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永昌陵被盜,趙匡胤的屍骨被吊起來,口裡黑水直流是真的嗎?

子屠龍


如題述,最早見於元代盛如梓編撰的《庶齋老學叢談》,只是個野史故事。

原文:趙祖山陵,金之末年,河南朱漆臉等發掘,取其寶器。又欲取其玉帶,重不可得,乃以繩穿其臂,扎於自己坐而枰起之,帶始可解。為口內物噴於臉上,洗之不去,人因呼朱漆臉,後敗露,皆杖死。


白話說,金代末年,有河南人去盜趙匡胤的永昌陵。進入墓室,打開棺材,發現宋太祖屍身上的玉帶應該很值錢,但被屍體壓著,取不下來。於是就用繩子把屍體胳膊綁在自己身上,把身體整個拉了起來。但沒有想到屍體嘴裡張開噴出一口液或氣體在盜墓者臉上。後來怎麼洗都洗不乾淨。於是得了一個外號叫朱漆臉。再後來都被官府抓到了,活活打死。

分析一下這個故事,有兩點存疑點:

第一,史書記載永昌陵最早被盜是在兩宋之際,偽齊政權的劉豫把位於鞏義的北宋“七帝八陵”都挖了。“時河、淮、陝西、山東皆駐北軍,麟籍鄉兵十餘萬為皇子府十三軍。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兩京冢墓發掘殆盡。” 在這形勢下,永昌陵不可能不被破壞。一些文章說,當時劉豫沒有打開棺槨,而南宋又重新安葬......但南宋什麼時候重新佔領了鞏義呢?

第二,若朱漆臉盜墓發生在金末,則距離趙匡胤下葬約250年,加之之前被盜。其屍骨已接觸空氣,早就應該只剩下骨頭了,不碰都散了。


曾經很多野史,是豐富了人們的想象和談資。如今漸漸的一些野史向正史靠攏了。


幾葦渡


這個故事是出自元代《席齋老學叢談》,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以盜墓為生的漢人。姓名早就不知道了,但是因為他盜趙匡胤的陵墓一事,臉上落下了一塊暗褐色痕跡,後來江湖中人稱“朱漆臉”。

戰亂時期,盜墓猖獗

這件事是發生在北宋滅亡之後,金朝因為本身還處於奴隸社會制度的晚期,無力統治封建社會制度已高度發達的北宋國土。於是就想了個辦法,扶持一個漢人做傀儡皇帝,而“偽齊”皇帝劉豫,正是金國扶持的第二個傀儡皇帝。第一個是偽楚。

要說這個偽齊皇帝劉豫,居然恬不知恥的的成立了一個“淘沙官”,大肆破壞北宋的黃陵,盜取財物。這老百姓一看:得,皇帝都去盜墓了,我們也學習一下吧。再加上北宋滅亡之後,皇陵再無人看守,更給了民間盜墓賊有可乘之機,朱漆臉就是其中之一!

朱漆臉本身就是盜墓世家,膽子頗大。他見尋常的墓穴也發掘不出來什麼東西,於是惡向膽邊生,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搞個大的。於是他把目標瞄準了趙匡胤的皇陵——永昌陵。

永昌陵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鞏義市,他的父母的陵墓——永安陵,也在鞏義市。卻說原本趙匡胤是去祭拜父母的,但是在祭拜的過程中觸景生情,又想起了自己的結髮妻子,牽動了十九年來埋藏在心底最深處的隱痛。於是他抽出一支響箭,搭弓向著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直飛到400米以外才落下。趙匡胤便對隨行的大臣說:“人生如白駒過隙,終須有歸宿之地。你們記住,今日箭落處,就是我百年後長眠之所”。

於是,命人在那個位置做了記號,又親自給這個地方起了個名字——永昌陵!永昌陵和永安陵的距離也只有400米。

朱漆臉二次盜永昌陵

卻說盜墓賊朱漆臉也知道永昌陵已經被偽齊皇帝劉豫發掘過了,他此去也不過是看看陵內還有什麼遺漏的嘛,所以他並未帶其他人進入,隻身前往。來到墓碑發現永昌陵果然被盜了,陵內一片狼藉,但是墓室內趙匡胤的棺槨還沒有打開。作為一個盜墓賊來說,直覺告訴他棺槨裡面肯定有好東西,於是他推開棺槨的蓋子,發現其內果然有很多的金銀珠寶,而且在屍體的腰上,還纏著一條金鑲玉的腰帶,這應該是這裡面最值錢的一件寶物了。但是在高興之餘,他居然發現趙匡胤的身體還沒有腐爛,依舊栩栩如生,加上趙匡胤身體寬大,這條腰帶還真不好解開。

於是採用了“貼面盜”的方法。就是用一根繩子,一頭套在趙匡胤的脖子上,另一邊套在自己身上,然後自己一用力就可以把屍體拉起來,然後解開屍體上的腰帶。計劃本來沒錯,但是朱漆臉在拉起趙匡胤的時候,屍體的嘴裡突然吐出了一股黑色粘液。朱漆臉正專心接著腰帶呢,根本避閃不及,剛好被黑水吐個滿臉。要說這盜墓賊還真是膽大,即使如此,他還是鎮靜的解開腰帶才抽身離去。

朱漆臉,“漆臉”的由來

回到家後的朱漆臉慌忙用水清洗,但是發現卻怎麼都洗不掉,臉上就像塗了一層黑漆一樣,終生留在了臉上。因為臉上不同於其他的地方,無法用衣物遮擋,很快這件事就從當地傳開了,這個盜墓賊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朱漆臉”。沒過多久,朱漆臉盜皇陵的事情被官府知道,於是派兵前來捉拿朱漆臉。朱漆臉看事實明顯證據確鑿,心知自己也躲不過去了,於是便將自己盜取玉帶的事情說了出來,並把玉帶交給官府祈求能給自己來個痛快。

按理說,趙匡胤已經死去了一百多年了,為什麼嘴裡還會吐出“黑水”呢?莫不是炸死了?其實這黑水乃是一種防腐液。在古代一些有身份的人為了保證自己死後不會腐爛,都會採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如通常就是死後往身體裡灌水銀等,雖然這種東西確實有防腐的功效,但是也會腐蝕自己本身的內臟。所以百年後的趙匡胤屍體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腐爛的跡象,但是身體內部已經被水銀等劇毒物質腐蝕一空,滿肚子都是防腐液。

朱漆臉把趙匡胤的屍體拉起來的時候,勢必會對腹部造成一定的擠壓,於是防腐液就從屍體的口中噴出來,吐到到朱漆臉的臉上。趙匡胤本身早已經死去,有沒有內臟根本就無所謂,但是朱漆臉確實一個活生生的人,身體的細胞扔處於活躍狀態,突然一股防腐液噴到了他的臉上,瞬間殺死了他臉上的細胞。自然臉上就留下了腐蝕過後的痕跡。而且他還沒有及時清洗,導致腐蝕的程度越來越深,最終留下了這塊“黑漆”。

結束語:其實,說白了趙匡胤屍體裡吐出的那股黑水,大概就是類似於硫酸一樣的強腐蝕液體,能夠快速的腐蝕人類的細胞,並非是現代盜墓小說裡所流傳的“屍毒”,不過若真是屍毒的話,可能朱漆臉也早已經毒發身亡了。那麼,關於古代墓穴裡的“屍毒”,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瀚海說史


先講故事

話說宋末元初有一個叫朱漆臉的盜墓賊,去盜趙匡胤的永昌陵,由於之前已經遭劉豫光顧過一遍了,棺槨外面的寶物已經所剩無幾,於是就打開了趙匡胤的棺槨。

打開棺槨一看,趙匡胤還沒有腐爛,朱漆臉又想要其腰間的那條玉腰帶,拿不下來就用繩子套著趙匡胤的脖子把趙匡胤拉著坐了起來,然後坐起來的趙匡胤口裡面突然就噴出來了黑水。好的故事就講到這裡。

是真的嗎?

然而這個故事是真的嗎?很明顯不真實,先來談談這個不腐的傳說。我們現在唯一官方挖掘的是定陵,同樣是幾百年後,為什麼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都腐爛的只剩下屍骨了?按理來說如果真有那麼牛的防腐技術,到了明朝應該更加先進了啊。

再來談談把屍體弄的坐起來這個細節,故事說用繩子套脖子,那麼該如何去套呢?是不是得先得把趙匡胤的頭扶起來才能套住啊,既然不是一個人進去的,而且還已經用手碰了屍體了,為什麼多此一舉用跟繩子?直接叫幾個人一起把屍體扶起來就是,反正之後取玉帶不也是要碰屍體。所以從細節就可以看出不合理的地方,而且死後幾百年了還有屍僵反應,這種技術確實比較牛。


所以說這是一個套路,一個自古以來專用套路就是這些古代名人的屍體不腐,然後再和屍體發生一些故事,這樣就和吸引人來關注來看。然而你不假思索就相信了,那麼我就沒辦法了。


淡看天上月


趙匡胤口吐黑水,猶可見早年趙光義給哥哥下了不少毒啊,這一口吐,不簡單,一口吐了個朱漆臉。



但凡掘墓者,都屬於不赦之罪,應當處以嚴厲酷刑,所以盜墓幾乎發生在亂世,發一筆大額橫財,夠生存下來。

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君主,他的永昌陵陪葬品肯定少不了豐厚,第一任光顧者是劉豫(設置過比肩“摸金校尉”的淘沙官),不過也只是大規模破壞了,趙匡胤的棺槨卻沒有打開。

第二任是民盜,時間正處宋末元初之間,亂世嘛,誰還操那閒心,所以鼓起膽,制定周密計劃,一路長驅直入,戎馬一生的趙匡胤便暴露在了眾人眼前。



只見他腰纏一條玉帶,加上防腐措施,身體還未腐爛,一如僵硬。老司機的他知道那條帶子價值不菲,搗鼓半天,也沒成功。畢竟開國皇帝雄才大略嘛,體型胖大。

明眼一動,於是找來一條帶子套在趙匡胤脖頸之上,使動腰勁,用力一拉,趙匡胤如受壓的彈簧,瞬間蹭立直起了身。

“嘩啦……”突然,趙匡胤張嘴,口中飈出一股黑液,正中盜墓賊的臉,液體倒是無毒,可就是無法清洗掉。一時,“朱漆臉”走紅!



這段故事來自元人所寫的《庶齋老學叢談》,算是一個野史故事。但口吐黑水不是不可能,待在密封的棺槨當中,時間久了,身體整體不會腐爛,但內部臟器肯定腐爛,黑水是有的,在受到外界壓力時,一股黑水從嘴裡噴湧而出,不無可能。

是否有可能趙光義給生前的趙匡胤下了不少毒藥?


三叔小記


確有其事,但是見書於野史,只是民間傳說。



都說唐宗宋祖,其中宋祖,就是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當年趙匡胤祭拜自己的父親,然後感嘆人生短暫。於是搭弓,向西北方向射了一箭,告訴自己的大臣們箭落的地方就是他以後的葬身之地,這就是永昌陵的選址。


後來,金兵入侵,對永昌陵進行兩次洗劫。然而對永昌齡最大的破壞,竟然是漢人做的。

1128年,北宋官員劉豫投靠金兵,被金人立為大齊皇帝。他上位後,除了幫金兵打仗還幹起了盜墓的勾當。因此,永昌陵遭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有組織的盜墓,損失慘重。

這個時候洛陽有一個盜墓者,惦記永昌陵許久,並且知道雖然永昌陵已經被洗劫得七七八八,然而趙匡胤的棺材板沒有被打開過。於是,在某個夜黑風高的夜晚,這個盜墓賊闖入了永昌陵並洗劫了趙匡胤臺中的陪葬品。

他臨走的時候覺得趙匡胤的腰帶不錯,但是屍骨太重他沒有辦法拿出來。也許他們用了一個繩子幫助趙匡胤屍骨的肩部,想要把趙匡胤吊起來從而取走玉帶。那誰知道趙匡胤已經腐爛的屍骨經過這一吊突然從口中噴出來黑水,噴到盜墓賊的臉上,洗也洗不乾淨。

於是那個盜墓賊頂著一張黑漆漆的臉,得了一個“朱漆臉”的外號,並且很快被人抓獲。


史之策


答案:永昌陵遭到金兵數次洗劫,又遭偽齊政權的盜墓,還遭到民間盜墓者的光顧,破壞相當嚴重。“趙匡胤的屍骨被吊起來”出自《宋人軼事彙編》一書,此事頗為神奇。下面我分為幾段話,稍微講下來龍去脈。

趙匡胤是宋朝的創立者,在位期間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國策,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他還出臺多項措施鞏固國家穩定,比如用著名的“杯酒釋兵權”,除去主要軍事將領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趙匡胤死後,葬於鞏義縣界內的北宋帝陵區中的永昌陵。

1126年,金兵開始渡過黃河,進攻北宋。很快就打到帝陵區,永昌陵不可避免地被洗劫。年底,金兵攻佔都成汴京,俘走宋徽宗、宋欽宗,回軍途中又對永昌陵進行一次破壞。

後來,金國在北宋故地扶持的偽政權大齊的皇帝劉豫,也對帝陵區產生盜墓的想法。他設立兩個官職:河南淘沙官,負責盜掘帝陵;汴京淘沙官,負責盜挖豪門大戶的墳墓。另外,他的兒子兒子劉麟特地組建成一支一支盜墓的軍隊。

父子倆齊心協力,對帝陵區的諸帝的陵墓進行大肆盜挖,永昌陵再次遭受巨大破壞。

到了宋末元初的時候,還有人惦記永昌陵,他是洛陽出了名的盜墓賊。此人居然知道劉豫雖然扒開永昌陵,但是沒有挖到趙匡胤的棺槨,也就是說還有大量的珍寶在永昌陵的墓室中。

而他要乾的就是打開趙匡胤的棺材板,狠狠發一筆財。說幹就幹,他組織人馬,利用自己出色的盜墓技術,還真的就進入主墓室中。

他揭開棺槨看到趙匡胤屍骨腰間的玉帶挺不錯,想取下來拿走,可惜屍骨太重拿不下來。於是,他乾脆拿來一根繩子,一端綁住趙匡胤肩部,一端套在自己身上,用力把屍骨吊起來後解下玉帶。

孰料,腐壞的屍體受到擠壓後,趙匡胤嘴裡噴出一口黑水。恰好,這黑水全衝到盜墓者臉上,怎麼用水洗也洗不掉。從此,盜墓者落下一個“朱漆臉”的外號。此事見於《宋人軼事彙編》一書,無論故事多麼神奇,也改不了趙匡胤死後的屈辱。


子屠龍


關於永昌陵被盜有多種解釋,有幸也曾去過,也詢問了當地老人,當地人說法和網上流傳的略有不同,權且一聽。

按照當地鞏義的說法是,偽齊政權劉豫效仿三國曹操設立“摸金校尉”,當然的宋時的命名為“淘沙官”,按地方劃了兩官,一稱“河南淘沙官”、一稱“汴京淘沙官”。前者專盜皇陵,後者專盜東京城豪門大戶。

與網上不同點在於,當地有人認為民間盜墓朱漆臉,是劉豫兒子劉麟手下,按現在的說法,朱老大是風水堪輿及皇陵研究專家兼古墓挖掘技術專業指導,是有編制有工資,乾的好(挖的多)還有賞賜。

在這位本地帶路專家的帶路下,北宋“七帝八陵”挖了個遍,其中宋仁宗的永昭陵更是被翻了個底朝天。其中宋太祖趙匡胤也不得幸免。

這位專家依靠盜墓技術發家致富,為偽楚皇太子面前表現自己,親自下手開棺趙匡胤。趙太祖生前創立太祖長拳和盤龍棍,號稱一條哨棒打遍400軍州,又是出身軍人世家,後面又是稱帝,骨架較大,體寬身胖。盜墓者講究身體靈巧,一般都是瘦弱居多,畢竟盜洞大小有限。

打開之後發現陪葬品奇多,而且傳聞中的玉斧(也有傳聞玉斧代代相傳,也有稱太祖最心愛之物還是陪葬了)、玉腰帶(腰帶應該是每任宋帝都有的)都在。為了展現自己,朱老大用繩子吊起屍首上半身以取出腰帶,不料屍體口中噴出黑水,正巧噴了朱一臉。

後面發現黑水無毒,但是臉上的黑印是洗不掉了,也就有了外號“朱黑臉”“朱漆臉”等。(想來這個墨水應該是“墨刑”,宋稱“黥刑”,大家知名人物如宋江、林沖等108好漢不少都有,宋大將狄青都是臉上有金印、黥面。只是朱老大應該大半張臉都是墨跡)

類似之前流行的泰國海娜紋身,但是要難洗難看的多,所以稱他為“朱漆臉”。

後面劉豫父子失勢,為保身家性命,一是出賣漢人利益,二是獻上太祖腰帶。金人悅,封蜀王,後又獻太祖玉斧,金人大喜,晉封曹王。於皇統六年,此兒皇帝、宋之大賊死於家中。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宋太祖趙匡胤一直對開封的地理位置心存芥蒂,所以把趙家的皇陵定在鞏義,指望將來能遷都洛陽。沒想到一百多年後中原腹地鞏義也成了宋金戰爭的前線,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帥完顏宗翰就渡過黃河,攻克鞏縣。


從此鞏縣趙宋皇帝的帝陵隨著北宋的滅亡同時也遭受到了洗劫。雖然南宋方面為了保護皇陵幾次三番派軍隊驅趕這一帶的金兵,但畢竟鞏縣當時已經屬於敵後,南宋趙構自身難保,對皇陵的保護措施也只是杯水車薪。

1130年,金政權封宋朝投降官員劉豫為大齊皇帝,這個偽政權的皇帝靠墓吃墓,成立了官辦的“淘沙隊”,專門挖掘宋陵,宋陵面對有組織的盜掘,徹底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官兵白天公開盜挖,民間盜墓人晚上趁火打劫。一個姓朱的盜賊打聽到趙匡胤墓裡有一條貴重的玉帶,上面夜明珠翡翠點綴無數,他就起了貪念,想去永昌陵裡碰碰運氣。

當他夜裡偷偷摸摸好不容易找到墓室,看到那根玉帶果然還在,只是被壓在趙匡胤屍身下面。由於空間狹小,雙手拽不起屍身,這老朱就想了一個辦法,拿來一根繩子一頭套在自己脖子上,另一頭套在屍體頭上。老朱脖子往後一用力,屍體上半身就挺了起來些,他順手把玉帶抽出來,可同時從趙匡胤嘴裡噴出一股黑色粘液,全部塗在他臉上。

盜墓機關,玄乎的事情是盜墓小說的情節,實際那是沒有的,怎麼解釋口噴液體的事,其實那些是處理屍體的防腐劑導致的。當初使用一種湯藥從屍體嘴裡灌進去,腐蝕了內臟器官,這些湯藥和器官溶液就儲存在屍體腹內。


當把屍體上半身拉起後,腹腔受到擠壓,腹部壓力驟然增大,就像充滿液體的皮球受壓一樣,在屍身保存基本完好的前提下,液體自然會從出口釋放壓力而噴出,所以這不是什麼怪異的事,自有它科學道理。

只是傳說中這老朱自打被黑後,他臉就洗不乾淨了,這也好解釋,那液體可能呈酸性有腐蝕作用。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說的應該是民間傳說,朱漆臉由於想要解開宋太祖趙匡胤,上佩戴的玉腰帶,將屍體整個吊了起來以後,趙匡胤突然朝著這個朱漆臉噴了一口黑水,然後這個人臉上永遠都留下這種黑色的印記。

事情無論真假,但是很符合邏輯關係,為什麼?

首先,北宋成立到他滅亡,中間相隔一百多年時光,屍體是會腐爛的,但是,很顯然,在取這個與腰帶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它的屍體沒有腐爛,否則剩下一個骨架子,隨便一取就拿下來了。

那麼這個趙匡胤的屍體肯定是做過防腐處理的!他吐出來的那口黑水就是防腐劑,在當時發覺馬王堆漢墓的時候,大家在打開棺材以後,發現棺材裡面有一種紅色的液體,實際上這種液體是富含硃砂水,總硃砂水就是一種防腐劑,在中國好像是哪一個山區裡面有一個老太太,就是喜歡硃砂,結果老太太人死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屍體都不腐爛,就是靠硃砂在替她防腐。

這種水肯定是一種特定的防腐劑,用來防止趙匡胤的屍體腐爛,怎樣才能做到屍體防腐呢?很簡單,減少細胞的含水性,然後讓細胞直接壞死,停止細胞的呼吸作用,阻隔細胞與空氣之間的接觸,這就是防腐劑,也就是說這種防腐劑有很強的腐蝕性,一旦這種東西噴到臉上,那洗掉這種液體以後,你臉上的這個細胞就已經壞死了,所以說臉黑下來很正常的事情。

這個人在偷取了趙匡胤的陵墓之後,沾染上的這種液體後臉一直是黑著的,所以大家就叫他朱漆臉,官府就靠著這個特徵把他抓獲歸案,並且處死。

當然,這一套事情聽起來很有邏輯,但是是關於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很多人都在爭論,有的人說是金兵派他過去把這個陵墓給盜了,也有人說是偽齊政權太他過去把這個陵墓給倒了,也有人說金兵和偽齊政權都沒有派,他是他自己過去把陵墓給挖了。

個人感覺偽齊政權派遣這個人去盜取陵墓這一點比較可信,為什麼?

金兵對於這些金銀珠寶,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自然是並沒有太在意,況且旁邊就是宋朝的皇宮啊,這個裡面的東西要拿起來的話,比去挖墳要稍微好一點兒吧?(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把宋朝皇宮裡的東西全部帶走以後,金兵也就撤退了,金兵撤退以後,很快就是劉豫建立偽齊政權。

在這之後,金兵又選擇將劉豫偽齊政權給撤銷了,這個情況之下是否會有人去盜取陵墓呢?金國統帥金兀朮曾經寫給皇帝一封信,如果說南宋逼的太急了就把宋徽宗扔到開封去!很顯然,這個時候金兵對於開封這個地區的態度並不是純粹的把這個地方當做玩物一樣玩弄!

所以說只有可能是偽齊政府做的這件事情,並且需要當時的偽齊政府作為後臺,當時淮河以北,長江以南這片區域人心還是向著宋朝的,如果說這個時候你敢去盜取皇家的陵墓,自己一個人單幹的話,被人逮到!你就必死無疑!必須要在劉豫父子的指派之下才能夠或者說才敢去幹這麼一件事情。


漩渦鳴人yy


年齡越大,越會對宋朝有好感。與大多數血雨腥風的朝代變更不同,大宋用“黃袍加身”完成了朝代的變革;用“杯酒釋兵權”讓開國功臣安享了晚年。還有難得的開明,皇帝再生氣,也要遵祖訓不殺進諫的文官。

從河南鞏義市出發,沿鄭洛公路西南行四十里,就到了一個名叫“龍窪”的地方。這裡,四周臺地層層,遠處是簇簇青山,中間是一片平川。就在這平川上,有一座古代陵墓高高隆起,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墓地——“永昌陵”。

永昌陵統領著北宋皇帝的陵寢群——宋陵。

整個宋陵區的規模不小,散落在鞏義市區和下轄的芝田、西村、回郭三鎮。北宋有七帝葬於此(除徵、欽二帝被虜,死於北國之外),分別為太祖趙匡胤永昌陵、太宗趙光義永熙陵、真宗趙恆永定陵、仁宗趙禎永昭陵、英宗趙曙永厚陵、神宗趙頊永裕陵、哲宗趙煦永泰陵,加上趙匡胤父親趙弘殷的永安陵,統稱“七帝八陵”。

還有後妃、功臣如包拯、寇準墓,據考證有300多座,是一個巨大的陵墓群。

在鞏義市宋陵中,永昌陵是地面遺蹟保存較好的一座宋陵。由南向北依次是華表、石象及馴象人、瑞禽、角端各1對,石馬及控馬官、石虎、石羊各2對,“藩使”3對,文、武臣4對。陵園四門外有石獅,南門石獅北有武士,南門內陵臺前有宮人。

趙匡胤其實一直想遷都洛陽“據山河之險而去冗兵”,無奈大臣們反對,貴為皇帝的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在從洛陽返回汴京的途中行至鞏縣,他悵然四顧,決定選擇緊臨洛陽的鞏縣為他百年後的安身之地。

趙匡胤在位16年,49歲(976年)時暴死,生前沒有安排建陵,死後七個月內建陵,安葬,以後的七個皇帝也都遵這一祖訓,去世後七月內建陵安葬。

當地傳說,在下葬宋太祖趙匡胤的正午時分,忽聽“鏜唧”一聲,一隻白兔飛跳過來,正好撞著銅鑼。接著又聽“撲嗵”一聲,一條大鯉魚從空中跌落鼓上。東邊山上還蹦出一個石人,面向靈柩似在默哀。

這些異常徵兆表示,趙匡胤之死已為上帝所知,於是有人說,這是“上天示兆、神人來吊”。因此,後來宋陵的每年祭品,都少不了鯉魚和全兔。而東面的山也改名“石人山”,於是“玉兔敲鑼魚打鼓,山上石人奠君主”的說法,便在陵區流傳開來。

宋代文官以宰相為首,武官以樞密使為首,上朝排列次序文官在武官之上,因而陵墓石刻中文臣像居北、武臣像位南。石象中的文、武臣服飾相同,其區別僅在文臣執笏板、武臣拄長劍。文武臣頭戴三梁或五梁冠,身穿長袍,腰繫方塊玉帶。

陵園四門外各有一對石獅。石獅左牡右牝,牡獅卷鬣,牝獅披鬣。

南門外二獅為行獅、立姿,相顧對視,東、西、北門石獅皆蹲踞昂首,鎮門武士1對,位於陵園南門之外、石獅之北,武士像高大、勇猛,頭戴盔,身著甲,手執兵器。

宮人2對,分別位於南門內、陵臺前。宮人戴幞頭,穿窄袖長袍,面部清秀,似為宮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