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填报高考志愿时怎么和孩子沟通才能双方都满意?

海峰认知笔记


填报高考志愿是个人觉得还是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未来的路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找的,家长代替不了,而且在人工智能时代,家长的经验,往往有的时候成为孩子的负累。在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家长往往比孩子更具经验,而这些经验会帮助孩子。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些经验基本就不太管用了,反而是孩子的直觉,孩子的数字智能比家长要强得多,所以很多的时候,孩子的选择往往比家长更有预见性。



另外,我一直不建议孩子到了高考结束,才来做职场和未来人生的规划。

事实上,从幼儿阶段,家长就可以来规划孩子的未来和人生,当然,前提是要根据孩子天赋来做科学的规划。一般来说,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已经体现出自己的天赋和发展方向,所以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天赋来做科学的规划,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规划好孩子的未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天赋来发展,就很容易取得辉煌的人生。

未来比较的不是给孩子报了多少兴趣班补习班,而是比谁更能及早的发现孩子的天赋,规划孩子的未来,这样的孩子必然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很多事情如果一味的追求两全其美就是妥协和折中的选择方式!高考志愿填报就是不能妥协的事情之一,学生除了读书对很多事情的了解是很有限的,现在也不能把选择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家长有自己对职业和行业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有自己的偏见,未必也就全面,或者根本就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填报志愿我认为要做到三结合!

能力特长

兴趣爱好

发展空间

很多人认为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是一回事,其实严格意思上来说不是这样的,孩子喜欢游戏,那是不是就要去学电竞或者游戏开发专业?

一个人能把事情做好,首先是要有这方面的能力,比如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七的人去打篮球,天赋再好,再有兴趣,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一个身高有2米的人即便不喜欢,只要身体条件行,自己也刻苦的话,成功的概率会无限增大。

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有发展空间的专业,文科生要能选好的学校尽量选择学校,因为文科生毕业后找工作,人家更看重学校的名气,而且很多文科相关专业是想通的,自己可以兼修,理科生更应该强调好的专业,比如现在人工智能很热门,只要是学有所成,将来就业和发展都不是什么问题。

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弄明白,自己选择的专业究竟是干什么的,未来十年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如果这样的专业很容易被新技术取代,最好是不要去选择,因为毕业就可能失业,现在一定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对很多行业的冲击。

如果家长和学生对这些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最好还是花点钱去找专门的志愿填报指导机构,进行一下相关的咨询,花小钱办大事,免得考了高分还选了一个不好的学校和专业。


大糖必下


有的孩子目标很明确,而且能够为目标一直努力,这样的情况,家长就不要过多的参与了,可以多提一些合理的建议,如果孩子愿意虚心接受,可以深入沟通,如果孩子抱定目标不放松,就不要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了。



有的孩子目标不是特别明确,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合适。这时候家长就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帮助孩子从合适的专业中找到兴趣点。利用家长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孩子分析一下。多了解孩子,去寻找最适合孩子性格脾气爱好的专业,有做的这一点还是比较难的。家长平时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家长和孩子可能都会满意。


家长千万不能固执己见,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我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在油田工作,有个女孩儿,也希望孩子回到身边,高考结束后,也不管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固执的给孩子选择了石油专业。孩子在学校里也很争气, 一直是学霸,可以保研直博,但她就是不读这个专业,她说对石油这个专业一点儿兴趣没有,大学已经完成了父母的愿望,剩下的那就该做自己的事了。她的父母到现在都万分的后悔。

因此,我认为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比较迷茫,一定要帮助他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点。如果父母能力有限,也可以找专业的人士和机构帮忙。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和爱好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多参与意见,但是最好不要左右孩子的兴趣点和爱好。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小石子里面有水


填报高考志愿,家长得征求老师的意见,了解孩子的特长,爱好,成绩的真实情况。

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信息,和孩子作细致的分析,选择出某种专业,再根据这些专业的强弱选择相应的大学。

和孩子填报志愿的分歧,一般是家长根据自己的了解,认为某些大学好,读这些大学,发展空间大。

我的经历就是这样,提前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自己的规划,需要到什么地方发展,想先熟悉什么地方的环境。就选择什么地方的大学。

当然,能够考上985,211大学的学生,孩子是更聪明的,个人的独立性更强,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自己选择了,家长的干涉和建议都是不可取的。


1143160127



我觉得首先这就是一个相悖的命题。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可置疑的,但是父母只要参与规划了孩子的未来,就不可能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我高三报志愿的时候就是这样。


因为高三因病休学一年,所以成绩和高二下学期摸底的时候差了很多很多。爸爸不甘心让我上一个普普通通的二本,就托人给我找了本地一所二本的211系,当时我完全不懂什么叫做测控技术与仪器,也完全想不到这个系是如此冷门而且十分的偏,最最重要的是,非常非常不好学,尤其不适合女孩子学。当时我因为什么都不懂,爸爸说好就报了,毕竟我已经放弃挣扎了,学理科本来也不是我的意愿。但是之后造成的休学啊,挂科啊,病情加重啊,真的都是报应吧。



但是,我相信大多数孩子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和我一样都是一脸蒙蔽的状态,完全不懂自己所报的专业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高中所学的知识和所报的专业是完全不对口完全脱轨的。即使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觉得可以驾驭的专业,后期报道之后开始学习之后还是满肚子怨言和后悔。



所以,我想说的是,不要考虑报考志愿谁满意的问题,这个问题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任何实质性作用的。


我们要考虑的是,了解这个专业,切实的了解,通过各种专业人士多做功课。这样即使真的因为某种选择让一方不满意,至少作为当事人,事后学习工作应用起来,是真的不后悔也不会埋怨的。


以上都是个人看法,可能有失偏颇。也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棠棣凡叶


高考结朿后,考生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子女填报志愿,填报志愿非常重要,其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那么怎么填报名志愿呢?

一、根据子女的高考成绩,基本确定上什么层次的院校,上重点、一夲、二夲或职专。




二、多上网查一查,各院校历年的招生分数线,什么专业是近几年的热冷专业,就业情况等。

二、确定专业,让孩子学什么专业也非常关键,孩子在上学阶段,没进入社会,对于专业可以说一窍不通,基本上不知道学什么专业好,不知道每个专业的就业状况如何,全靠父母指点、决定。

在平时在和孩子的沟通中,知道其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再根据孩子的性格、体型、相貌、是内向还是外向等情况确定专业,如性格外向,善于表达,思想敏锐,就让其报销售、保险、旅游等就业方向的专业。



三、报第一志愿,一定报自己心仪的院校和专业,第二、第三志愿报自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如果不想复读,最后报一般的院校,但专业必须是这个院校的特色专业。

仅个人建议,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勤乐安康


要想都满意,父母必须精通附近大学。这要看资料,如国家招生计划,大学本级、级别、性质、专业、学费等,还要看这校近5年提档线、学校在全国的排对等。在这两本书上都有。

父母都愿让子女就近本省大城市上学并就业。子女报四五千里外大学,一是担心安全,二是路费高,三是怕异地恋,四是怕远距离就业大人反感,年老指望不上,20年心血打了水漂。有的子女考上大人不愿让远离上学。

在高考分数出来后,一般在高考后12一15天出分,分数线晚一天出。子女和父母坐下来,半小时就把专业、学校划定了,就是对号入座,实际本省或就近没几所大学,很易选择。在这就近选择下,很易推出,让子女在范围内按爱好择优选出,你要分析出就业前景,30分钟即确定,父母子女3人都愉快。有的可找行家对就业咨询,一语能提醒梦中人!


苗万平谈情感


在报填高考志愿方面,一般地说,家长比孩子考虑的要充分或全面一些。因为家长有责任有时间提前充分地考虑这件事。我周围就有许多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同行早就向我咨询报填志愿的问题。大部分家长在高考前就己经为此四处咨询了。可学生们当时正处在神经高度紧张的备考复习阶段,没有空闲思考这个问题 ,个别学生对此只是有一个理想答案。其实不用着急,分数公布后再考虑也不迟。不管怎么说,家长对此可能要考虑得成熟一些,全面一些。如果孩子坚持自已的选择 ,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服孩子:1、讲出家长对所选志愿的几点看法。如这个专业将来就业容易,工作后薪资较高,这个大学的这个专业是211或985中师资质量最好的,等等;2、说出孩子所选志愿可能存在的的几点问题。如这个专业是热门专业,报此专业的考生估计太多,所以咱自已怕落选。又如,虽然这个专业好,但你选的大学所处城市不够理想。当代填报志愿时有一个考虑顺序:城市一学校一专业。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形成的文化氛围与就业空间对考生上学阶段的影响特别重大 ,首生是对考生的三观有重大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虽然生理上己经走向成熟,但并未形成三观,所以选择城市对考生终身都有决定性影响。其次对毕业后的就业有重要影响。越是开放性的大城市,就业机会就越多。越闲塞的中等城市,就业时的潜规则就越多。其次要考虑学校。人文环境、师资配备和科研氛围是选择学校的三个标准。第三,才考虑专业。因为大部分考生在入学不久就对所选专业产生了疑问,觉得选错了专业。这是因为入学前,无论学生或家长,对大学的专业设置缺少全面的了解。所以觉得所选专业不够理想。不过,也不必发愁。可以在入校后一、两个月内改报专业。3、如果孩子所选专业与其兴趣爱好一致,所以要坚持。这时家长应认真思考,首先考虑这个志愿的录取可能性大不大。如果不大,就劝孩子改报家长选定的专业,或者另选一个。如果有可能录取,家长不妨迁就一下孩子。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兴趣与专业相统一,今后学业进步的可能性就大。


山西的牧马河的春天


2018年高考结束了,剩下的是等待公布考试后的分数,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作为家长如何与孩子在填报志愿时沟通帮助参谋?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志向,男女是不一样的。每年首先公布的是自主招生和提前录取及军事院校的分数线和学校。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他的分数挂钩,作为家长应该做出各种分析和建议,让孩子独立做出判断和选择。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上一定要讲清楚,专业比学校更重要。告诉孩子无论选择学校与专业可能是二选一,关键是在大学就读全靠自己努力学习了。对于一个新生远离故乡父母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去读书求学将是一次人生考验这也象征着长大了成熟了。


喀秋莎61589681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件大事情,能不能考上理想大学,一是看考的好不好,二就是看报的好不好。如果孩子家长都满意是最好,但往往不如人愿,总是容易出现分歧,那就是谁让步的问题。产生的分歧主要是学校,专业,学校所处位置等,如家长认为比较重要的就尽力说服孩子,如比较之下差不多就尊重孩子。说服孩子时要有根据,多拿实际例子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