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銀耳——古人的養生奢侈品,可惜今人卻不知它另有妙用

銀耳也稱雪耳、白木耳,被譽為菌中之冠。它原是一種野生天然珍品,近年銀耳的人工栽培技術已成熟。銀耳中的多糖類物質能清除自由基,增強人體的免疫力,調動淋巴細胞,加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興奮骨髓造血機能,銀耳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輻射作用。

銀耳——古人的養生奢侈品,可惜今人卻不知它另有妙用

幹銀耳

銀耳性喜溫暖、溼潤、通風良好的環境。銀耳從萌發到完全成熟,一般需要九天左右。主要產於我國四川,福建,貴州等地,以四川達縣地區的通江、萬元和福建的古田等地產量大,質量好。未採摘銀耳都是雪白、晶瑩剔透的。採摘後,稍有點泛黃者最好。

銀耳——古人的養生奢侈品,可惜今人卻不知它另有妙用

銀耳

銀耳一直被我國古人認為是“長生不老藥”、“延年益壽”的佳品,當今也被認為營養豐富,既是補品,又是扶正的良藥。《神農本草經》等中醫典籍中對銀耳均有記載。祖國醫學認為,銀耳既可益氣滋陰潤肺,又可養胃,潤胃之燥。其味甘性平,有滋陰、補腎、潤肺、生津、止咳、補氣等功能,適用於虛勞咳嗽、痰中帶血、咳血、便血、咽乾喉癢、身體虛弱等症,是神經衰弱、心血管疾病、胃病等患者的醫療食品,銀耳也是歌唱演員、播音員和老師等眾所周知保健護嗓的良藥。

銀耳的營養成分

銀耳營養豐富,每100克幹銀耳含能量261千卡,富含膳食纖維, B族維生素、鈣、磷、鉀等,富含膠質的銀耳多糖,銀耳多糖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和清除各種代謝自由基的作用,增強免疫力,還可以清除體內垃圾,降低壞膽固醇等。

銀耳——古人的養生奢侈品,可惜今人卻不知它另有妙用

銀耳

銀耳有生貨和熟貨之分,生貨是曬或烤乾後的原貨,看起來外表色暗,韌性差。熟貨是經過加工炮製過的,色澤鮮亮,有油光潤,韌性較強,生貨與熟貨比色澤較暗,吃起來生貨不比熟貨差。銀耳質量以色黃白、鮮潔發黃、朵形似梅花、無斑點雜質、無碎渣、帶韌性為熟貨上品。

銀耳——古人的養生奢侈品,可惜今人卻不知它另有妙用

泡發銀耳

傳統醫學認為銀耳味甘性平,入肺、胃、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的保健功效。尤其對於肺陰虛,咳嗽,虛勞咳嗽,痰中帶血,陰虛口渴等,尤其適合經常食用,對於高血壓、血管硬化、便秘、女性月經過多者可經常食用,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保健作用

1、中老年養生

中醫認為,銀耳味甘淡性平,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既能補脾開胃,又能益氣清腸,滋潤,而不膩,健腦而不興奮,適用於中老年人長期保健食用。

2、女性美容

用銀耳含有植物性膠原蛋白,可以滋養肌膚,角質延緩肌膚衰老。

3、降膽固醇

銀耳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磷,對大腦皮質接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還可以抗老化軟化血管、清除血管中的雜質並改善血液循環。適合高膽固醇和高血壓患者食用。

4、癌症及放療患者輔助食材

銀耳多糖海藻糖等能促進體內,淋巴細胞轉化,提高免疫力,建議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放療患者可以列為輔助食材食用。

銀耳——古人的養生奢侈品,可惜今人卻不知它另有妙用

幹銀耳

銀耳如何挑選?

野生銀耳的相對營養價值更高,其外形似花瓣,乾燥淡黃色或黃色最佳。顏色特別白的可能是硫磺燻過,不建議購買。

溫馨提示

1、有出血的患者不宜食用銀耳,因為與木耳一樣,也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2、長期開口放置的銀耳不宜食用,會產生大量酵米麵黃桿菌,食用後會胃部不適,嚴重者出現中毒。

3、幹銀耳泡發用冷水比熱水好,泡發以12個小時為宜,泡發後要將銀耳根摘掉。

4、幹銀耳每日食入3—9克就可達到養身的目的,不需過多食用。

銀耳可做甜品、作湯、入菜、素食中常以銀耳為食材。常見的銀耳美食有:冰糖銀耳羹,銀耳蓮棗湯,枸杞銀耳湯等。

銀耳蓮棗湯

銀耳——古人的養生奢侈品,可惜今人卻不知它另有妙用

銀耳蓮棗湯

保健功效:提高免疫力,保肝解毒

材料:幹銀耳30克,紅棗30克,蓮子20克,冰糖適量。

1、銀耳和蓮子提前泡發備用。

2、紅棗煮沸後,加入銀耳、蓮子,用小火熬煮,最後加入冰糖調味。

枸杞銀耳湯

銀耳——古人的養生奢侈品,可惜今人卻不知它另有妙用

銀耳枸杞湯

保健功效:健腦護眼,強心潤肺

材料:枸杞子20克,幹銀耳30克,核桃仁30克,水500毫升,冰糖適量。

1、將枸杞洗淨,銀耳泡發,去蒂,切小片。核桃仁洗淨。

2、水煮沸,加入銀耳、枸杞子,改小火熬煮30分鐘,加入核桃仁再煮10分鐘,最後加入冰糖調味。

銀耳鴿蛋,用鴿蛋、銀耳、火腿、冬菇製成的,特別適合生長髮育中的小朋友。

銀耳粥,選用優質銀耳與粳米、大棗一起煮粥,也是營養佳品。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張光成營養師”,查看更多靠譜營養信息,我在那裡等你!

1、胡春梅.食用佳品數銀耳《現代養生》〔J〕2010年第6期

2、謝瑞坤.防癌抗癌,這樣吃就對了〔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3、翁維健.中醫飲食營養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M〕1992年10

4、楊月欣,王光亞,潘興昌.中國食物成分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M〕2009.11

作者信息:張光成 中國註冊營養技師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稿件原創,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