期开始异军突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炮兵部队。法国民间也组织了弓箭手部队,负责地方安全,他们同样类似常备军制度。

英国陷入内乱重组

相比法国,输掉战争的英格兰人实际上已经无法使用自己国内的全部力量来继续作战了。英格兰也就此陷入内乱纷争之中。靠篡位上台的兰开斯特王朝,无力说服越来越强的议会,给予更多的税收和部队。当他们输掉战争,又会被处于反对派位置的约克阵营所攻击。

两拨人在百年战争结束的2年后,正式刀兵相见。英格兰的内战也就从1455年后,一直陆陆续续的打到了1485年才停止。这段时间内,英军曾经有过短暂威胁法国的情况。但大军终究还是被法国人 银弹攻势所逼退了。

法国人甚至在内战后期,帮助了亨利都铎。当法国人在1487年,对不服的最后一个大诸侯--布列塔尼亚,发动战争。靠法国人帮助上台的都铎,就没有排除部队参战。法国人也顺利完成了对所有大贵族土地的收纳工作。


米南德王问道


有直接结果,也有间接结果。直接结果是法国胜利,英国失败。间接结果就是民族意识的掘起,民族和国家利益取代了部落或王族分散性利益,现代国家概念逐渐清晰。领土划分以国家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在象过去,以部落或王族为单位划分领地。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以民族或国家利益为整体,凝聚了所有力量,聚积了所有财力,使英法快速发展起来,为殖民统治和资本原始积累扫清了道路,进而为资本主义建设提供了可能。战争有时是推动历史前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也是英法百年战争积极的一面。


吉祥如意170587193


伏尔泰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这句话大概可以站在平民的视角给百年战争下一个盖棺定论:这是一场没有正义的战争,受灾受苦的也仅仅只有老百姓而已。战争,加上伴随战争不期而来的黑死病,让英法两国在战争期间死伤惨重,元气大伤。
但如果看到百年战争对于时代推进的积极一面,它到也是一场对于英法两国国民性有塑造作用的大战。法国在战争中是被攻击的一方,处于守势。这种防守家国的不利地位给了法国人一种新的民族认同感:原来广阔疆域里的我们除了隶属于领主之外,还是同一个国家的人。

被英国人劫掠侵夺的法兰西人意识到,国王联姻不仅不能解决长治久安问题,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继承权争夺和战争。想要捍卫自己的利益,就必须有更强更大的共同体。像圣女贞德这样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人,一定只会团结在一面国民旗下面。

原本属于贵族、属于王室的政治和军事自主权下放,民众也有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这种心态上的变化让法国的民族主义迅速发展成型,并且最终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诞生。而且,驱逐了英国人的法国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而统一的版图,走上了强国之路。法国基于欧洲大陆陆权的霸权主意,也是在这个时代之后才出现的。
对于英国来说,人口和领土的损失是很沉重,但也让相对封闭的不列颠本岛接触到了来自南方大陆的文艺复兴思想。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的思潮在保守封闭的英国盛行,帮助其快速进入了大航海时代。探索新的世界和攫取海洋上的资源,成为了英国之后的发展主要思路,第一个世界性的海洋帝国于是诞生了。

地球知识局


你们说的全部都不对,英法百年的结果是碰到了可怕的的“黑死病”一瞬间欧洲3分之1的人口全部死亡!比后来一战,二战死亡人数总和还多得多。。战争也在这次黑死病绝杀下全部无条件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