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歼-20能成为舰载机吗?

育儿奶爸


当然能。

目前对歼-20上舰的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该机尺寸过大,二是该机的鸭式三角翼气动布局在小迎角姿态着舰中会出现升力不足,着舰速度过大的问题,需要对气动布局进行大改。

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其实从歼-20与歼-16的俯视图上就能看出该机的长度低于后者,翼展也更小,也就是说歼-20在尺寸上还略小于同属双发重型战斗机的歼-15。既然歼-15能在辽宁号中型航母上自如起降,略小的歼-20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的确,舰载机在着舰进近中一般保持10度左右的迎角,比岸基战斗机的12度降落迎角略小,这是为了让飞行员能看见航母斜角甲板和助降灯,并根据提示保持正确下滑道,准确勾住拦阻索。但歼-20在10度小迎角下,鸭翼无法产生清理脱体涡对主翼形成有利干扰来增加升力。歼-20要想增加小迎角升力来降低着舰速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增大迎角,但会影响飞行员视野,并有尾喷管触地的危险。另一个解决方案是通过减小机翼后掠角、增加机翼翼展的方法来提高低速升力,但会对飞机的机动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歼-20正在测试的矢量喷管则可能完美解决该机的上舰问题。美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测试了三翼面布局的F-15S/MTD短距起降高机动性验证机,在机尾安装了二元矩形矢量喷管,在主翼前方安装了两片F-18战斗机的平尾作为鸭翼。起降时矢量喷管会下偏产生直接升力,此时鸭翼同时上偏来平衡低头力矩并产生升力,从而大幅提高了低速升力,缩短起降距离。从理论上说,同样具有鸭翼和矢量喷管的歼-20也能依靠矢量喷管的直接升力来降低着舰迎角速度,无需对机身进行大改。

无独有偶,欧洲战斗机公司在2011年参加印度海军舰载战斗机竞标中提交的“海台风”也采用了类似解决方案。


新防务观察


这主要看军方如何计划了。歼20从设计开始就是一款地面起飞的重型隐形制空战机。而在世界上所有的航母舰载机从图纸上开始,就决定它是舰载机,这一点很重要。

舰载机从根本上与地面基地战机有一不同,它的机身结构与起落架必须比其它战机更坚固。地面战机起飞与降落都是借助长长的跑道,机身受力冲击很小,負载、过载都是均衡的。机体、起落架不用经受硬性的撕扯拉拽。可舰载机就没有如此幸运了。

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都有刹那间的硬性加减速。这就要求它的机体与起落架结构更加能承受冲击力。但凡飞机总体设计建造完成到定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逐步改进过程。如果需要从整体上增强结构承受力,这样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这不是卡车,在横梁上焊几块钢构件!)真是这样的话,就等于重新设计制造了!需知任何飞机的外形是经过風洞实验论证的。根本不能有任何变动,而机体内部的空间,各设备系统也都是见缝插针,牵一发而动全身。完全没处下手啊。

举个例子,一架战机它本身的起飞空重,就包括了所有设备。机体、武备、添加就如同摄像时的光圈、距离、曝光三者之间的联系一样。但有改动,打破平衡,就又得重新调度。这可是战机,不是玩具。

再说了,歼20战机的设计使命就是:隐形的侠士,从敌人后方发起其无法承受的突袭。正面迎敌时,也是作为踹门者的角色。以它的长航程、长航时,完成指定的任务,作为以地面爲基地的战机非常合适。

照上面所叙情况分析,歼20用不着再费心费力地改制舰载型的。国家军工部门应该有相应的新机型生产计划,以满足航母载机所需。








手机用户崔永方


图注:从目前来看,作为大型战斗机的歼-20,没有中型机的歼-31更适合作为舰载机

从技术理论角度来讲,歼-20成为舰载战斗机完全是没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的,它能否真正成为舰载机,主要是考虑需求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问题。

从优势方面来说,歼-20成为舰载机有不少优势。第一是气动设计优异,鸭式布局在升力和大迎角飞行性能上的优异表现,使得歼-20在起降性能上具备很好的基础,非常适于上舰。而从作战能力上而言,歼-20属于高性能重型战斗机,航程远,单机作战能力超强,技战术性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这将极大提升舰载机的作战性能。

从劣势方面而言,歼-20的机体长度约为21米左右,机体宽度也比较大,翼展约为13米,属于大型舰载战斗机,虽然比起超级巨大的歼-15和苏-33来歼-20体量稍小,但与尺寸较小的美国F-35A/B、俄罗斯米格-29K、法国“阵风”M以及国产歼-31等中型舰载机相比,歼-20体量明显过大,在航空母舰这样甲板和内部机库面积有严格限制的作战平台上,歼-20这样的大型舰载机使用,意味着要牺牲一定的舰载机数量,而实战证明,舰载机出动数量对于航空母舰作战能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指标,航母对舰载机的首要要求不是性能最好;而是性能够好且能够出动够多的舰载机。因此中型战斗机更适合作为舰载机,可以有效增加舰载机的绝对数量。从这点来看,歼-20没有中型的歼-31更适合作为舰载机。


兵工科技


其实,我们都希望歼20可以成为舰载机,但是目前网上各类专业和非专业的分析看来,短期内(和首批003计划而言)歼20改成舰载机的可能性较小。

关键是时间,和003适配。

成飞在歼20上立了大功,短期内试飞定型量产,但是就当前飞机状态来看,歼20还处于非完全体,矢量发动机还没就位。而且现在紧急需要装备大量的J20,成飞忙着扩建产线,生产降本都来不及,同时,按着J10的路子,J20改应该也在同时进行。成飞要干的事太多!J20从目前官方释放的信息是第一时间摧毁敌方探测、指挥、调度的各个中枢(再加弹道导弹,火箭炮等),给J16等炸弹卡车夺取制空权,进一步摧毁敌方反抗力量,兔子知道拿陆军对刚(不是打不过)会给第三方太多的时间反应。

而我们当前(含首批003)航母编队的战术目的是首先威慑并阻断第三方长途奔袭干涉我们自家问题;其次发扬我军善于战术穿插作战(应该不会远离弹道导弹射程)进行火力延伸补偿。必要的时候,面对第三方干涉,也可以作为战术缓冲。所以,对于舰载五代机来说,航程问题应该是其次,数量和装备时间应该更重要。

沈飞在五代机竞标失败后,自己搞了个骨头鹰。虽然首飞时间略晚于J20,但J20已经成军了,可骨头鹰却突然没了后续动静。几乎同时又在搞滑跃J15加弹射J15,这就很有意思了。谁知道沈飞会不会及时调整了骨头鹰,搞一个弹射加发动机升级版的骨头鹰,和成飞在舰载五代机上来个暗渡陈仓。

保不齐这两年我们会突然看带钩的骨头鹰。

手机码字,错别字见谅。


老老Paul


我不否认歼20很优秀,但它绝对成不了优秀的舰载机,因为历史证明舰载机能成为很好的陆基战机,而后者则很难胜任舰载机的任务,尤其是歼20这款高空高速空优战斗机,它是为陆基空军设计的型号,真的很不适合当做舰载机使用。



(F-22就是成不了舰载机的优秀陆基战机)

歼20试飞员曾公开说,到了超音速状态歼20就 天下无敌了,他的意思就是说歼20的设计元素赋予它极强的高速空战能力,也因此歼20并不是多用途战斗机,对海、对地攻击作战都不是歼20能胜任的任务,事实证明这种任务用途单一的机型并不适合做航母的舰载机。


(歼20多尾巴没有给着舰钩预留空间)

有事实依据,美国的一代名机F-14雄猫在一阵惊呼和反对声中退役,尽管当时它依然是空战能力最强的机型,搭配不死鸟空空导弹后F-14的超视距作战能力无人能及,可变后掠翼设计使它完美克服了在航母上短距离起飞的困难。

(雄猫战斗机和不死鸟导弹)

但是,航母舰载机追求多用途,同时胜任制空作战和对海、对地攻击才是海军最迫切的,塑料虫子F-18就是凭借多用途能力成功取代了F-14战斗机,而歼20就是一款单一用途的制空战斗机。雄猫战机的机翼后掠角最小20度、最大75度,但后者这种程度的后掠一般停放在机库时使用,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占地的面积。


(F-18近乎平直翼,也是为了改善低速性能)

F-14在甲板上起飞时机翼后掠角度是20度,翼尖部分近乎水平,这是为了增加升力克服跑道较短的问题。只有在超音速巡航作战时才把机翼后掠到68度的惊人状态,目的是尽可能降低阻力。而后来取而代之的F-18大黄蜂,其固定机翼的后掠角也只有20度左右,这说明作为舰载机必须把机翼后掠角尽可能减小,以满足短跑道起飞获得升力的要求。


(歼20机翼近乎三角翼,舰载机上从未出现)

而我们的歼20机翼后掠角度是惊人的48度,这明显是为了增加超音速能力而设计的,它根本不适合在航母上起降。拥有弹射器助飞且推重比比歼20高很多的F-35,机翼后掠角度也才34度的水平,由此可见采用滑越起飞的我国航母绝对用不了歼20做舰载机。

(上图可以看出作为舰载机的统一特征)

用歼20的机翼后掠角度说明问题只是众多证据之一,这款战斗机有很多设计都是不符合舰载机使用要求的,比如说它的巨大腹鳍也是为了增加高速状态下的可操作性,但是它却给歼20着舰时使用尾钩带来了极大不便,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F-14战斗机上。如果腹鳍过大过长着舰钩钩不到拦阻索,腹鳍反而会先撞到甲板上损毁。


(歼20的腹鳍很小,但是依然会妨碍着舰钩)

歼20的庞大机身比F-35和F-22都要大要重,上舰就要具备更大的机翼面积,在短距离滑跑中才能获得足够的升力。然而事实却是歼20的机翼面积仅有74.68平方米,远小于F-22的78.24平方米。除以2之后,平分到一台发动机上的机翼面积分别是39平方米、37平方米,而单发的F-35C机翼面积达到了57.6平方米!那么如果说F22不能上舰,歼20更不可能。
(歼20的机翼面积明显比F22小的多)

关于舰载机机翼的要求是有事实依据,F-35的三个型号中采用弹射起飞的F-35C型,机翼面积要比垂直起飞和常规起飞的A、B两型F-35大的多,为了帮助理解附上这三个型号的对比图。机翼面积最大的就是F-35C舰载机

小编在此无意贬低歼20的成就,它作为我国第一款划时代意义的武器,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生产工艺都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但是它终究只是一款专门为陆基空军研发的装备,并不适合海航部队当作舰载机使用。


兵器世界


个人感觉应该不会,因为歼20已经定型。即便FC-31都比它上舰的可能性大,因为FC-31还没完成定型。



歼20是重型战斗机、体积太大,根本上不了航母,再者机翼也不能折叠,歼20属于陆基战斗机,陆基战斗机只能在陆地上起飞不能在航母起飞,相反舰载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飞也能在航母上起飞。



歼20主要是用于夺取制空权,而舰载机除了需要保证海上制空权之外,还需要具有对舰或者对地攻击的能力。

歼20已经定型,发动机、机体强度、起落架以及防腐蚀,这都还算好说,改进改进也有希望。问题是歼20尺寸太大了,而且歼20的翼型结构,折叠起来也很困难,如果缩小飞机那和重新设计新机差不多了。



反观FC-31就比歼20小很多,它的定型没有完成,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它上舰的可能性要比歼20大很多,和就好比美国F-22和美国F-35,这里只是个人意见,请大家不喜勿喷。

大改后的FC-31


战武奇兵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歼20的设计,有充分的提升空间,在原型机阶段时,一系列的改进设想就已经开始实施。可以说,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可以在歼20上面尽情挥洒自己的设想,只要能够得到资源上的支持。

有人说歼20很难上舰,原因是机体太重,降落困难等等。其实舰载机的降落强度只和机翼载荷指标关系最大。30吨的歼15可以上航母,而七八吨的教练机却至今上不去。歼20的设计思想以及整个设计过程和采用的设计手段非常先进,国家在这方面是投入巨大的,设计之初就想到了扩展使用范围的可能。

优秀的气动和结构设计尽可能降低了飞机重量还不损失结构强度。设计师们对如何修改歼20内部结构了然于胸。现在已经可确保,歼20的舰载型能比现在的歼15轻一吨左右,而航程大30%。至于飞控,歼20的舰载型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能保证夜间降落安全,歼20机身各个方向上的传感器作用巨大。

所以,在歼20能否上舰的问题上,客观的态度是:认真从技术上PK,海歼20可以慢慢等对手,哪怕竞争对手再多出几个改进版本,最终还是让综合性能来说话。


兵说


歼-20当然能成为舰载机,无非是国家智库目前是不是急切需要的的问题

虽然将J-20改成舰载机步骤复杂繁琐,要对整机重量,起落架,弹射牵引和降落拦阻装置以及更换隐身涂层等地方进行大量更改,以目前国内歼-15所使用的情况来看,以上都不是太大问题。把一架陆基五代机改成舰载五代机,成飞和沈飞都有能力去做好。
但是根据我国目前地缘政治和武器装备总进度来看,国家智库好像并不急于歼-20上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歼-20的专用配套发动机WS-15还未研发成熟;大家都知道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是战斗机的心脏,特别是对于第五代战斗机来说,拥有高性能的矢量发动机与普通发动机完全是两码事,歼-20目前所使用的“太行”发动机推力以及推重比并不能完全发挥出这款五代机全部的实力,其配套发动机“峨眉”虽说近几年总有新闻陆陆续续报导进展,但是在歼-20服役两年有余的今天还未大量换装,说明总体还不太成熟,不是最终版本的歼-20只能老老实实不紧不慢的生产,因为没有大批量换装WS-15的歼20还有很大的测试和改进空间。


2:我国弹射型航母还未建成;为什么说歼-20一定要上弹射型航母?辽宁号和山东号不行吗?答案是不行!歼-20和歼-15都是重型舰载机,太重了!滑跃甲板的航母上虽然也能飞起来,但是不能满油满弹啊,不能满油满弹起飞无疑会制约歼-20的作战半径和作战能力,本来五代机就是内置弹舱,带不满油和导弹还不如从沿海机场起飞呢。要么你发动机给力也行,像F-35所使用的F-135发动机最大推力超过20吨,要是给歼-20装上两台,它什么航母都能上!可咱们国家这航空发动机。。。。。。,大伙儿都懂的

3:第三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地缘政治来看,空军对于歼-20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国土面积巨大,西部和南部的某些国家一直不安分,还到处买世界上先进的战斗机,去年印度越界的事儿更加坚定了歼-20入役后首要部署的地方一定会是我国西部地区和南海上的军事基地。利用歼-20的大航程和高航速,在西部和南海地区可谓是目前无敌手,这对于某些国家的威慑和抢占战时制空权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目前歼-20是出厂一架空军接一架。至于东海方向台海和钓鱼岛,最近趋于平稳,连轰-6K都已经很久没去巡航了。

4:然后呢就要根据我国海军发展的步伐来看装备需求了,我国海军目前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第一岛链内,既然暂时出不去第二岛链,那么部署在沿海基地的歼-20依靠自身内油完全可以在第一岛链内进行战斗值班任务,歼-20面对东海方向的F-35完全不虚,所以目前没必要上航母大材小用。


5:最后杨院士不是说过吗:“歼-20只是我们(成飞)的一个小目标,未来会让大家看到更大的目标”,我猜这个更大的目标说的应该是六代机。所以成飞目前的任务应该不是海五代了,而是更厉害的下一代战斗机。
珠海航展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可以一睹歼-20的风采,并且可以加深了解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无论最后是31还是20上舰,都是中国的。希望大家以一种平和,正确的心态去看待。

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谢谢你们的支持


时代兵器


歼20能否成为舰载机,要从两个方面看问题,一是舰载机的要求;二是歼20的改造潜力;三是看对手的竞争力。

对于舰载机来说,要在短短的一百多米甲板上起降,对于起降性能要求极高,按照这个要求看歼20,歼20为了获得极好的机动性能,采用的是放宽静不安定度的设计,加上其鸭翼获得的抬头升力,起降性能相对于常规布局毫不逊色,因此,歼20在起降性方面,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至于歼20的改造潜力,首先,歼20是一款大型战斗机,空重达17吨,而且是刚刚发展的新型号战机,这就决定了其具有极大的改造潜力,因为原型机的机体大,气动布局先进,那么可改造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因此,只要想将其改造为舰载机,从技术上来说,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看竞争对手的情况,歼20上舰成为舰载机,其实有两个对手,一个是国内的歼31,很多人认为歼31机体大小合适,比歼20更适合改造为舰载机,歼20作为舰载机,机体过大,导致上舰后载机数量太少。

这个认识有逻辑上的错误,歼31机翼较小,一旦上舰,为了提高起降性能,必然大幅增加机翼面积,导致重量大增,其装载的两台RD-93发动机本来就推力不足,增重其机动性更加下降。

歼20的第二个对手是美军的F35,目前看来,歼20性能是可以压制F35A,那么,舰载版的歼20对上F35C,从理论上来说,是有把握压制住F35C的,一旦歼20舰载机能够压制F35C,意味着我国的航母战斗力已经可以超越美军最先进的福特级航母,这才是歼20上舰的最大理由。

如果选择歼31上舰,首先歼31还只是一款验证机,距离服役还有很长的距离,而且根据目前的评估,歼31性能不敌F35A,那么上舰后的歼31也就没有把握压制F35C,如此一来,歼31上舰是来打酱油吗?


麻辣战争


我是军林纵横!

想说的是,歼20固然是当前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但成为舰载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或者可以说,歼20不太适合成为一款舰载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舰载机本身而言,就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可担负防空、反潜、反舰、对地攻击等多种作战任务。

舰载机其性能决定航空母舰的战斗力,舰载机数量越多者实力也相对越强,航空母舰本身也是为了让飞机起降、维修以及使其能长期作战而存在。现代舰载机有着1,0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还可以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航程,并能在攻击完后回到航母上装载弹药,再度起飞攻击,其作战持续性和多用途能力也是舰载机与巡航导弹在海战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瑞典萨博-39舰载机

F-35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发单座舰载战斗机和世界上唯一一种已服役舰载第五代战斗机。目前情况是,美军刚服役的福特号使用的还是F-18EF舰载机,F-35C也远没有到位。

F-35舰载机尚未成熟

张召忠曾表示,歼-20 上航母有天生优势,每一种飞机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或者需要改进。但这个天生优势,未必适合转化为舰载机!

要知道,歼20长度20.3米,翼展12.88米,高度4.45米,空重19391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37000千克。

歼20

而美国的F-35舰载机呢?机长15.67米,翼展10.7米,高度4.33米,空重13,3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1,800千克。

想说的是,歼20上舰载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管哪管陆上型战机要想上舰,至少有这样几步工作需要做:首先,加装适应航母起降环境的配套设备;其次,对起落架、机身结构进行加强;第三,机翼能折叠,以适应航母狭小的空间;第四,机翼、尾翼面积要增大,以改善起降性能;第五,做防腐蚀处理。

歼31舰载机不是梦

曾经有军事专家综合比较,分析认为,沈飞的歼31作为一型舰载机那是似乎更为合适。歼31机长16.9 米,翼展11.50米,高度4.8 米,空重 12500—13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7000—28000 千克。

有关人士甚至表示,下一代弹射型航母上见到的可能就是歼31航母舰载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