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澄城影像:這些照片,記錄著中國改革開放50年變遷

賈生華老師,澄城人,1940年生,澄城縣文化館退休幹部。賈老賈老用手中的鏡頭真實記錄了澄城50年來各行各業的珍貴影像,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段歷史的記載與傳承。

澄城影像:這些照片,記錄著中國改革開放50年變遷

《表彰萬元戶--1983年》

八十年代,萬元戶可謂之為人們生活的目標。萬元戶這個詞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產生的。那個年代萬元戶是個相當了得的人家,隨著時代發展,這個詞已經成了歷史概念。

澄城影像:這些照片,記錄著中國改革開放50年變遷

《敬老院--1981年攝》

那個年代敬老院叫光榮院,這張照片最有時代感的就是華國鋒的照片。

澄城影像:這些照片,記錄著中國改革開放50年變遷

《我不怕--1975年》

七八十年代,疫苗接種都是醫生到學校去,全校學生用一個注射器打針。一群孩子怯怯的排隊接種。

澄城影像:這些照片,記錄著中國改革開放50年變遷

《個體勞動者的自豪--1983年攝》

1983年4月,澄城縣上千個體工商戶的代表,敲鑼打鼓,祝賀【澄城縣個體勞動者協會】成立,從此他們有了自己的家。

澄城影像:這些照片,記錄著中國改革開放50年變遷

趕集(拍攝於1984年)

交通工具從馬車到手扶拖拉機,也是一個跨越。

澄城影像:這些照片,記錄著中國改革開放50年變遷

《 知青落戶農村--1976》

六、七十年代中國在文化大革命運動期間,毛主席發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很多知識青年落戶農村。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像一道狂飆,在中國歷史的平面上軋出了深深的軌跡,永遠不可磨滅。這道軌跡,蘊涵著多少辛酸、多少血淚!

澄城影像:這些照片,記錄著中國改革開放50年變遷

《歸途--1981年》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機動車鳳毛麟角,農村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馬車,承擔了主要的運輸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