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評價作家嚴歌苓?

用戶59056641775


對於這位作家的為人並不是很瞭解,但老話都說“文如其人”,因為大師們的電影,幾乎所有嚴歌苓被改編成電影的原作小編都讀過,這從讀完作品的感受,小編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編最先接觸的應該是還在學生時期觀看的《少女小漁》和《天浴》,這也是嚴歌苓早期的短篇作品,分別被當年的李安和拍攝處女作的陳沖看中,也成了劉若英和李曉璐的出道作品。那時,所有人都那麼年輕,作者也好導演也好,演員也好,都不是大師,都初出茅廬,都有自己對於青春的迷茫和感嘆。所以這兩部作品裡,只有20多歲剛剛退伍的嚴歌苓流露出的少女的迷茫有一種青澀的惆悵。

再後來小編“重遇”嚴歌苓,就是在張藝謀《金陵十三釵》上映之前了,這部小說嚴歌苓是根據自己收集到的南京大屠殺時的資料創作的,但是她在書中選取書娟作為主觀的視角,作為一個“純潔的女學生”書娟當時對於躲進教堂的妓女們剛開始是滿懷敵意的。讀這篇原著小編有一個強烈的感覺:作者其實在大多數的時候,和書娟一樣,對於自己書香門第的出身,是看重的,是絕不會“淪落”到底層的。

再後來是《歸來》的原著《陸犯焉識》,《歸來》是對原著改動很大的一部電影。在《陸犯焉識》裡,作者其實是有感於自己父輩的境遇,描寫了一個飽經歲月洗禮的大戶人家公子陸焉識,講述了其在文革前後幾十年間的多舛命運。通過書中對這個知識分子和他家庭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的成長環境。

最後說到《芳華》,這幾乎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了,她曾考入成都軍區,成為一名跳紅色芭蕾舞的文藝兵,也曾主動請纓,趕赴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可以說蕭穗子就是嚴歌苓本人。(D180425)


影視觀察家


最專業最懂得市場化的作家

我看到網上有不少人對嚴歌苓的評論集中在3點上:

1、嚴歌苓很美麗,到現在依然風韻猶存;

2、嚴歌苓不愛國也不愛中國的軍隊,因為她寫的《芳華》是抹黑中國文工團的;

3、嚴歌苓嫁給了一個外交官,她過的很優渥……她一生就是特權階級,要不然怎麼可以當記者?可以上作家班?



這些話都是對的,又都是錯的,我們是在評價作家嚴歌苓,而不是評價一位女性。國人不管是評價什麼專業的女性什麼身份的女性,首先看的是相貌。你們還能再容貌和性別歧視一點嗎?然後評價的是她的意識形態,愛國不愛國,有沒有什麼政治汙點……最後說的是她嫁給了異族,她可是特權階級,父親是作家,她沒有上過專業課就可以當記者,她憑什麼這麼順利……

這些討論沒有一個是針對她的職業身份,甚至是讓大家記住她的真正身份——作家。



我們對人的衡量的標籤真的是如此偏執而不肯就事論事的。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嚴歌苓可能是中國最專業最高產,也是最有錢的作家,她才代表了一個社會作家真正應該有的面貌。首先,自律,對於自己的寫作有非常健康的時間表,而不是我們想象的瘋狂的日以繼日的文學青年。其次,她對於自己的寫作以非常專業的態度,我們知道她為了小說會去實地採風,而她展現出來的很多人物都具有真實的時代感。最後,她非常瞭解作品和市場價值的兌換,不僅僅是一個寫作者,同時是把好的寫作迅速推向電影、影視市場化的作家。



我覺得就憑這三點就可以稱其為中國最專業最高產最有錢的作家,雖然她可能不在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榜單上,但是我們應該可以推算出她的每一部變成電影的作品為她打來的收入。

我覺得一個真正的作家,而不僅僅是胸有文學夢但是不知道如何實現的作者,就應該是把寫作職業化、市場化的人。

可惜,在某種程度上,懂得職業寫作,並且市場化的人,太少。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嚴歌苓應該是所有作家的榜樣。


席越


嚴歌苓是一位美籍華人,也是一名專業編劇,與多位著名導演有過合作,其創作的劇本被大量改編為電影,其中著名的有《芳華》,《少女小漁》,《金陵十三釵》等等。

他的作品風格很大程度上滲透著她不平凡的人生經歷,13歲進文工團做舞蹈演員,後主動請纓參加越戰,在前線做戰地記者等等,這一點完完全全反映在了《芳華》蕭穗子的身上,那就是她自己青春的清晰剪影。


因此她的作品視角獨特,大多數是在一個不平凡的年代所發生的不平凡的事,對東方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對社會底層人物以及社會邊緣人物都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文筆優美,不隨大流,有自己的看法,對歷史事件重新進行解構和敘述,使得她的作品在遵循時代現實的基礎上有著一種不一樣的戲劇衝突與魅力。

嚴歌苓是一位注重觀察人性的作家,她的作品裡,人物形象都豐碩飽滿,在一些題材裡,我們能看到人性的美好,也能看到人性的陰暗面,她將人性最深沉的一面,毫無保留的展現在觀眾和讀者面前。

她的人物,在生活,政治,等各種壓力面前從不放棄希望,讓她的作品中充滿了生的光明與美好,但是生活永遠不會讓他們如意,最後的結局經常都會很悲慘,講述著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的奮鬥史,充滿著悲劇色彩,引起讀者深深的憐憫之情。


她的作品,講述著人性,也是中國七八十年代的一個精緻卻不失深沉的烙印。


—END—

歡迎關注我們,每天一個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今日推薦:

在《月光男孩》電影中,

有當=胡安教小喀戎游泳的場景,

而馬赫莎拉·阿里是真的在教艾勒克斯·海博特如何游泳。

因為當電影已經準備開拍時,

海博特完全就是個旱鴨子。

真故電影,為你呈現更多電影背後的真實。


蒼衣社


我只想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聊聊嚴歌苓,至於她的個人私生活,我覺得沒有必要去評價。

認識嚴歌苓,是從《陸犯焉識》開始的。


首先給我的感覺是,她的文字好像一幅畫。一字一句都是滿滿的畫面感,播電影似的。


比如這一句:


“一輛公共汽車向一邊偏著拐過彎來,乘客成了包得過多的肉餡,都從窗口漏出來了,並隨時要脹破車子的鐵皮。從窗口漏出的‘餡兒’發出一聲叫喊:‘姆媽’!”


正因為有這種暢快淋漓的畫面感,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用費什麼勁兒,很輕鬆順暢地把書讀完。

嚴歌苓曾說:“她就是想要寫容易讀的故事。”顯然,她做到了。



再有,嚴歌苓筆下沒有多餘的文字。每一處看似刻意的細節描寫都是為了承載後邊用心良苦的用意。


比如這一句:


“太陽從玻璃房頂、玻璃牆壁照射進來,照在蓮花一樣的洋白菜上,葉瓣上都是黃色的尿珠和瑩白的水珠,每一顆珠子裡都有一個太陽。”


如此生動細緻的描寫,其實是為了引出下一句的真實意圖:


“老幾的現實變得不真實。”


由此看來,嚴歌苓對文字的把控力非常強。莫言曾評價:“嚴歌苓的小說在技術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我們是懵頭懵腦地憑著感覺去寫,而她是真懂小說技術。”



如果說從《陸犯焉識》中感受到嚴歌苓深厚的文字功力,那麼在《小姨多鶴》以及《第九個寡婦》等作品中,我看到了一個為了寫作而到處走訪的嚴歌苓。


大家熟悉的《芳華》和《陸犯焉識》裡的故事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嚴歌苓的親身經歷或者身邊親人的經歷,但別的作品,例如我剛剛提到的《小姨多鶴》和《第九個寡婦》則是通過嚴歌苓親自下鄉體驗、走訪日本、調查各類文獻等方式去獲取寫作素材的。


中國作家格非曾說:“在這個生活經驗日漸趨同的社會里,嚴歌苓這種體驗式的寫作方式非常超前且值得學習。”


正是由於嚴歌苓的嚴謹調查,以及花費不少時間、精力、金錢去親身體驗,讓《小姨多鶴》展現出來的效果是如此逼真,甚至連口音都變成了東北話,一改《陸犯焉識》裡你儂我儂的上海腔調,這部作品看得我皮肉和心肺都疼起來了。



總的來說,在寫作上,嚴歌苓固然有她的天賦所在,但她自己也透露,一直以來是如何嚴格自律地進行寫作練習,是如何不辭勞苦地找到第一手材料。


這種長期的磨練讓寫作已經成為她人生的一部分,正如她所說:“寫作對我來說是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事情,我不寫作就會死、會瘋。”


就我個人而言,真心佩服她的這種韌勁。


我是愛讀書的大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討論有關讀書的那些事兒。


大翎愛寫字


馮小剛導演的《芳華》讓小說原著作者嚴歌苓成為風口浪尖的大人物,小說原名《你觸碰了我》,其中鍾楚曦演的蕭穗子很有她本人的影子。但導演其實放棄了大量的書中情節,比如男主劉峰參加對越反擊戰、以及戰後他的種種悲慘境遇,還有何小萍、蕭穗子、林丁丁等人步入中年的種種際遇,電影都並未表現。其實這本小說更適合電視劇改編,其實篇幅還很長,後面的情節雖然表面溫和,但其實內核更加殘酷。

其實嚴歌苓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以及她擔任編劇的作品還有很多,而且是一水兒的大導演、大明星加盟的作品,說明她的作品之厚重,導演也都非常鍾愛她作品中的調調。

她的第一部小說改編的作品是李安編劇,本來要親自執導,後因為要拍自己第一部英文電影《理智與情感》,才放手交給張艾嘉導演的《少女小漁》(1995)。同名小說其實是嚴歌苓剛剛旅美初期寫的作品,一個到美國陪讀的少女小漁為了男友而與美國老人假結婚,後來被男友(庹宗華)拋棄的故事。這是當時還是滾石唱片陳昇工作室的音樂助理劉若英的電影處女作。奶茶把自強不息、倔強堅韌的少女小漁演得尤為動人。

接著是素有“臺灣王晶”的導演朱延平導演的電影《情色》(1996),本片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無非男女》,由蘇有朋、鄭家榆主演,一個小叔子愛上準嫂嫂的曖昧故事,本片名為“情色”,其實不過是個噱頭,片中的故事也是發乎情、止於禮的愛情故事。

再往後,就是嚴歌苓的旅美時的閨蜜陳沖作為導演的處女作《天·yu》(1998)啦,陳沖將嚴歌苓小說中的文字製造的氛圍處理得恰到好處,將非常時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非常極致。當年只有14歲的李小璐出演女主,非常像少女時代的陳沖,並憑藉本片獲得了當年金馬獎影后。

這之後,陳沖一直想把嚴歌苓的小說《扶桑》搬上大銀幕,女主也經歷了張曼玉、舒淇、周迅、李小璐等一票當紅女明星,但後來因為陳沖的身體狀況以及小說的改編問題,一擱再擱,如今依然未能成行。

2008年,陳凱歌被委以重任拍攝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個人傳記片的《梅蘭芳》,嚴歌苓加盟編劇組(另外兩位編劇為陳國富、張家魯),她最初的劇本將梅蘭芳與身邊各色人等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相當有意思,尤其是少年梅蘭芳與京劇泰斗燕十三之前祖孫對峙,真是劍拔弩張又不失禮節。但本片由於多方人等介入,而最終劇本被改得面目全非。

2009年是嚴歌苓小說在小熒屏上花開兩朵的年份。一部是夏鋼導演、趙薇×劉燁主演的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一個女人的史詩》,講一個女軍人的一生刻畫得十分深刻,趙薇首次扮演女軍人,與劉燁的首度合作更是CP感十足,PS景甜在劇中扮演兩人的女兒。

另外一部就是孫儷×姜武主演的《小姨多鶴》,嚴歌苓小說中的多鶴是個日本遺孤,被東北一對安分守己的夫妻收留,併成為家中的成員之一,甘願為救命恩人生養子女,但在特殊時期,孩子們只能叫她小姨……這是嚴歌苓比較厚重的一部作品,也是孫儷在《甄嬛傳》之前首度演母親的角色,演繹得十分到位。

2011一部蔣雯麗×孫淳主演的電視劇《幸福來敲門》成為收拾熱門,其實本劇也是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繼母》。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蔣雯麗演的雜技團化妝師江路是個惹眼的女人,卻與孫淳演的帶著一雙兒女的單親爸爸譜出一段戀曲,但卻遭到兒女的嫌棄,及周圍人的白眼,幸福之路十分坎坷……

2011年,張藝謀將嚴歌苓的小說《金陵十三釵》搬上大銀幕。但本片上映後的口碑卻譭譽參半。其實嚴歌苓的小說十分動人,將南京大屠殺寫得萬分殘酷,而片中的青樓女子與女學生的對仗身份,及身邊各色男性角色如洋人牧師、血熱軍人、翻譯官等都各具特色。本片也是倪妮的電影處女作,男主是“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嚴歌苓擔任編劇,將法國作家拉克洛的小說《危險關係》(2012)改編成中文版,由韓國導演許秦豪導演、張東健×章子怡×張柏芝主演。這部小說被改編過無數次,每一次改編都讓原本就非常精彩的劇情變得驚心動魄。其實,可以相信當初嚴歌苓接下這個項目也是被原著的文本所折服,改編的劇本應該也是相當精彩。但因為本片屬於“多國部隊”的產物,而且有存在兩大女星爭番位的局面,最終的劇本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最終上映版本成了一個四不像的電影,啼笑皆非。

同年,葉璇擔當製作人將嚴歌苓的小說《第九個寡婦》扮上了小熒屏,並擔任了女主角與“果郡王”李東學一起主角了這部厚重的作品。但可能因為演員的閱歷並不足以撐起原著中的厚重感,讓最終的效果變得有點不知所謂。

2013年,嚴歌苓×蔣雯麗繼《幸福來敲門》之後二度合作了根據嚴歌苓小說《娘要嫁人》的電視劇。蔣雯麗演60年代的寡婦齊之芳,在特殊年代與紅軍老處長李立群、打成右派的公交車司機張魯一、丈夫戰友于榮光三個男人之間相處相知的故事。

嚴歌苓×張藝謀二度合作的作品就是2014年的《歸來》,本片改編自原著《陸犯焉識》中的結尾高潮部分。本書是嚴歌苓一部非常厚重的大長篇史詩鉅著,年代從30年代一直跨到80年代,將陸家三代人之間的關係與不同時代的境遇寫得潸然,書中文字娓娓道來,而片中的陳道明×鞏俐真就是活脫脫的陸焉識與馮婉瑜,只可惜書中精彩的前半生都被略去。

2014,嚴歌苓又一兩部小說《劇場》被改編成電視劇播出。這部作品與蔣雯麗主演的《幸福來敲門》《娘要嫁人》併成為“改革開放三部曲”,都是同一時代的女人半輩子的人生。不過《劇場》的女主換成了陳數,80年代的劇場演員鬱珠經歷改革開放初期不不開花的時代,所經歷的種種待遇,以及周遭人等的態度。

改編自嚴歌苓作品未來要上映的影視劇還有,《七月與安生》的曾國祥導演、江珊×李菲兒主演的電視劇《花兒與少年》,始於90年代的母親與兒女之間的故事;改編自原著《補玉山居》的軍旅電視劇《你遲到的許多年》,黃曉明×殷桃×秦海璐主演。

電影方面,有久違大銀幕多年的女導演李少紅導演、白百何×耿樂×黃覺×曾志偉主演的《媽閣是座城》;還有陳凱歌正在籌備的全新電影《白蛇》,這是嚴歌苓一部非常特別的短篇小說,寫70年代初的非常時期,一個女軍官愛上被打成右派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的百合戀故事,非常動人,之所以小說名為“白蛇”表面是因為女主優美的白蛇唱段,但內核其實是在上演一段“白蛇與許仙的後世傳奇”。最早曾傳說鎖定了鞏俐和日本女星天海佑希主演,十足令人興奮至極,但最終此陣容能否成行,還要看最終的情況。


宣謠別老閣


從馮小剛的《芳華》上映,嚴歌苓這個名字開始廣泛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嚴歌苓,在上海出生,是著名的旅美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她從二十歲開始發表作品,先後創作了《少女小漁》、《天浴》、《人寰》、《白蛇》、《一個女人的史實》、《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赴宴者》。從作品看,作者偏好書寫女性文學,也以書寫女性形象見長, 她筆下的女性大體可分為身處中國社會的女性移居美國的華人女性兩類。

她是一位多產而能保證質量的作家,筆力精湛,用情極深,多從生活取材,人生經歷的每一幀都成為她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先聖哲人孔子曾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莎士比亞也曾在《哈姆雷特》中寫道:"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直白地道出了女性在大多數人心中的印象:脆弱。但是,如今的社會,女性已經從"三寸金蓮"勤儉持家變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超人,事業家庭兼顧,用努力、隱忍和汗水證實著自己的能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這種變化是源於莎翁所說的脆弱嗎?並不見得。

"時勢造英雄",不同的時代也孕育著不同的女性,嚴歌苓筆下的人物多與她的親身經歷有關,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是與她同處一個時代,共命運,同呼吸。嚴歌苓在部隊時曾有過一段單戀,但最後以男主人公的主動告發結束這件事對她的影響極大,一段單純美好的感情,在人云亦云中被汙穢成"不三不四的男女關係",而嚴歌苓也被認為是"勾引人的小妖精",受盡別人唾棄和白眼,被關進小黑屋反省。這段經歷使她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人性的醜陋,所以在小說《灰舞鞋》中,她寫進了自己這段不願與人提及的戀愛經歷,"詳細地闡述了主人公穗子愛上軍官邵冬俊,並最終被戀人出賣的情節。被出賣後,穗子被迫交出所寫的情書,並當眾做出檢討,成為眾矢之的,她在眾人眼中彷彿是一個蕩婦,這段不堪的愛情故事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宋雅《論嚴歌苓小說中的邊緣女性形象》)。我們說"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放在嚴歌苓身上大抵無錯了。

怎樣評價嚴歌苓?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曾說:"她是真懂小說藝術的女作家",嚴歌苓也是最受歡迎的海外女作家之一,"她的魅力在於,其中包含了濃郁的情感,視角敏銳,文筆豐滿,對邊緣化女性內心的柔弱、敏感、寬厚包容、至情至性的性格特徵,進行了深度地刻畫,藉此讓人們反觀自身,重新去審視自己所看到的世界,重新審視人性的醜陋與至美"(宋雅《論嚴歌苓小說中的邊緣女性形象》)。


一往文學


嚴歌苓,多少芳華灼灼,多少落英繽紛。殘酷的從來不止是青春,還有人性,時代之殤。它們縱橫交錯,昭示著翻手為雨的命運輾轉,還有那永遠不會被泯滅的愛的微光。



1

生平經歷

12歲的嚴歌苓就考入了軍區學校當上了芭蕾舞演員,舞鞋磨爛,腳尖鑽心地疼,她卻裝作雲淡風輕。跳舞的日子裡,是痛苦和寂寞的,跳了整整8年,卻悲哀地發現,她喜歡舞蹈,舞蹈卻不喜歡她。不過也正是那段日復一日單調,枯燥的訓練,踮起腳尖跳動的痛楚,那與自己博弈與交戰的過程的,成就了她日後苦行僧一般一心面壁,素心若水的禪定。

2

傳作的起始

少女時代的嚴歌苓成為了一名戰地記者,當炮火硝煙,血肉橫飛已不再是遙遠而抽象的戰爭場景,而是凜然生寒的現實。她目擊了戰場上的這一切,聞著空氣中充斥著的那種一輩子都忘不掉的血腥味,巨大的衝擊和震撼一下子引爆了潛藏在內心深處多年的文學因子。於是她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第一步處女作。從此,她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年僅二十幾歲就成為了文壇上不可多得的才子。

之後她的軍旅生涯為她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她創作了一系列的長短篇小說。嚴歌苓是一個不斷追求進步,不甘於現狀的人,更不是一個只為求得名利的人,當時的她已經是中國名聲鵲起的作家,加上當時的條件她完全可以利用很多機會鍍金回國。但是她從30歲開始學習英文,在冰天雪地的時候跑去上課,完全把自己放下另一種環境中成長。

在美國她加入了編劇協會,創作了一系列熒屏大作。



3

被困魔掌無法逃脫

寫作為她帶來了榮耀,也成了將她推向深淵的魔掌。殫精竭慮,夜以繼日的創作給她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她後來被診斷為躁狂症憂鬱症,最長一次30多天無法入睡。她彷彿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寫作讓她找到了遺世獨立的桃花源,失眠症卻讓她受困於孤立無援的沼澤地。

這種可怕的失眠症是她家族的遺傳病,她的爺爺當年因困於這種怪病,國內還沒藥物,不堪折磨下最終選擇了自殺。最後這種痛苦的病魔又由他的爸爸遺傳給了她。這個宿命的鏈條猶如魔咒施加在這個家族。



嚴歌苓的一生雖然事業和創作上成績突出,但是她的感情生後和被失明症摧殘的生活也折磨著她,在感情上她和自己的媽媽一樣,敢愛敢恨。15歲的她對一個年輕有為的軍官一見鍾情,他是她的英雄,四目交接,電石火光的砰然心動是甜蜜的,奮筆疾書寫情書,寤寐思服的想念是幸福的。但是後來這段感情還是失敗了,15歲的她,遭受了成人世界的殘酷和邪佞,顛覆了她單純的城堡和對人性的認知。

之後她還經歷過一段失敗的感情,之後在美國和第二任丈夫結婚後,丈夫放棄了前途無量的外交官生涯,選擇了她。她感受到了愛與幸福。



4

敬歲月不悲歡

一個人大致有三種面貌:外在面貌,精神面貌,生命面貌。這三種面貌,下者分崩離析,中間或遊離,上者才能相得益彰,和諧統一。而對於嚴歌苓,無疑屬於上者。

生而為人,被摧毀,被吞噬,有時是多麼輕而易舉。但唯有堅若磐石,韌如蒲葦的人才能活下來。在背叛與批判中沒有死掉,在槍林彈雨中沒有死掉,在長達幾十年的失眠症中沒有死掉,最終寫作和愛讓她獲得了新生。



嚴歌苓的作品中也反映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在她卷帙浩繁的作品中。看到的更多是“人性”。彼此之間的衝突和傾軋,扭曲與迴歸;愛與恨的糾纏於撕扯,個人遭際與社會變遷的載沉載浮;家國與時代的創痛與投射。她的作品不僅僅是個人史詩,更是集體的記憶,時代的銘文。

他的作品中塑造的角色可能是曾匍匐於汙濁泥水中的卑微靈魂,也曾是遭受命運碾壓的創痕累累的生命,但也能得到體恤和關懷。比如作評《芳華》中,在越戰中丟了一條胳膊的劉峰,老婆跑了,過了二十多年病倒之後,被何小萍接到身邊照顧,兩人抱團取暖,一如親人。還有劉峰被聯防隊員欺負,假肢被甩到一邊的時候,被昔日文工團戰友2看到,大罵粗口,說他打殘廢軍人,戰鬥英雄,要報警!在作品《陸犯焉》中也是如此。

可貴之處,不僅僅在於裸裎人性的殘酷,時代的悲愴,在僵化、冰冷、動盪、嗜血的背後,更有人性溫暖的光輝,有歷盡劫難後的希望復甦。美好被毀滅了,但是蒼天還會給我們希望,它也讓良善最終找到出口。


劉姐一家人


第一次聽說嚴歌苓是劉若英拍攝的電影《少女小漁》,那個時候只是感嘆愛情的偉大和不可思議。劉若英的精彩表演,要感謝這個才女嚴歌苓,作為電影的原著和編劇,嚴歌苓在把握人物感情變化非常細膩,人物的情感變化習慣用細節展現,細膩而有畫面感。

嚴歌苓是一位美籍華人,她是中國極少數受過西方創意寫作訓練的作家,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交融與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如同李安導演的電影,折射出人性的思考與感悟。

嚴歌苓曾說:“我到了國外之後,發現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寫的。我不想控訴某個人。我只想寫這樣一段不尋常帶有荒謬的歷史運動,讓讀者看到一種非凡的奇怪的人性。我對人性感興趣,而對展示人性的舞臺毫無興趣。” 她還說,“女人比男人有寫頭,因為她們更無定數,更直覺,更性情化。”所以,她可以創作出像《少女小漁》裡的小漁、《扶桑》裡的扶桑包括《金陵十三釵》裡的玉墨,到《芳華》裡的何小萍、林丁丁等。

總之,嚴歌苓以她獨特的視角觀看世界,凝聚大眾、剛柔並濟,作品中的那些女性人物,在各種文化、政治、觀念的夾縫中磨礪輾轉,呈現出令人震撼的豐富深邃的“人性”,引起讀者深深的悲憫之情。引起人們對世界、人性、生活、愛情、自由的思考!

最後推薦嚴歌苓的幾部作品:《扶桑》、《一個女人的史詩》、《天浴》,這三部應該是最受好評,並且獲獎很多的作品。


後人娛樂


連日來,馮小剛導演的賀歲大片《芳華》一路爆紅,票房收入直線上升,現已破5億大關。而這部電影的原著和編劇就是美籍華人女作家一一嚴歌苓。

嚴歌苓1958年11月生於上海。少年時期就顯露出特有的文學文藝天賦。12歲參加成都軍區歌舞團成為一名文藝女兵,主修芭蕾舞蹈(《芳華》也有其本人影子)。21歲曾作為戰地記者親臨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採訪。

嚴歌苓曾有一段短暫婚史,1989年離異。1992年,嚴歌苓與美國人勞倫斯結為夫婦,後加入美國籍。

作為文學院碩士的嚴歌苓是一位非常有才華且能以中文和英文寫作的著名女作家。她既有豐富且帶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又有女性特有的細膩深沉;有對歷史的反思和回首,更有對人性的挖掘和揭露;嚴歌苓的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情動人,以情暖人。《芳華》可以說是嚴歌苓的代表作之一。

嚴歌苓還是一位高產多產作家。《少女小漁》《金陵十三釵》等都是她的作品。同時她還著有《一個女人的史詩》、《天浴》、《扶桑》等多部長中篇小說並獲多項大獎。

年輕時的嚴歌苓還是一位大美女。現在看上去丰韻猶在,氣質更佳。這也為她增添了更多個人魅力和人氣。








燈影書畫


嚴歌苓貌似很喜歡同性戀題材。

作家分為兩類,一類是寫自己,一類寫別人。很明顯,嚴歌苓屬於後者。嚴歌苓的小說是很有可讀性的,比如《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芳華》,文筆細膩,細節生動。


本人很喜歡嚴歌苓的小說,大量閱讀後發現一個秘密。嚴歌苓好像對同性之間的感情碰撞特別在意,尤其是她的早期作品。比如《白蛇》《白斑雀》《也是亞當也是夏娃》等等,都用了濃重的筆墨去描寫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那種介於友情和愛情的朦朧的心靈的碰撞。

這一點和大導演李安也很相似。李安早期的《喜宴》就是表現同性戀人如何在家庭社會立足的題材,在上個世紀,這個題材還是很超前的。

我想也許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在嚴歌苓還沒有成為大作家之前,她需要用這樣一種驚世駭俗的故事來博人眼球。當然,這只是我的一種猜測。

後來嚴歌苓的小說不斷地被改編成影視劇,票房都獲得大賣,這在客觀上也促進了小說的大賣,嚴歌苓從此紅得發紫,小說版權炙手可熱。

這時的嚴歌苓很少再寫同性題材的小說了,或許已經不需要通過故事的驚世駭俗來博人眼球吧。

我想嚴歌苓應該不反對同性戀,這可以從她的文字裡讀出來,但是她本人並沒有在公開場合做出任何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