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哪些習俗?

磊lei2158


“氹氹轉, 菊花園,炒米餅, 糯米糰 ,(五月初五系龍舟節呀,) 阿媽叫我去睇龍船……”這是珠三角小孩大都會唱的童謠,裡面把端午節稱作龍舟節。



珠江三角洲處處是水鄉,河網密佈。端午節的龍舟系列習俗,是各村鎮的一道亮麗風景。起龍採青、食龍船餅、賽龍奪錦、吃龍舟飯、龍舟招景、民俗匯演等系列活動,現大多得到保留。

筱靜在五月初一至初五,也基本上都有龍舟相關的約局,如初一會到番禺大嶺趁龍船景、食龍船飯,初五會到荔枝灣睇佛山鹽步老龍探契仔。接著還去看國際龍舟賽。要了解更詳細的嶺南龍舟文化,可翻閱我文章裡的《筱靜|端午話龍舟文化》系列圖文。



珠三角地區賽龍船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衍生出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如“犒標”、“食龍船飯”、“洗龍舟水”等等習俗,豐富成一種獨特的龍船文化。比春節還熱鬧。

因為春節是自己一家人過,是一個“小家”的節日;而端午節則是整個氏族、村社的盛會,是一個“大家”的節日。廣州各村之間通過“龍船景探親”將大家聯繫在一起。


詩詞書院


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到了,除了吃粽子,你的家鄉有還有哪些令你難忘的習俗呢?

我是一個地道的客家人,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說說我們客家人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是客家人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我們都非常重視,每年端午節都很熱鬧。客家人的端午節習俗有哪些呢?




一、包灰水粽

每當端午節來臨,我們都會上山去採摘包粽子的箬葉,或者去集市上買,一般都是老人家從山上採摘然後挑出來賣,非常新鮮。選好葉子後就回來泡已經加工好的糯米,糯米最好泡一個晚上,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才會又軟又糯。

包灰水粽需要用到布驚草或者鹼水。得空的人家一般在端午節前就去山上砍好布驚草燒成草木灰,然後將草木灰用過濾出來的灰水泡米,粽子經過長時間的熬煮熟後呈晶瑩剔透的金黃色,非常好看,俗稱灰水粽,我們一般都是蘸白糖或者蜂蜜吃,甜而不膩,口感非常好。現在做灰水粽沒那麼麻煩了,可以在街上買一些實用鹼回來泡米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二、掛艾草、蒲草、桃枝,噴灑雄黃酒

過節前,家家戶戶會把家裡打掃乾淨,然後在門頭掛上一串艾草蒲草桃枝,它們的味道特別香,可以驅逐蟲害,然後在屋內四個角的地方噴灑雄黃酒,以驅蛇蟲,祈求一年健健康康,無蟲無害。


三 、佩戴香囊

端午節即將來臨的時候,家裡的老人或者婦女就開始忙活,為自己家的小孩製作香囊,香囊裡放了艾葉,菖蒲,桃枝等香草的葉子。香囊有各種各樣的形狀,但大多數父母會把香囊做成小狗的形狀,給小孩佩戴香囊以祈求子女健康成長。記得小時候我們帶著各自父母做的小狗香囊去學校裡比誰做的最好看,非常懷念那段無憂的童年時光。

客家人把香囊做成小狗的形狀是有說法的,我爸告訴我說屈原投江的時候它的小狗很捨不得他,於是也和主人一起殉國了,為了紀念小狗的忠誠,於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做了小狗給小孩佩戴。忽然覺得屈原的小狗好有骨氣,和他的主人一樣品格高尚。


四、全村人到河裡沐浴,洗龍船水。

端午節那天,客家人會家家戶戶到河裡沐浴,洗龍船水。那一天是小朋友們最期待的,因為可以到小河裡盡情的玩耍。在河裡沐浴的時候小朋友會用很大的芭蕉葉或者荷葉折成小船,把香囊小狗放在小船上,在小船上放上小狗愛吃的骨頭,插上一根香,然後把小狗順著河流放生。大人會在河裡拋一兩條粽子,非常有儀式感。

爸爸告訴我,每年放生小狗,給小狗骨頭吃,屈原的小狗就不會死,在河裡扔粽子,河裡的魚蝦就不會侵害屈原的身體了。

如今長大了,這樣的傳統仍在延續著。當我們的孩子問我們為什麼要佩戴香囊,為什麼要放生小狗和在河裡扔粽子時,我們也是像父母告訴我們的那樣告訴我們的小孩。告訴他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像屈原一樣忠君愛國,忠肝義膽。


這就是客家人的端午節,如此讓人難忘!感謝屈原大人,用生命給我們換來了一個不一樣的節日,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在客家人的心中從小就種下了忠誠正直的種子,在端午節的各種習俗中讓客家人更加熱愛生活。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你們那裡端午節有什麼好玩的習俗嗎?歡迎大家你來告訴我,我們一起來交流。

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我,我更會給你分享更多關於鄉村的美好生活。🌺












深山小院


我來說說吧!我們婺源端午是不包粽子的,端午會做一種叫“氣糕”的小吃。除此之外,門上掛菖蒲,家中燻中草藥,小孩吃鹹鴨蛋,還有一個特有趣的就是會在小孩子的額頭上寫一個大大的“王”字。

端午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今年端午節恰巧又是“父親節”。今天我就想借此機會,來說一位特殊的“父親”。他的名字叫胡三,是唐末唐昭宗太子胡昌翼的義父。據傳,朱溫叛亂,皇后逃難,將太子託付身邊近侍婺源清華人胡三。胡三歷盡千辛萬苦將太子扶養成人,後來胡昌翼考取了明經科進士,但已經是物是人非,改朝換代了。

太子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份後,就發誓永不入仕,留在婺源考水鄉間教學,昌翼公便是考水明經胡的始祖,後人尊胡三公為“義祖”。

胡三雖為太監,身份卑微,但卻是大義之人。端午佳節臨近,僅以此文紀念這位偉大的父親!好了,我是詩畫人生相約篁嶺,專注文史和旅遊,謝關注!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端午節因為地域差異,各地習俗各不相同。在我們滇西南的農村裡,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我介紹幾種我們當地的民族習俗。


一是包粽子、吃粽子。粽子對於生活在山區農村人來說象徵著豐收富裕,是一種逢年過節才能吃到的很難得而尊貴的食物,一般來說過年的時候包的粽子叫“母粽”,而端午節包的粽子則叫“子粽”。

包粽子的葉子有柊葉、竹葉、芭蕉葉等,根據各地的口味不同,粽葉也有所不同。粽子的餡料也是各不相同,除糯米粽外,有紫米、黑米、火腿、花生及五豆筒粽,


還有類似餈粑的一種粽子,我們叫“竜粑”,是糯米和紅糖混合而成的。最具特色的還要數傣族的香草黑糯粽了,加入各種佐料和肉餡,味道清香撲鼻。

二是吃豆掛艾草。我們當地人有一種習俗,在端午節前幾天,將蠶豆浸泡發芽,到端午節的當天就煮食,還可以用油炸吃,味道香甜酥脆。含義是這個季節剛好栽完稻秧,豆子發芽了,也就寓意著一年的莊稼也必將獲得好的收成。

也有是人家會把豆芽和豆腐一起炒吃,代表一家人身體健康、平安幸福。有點人家會在大門口掛上艾草、菖蒲、尖刀草、黃萢刺等來辟邪,也有驅蚊蠅等作用。


三是吃百草藥根。由於地處山區,我們當地山野間的草藥非常多,加之天氣溼熱,很多人家就會在端午節前後挖中草藥來做藥膳。一般以雞刺根、理肺散、三七、重樓、山藥等與雞鴨、排骨等煮食,形成了“過端午、吃草根、治未病”的習俗,有防病、治病、保健和養生之說。


四是戴五色線。端午節期間,長輩要給15歲以下的孩子繞扎五色棉線,我們叫“續命線”。有的編織成小吊墜、有的編織成綵帶,一般情況下女孩子戴右手,男孩子戴左手,戴上五色線寓為護佑孩子免除一切災難,生活平安幸福快樂。

你們當地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歡迎關注花腰妹一起交流互動!


花腰妹


農村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的習俗有

1 門上懸掛艾草和水菖蒲葉子。

2 煮雞蛋、煮大蒜吃

3 龍舟大賽

4 雄黃酒灑在房前屋後,驅趕蛇

5 小孩子胸前掛香包

6 講有關屈原的故事


醉愛國學


我是山東的,當然山東各地也不同習俗,說說我們老家的。1。包粽子是少不了的,小的時候都是自己動手包,包糯米的放上花生或大棗,就感覺很美味了;現在各種味道的都來了,生活條件好了吧,可是吃不出那時候的味道了。2。就是扎五絲線,手腳上都帶著,應該是保平安祈福的意思吧,長輩說端午節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就摘下來放水裡,據說能變小蛇遊走,看了好幾年也沒見變過哈哈。3。掛艾草,到了這時候,艾草就變稀缺了,晚上點了能薰蚊蟲。這幾種是最能實現的,所以老家一直保留了,至於其它地方的龍舟等,我們內陸農村水都稀缺,就沒有這個了。最懷念的還是那粽子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