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填報高考志願時怎麼和孩子溝通才能雙方都滿意?

海峰認知筆記


填報高考志願是個人覺得還是多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未來的路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找的,家長代替不了,而且在人工智能時代,家長的經驗,往往有的時候成為孩子的負累。在農耕時代和工業時代,家長往往比孩子更具經驗,而這些經驗會幫助孩子。而在人工智能時代,這些經驗基本就不太管用了,反而是孩子的直覺,孩子的數字智能比家長要強得多,所以很多的時候,孩子的選擇往往比家長更有預見性。



另外,我一直不建議孩子到了高考結束,才來做職場和未來人生的規劃。

事實上,從幼兒階段,家長就可以來規劃孩子的未來和人生,當然,前提是要根據孩子天賦來做科學的規劃。一般來說,孩子在幼兒階段就已經體現出自己的天賦和發展方向,所以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天賦來做科學的規劃,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好的規劃好孩子的未來,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天賦來發展,就很容易取得輝煌的人生。

未來比較的不是給孩子報了多少興趣班補習班,而是比誰更能及早的發現孩子的天賦,規劃孩子的未來,這樣的孩子必然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很多事情如果一味的追求兩全其美就是妥協和折中的選擇方式!高考志願填報就是不能妥協的事情之一,學生除了讀書對很多事情的瞭解是很有限的,現在也不能把選擇的權利完全交給學生,家長有自己對職業和行業的認知,但是這種認知有自己的偏見,未必也就全面,或者根本就不適合自己的孩子。

填報志願我認為要做到三結合!

能力特長

興趣愛好

發展空間

很多人認為能力特長和興趣愛好是一回事,其實嚴格意思上來說不是這樣的,孩子喜歡遊戲,那是不是就要去學電競或者遊戲開發專業?

一個人能把事情做好,首先是要有這方面的能力,比如一個身高只有一米七的人去打籃球,天賦再好,再有興趣,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一個身高有2米的人即便不喜歡,只要身體條件行,自己也刻苦的話,成功的概率會無限增大。

最重要的是要選擇一個有發展空間的專業,文科生要能選好的學校儘量選擇學校,因為文科生畢業後找工作,人家更看重學校的名氣,而且很多文科相關專業是想通的,自己可以兼修,理科生更應該強調好的專業,比如現在人工智能很熱門,只要是學有所成,將來就業和發展都不是什麼問題。

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志願的時候,一定要弄明白,自己選擇的專業究竟是幹什麼的,未來十年這個專業的發展前景如何,如果這樣的專業很容易被新技術取代,最好是不要去選擇,因為畢業就可能失業,現在一定要考慮的因素就是人工智能、機器人對很多行業的衝擊。

如果家長和學生對這些都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那最好還是花點錢去找專門的志願填報指導機構,進行一下相關的諮詢,花小錢辦大事,免得考了高分還選了一個不好的學校和專業。


大糖必下


有的孩子目標很明確,而且能夠為目標一直努力,這樣的情況,家長就不要過多的參與了,可以多提一些合理的建議,如果孩子願意虛心接受,可以深入溝通,如果孩子抱定目標不放鬆,就不要強迫孩子做不願做的事了。



有的孩子目標不是特別明確,不知道自己將來從事什麼樣的行業合適。這時候家長就可以積極參與進來。幫助孩子從合適的專業中找到興趣點。利用家長的知識和經驗,幫助孩子分析一下。多瞭解孩子,去尋找最適合孩子性格脾氣愛好的專業,有做的這一點還是比較難的。家長平時多觀察自己的孩子,多瞭解自己的孩子,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家長和孩子可能都會滿意。


家長千萬不能固執己見,不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我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在油田工作,有個女孩兒,也希望孩子回到身邊,高考結束後,也不管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固執的給孩子選擇了石油專業。孩子在學校裡也很爭氣, 一直是學霸,可以保研直博,但她就是不讀這個專業,她說對石油這個專業一點兒興趣沒有,大學已經完成了父母的願望,剩下的那就該做自己的事了。她的父母到現在都萬分的後悔。

因此,我認為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比較迷茫,一定要幫助他尋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點。如果父母能力有限,也可以找專業的人士和機構幫忙。尋找孩子的興趣點和愛好非常重要。家長可以多參與意見,但是最好不要左右孩子的興趣點和愛好。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小石子裡面有水


填報高考志願,家長得徵求老師的意見,瞭解孩子的特長,愛好,成績的真實情況。

根據自己掌握的基本信息,和孩子作細緻的分析,選擇出某種專業,再根據這些專業的強弱選擇相應的大學。

和孩子填報志願的分歧,一般是家長根據自己的瞭解,認為某些大學好,讀這些大學,發展空間大。

我的經歷就是這樣,提前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自己的規劃,需要到什麼地方發展,想先熟悉什麼地方的環境。就選擇什麼地方的大學。

當然,能夠考上985,211大學的學生,孩子是更聰明的,個人的獨立性更強,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自己選擇了,家長的干涉和建議都是不可取的。


1143160127



我覺得首先這就是一個相悖的命題。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可置疑的,但是父母只要參與規劃了孩子的未來,就不可能達到雙方都滿意的效果。


我高三報志願的時候就是這樣。


因為高三因病休學一年,所以成績和高二下學期摸底的時候差了很多很多。爸爸不甘心讓我上一個普普通通的二本,就託人給我找了本地一所二本的211系,當時我完全不懂什麼叫做測控技術與儀器,也完全想不到這個系是如此冷門而且十分的偏,最最重要的是,非常非常不好學,尤其不適合女孩子學。當時我因為什麼都不懂,爸爸說好就報了,畢竟我已經放棄掙扎了,學理科本來也不是我的意願。但是之後造成的休學啊,掛科啊,病情加重啊,真的都是報應吧。



但是,我相信大多數孩子在報考志願的時候和我一樣都是一臉矇蔽的狀態,完全不懂自己所報的專業意味著什麼,更不知道自己高中所學的知識和所報的專業是完全不對口完全脫軌的。即使真的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自己覺得可以駕馭的專業,後期報道之後開始學習之後還是滿肚子怨言和後悔。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要考慮報考志願誰滿意的問題,這個問題根本就是毫無意義的,沒有任何實質性作用的。


我們要考慮的是,瞭解這個專業,切實的瞭解,通過各種專業人士多做功課。這樣即使真的因為某種選擇讓一方不滿意,至少作為當事人,事後學習工作應用起來,是真的不後悔也不會埋怨的。


以上都是個人看法,可能有失偏頗。也歡迎大家積極討論。


棠棣凡葉


高考結朿後,考生父母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子女填報志願,填報志願非常重要,其可能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前途和命運。

那麼怎麼填報名志願呢?

一、根據子女的高考成績,基本確定上什麼層次的院校,上重點、一夲、二夲或職專。




二、多上網查一查,各院校歷年的招生分數線,什麼專業是近幾年的熱冷專業,就業情況等。

二、確定專業,讓孩子學什麼專業也非常關鍵,孩子在上學階段,沒進入社會,對於專業可以說一竅不通,基本上不知道學什麼專業好,不知道每個專業的就業狀況如何,全靠父母指點、決定。

在平時在和孩子的溝通中,知道其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再根據孩子的性格、體型、相貌、是內向還是外向等情況確定專業,如性格外向,善於表達,思想敏銳,就讓其報銷售、保險、旅遊等就業方向的專業。



三、報第一志願,一定報自己心儀的院校和專業,第二、第三志願報自己理想的院校和專業,如果不想復讀,最後報一般的院校,但專業必須是這個院校的特色專業。

僅個人建議,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勤樂安康


要想都滿意,父母必須精通附近大學。這要看資料,如國家招生計劃,大學本級、級別、性質、專業、學費等,還要看這校近5年提檔線、學校在全國的排對等。在這兩本書上都有。

父母都願讓子女就近本省大城市上學並就業。子女報四五千裡外大學,一是擔心安全,二是路費高,三是怕異地戀,四是怕遠距離就業大人反感,年老指望不上,20年心血打了水漂。有的子女考上大人不願讓遠離上學。

在高考分數出來後,一般在高考後12一15天出分,分數線晚一天出。子女和父母坐下來,半小時就把專業、學校劃定了,就是對號入座,實際本省或就近沒幾所大學,很易選擇。在這就近選擇下,很易推出,讓子女在範圍內按愛好擇優選出,你要分析出就業前景,30分鐘即確定,父母子女3人都愉快。有的可找行家對就業諮詢,一語能提醒夢中人!


苗萬平談情感


在報填高考志願方面,一般地說,家長比孩子考慮的要充分或全面一些。因為家長有責任有時間提前充分地考慮這件事。我周圍就有許多有孩子參加高考的同行早就向我諮詢報填志願的問題。大部分家長在高考前就己經為此四處諮詢了。可學生們當時正處在神經高度緊張的備考複習階段,沒有空閒思考這個問題 ,個別學生對此只是有一個理想答案。其實不用著急,分數公佈後再考慮也不遲。不管怎麼說,家長對此可能要考慮得成熟一些,全面一些。如果孩子堅持自已的選擇 ,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服孩子:1、講出家長對所選志願的幾點看法。如這個專業將來就業容易,工作後薪資較高,這個大學的這個專業是211或985中師資質量最好的,等等;2、說出孩子所選志願可能存在的的幾點問題。如這個專業是熱門專業,報此專業的考生估計太多,所以咱自已怕落選。又如,雖然這個專業好,但你選的大學所處城市不夠理想。當代填報志願時有一個考慮順序:城市一學校一專業。城市的政治、經濟和科技文化的發展水平形成的文化氛圍與就業空間對考生上學階段的影響特別重大 ,首生是對考生的三觀有重大影響。學生在高中階段,雖然生理上己經走向成熟,但並未形成三觀,所以選擇城市對考生終身都有決定性影響。其次對畢業後的就業有重要影響。越是開放性的大城市,就業機會就越多。越閒塞的中等城市,就業時的潛規則就越多。其次要考慮學校。人文環境、師資配備和科研氛圍是選擇學校的三個標準。第三,才考慮專業。因為大部分考生在入學不久就對所選專業產生了疑問,覺得選錯了專業。這是因為入學前,無論學生或家長,對大學的專業設置缺少全面的瞭解。所以覺得所選專業不夠理想。不過,也不必發愁。可以在入校後一、兩個月內改報專業。3、如果孩子所選專業與其興趣愛好一致,所以要堅持。這時家長應認真思考,首先考慮這個志願的錄取可能性大不大。如果不大,就勸孩子改報家長選定的專業,或者另選一個。如果有可能錄取,家長不妨遷就一下孩子。因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要興趣與專業相統一,今後學業進步的可能性就大。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2018年高考結束了,剩下的是等待公佈考試後的分數,緊接著就是填報志願。作為家長如何與孩子在填報志願時溝通幫助參謀?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志向,男女是不一樣的。每年首先公佈的是自主招生和提前錄取及軍事院校的分數線和學校。填報志願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他的分數掛鉤,作為家長應該做出各種分析和建議,讓孩子獨立做出判斷和選擇。在選擇學校和專業上一定要講清楚,專業比學校更重要。告訴孩子無論選擇學校與專業可能是二選一,關鍵是在大學就讀全靠自己努力學習了。對於一個新生遠離故鄉父母去一個陌生的城市去讀書求學將是一次人生考驗這也象徵著長大了成熟了。


喀秋莎61589681


填報高考志願是一件大事情,能不能考上理想大學,一是看考的好不好,二就是看報的好不好。如果孩子家長都滿意是最好,但往往不如人願,總是容易出現分歧,那就是誰讓步的問題。產生的分歧主要是學校,專業,學校所處位置等,如家長認為比較重要的就盡力說服孩子,如比較之下差不多就尊重孩子。說服孩子時要有根據,多拿實際例子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