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選調生和普通公務員到底有什麼區別?

文 | 九品小吏

選調生和普通公務員到底有什麼區別?

雖說近幾年的公務員熱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阻擋不了部分應屆大學畢業生“入仕”的熱情。在這樣的情況下,考取選調生和公務員是不少大學畢業生“入仕”的必由之路。

經常看到網絡上有朋友在討論選調生和公務員的區別,愚以為這些觀點有失偏頗,容易對剛進入體制的大學畢業生造成誤導,也可能讓有志從事黨政工作的在校生產生誤讀。

筆者本身就是一名選調生,目前在某縣級市的組織部門工作。通過多年的工作,對選調生和公務員制度有比較深入的瞭解,也對二者之間的區別有比較客觀的判斷。寫這篇文章,就是為了讓朋友們能夠比較公正地看待選調生和公務員。

一、在《公務員法》正式實施之前,選調生和公務員的區別是非常顯著的。

選調生和普通公務員到底有什麼區別?

我國的選調生制度的發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中組部和國家教委從各大高校選拔了一批應屆畢業生到基層單位工作,旨在從基層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但次年即爆發了眾所周知的十年浩劫,這項制度便終止了。

“WG”結束後,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來。這時高層領導發現,幹部隊伍已經青黃不接了。這樣的現實促使高層下定決心培養一批“第三梯隊”,於是從1983年起,由中組部發文啟動了選調生制度,全稱為“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鍊制度”。

從那時起,全國各省市區組織部門紛紛從應屆畢業生中選拔優秀者到基層工作,重點培養。可以想象,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批有知識有文化又年富力強的大學畢業生,完全符合當時高層領導提出的幹部“四化”要求,成為國家幹部後迅速成長起來,三五年之內走上縣級領導崗位者數不勝數,不少人經過多年的組織培養和自身努力走上了更高層級的崗位。請大家注意,80年代的選調生和其它國家幹部都統稱為“幹部”,二者成長軌跡之所以有較大區別,選調生成長進步之所以那麼迅速,是有時代背景的。

從1993年國家開始實行公務員制度,到2006年開始實施《公務員法》。在此之前,通過選調生的途徑進入幹部隊伍,基本上是不需要參加統一考試的,由各省組織部到高校直接選拔,畢業時直接分配,選調生本人在接到畢業派遣通知書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會到哪裡工作。這也是區別於其它幹部的一大顯著特徵。

可以這樣總結一句,在《公務員法》出臺實施前,選調生和普通公務員區別顯著,因為他們是組織部門從高校畢業生中有計劃選拔到基層作為領導幹部進行培養的優秀人才,他們受到各級組織部門特別關照,成長迅速,優勢明顯。

二、《公務員法》實施後,選調生快速提拔的優勢不再

選調生和普通公務員到底有什麼區別?

隨著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和逐漸成熟,特別是《公務員法》實施後,選調生制度已經和公務員制度接軌了。現如今,高校畢業生想報考選調生,已經和報考公務員一樣,網上報名、參加筆試、面試。

如果在這個階段要找出二者的區別的話,那一是選調生的報考門檻更低一些,對專業沒有明顯限制;二是選調生考試多由組織部組織而公務員考試多由人社局組織。

說了這麼多,大家最關注的東西來了,那就是工作後的區別。

工作後,二者相同之處在於:

一是都要試用一年後方可轉正,轉正定級跟學歷掛鉤,不存在部分網友所言什麼選調生沒有試用期之說。

二是都有服務年限,特別是近幾年要求更為嚴格。

三是都按幹部管理權限進行管理,絕不存在“選調生檔案由省委組織部管理”的情況。四是在提拔使用方面,都按照現行幹部提拔程序和要求進行,選調生沒有什麼優先權。

大家不禁要問,那選調生和普通公務員還有區別嗎?

還是有的。

第一,組織部門仍然對選調生高看一眼,平時有上掛下派等機會時會優先考慮選調生。

第二,普通公務員是先定崗後考試,選調生是先考試後定崗,而且基本上工作的第一站都是鄉鎮。

第三,在遇到換屆等機會時,符合提拔條件,各方面表現優秀的選調生基本都能得到提拔,而普通公務員在提拔上競爭更激烈一些。

第四,各級組織為了立標杆樹先進,總會在選調生群體中選幾個典型進行培養,這種機會普通公務員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