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平遠韓進士山探祕

葉俊新

武夷千里送餘龍,少祖項山正北峰;

列嶂連波征駕復,滔天亂火禁城重;

靈猴獻果三元會,烈馬搖鬃百將逢;

韓進士山隔岸立,仙人舞袖帳芙蓉。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韓進士山。

詩讚平遠諸山好地好景,以武夷山為祖山,項山甑為少祖山,山勢由北往南,中部屹立起韓進士山。平城與韓進士山直線距離僅4公里多,古驛道石級隱於林中;而驅車繞道則需15公里左右。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進山。

八尺鎮韓氏宗長程德前輩,邀我一探河頭“韓進士山”,說:“壩頭耄耋親見山中密林藏有元勳真墓,墓碑上清晰地記錄著‘蘄陽王’‘琉球王’等字眼!”明朝韓元勳是平遠開縣以來第一位進士,以進士名號冠山名者古今或是惟一。韓進士事蹟在《縣誌》《州志》《思文大紀》等記之鑿鑿,不能不去。

一行8人浩浩蕩蕩出發,翻過幾百米山坡後,依稀可望遠方萬綠排山。同行的復喜伯說,那最高峰就是韓進士山。沿橫排往下,不久進入密林,樹葉籠罩蔽日,偶爾透過些彩色光圈,才明白還是白天。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八尺韓進士故居牌匾。

走下好一段崎嶇彎曲的小石路後,忽聞水聲,隨之見潭。谷底以灌木為主,陽光可投水面,水清澈見底,探腳下去感覺如冰,石頭顏色多樣,離奇古怪。空氣異常清新,非常愜意。

已在韓進士山腳下了,但山路已讓野獸“破壞”,處處灌木荊棘。復喜伯也幾年沒到這裡了,左右上下均好像是路,但已不成路了。我跟著復喜伯往前上石坡荊棘叢中爬,復喜伯的砍刀發揮了威力,20分鐘後,我們進入了另一個山谷。好一會,又見石頭和水了,回頭往下看,大部隊沒跟上,等了10分鐘,見他們在懸崖下,乾著急。原來好走的路走順了,反迷了路,只得往回走,再從復喜伯開的荊棘叢中尋來。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韓元勳故居石雕。

谷裡有很多不知名的花草,亂石滑而陡峭。不久闊葉喬木多起來,鳥也多起來,成群結對的,叫不出名字。半小時後,看見芭蕉林,已到此谷盡頭。我們決定攀左側坡。荊棘少了,異常陡,站不住,好在樹上垂下許許多多的巨藤,拉著上。約百米後,復喜伯突然說,到了!喜從天降,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韓元勳故居石雕。

林中隱隱約約是一個巨大的高山盆地,墓群錯落其中。真有韓進士墓 ?“千里來龍,在此結穴”,一個足球場大的盆地,周圍青龍白虎左旗右鼓前案後靠遠朝山,想什麼是什麼。我們很疲勞,也很亢奮,稍喝了點水,顧不得休息就分頭找起來。但是,大家找了大半天,數十個墓,除了一個“馬”姓的,全部是“餘”,就是沒有“韓”。

韓進士墓應該就在眼前,雖過午了,大家決定先不吃飯,再進行一次拉網式尋找。我突然起了念頭,到山頂去,看清山勢走向來龍去脈。一個人氣喘吁吁到了峰頂,才發覺前面還有更高的,那才是主峰。還得上!兩峰之間像馬的脖子,脖子兩側是懸崖,一心要到頂峰,也顧不得許多危險便過去了。越上,周圍的景觀越好,萬山圍繞,美不勝收。終於到峰頂。可望平城大柘和壩頭、河頭、東石各鎮圩場,鱗次櫛比的房屋,縱橫交錯的路道。南臺大佛靜靜地臥在遠處,黛色的。菏嶺嶂好像很特別,仔細看,竟是雲罩在上面,像朵蘑菇。縣誌上記載菏嶺“貴人戴帽”必有雨。涼風習習,得馬上回去。站起來渾身無力,只得慢慢往下挪。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韓進士山山頂。

心一下子揪起來,原來剛才忙著拍照,忘記路了,走的是另一個山坡。抓著樹枝,探頭一看,竟是萬丈懸崖,深不可測。幽谷裡水聲沸騰,或是傳說中的瀑布。這是常有猛獸巨蟒出沒的深谷了。高聲呼喊,硬是聽不到一點大部隊的反應。別無選擇,只得咬牙往回爬,好長時間後,終於回到“馬脖子”,過後躺下再不能動彈。這時下起了雨,可見“貴人戴帽”不假。一會雨停了,遠處出現了美麗的彩虹,但疲勞已極,無心再欣賞了。

深山裡,夜色很快會來。雖沒找著韓元勳墓,但必須回去,只能等待下一次。走了原路,慢慢回到下馬塘,已是傍晚了。臨別時,韓程德宗長決定說服宗親拿出高額獎金尋找韓元勳父子墓。老縣誌載:元勳父韓志死後追封浙江道監察御史。據說韓志墓也在石門坑銅鑼坪。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韓進士山陳月盛烈士墓

(陳月盛烈士,1905年生,河頭向陽村赤衛隊員,1929年4月參加蕉平紅軍獨立營,8月犧牲。)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韓元勳相關史實。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一品服。

嘉慶二十五年《平遠縣誌》記述,“韓元勳,九鄉(今平遠八尺鎮)人,崇正(明末崇禎皇帝)丁丑(公元1637年)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明設行人司,有“行人”若干,以進士充任,掌管捧節奉使之事,凡頒詔、冊封、撫諭、徵聘諸事皆歸其掌握)。升浙江道監察御史,冊封蘄(qí) 陽王,出使琉球,加一品服俸。巡按福建,立朝嚴毅,權要不阿。行部所至,綱紀整肅,三奉命出使。通經術,知大體,尤為君國倚重雲”。明末(南明)韓元勳事蹟在《嘉應州志》《明季潮州忠逸傳》《明季遺聞》《思文大紀》《清史》等多有記載。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平遠縣長朱浩懷到八尺鎮鳳頭村韓元勳故居,並親見韓元勳在派赴琉球冊封使時穿的“一品服”(冊封琉球王儀式很隆重,冊封使禮服“一品”,以侯、伯、王等規格配置)。韓元勳墓一在八赤鳳頭,稱“夫子彈琴”;另一傳說就在韓進士山叢林中,至今還是個迷。韓元勳所撰寫的《重修儒學記》表明其人生理想:“文德武功彪炳天壤,以仰副朝廷,睠顧中外”。他指出,執政者要以教育為重,“端本以治”,在所有繁冗的政務中“莫不兢兢以建學育才為首務”。韓元勳表揚家鄉父母官能夠“毅然以興學育才為已任”,表明教育不僅可以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也可移風易俗。根據韓氏族譜及宗族口傳,韓元勳忠貞不仕清朝,隱居鄉里而終。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韓元勳所創北京平鎮會館。

南方進士進入北京為官自不在少數,而現作為“老北京文化體驗區”標誌之一的平鎮會館創建者——韓元勳,2011年11月成為各網絡報刊媒體廣泛跟蹤的對象之一。廣東平鎮會館遷建工程施工中標結果公示,北京城建亞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以3300022元中標。朱一新所編《京師坊巷志》記載,“冰窖衚衕有乾泰寺,康熙三十九年重修。有唐縣、漳州、浙甌、建寧、平鎮諸會館”。據查,平鎮會館位於北京崇文區冰窖斜街15號,佔地面積814平方米,“明崇禎年間,平遠籍進士韓元勳感於平遠、鎮平(今蕉嶺)二縣舉子赴京趕考路途遙遠,居京應試花費甚巨,使得這兩個偏遠山區小縣人才難出,就聯合二縣在京鄉人捐資築建會館,取名鎮平會館,後改稱平鎮會館”。平鎮會館曾是兩縣“考生公寓”,該館序文有句,“發篋陳書,寒士亦思崛起;絕裾輔主,英賢尚隔慈幃”。民國十年(1921年),平遠留京大學生有20多人,多住於平鎮會館。廣東歷史文化名人蕉嶺籍丘逢甲、平遠籍姚雨平上將等曾赴京居此,平遠林震中將、劉時亮中將等曾住在這裡。平鎮會館的設立,帶動了平遠人功成名就後報答家鄉的義舉。此後的清朝,特別是民國期間,興學助教善舉甚多,平遠教育也走在全省前列。繼新中國後此風依盛,教育成就斐然。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平遠韓進士山探秘

《明季遺聞·卷三·南都(下)》第八十四頁載,“(弘光元年·順治二年乙酉春)琉球國遣使入貢,請襲封,命給事中陳燕翼、行人韓元勳各給一品服前去。原任中允李明睿泛海南歸。弘光以忠節,深嘉之”。

南明確與琉球有來往,《歷代寶案》卷三十六至卷三十七收錄琉球王國與南明福王、唐王間往來之文書,“隆武三詔”,系極為珍貴的史料。卷三十六為弘光文稿,卷三十七為隆武文稿,包括詔、諮、表奏、符文、執照等。《思文大紀卷七》第一百二十四頁與《清史·第八卷》第五百三十一頁載“福建監臨御史王孫蕃、韓元勳(隆武帝在福州開科取士,元勳為監場御史。隆武二年·順治三年丙戌五月)疏陳:‘減篇恤士,推一時之恩。惟是二書三經,不若三書二經為合式;其題目仍照七篇俱出,二場亦然。庶鐫之試錄,傳之天下後世,皆信為不刊之章程,興朝之盛美也。’上準如議行”。《思文大紀卷七》第一百四十七頁載“敕福京監臨御史韓元勳:監場事完,即刻巡歷下遊地方。務正己率屬,獎廉懲貪,力挽澆風,以振文治。汀、漳盜賊奸宄四出,須分別剿撫;使聞風解散,便屬真御史。至兩粵、雲、貴計典已行,上下游獨緩;著元勳作速察核,會同巡撫奏報。嚴在貪酷,不得遺漏吞舟”。

《思文大紀》起自弘光元年六月唐王監國,至清兵陷福州,曹學佺等殉難止;據事直書,不加論斷。書中頗載當時詔諭、奏疏,雖不無繁瑣之嫌,然悉為直接史料。

葉俊新,梅州市平遠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