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加速海外拓展應對政策 比亞迪“雲軌”五國共獲約500億元訂單

加速海外拓展應對政策 比亞迪“雲軌”五國共獲約500億元訂單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曉林 郭有信牆裡開花,牆外香,比亞迪的雲軌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國際上獲得了市場突破。今年5月,比亞迪雲軌就連續迎來了兩個大單:其一是在菲律賓的巴丹省,其二是在巴西的巴伊亞州。其中巴丹省是菲律賓第二個訂購雲軌的城市,這個“回頭客”的訂單初步估計價值已經超過40億元人民幣,而在巴西,比亞迪的訂單也基本在約合6.89億美元左右(約40億元人民幣)。從2016年比亞迪推出以來,其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收穫了5個國家6個城市的訂單,初步估算,總價值已經接近500億元人民幣。

其中,最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摩洛哥。去年12月,在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的親自推動下,摩洛哥政府與比亞迪簽署國家級別的綠色交通戰略合作,以全面對接摩洛哥的國家級戰略——《工業加速計劃》。這個合作的特殊之處在於,其引入了比亞迪方案和標準,涉及軌道交通、電動巴士和電動卡車等新能源解決方案。而云軌將作為全國各大城市治理交通擁堵的首要解決方案,先期建造一條15公里的示範線路,後繼已規劃的雲軌線路超過130公里,雙方還在進一步確認其他路線。

2016年10月,第一條雲軌從比亞迪深圳坪山“六角大樓”通往員工生活區,這宣佈了雲軌的誕生,而與此同時,汕頭市成為第一個向雲軌伸出橄欖枝的城市。雲軌屬於中小運力的軌道交通,這個造價僅為地鐵的1/5;建設週期僅為地鐵的1/3的空中運輸工具還具有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地形適應能力強的特點,在行駛中其噪音低;獨立路權,最高時速可達80km/h。按照設計,雲軌的最大運能單向每小時1至3萬人次。

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設想中,雲軌將成為再造一個比亞迪,實現另一個千億產業的新業務板塊。兩年前,當雲軌落成之時,王傳福暢想了雲軌的發展前景:“雲軌的市場空間有10萬億元。”事實上,雲軌推出之後,其相對於地鐵更低的建設成本和週期,確實使得其大受歡迎。特別是對於擁堵嚴重的大型及超大型城市,這樣的軌道交通,在疏散客流、減少擁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國內,自2016年推出雲軌以來,比亞迪已經國內十餘個國內城市達成合作協議。其中,銀川的雲軌已經建設完成。2017年,在比亞迪的收入中,雲軌開始有了貢獻。比亞迪2017年年報顯示,其雲軌業務當年收入為5052萬元,比重為0.05%。不過,在2018年的財報中,這個板塊的增長相信會十分迅速。

但云軌也並不是一個單項的產品,而是一個組合拳的中一個。王傳福在雲軌下線儀式上表示,比亞迪雲軌作為中小運力的軌道交通產品,可與現有的公共交通系統充分結合,幫助打造地下、地面和空中的立體化交通網絡解決城市日益擁堵的出行難題。2018年,比亞迪提出了以“電動乘用車、電動商用車、電動叉車和軌道交通”組成的3.0交通解決方案達成合作,雲軌就是最為核心的一部分。而5月在巴丹省的簽約,也是正式宣告這一代表行業發展趨勢的方案首次在海外落地。

另外,3.0交通解決方案也與比亞迪此前提出的“7+4”佈局相契合。所謂“7+4”業務佈局,是比亞迪新能源企業的總概括,其中“7”代表7大常規領域,即城市公交、出租車、道路客運、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築物流、環衛車、私家車;而“4”代表4大特殊領域,即倉儲、礦山、機場、港口。

比亞迪自2017年加速對雲軌業務的佈局,將其作為一大戰略方向。此前,比亞迪已獲得了多地的訂單,對外披露進展也非常順利。但是在今年5月,國內政策出現了變動。按照此前政策要求,類雲軌此類的交通項目之前由地方政府審批,但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關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投資項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省級發改委要採取有效措施,嚴格控制本地區城軌車輛新增產能。其中,有一項要求是,城軌車輛產能利用率低於80%的地區,不得新增城軌車輛產能。企業申請建設擴大城軌車輛產能項目,上兩個年度產能利用率應均高於80%。

這個政策收緊了國內對軌道交通建設的要求。對此,比亞迪方面似乎早有心理準備,在最新一期的投資者調研中,比亞迪表示,“雲軌市場需求依舊很大,但是今年年初國家收緊了對軌道交通的審核,目前我們的項目需要申報發改委審批。”目前,調控令效果已出現,包括比亞迪、中國鐵建在內的單軌項目佈局均有所調整。而作為對策,比亞迪正在加速開拓海外市場,有市場分析認為,其在巴西的中標可視作是該公司及時轉戰海外。而5月份菲律賓的“回頭客”訂單,也證實了其海外市場的前景廣闊。

“雲軌的千億產值目標實現路徑並不僅僅是國內的三四線城市,海外市場開拓對我們而言也是十分巨大的,並且進展迅速。”比亞迪內部一位高層表示。而以雲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為突破點,比亞迪正在全球輸出其新能源技術標準,這使得其能在全球競爭中佔據制高點。

比亞迪內部認為,“雲軌”可廣泛用於中、小城市的骨幹線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線、商務區、遊覽區等線路,解決大眾出行的“最後一公里”難題,有效緩解交通壓力。在2000年至2015年的15年時間中,中國機動車增長近20倍。數據顯示,各大城市每年機動車增速15%,道路增速僅1%,而過度依賴汽車的出行方式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儘管目前政策有變動,但我們始終認為雲軌必定會有其市場,這個巨大的市場蛋糕等待我們去開發。”比亞迪一位內部人士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