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孩子一定要自己帶,隔輩人管孩子弊病太多!

孩子一定要自己帶,隔輩人管孩子弊病太多!

老人管孩子,如大樹罩小樹,小樹永遠是小樹,永遠長不成一棵參天大樹。因為大樹罩住了小樹接收陽光的機會,隔住了小樹經受風雨的能力。這就是隔輩人管孩子的弊病,因為孩子無法從根部直接吸收自己所需的營養。人們常說,人老了容易犯糊塗,還有一個詞叫“老小孩”,從中不難看出,讓老人管孩子,能把孩子管聰明嗎? 人老了,往往靠感性生活,有時候心理如小孩,而教育孩子, 更多靠理性。讓“老小孩”管小孩,管出的孩子往往任性、蠻橫無理。小孩子善惡正邪概念不明晰,所以才需要學習和良好的道德教育。

隔輩人帶孩子弊病多多。那些身體好、條件好的老人, 以溺愛孩子為榮,把孩子當“小皇帝”和“小公主”來服侍,事事大包大攬,見不得孩子受一點兒委曲,把讓孩子享受當作管孩子的成果來炫耀,是隻養不教。那些不願管孩子、身體不好的老人,被迫管孩子的,把孩子交給電視, 自己圖個清閒,孩子成長中出現問題也不聞不問,只求孩子吃飽喝足不出事。前者帶出來的孩子,自私、冷漠、專橫、霸道,後者帶出來的孩子,性格抑鬱,內心孤獨。

據調查,75% 的老人帶出的孩子有著上述問題:性格自私冷漠唯我獨尊,生活自理能力十分差,性格抑鬱而內心孤獨。希望我們的年輕媽媽,不要為了眼前一時之利而把孩子丟給老人。孩子被慣壞了,那可真是後患無窮。

我相信,老人絕不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在害自己的外孫女,但天下有多少感情用事的老人打著愛的旗號在害孩子,在給社會培養壞孩子而不警覺?這是老年人的侷限性和通病。人格教育,主要培養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與人相處要學會謙讓,做事要吃得了苦,遇到挫折要有彈性,對父母要有感恩的心。大多數老年人管孩子,恰恰相反,無法給孩子提供這些受教育的機會。

而人到老年,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話,這些方面往往會退化。我的姐姐,小時候非常聰明,讀書真可以用過目不忘來形容,長得又俊美,深得奶奶疼愛,而我小時木訥,性格又倔,好跟長輩頂嘴。奶奶對姐姐和我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待遇。奶奶讓姐姐從小跟她睡,奶奶上親戚家, 姐姐是必帶的,我是沒有份兒。記得我五歲的時候,為了奶奶的偏心,我跟奶奶頂嘴,奶奶直接就來撕我的嘴。

後來父親跟媽媽離婚,奶奶就硬生生讓姐姐跟著她, 不讓媽媽帶走。沒想到,這就毀了姐姐一生。姐姐本來成績很好,跟奶奶以後,哪位老師說姐姐幾句,奶奶就上校長那兒告狀,哪位男同學跟姐姐開個玩笑,奶奶就跳著小腳去找人家家長理論,弄得老師和同學都怕姐姐;下雨怕路滑,奶奶不讓姐姐去上學了,姐姐也就不去了;下雪嫌天冷,奶奶不讓姐姐去,姐姐也就不去了。最後奶奶聽信一個算卦先生,說姐姐日後能嫁貴人,是貴夫人命,上不上學都無所謂。就這樣,姐姐乾脆不上學了。

後來姐姐結婚了,姐夫不是貴人,在婚後不久就成了一個典型的賭棍。而姐姐被奶奶慣得懶惰自私,不懂得孝敬公公婆婆,更不懂得尊敬丈夫,婚後的日子是在“戰爭” 中度過的,姐姐不是與姐夫開戰,就是與公公婆婆開戰。起初有奶奶護著,姐夫不敢動手,奶奶去世之後,姐夫該出手時就出手。想想,姐夫開始也是一個好青年,卻走上了賭博的不歸路,跟姐姐的不講理有很大關係,而根源就是姐姐從小失教。現在,人到中年的姐姐吃盡了苦頭,她才終於明白了一些事理。我從不懷疑奶奶對姐姐的愛,但這種愛是缺乏理性的, 反而害了姐姐一生。

摘自《先有好媽媽,後有好兒女》,趙苡著


女人一生的必修課!

女性應當怎樣完成教育和自我教育?圍繞這個人生課題,本書分成四個部分:怎樣培養一個好孩子,怎樣選擇一個好伴侶,怎樣維繫一段好婚姻,怎樣建立優美人格、完善自我。通過一個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故事自然引申出人生的真諦,是一本難得的倫理道德讀本。

中共中央黨校仁登第教授為本書作序,讚歎趙苡女士希聖希賢,確確實實是先做出來後寫出來,辦的是實事,講的是實話,得的是實效,真正做到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自立立人,堪稱身體力行中華傳統美德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