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这一刻我要说的是上圈的三个人(一个大人两个孩子,大人是哑巴,孩子是孤儿)然后再说说上圈18年的老猫和这里的狗、鸡、羊等

在上圈人的心里,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哑 巴

哑巴今年50多岁,从小即聋又哑,一直在哥哥家生活,年轻时帮哥哥做家务,现在年老力衰,他的青春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上圈这样一个极度艰苦的地方,已经消耗至尽,年轻美好的梦想已经成为过眼烟云。不幸的是,就在他身体渐渐走向衰落的时候,因为不小心,掉进了深崖,摔断了双腿,自己无法行走,每天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就用双手支撑着从自家的门里,拖着疼痛而残疾的双腿,到离家不远的村口晒太阳,并茫然的看着来来往往的村民。不知道是他心里装了比别人更多的苦难和痛苦,还是他身体自身的疼痛折磨着这位年迈的可怜人,他总是在不停的喊些含糊不清的声音,好像一直在发着一个音:“牟妈啊----牟妈妈啊----牟妈啊......”凄凉而恐惧,他的声音会穿过上圈的沟沟壑壑,传到很远的地方,上圈的每一户村民都能听到,不了解情况的外来人一定会被他哭泣一样的声音所吓着,但上圈的人已经习惯,可说起哑巴时,总会流露出许多的无奈和痛惜。

哑巴的哥哥早年去逝,现在家里只有一个比他年龄还大的嫂嫂,一刻不停的脱着浑身是病的身子操持着家务,一个18岁的侄女因为家庭情况只好辍学,一边帮他的嫂嫂做家务,一边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哑巴现在的状况,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经常就方便到了自己的炕上,一个18岁的小女孩,伺候这样一个家庭成员,可想她在经历着一种怎样的磨砺......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孤 儿

孤儿马旭龙和马海龙 ,是同父异母的俩兄弟。哥哥马旭龙在离家20里路的海原小学五年级读书,小小年级,像个小大人似的,沉稳、勤快、懂事,也很少说话。弟弟马海龙天真、活泼,表情异常丰富,当你把镜头对准他的生活,他会给你不停的做很多个动作,并且表情都不一样。

马旭龙在出生时,妈妈因为难产就离开了人世,后来爸爸又续了弦,可在生马海龙时也不幸去逝,不久,爸爸也撒手人寰,就丢下他们年幼的兄弟俩。亲戚中只有姑姑了,他们俩就离开他俩出生的村庄,来到了上圈姑父王强家。姑父、和姑姑对这俩孩子疼爱有加,比他们亲生的孩子还要上心,不论是在衣食住行上特别关照,就是在上学受教育上都比自己的亲生孩子优先考虑。因此,王强在上圈的村民中有很好的口碑 。

但是最让王强苦不堪言的是,现在他要移民到遥远的平罗,这俩孩子怎么办?俩孩子随他迁移到新地生活,作为一个在艰难中求生存的他,目前移民点狭小的房子无法使他们一家7口人容身,款且这俩孩子的户口不在搬迁的户口之列。他曾经联系了县上的民政部门,想把这俩孩子送到孤儿院,但当俩孩子知道此事后,哭喊着抱住王强的腿说:爸爸,(孩子姑父和姑姑叫爸爸、妈妈)你不要把我们俩丢下,我们已经没有爸爸妈妈了,你们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哪儿也不去,就要跟着你们,和你们在一起,和哥哥、姐姐在一起,不要把我们送到孤儿院去啊 ......

个头不高,却有着常人难有的坚强和毅力的王强,那天在我面前哭泣着给我诉说了这俩孩子的情况!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家 禽

我们在上圈生活的10天时间里,无一感受到了这里人们的善良、纯真和友情。听村民们说,他们村上从来就没有来过这么多人,而且还有北京、天津、广东、河南、陕西、甘肃、银川等地来自大城市的人。我们的吃住本来是安排到各家户去的,按人数和所食宿的天数给村民给补助的。可村民对这些补助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每天都有村民叫我们集体到他们家吃饭,饺子、臊子面、烩菜、洋芋、油香水果、干熍熍(洋芋切成条抄好后用面条覆盖蒸熟后搅拌后既食)仰或羊羔肉或鸡肉,只要你走进他们任何一家的门,主人就会很热情的把你让上热热的炕头,端上水果和瓜子、泡一壶浓浓的香茶,茶里还会放上蜂蜜或糖,他们一定会站在地下,不停地让你吃、让你喝,生怕在这冰倒雪滑的寒风中把你冻着,就会不停的在炉堂里添燃料,把炉膛的火烧的旺旺的,在寒风肆掠的地方,一会儿,你的身体里就会有汗珠溢出。

上圈人对客人如此。没有想到上圈人对自家的家禽的爱也是超出了常人对家禽的爱!

房东马文有家的一只猫,已经陪伴他们18年了,每天吃饭时,这只资深的老猫就会自觉的爬在炕头的饭桌下面,“喵喵”的叫,不论是他家的哪位成员,听见了就会在自己的碗筷下给老猫分一杯羹,老猫也以为资深,行动的姿态慢条斯理,在冬日的季节里,它总是慵懒的爬在被窝里,从早到晚,呼呼睡觉。马文有讲述说,老猫在家走路,要抬脚步,迈一步,总得几秒钟。可出了院门,它走路的姿势就不是这样了,就像一个老战士,疾步如飞,“嗖----”一下,就到墙头了。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我们进入上圈的第一天 ,就看见一只粽黄色的狗捲卧在一堵墙挡着的草垛上,在寒风中沉沉睡去,俨然不顾来来往往的人群,此后几天,我们发现它几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爬在一家没有住人的大门口,忧伤的望着对面的山峦,不叫也不动,像一尊雕塑。上圈村的人都忽视了它的存在,但只要这只狗走进谁家的院子,谁家就会给它一口吃的、或喝的,黄狗视乎也知道人们的心思,吃完喝晚就又回到那个没有人住的大门口,依着那棵老树,继续向远方张望,眼睛里始终充满了忧伤和无助。听村民说,黄狗的主人已经搬迁走了,他们走的时候,因为没有运输工具,就把这只狗丢下了,所以,这只忠实的黄狗,天天爬在人去屋空的家门口,依然守护着那幢废弃的庄院,期盼着昔日的主人......

还有一个小黄狗,更令人感动。

每到孩子上学的时候,它就主动的走在前面,给孩子们引路。到孩子们放学的时候,它就蹲在学校的教室前,一直等孩子的下课铃响了,它就会提前站在孩子们回去的路上等,风雨无阻。听主人说,有一次孩子们要去学校上学了,他们怕小狗跑到学校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便把它关在了屋里,小狗就急得在屋里吱吱叫,在主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小狗破窗而出,直向孩子们上学的路上奔去......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忧郁而无助,天天守侯在废弃庄院前的狗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天天送孩子上学的小黄狗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在大风中等待主人回来的小狗乐乐

上圈人养的鸡,可以说是很幸福的鸡,它们在山野里自由的散步 自由的觅食,并且在它们的世界里,可以做任何的事情,田野里的蔬菜、粮食、虫子都是它们的美食,没有人会制止它们的一切行动。冬天,田野里一片荒芜,每到家家炊烟升起的时候,主人就会“咕咕,咕咕”的呼唤它们,把人们吃的小麦、或糜子、谷子撒在地上,让它们尽情的吃。这些鸡也像那个18年的老猫一样,迈着悠闲的步子,缓缓的啄着主人撒给他们的食物,咕咕咕咕的发着满足的声音,在夕阳下送走美丽的一天,然后,很轻松地跳上鸡架,做着鸡的美梦......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在我们拍摄中,羊,是少不了要进入我们镜头最多的对象。但大部分羊只出现在我们镜头中是在远景中出现,我们试图近距离的拍些羊的肖像,但羊只一见我们将镜头对准它们时,就会出现一阵的惊恐和骚乱,就会立刻把屁股对着你,而且它们那种眼神也会告诉你:它们不认识你,它们不喜欢把镜头对着它们。也许在羊的眼睛里,把我们端着的镜头,认为成了一种威胁它们安全的武器。可在我们把相机发给村民拍摄羊的形象时,出现在画面上羊的目光完全不一样,那种慈善、期待、渴望和友好的目光全然跃上画面,想:羊认为,主人拿的不会是伤害它们的武器,而是一种看不懂的没有见过的新鲜的食物 ,因为它们的记忆中,主人是天天给它们添草加料、百般呵护它们的......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一个移民搬迁村,哑巴和两个孤儿孩子是他们心里的最痛

马骏在喂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