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王石:房地產時代並未結束

王石:房地產時代並未結束

專訪開始時,王石首先談了自己對公益和環保事業在中國發展的暢想。王石表示,在40年前,中國政府以總理的名義邀請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來中國進行熊貓保護,如今,WWF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環保組織,而這個環保組織的標誌,就是中國國寶熊貓。

WWF最出名的品牌之一就是“地球一小時”,如今這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性的節能活動。在此背景下,為了能使中國密切與WWF的聯繫,2017年,王石發起成立了“一個地球基金”,在他看來,這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新標誌之一。“過去,國際的環保組織在中國搞環保的項目,但是之前一直不能在中國籌款,只能是國際上的錢在中國投,有了一個地球基金,不僅僅可以配合WWF在中國做項目,同時也可以在中國籌集資金。”王石表示,WWF一年在中國投放的資金達到1億兩千萬人民幣,未來三到五年,希望能在國內額外籌集到6000萬人民幣資金,共同支持中國環保項目的建設。

回應鄭永年:建議跨國公司一把手用中國人,是趨勢,但非絕對

5月20日,第四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北京舉行,王石曾在論壇上表示,在中國投資的跨國企業一把手一定要用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一定要了解中華文化。會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接受採訪時則表示,王石的觀點比較偏激,全球化就是沒有本土觀念的。

對於鄭永年的看法,在這次的專訪中,王石也首度予以了回應。王石表示,自己並非強調所有跨國企業都用中國人做一把手,而是說,這將會成為一個趨勢。“鄭永年先生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這個大學在全世界的排名是非常前面的,他的東亞研究所是非常有名氣的,他本人是中國出生的,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碩士博士是在美國讀的,他特別符合我這個標準。”

王石表示,過去的在中國的跨國企業一把手一直都是外國人,即使是中國人,也是在臺灣、新加坡或香港出生的。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這些中國人最先接受了西方教育,同時又比西方人更瞭解中國文化。如今,隨著中國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作為本土出生的中國人當然最瞭解中國市場,所以這將不可避免的成為一種趨勢。“像鄭永年那批出去的,現在正是年富力強,他們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又在西方受了很好的教育,又在西方的大學、西方的跨國公司受到很好的訓練和經驗,這樣的人在中國大陸來管理企業,你說哪個更合適呢?”

最後,王石也強調,自己的說法並非絕對,不排除有些外國人比中國人更瞭解中國,但總體趨勢是這樣的。

王石:房地產時代並未結束

王石談未來發展:中國企業家需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過去中國獲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遊戲規則也發生了改變。王石表示,下一步的改革開放,中國的企業家們和市場需要樹立更堅定的知識產權意識和法律意識,確保可持續的長久發展。

“我覺得中國這麼多年最成功的一條來講,就是用空間換時間,我們的空間就是我們的市場,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需要時間,我們的空間就是我們的市場,我們有了市場,我們有規模,我們就可以產生利潤,產生利潤,可以更多的投入研發,這個錢是不能省的。規則來講,就是知識產權保護,第二個改革開放,這個一定是法律意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否則我們成長到一定程度,就會遇到瓶頸。”

王石:房地產時代並未結束,城市進入精細化發展時代

在談及就中國房地產發展現狀時,王石表示,三年前萬科就提出,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進入了白銀時代。但這並不是說房地產時代結束了,而是城市進入了更加精細化發展的時代。

“中國的城市化過程還在進行當中,無論是存量還是增量上都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如果你還按著原來的思維方式做下去,那是死路一條的。更多的不是這種迅速的蓋完了就賣,更多是按照城市的配套需求,比如說交通、地鐵、高鐵整個這個系統,更多的物流、更多的教育、更多的娛樂,如何來進行有效的配置。”現在僅僅是開始,在這方面,應該這個空間,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這個差別是非常非常大的。(第一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