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和珅家被抄後,房子去哪了?

菊花叢裡的臥眠狸貓


乾隆四十年前後,乾隆朝第一寵臣和珅在東依前海,背靠後海的位置高價購買土地、房產,興建起了佔地數萬平方米的豪宅,人稱“和第”。和珅相中這個地方是因為這裡是被“蟠龍水”環抱著的風水寶地,同時離紫禁城非常近覲見乾隆皇帝很方便。“和第”建成後以其奢華聞名京城,就連皇家子弟都眼紅,和珅之後的歷任主人都是清朝風雲人物,見證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

“和第”第一任主人和珅,乾隆朝權臣,身兼清朝中央政府數十個重要職務,結黨營私,聚斂錢財。而作為和珅這樣權勢人物給自己和子孫後代修建的宅邸,“和第”修建總共耗時12年,內部豪華異常堪比皇家園林,裡面放置著無數奇珍異寶,驚天財富。嘉慶四年正月,乾隆駕崩,親政的嘉慶皇帝馬上動手抓捕了和珅,“和第”也被查抄,抄得白銀八億兩。和珅死後,“和第”被嘉慶皇帝一分為二,西邊被賜給了乾隆帝的十七子慶親王永璘,東邊繼續由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夫妻居住,會這麼分配是有原因的。

先說說慶親王永璘,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嘉慶帝的同胞弟弟,非常受寵。乾隆當年一直沒立太子,因此諸位皇子經常聚在一起議論誰能繼承皇位,並約定不論誰登基都要把和珅除掉,只有永璘不在乎皇位而是說“將來不論哪位哥哥當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豪宅賞給我,我就知足!”因此和珅倒臺後,嘉慶就將“和第”賜給了“愛豪宅不愛江山”的弟弟永璘。

那麼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在和珅倒臺後又是憑藉什麼還住在“和第”呢?因為豐紳殷德的妻子是固倫和孝公主。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寵愛的女兒,嘉慶最寵愛的妹妹。嘉慶從小就特別疼愛這個小妹妹,據說當年還是皇子的嘉慶就反對固倫和孝公主嫁進和家,因為這件婚事生氣的多日不吃飯。嘉慶除掉和珅後,出於對妹妹的寵愛,不但赦免了豐紳殷德,還保留了豐紳殷德的爵位待遇,就連公主夫婦原來居住的“和第”東部也保留給這對夫妻居住。一直到道光三年固倫和孝公主去世,整個“和第”才都歸了慶親王府所有。

1850年咸豐皇帝登基,慶親王一脈衰落不再受寵,自然也保不住奢華的“和第”,1852年咸豐將“和第”轉賜給異母弟恭親王奕訢作為恭王府。恭親王奕訢,身兼議政王、領班軍機領班大臣、領班總理衙門大臣等要職,權勢滔天不次於當年的和珅,因此對於府邸進行了大規模重修擴建,咱們今天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築規模與格局就是當時形成的,在北京的眾多建築中僅次於皇帝居住的故宮。

清王朝滅亡後,滿清皇室子弟混的都不咋地,1921年,恭親王的孫子溥偉為籌集復辟經費將恭王府抵押給教會換得銀元八萬,最後利滾利溥偉還不起債務就失去了恭王府產權。1932年,輔仁大學憑藉和教會的關係,用108根金條贖回恭王府,用作女生學堂。新中國成立後,恭王府曾被公安部、中國音樂學院、廠橋空調器廠、國管局幼兒園等多個單位使用,後來在周恩來、谷牧和李嵐清三代國務院領導人的關心下,用了28年時間將恭王府內的單位搬遷,對恭王府進行修繕,使其成為對公眾開放的清代王府。


當狗容易做人難


和珅家被抄之後,對於房子的處理是一分為二。

西路的院子歸公了,嘉慶皇帝賜給了自己一母同胞的愛弟慶王永璘。據說,慶王對和珅府垂涎已久,曾經在乾隆晚年,就和哥哥說:“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頂上。惟求諸兄見憐,將和珅邸第賜居,則吾願足矣!”

東路的院子則歸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照理說,和珅倒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豐紳殷德為什麼沒有跟著倒黴?因為他的老婆是乾隆皇帝的和孝公主。和孝公主是嘉慶皇帝的妹妹,乾隆皇帝的女兒,乾隆生前對這個女兒非常寵愛,大概是因為老來得此女,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根據《嘯亭續錄》中的記載,十公主生性豪邁,跟乾隆年輕時很像,故乾隆曾慨嘆地對公主說:“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一般妃嬪所生之女只可封和碩公主(品位禮遇等同郡王),只有皇后之女才有資格封為固倫公主(品位禮遇等同親王),但和孝公主卻在十二歲首次受封時便破格獲封此號,還能在出嫁前乘金頂轎。因為是這樣的公主,所以嘉慶沒有收回公主住的東路的院子。

公主的母親長這樣:

但和珅被抄家之後,公主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她和豐紳殷德的孩子在嘉慶二年夭折了。豐紳殷德去世時,有妾室所生的兩個女兒,分別只有十一歲和五歲:“一尚垂鬢一尚嬉”。為了讓自己的皇妹老有所依,嘉慶帝在豐紳殷德病故後,賞給和孝公主喪銀五千兩,並安排和孝公主以養子福恩為嗣,襲和珅祖上所留下的輕車都尉世職。和孝公主在和珅倒臺後,替體弱多病的丈夫打理家事十多年:“內外嚴肅,賴以小康。”

公主於豐紳殷德病故後十餘年,於道光三年九月初十辭世,終年四十九歲,道光帝賜銀資助料理後世,並親臨公主靈堂祭奠,並於該年十二月二十日下諭旨說:“一切表儀,均官為辦理。至公主下嫁時曾經恩賞過莊頭地畝,府第,並續經恩賞當鋪等項,均經奴才禧恩面奉恩旨,賞給公主子福恩。”所以,和珅舊宅分給公主的房子,由福恩繼承了。

慶王住的那半邊房子,卻發生了變化。按照清朝規則,除了“世襲罔替”鐵帽子王,其他的王爺,一代降一個級別。也就是說,你要是沒有鐵帽子,這一代你是慶郡王,到了你兒子就要往下減一個等級,依次往下減。這樣一來,到了咸豐皇帝的時候,慶王這一家已經到了輔國將軍了。這個級別,是不能夠住這樣的豪宅的。所以,咸豐皇帝把這個房子收回,送給了自己的弟弟恭親王,所以,現在的恭親王府,就屬於是和珅的舊宅。


susie李舒


和珅家被抄,和珅被嘉慶二十大罪狀賜死化為一縷青煙做了古之後,他的宅子卻被保留了下來,一直到現在都完好無損,當然現在不叫和府了,而叫“恭王府”,咱們歷數一下恭王府的五任主人便知道這個大宅子的流轉傳承歷史了。第一任:鈕祜祿·和珅第二任:鈕祜祿·豐紳殷德及公主,第三任:愛新覺羅·永璘(慶親王)第四任:愛新覺羅·奕訢(恭親王)第五任:愛新覺羅·載瀅。

作為這麼有名的府邸,老豬自然不能錯過,必須親自探訪感知歷史,老樣子下面在老豬實拍的和珅府邸的照片中咱們接著介紹這座府邸的前世今生。

這個平面圖是和珅家的總覽圖,不要驚訝,沒錯這全是和大人家的房子,可以說當時和府的規模確實比很多的王府都大扯不少,俗語道,槍打出頭鳥,你和大人出身低下靠著乾隆皇帝的寵幸便這樣不知收斂,營造讓眾皇子們都眼紅的大house,總會有人把你記在小本本上,日後找你算賬的,後來的嘉慶帝就是一位,其實在嘉慶做皇子的時候就對和珅看不上眼了,還有嘉慶一母同胞的弟弟慶親王永璘也對這個大house垂涎三尺,這不,在嘉慶辦到和珅後,永璘立馬對老哥嘉慶帝提出的要求,讓把和珅府賜予他,結果嘉慶答應了他(除了公主住的東院)全部賞賜給了慶親王。

下面是實拍照片,大家掌眼。

時光飛逝,這不轉眼到了咸豐朝,咸豐帝又將此宅賜予其六弟恭親王奕訢,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鬼子六,當奕訢如願以償得到這個宅子後,由於自己為恭親王,故而將這裡改名為“恭王府”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奕訢這人比較洋氣,喜歡西方洋式的東西,他在後花園門處建造了一個洋門,形制仿圓明園中大法海園門所建,造型採用舒展流暢的西洋風格,所以也稱“西洋門”。如今這裡成為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留影的景點之一。

在後花園遊覽,可以看到遍地都是福的字眼,或者是以蝙蝠為圖案的雕樑畫棟,但可悲的是,這個園子的歷代主人們的故事都讓人唏噓,他們或魂斷牢獄,或屢遭排擠,縱有富貴,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而已。正如和珅死前的那首絕命詩:

五十年來夢幻真,

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日水泛含龍日,

認取香菸是後身。


老豬的碎碎念


一般王公大臣的家宅被抄,會收歸宗人府管理,再另行賞賜給其他功臣。

和珅是清朝著名的大貪官,自然不止有一套房子。根據《清朝野史大觀》的記載,和珅被查抄的家產中,在京城的“花園”就有兩座。其中一座,根據《清史稿》的記載:“和珅以罪誅,沒其園亭,賜永瑆。”而另外一座,根據《嘯亭雜錄》的記載,賜給了嘉慶的弟弟永璘。

和珅平日裡住的花園,就是賜給永璘的這一套。

一、

嘉慶以和珅宅第賜永璘,背後有個有趣的故事。

話說在乾隆末年,儲位未定,幾個年輕的皇子討論未來大位誰屬。當時還是十七皇子的永璘是個比較吊兒郎當的人,對皇位沒什麼興趣,比較喜歡享受生活,於是說:“天下至重,何敢妄覬,唯冀他日將和珅邸第賜居,則願足矣。”

嘉慶是永璘同母的親哥哥,倒是非常寵弟弟,留心記下了他的願望。等乾隆駕崩後,嘉慶誅殺和珅,馬上把他的宅子拿來賜給了永璘。

二、

不過,和珅的宅子名義上是到了慶親王永璘手裡,但實際上是一分為二,把另外一半留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

有人可能疑惑,豐紳殷德是罪臣之子,怎麼還能住在原來的家中?其實,嘉慶此舉,主要是為了照顧豐紳殷德的妻子——固倫和孝公主。因為這層關係,嘉慶給豐紳殷德留了後路:

“豐紳殷德,系固倫額駙,且公主平日最為皇考所鍾愛,自應仰體恩慈,曲加體恤。若此時將豐紳殷德職銜斥革,齒於齊民,於體制亦覺未協。……即令豐紳殷德承襲,在家閒住,不許出外滋事。”

但由於豐紳殷德和公主兩人沒能留下子嗣,故豐紳殷德和公主死後,這半座宅子便被收回,成為了完整的慶王府。

三、

永璘的爵位是慶親王,按照降等承襲的規則,他的嫡子綿愍繼承了慶郡王的爵位。因為仍是郡王,所以還有資格住在慶王府中。道光十六年(1836年),綿愍去世,過繼了族侄奕彩來承爵,同時道光皇帝也開恩讓奕彩再繼承一次慶郡王爵,繼續住在慶王府中。

不過,這個奕彩不是個老實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奕彩因為“服(喪)中娶妾”,被下宗人府議處。

因為奕彩是過繼而來,綿愍的幾個兄弟當他是外人,一直想找機會奪回慶王爵位。於是綿愍的弟弟綿性趁機向宗人府的供事劉均行賄,想趁機革掉奕彩的爵位,由他自己來繼承。結果東窗事發,道光震怒,將二人爵位革去,慶王府於是又重新收歸了宗人府。

四、

咸豐皇帝即位後,為表示對恭親王奕訢的恩寵,於是將和珅舊宅、老慶王府贈給了恭親王,成了恭王府。奕訢對這座宅子進行了修繕和擴建,後來再傳到了長孫溥偉手中,直至清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