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薦讀|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薦讀|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編者按】誰能想到摩澤爾河畔特里爾小鎮的一聲啼哭,埋下了改寫人類命運走向的伏筆?誰能想到17歲少年中學畢業論文的立志,預言了百年後“全世界高尚的人們為之灑下熱淚”?誰能想到源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東方中國迸發出最鮮活而磅礴的生命力!

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世界各地信仰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人們在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偉人、重溫他的思想。

“您好,馬克思”“社會主義有點潮”“馬克思是對的”……各式各樣青春的表達證明馬克思從未老去,兩百歲正青春!新時代,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以下推薦一篇舊文,讓我們重溫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當下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信仰缺失、矛盾高發、各種思潮並起。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成為一個突出問題。相當部分民眾認為馬克思主義已是明日黃花,從理論到實踐都已落後於時代,歷史已經翻過了那一個篇章。

即使黨內領導幹部,也儘量迴避這個話題,或空談信仰、不落實地,感覺迷茫、底氣不足,而以暢談普世價值和自由主義經濟學為時尚。我談談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一點認識。

1、 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評價。

馬克思主義是在對18世紀中頁到19世紀一百多年的資本主義發展歷史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等德國古典哲學成果,以及李嘉圖、亞當斯密等的古典經濟學成果,構建了一個相對嚴密的思想體系,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分析資本主義從產生到滅亡的必然規律。馬克思榮登千年思想家首位,也體現了大家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嚴謹性科學性的某種認同。

從歐洲工人運動的風起雲湧,到俄國、中國以及亞非拉社會主義革命的波瀾壯闊,充分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在歷史發展長河中的成功實踐,指導了一大批國家取得民族解放和獨立,蘇中工業化的成功,以及十年實現工業化的蘇聯成功戰勝法西斯德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薦讀|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做出重大調整,改善工人待遇、提高社會福利、完善社會保障、加強國家對經濟週期的干預,緩和了社會矛盾,重新煥發了資本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在對近百年來的世界發展發揮了難以估量的重大作用。

但另外一方面,進入20世紀尾聲以後,社會主義實踐遭遇巨大挫折。蘇東劇變、龐大的社會主義陣容一夜間土崩瓦解,中國經過文化大革命重新承認私有制和走上市場經濟道路,很多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落後物資缺乏,歐洲社會黨紛紛與馬克思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劃清界限,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仍存在缺陷、需要在新的條件下不斷豐富和發展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

2、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

馬克思主義的內涵非常豐富,但其基本精神就是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其核心內容我以為主要包括兩大原理、三個方法。

1) 唯物史觀。

馬克思從對從事實踐活動的人出發,研究人的思想背後的物質動因,以及大多數人的思想動機,從而總結出人類實踐活動和實際發展過程的客觀規律。

唯物史觀告訴我們如何看歷史。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並通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是人們在生活中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發展有反作用,適應時推動生產力發展,不適應則阻礙生產力發展。

2) 辯證法。

恩格斯指出,辯證法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

辯證法告訴我們如何看世界。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又是變化發展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辯證法的基本規律。

薦讀|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3) 實踐的觀點。

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生產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實踐是唯物史觀的現實基礎和本質規定。

理論來自於對實踐的總結,又指導實踐的開展,在實踐中不斷髮展完善;普遍的理論只有與具體的實際相結合才能變成物質力量;理論的對錯必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 群眾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群眾觀點是與生產力觀點緊密相連的。馬恩在明確物質生產對於人類社會生活的決定意義基礎上,科學說明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用勞動解釋歷史,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就代表生產力發展的方向。

理論的科學性在於發現規律,而尊重規律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的集中體現。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社會實踐應該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

薦讀|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5) 發展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觀點是從唯物辯證法中引申出來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事物內部矛盾對立的雙方在不斷髮生變化,經由量變到質變,再在新的層次上繼續螺旋式向上。

世界上沒有終極真理,發展著的實踐呼喚理論的創新,理論的創新又推動實踐前進,並在鮮活的實踐中不斷完善。馬恩的很多具體論斷也必須在社會的發展中不斷進行揚棄,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進行自我否定和提升。馬恩本人終其一生也在不斷自我完善。

3、 如何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看待中國的社會主義特徵?

從1921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就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付出過沉痛的代價。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加深,從一大二公到多種所有制並存,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底什麼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哪些必須堅定不移、哪些亟需與時俱進?我以為,應該包含幾個主要方面:

1) 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

這是社會主義道路的本質特徵,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理論依靠。其間雖經歷曲折,但馬克思主義依然保持巨大活力,其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制度缺陷的分析仍然有效,並通過週期性發作的經濟金融危機在實踐中得以驗證。資本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自我改良的成效也從另一個角度映證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

薦讀|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2)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的政黨,是實踐和群眾的選擇。中國的客觀實際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國內現也沒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足以取代中國共產黨。如果中國實行多黨制,必然會放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走入資本控制一切、貧富極端分化、社會混亂渙散的菲律賓、印尼模式。

3)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這是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生產力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最為活躍和積極的因素,它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社會主義制度就是為了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而創立,同樣也必須根據發展的生產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以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如果社會主義在生產力發展上還比不上經過改良的資本主義制度,那社會主義就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價值。

薦讀|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4) 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

這是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目的。資本主義從個人權利出發提出民主、自由、人權的核心價值觀,但由於全面私有制和代議政治的制度設計,導致資本逐步成為社會的核心控制力量,壟斷大資本逐步成長為攫取壟斷利潤的寄生階層,民主自由人權成為資本的玩偶而流於形式。

社會主義從整體利益出發提出公正、平等、互助的基本價值觀,在公有制主導和共同富裕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對個人基本權益的保護,才能避免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對社會的肆虐和貧富兩極分化,真正為社會絕大多數人謀福利。

5)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這是社會主義成功的重要保障。馬恩認為,資本主義條件下人的本質被物“異化”,而未來理想社會應是個體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個體自由得到真正實現的自由人聯合體,“自由人格”的實現,是馬恩理想社會的本質規定和價值目標,並被恩格斯稱作能夠“概括未來時代精神”的基本思想。只有個體儘可能地得到自由全面發展的機會,才能激發巨大的社會活力,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極大前進。

薦讀|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到開花結果已近百年,中國現在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這既是特定時代背景和國情條件下,歷史和人民做出的選擇,有其歷史必然性;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接受馬克思主義武裝之後的理論自覺,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充分結合,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的實踐成果。這一成果來之不易,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勤勞和智慧,也凝聚了幾代中國人英勇奮鬥的鮮血和汗水。

社會主義實踐是一個前無古人的事業,無先例可循,當下中國又處於一個經濟社會轉型的瓶頸和關鍵時期,只有堅持用行之有效的立場觀點方法指導我們的實踐不動搖,才能確保社會穩定人心穩定事業穩定,不發生顛覆性錯誤;只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馬克思主義,用不斷前進的實踐豐富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不拘泥、不僵化,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與時俱進,在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競賽中搶得先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應就是習總書記提出理論、道路、制度三個自信的基本出發點,也是我們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復興大業中堅持什麼、放棄什麼的重要分界線。

最後,用幾句話作為本文結尾:

馬列毛鄧三,科學發展觀,

實現中國夢,關鍵靠實幹。

世紀滄桑苦,千年轉型難,

群眾鑄歷史,高手在民間。

【注】三:指三個代表。

指尖傳遞溫暖力量,陽光照進網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