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日本試圖挑戰蘇聯,結果此戰10萬關東軍被滅4萬,日軍稱“噩夢”

自19世紀90年代後,日本一直把俄國當成陸上最大強敵,在1918年至1922年還出兵佔領過俄遠東一部分地盤,蘇維埃政權鞏固後才被迫撤軍。

此後蘇聯建設事業的發展使其軍力增強,陸軍裝備較之偏重於海軍建設的日本佔有優勢。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日本也不斷增強關東軍。兩年後由8萬人增加至30萬,想先解決中國問題後,再回頭進攻蘇聯。

蘇俄自1921年結束國內戰爭後,確定的國防戰略是:西方防範波蘭,東方防範日本。

日本試圖挑戰蘇聯,結果此戰10萬關東軍被滅4萬,日軍稱“噩夢”

中國抗戰開始後,蘇聯在1937年到1940年間提供了近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成為當時唯一最大規模的援華國家。對於此時的蘇聯來說,自波蘭覆滅後,西邊的德國是最大威脅,因此在援華的同時,又想避免對日作戰。

但是蘇聯此舉無疑是激怒了日本,日本少壯派軍人叫囂要對蘇開戰,所以決定以武力先試探一下蘇聯的底線和實力。蘇聯雖然想避免對日作戰,但是面對日本的挑釁,也不得不以武力警告日本。

日本試圖挑戰蘇聯,結果此戰10萬關東軍被滅4萬,日軍稱“噩夢”

1938年9月,日蘇兩軍在中、蘇、朝三角地帶的張鼓峰爆發了師級規模的戰鬥,因日軍主力陷入中國戰場,其統帥部主張“不擴大”,務必在戰鬥11天后同意停戰。

關東軍少壯派對此不甘心,第二年春天終於又挑起一場局部戰爭。1939年5月到9月,日本關東軍在滿洲與外蒙古交界的諾門罕對蘇軍尋釁滋事,最後演化為雙方各自近10萬人參加的大戰。

在這場未宣戰卻堪稱中等規模的局部戰爭中,蘇軍投入了坦克600多輛,裝甲車485輛,壓制火炮642門,飛機600餘架。

日本試圖挑戰蘇聯,結果此戰10萬關東軍被滅4萬,日軍稱“噩夢”

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比1的火炮數量優勢,3比1的戰機數量優勢,最後在軍中新秀朱可夫的指揮下擊敗了10萬關東軍。

諾門罕一戰,蘇聯航空兵功不可沒,起了決定性震懾作用,顯示出日本空軍同蘇聯空軍還遜一籌,其陸戰裝備更是大為落後,無法與蘇聯匹敵。

在廣闊的草原上,面對蘇軍坦克群和佔絕對優勢的火力,日軍憑著“武士道精神”拼死衝殺,橫屍遍野也無法挽回失敗。

日本試圖挑戰蘇聯,結果此戰10萬關東軍被滅4萬,日軍稱“噩夢”

當時日軍只承認死亡共1.7萬人,其實據1966年對靖國神社所祭奠的陣亡者靈牌上看,這一仗戰死的日軍人數在4萬以上。日本為了顧及顏面和穩定國內人心,才謊報死亡人數。

日本試圖挑戰蘇聯,結果此戰10萬關東軍被滅4萬,日軍稱“噩夢”

日軍在諾門罕慘敗後,長期心有餘悸,猶如“噩夢”一般,非常後悔當初的魯莽決定。日本高層感到如果裝備和火力不佔優勢,就不可貿然攻蘇。此前日本軍政要人在“北進”和“南進”之間爭論不休。諾門罕之戰後,“南進”便佔據了優勢。

日本從經濟掠奪的角度看,也感到蘇聯遠東地區多數時間都是冰天雪地,無多少可取之物,倒不如向南洋擴張。而南洋是美英的勢力範圍。

日本試圖挑戰蘇聯,結果此戰10萬關東軍被滅4萬,日軍稱“噩夢”

因此美日矛盾急劇上升,最終導致了“珍珠港事件”的爆發,太平洋戰爭就此拉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