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是如何避免被赐死的呢?

有温度的诗


要想知道年羹尧如何才能避免被赐死,就要先弄清楚年羹尧为何被赐死。

年羹尧的直接死因是得罪人太多——连皇帝的侍卫都敢杀,朝廷的四品官员说杀就杀——很多官员参他,给雍正施加压力,雍正不得不把他赐死。

但得罪人多就一定会死吗?答案是否定的。

年羹尧只是专横跋扈,而田文静则是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剥夺的是所有读书人的特权,得罪的是全天下的读书人。所以李绂等清流领袖,率领所有科甲官员,把参倒田文静誓不罢休。这规模可不比参年羹尧的小,连老十三都建议雍正对田文静稍加惩处,以平息众科甲官员愤怒的情绪。但雍正就是强硬顶住了众官的压力,不仅没有杀田文静,还把参他的人杀了。

因为,田文静能给雍正办实事,又一直在雍正的掌控之中,雍正对这样的人一向爱护有加。但年羹尧就不一样了。

君主们最犯愁的就是领重兵在外的大将。打败了吧,国家危亡;打胜了吧,又怕他逐渐不受控制,形成军阀半军阀。

汉末军阀遍地,汉献帝一支军队也控制不了,所以成了任人宰割的傀儡。

唐朝安史之乱后,各地逐渐形成军阀,李世民的子孙们逐渐从大唐皇帝升成长安市长。

清朝太平天国之后,地方逐渐军阀化,八国联军打进来,慈禧号召勤王,地方军队就是不过来,慈禧只能干瞪眼。

所以,君主们像防贼一样防大将。为避免一支军队不受控制军阀化,主要有三种措施:

一,抓住人事权。比如,你是个团长,但你下面谁当营长都不归你管,谁当你的副团长,参谋长更不是你说了算。这样你想反,上级只需要给副团长、营长说一声,你们想升官吗,想的话提着他脑袋来,我给你升三级。他们很可能就把你砍了,因为他们的人事任免、升降权都掌握在上级手里,是上级的人。

二,控制财政权。你敢不听话就断你的钱粮,看你能坚持几天。雍正就是用控制钱粮的方法,解除了老十四的兵权。

三,加强监察权,监督着你哪里用小动作,是不是想不听指挥,想谋反,一有病,抓紧治。

人事权方面,已经被年羹尧完全控制了。从后来年羹尧被接触兵权后,问〖我的几个都统呢〗,可以看出西北大军中很多要职都被他的心腹占领了,他们只听年羹尧的。所以得胜回京面君之后,雍正让他们〖卸甲〗他们不听,年羹尧一声令下,他们立马卸了。所以雍正十分生气,去拿年妃撒气。

也因此,雍正已经看出年羹尧有军阀的苗头了,所以他要拯救他。这时他还一点也不想杀年羹尧,只想让他成为自己可控的忠臣。

所以,给他派了孙嘉诚去“协助”年羹尧。因为,一,雍正说孙嘉诚是“理财高手”,去帮助年羹尧管账,这等于收回了西北军的财政大权。二,孙嘉诚原来是御史,喜欢参这个参那个的。到了西北,肯定会不断挑西北的毛病,加强了朝廷的监察权。


这两项大权握紧了,就不怕年羹尧翻起天来。再加上孙嘉诚原来参过年羹尧,两人积怨很深;又是驴脾气,以后肯定会不断得罪年羹尧。如果年羹尧因为他是皇帝专门派来的人,代表着皇帝;皇帝让他们一起喝过和解酒,他俩和睦是皇帝的意愿;就忍让着他,每天堆满笑容跟他合作,说明皇帝的命令对他来说是至高无上的,他对皇帝忠心不二。

可是他杀了孙嘉诚,这不仅在事实上进一步摆脱了朝廷的控制,更是狠狠打了雍正的脸。所以,孙嘉诚死后,雍正立马布局,星夜夺了年羹尧的兵权,就是怕西北军失去控制。

只要年羹尧不杀孙嘉诚,别人再参他也有雍正力保 ,他不仅可以保住性命,还能保住大将军的职务,不断建功立业。


待我施为地煞变


君不想让臣死臣便可以不死!年羹尧死在自己不会装孙子上面,结果被各级官员挖坑活埋!

从本意上看,雍正并不想杀年羹尧!因为以雍正当时对朝廷的掌控上面,还不到兔死狗烹的程度!他刚擒杀八爷党,甚至杀了皇三子弘时,正是大局未稳,急需用人之际!怎么可能去杀一个根本没机会反叛的得力干将呢(年羹尧有那么多把柄在雍正手里,且已经被剥夺所有爵位,贬为庶民,想反也反不了)!

其次,杀年羹尧或者保年羹尧其实是雍正与百官的博弈,年羹尧在打仗四年时间里把各级官员得罪光了,百官皆欲杀之,把年羹尧贬为庶民本来是雍正的权宜之计,雍正只能这么去处罚他,意思是放过一命,从长计议!只要年羹尧此时收敛一下,懂得装孙子,比如让县令欺负出出气,装个孙子,给雍正一个脸说已经悔改了,那么雍正完全可以在过段时间后再一纸诏书召唤回京!(历史上并非没有这种事!比如李世民就曾把徐茂公贬为庶民!后得李治重新启用!)可惜年羹尧不解风情,倒是继续招摇,穿着黄马褂四处张扬,使得雍正想保也保不住!


优己



抛开真实历史不论,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落得被赐死的悲惨结局,不止是犯了功高震主的错误更是犯了飞扬跋扈不知进退的巨大政治错误,政治上幼稚如此不知急流勇退,不死才怪,如果年羹尧可以真正做到低调并且急流勇退,根本就不会有之后赐死的结局。

年羹尧真正崛起于雍正继位后,身为大将军之时,大权在握统率二十多万大军平定叛乱,在此期间,他虽然最终顺利平定叛乱立下不世之功,但是其飞扬跋扈也开始初步显现,像朝廷大肆要求军饷,甚至有逼迫之意不顾朝廷国库空虚,自己还中饱私囊,生活也是奢侈无度,各地派送押运军粮的官员稍有延误就要其项上人头,朝廷的三品大员说杀就杀,惹的各地官员对其极其不满,甚至到了后来还私自将陕西巡抚革职,要知道当时的巡抚相当于今天的省长或者省委书记,年羹尧这是大大的越权,平定叛乱之后进京面圣时,极尽飞扬跋扈之势,百官跪迎时没有诚惶诚恐的拒绝,反而趾高气扬心安理得的接受,见到了雍正皇帝也是傲慢无礼,更要命的是,雍正皇帝体恤边关将领要求卸甲休息,竟然指挥不动,年羹尧授意之下这些将领才卸甲,还大言不惭的说这些将领只听自己的命令行事,犯了天大的政治错误,皇帝最怕什么,最怕被架空,而年羹尧就给了要强的雍正皇帝这种被架空的感觉,换一般正常皇帝都忍不了更何况是雍正皇帝呢。雍正皇帝与年羹尧夜谈西北裁兵之事,年羹尧也是拒绝到底,之后雍正皇帝派直臣孙嘉诚前往西北用以牵制打压年羹尧,年羹尧继续我行我素,蒙古王爷见了年羹尧要行跪拜礼,还要通过贿赂美女来换取火炮等,最后更是杀了孙嘉诚,这样的做事方法,焉能不死。


年羹尧之死并非功高震主,而是不知急流勇退,还飘飘然的飞扬跋扈,自成一方土皇帝,威胁到皇权稳固,得罪皇帝得罪满朝文武,算是死得其所。

如果年羹尧平定叛乱之后,急流勇退自己要求告老还乡或者调往它地解除兵权,向雍正皇帝表明忠心还是可以避免最终被赐死结局的,之后也有很多次机会的,如进京时面对百官跪迎应该诚惶诚恐的拒绝而不是趾高气扬的接受,给百官留下一个好印象,毕竟众口铄金,雍正皇帝是一个很重视情义之人,面对百官弹劾年羹尧之时也是力保年羹尧,最后却经不住百官的各种上疏和一些小动作,一怒之下赐死年羹尧,如果年羹尧不得罪百官,面对雍正皇帝低调老实一些,哪怕最后被清算,也不至于被赐死,最多降职或罢官,奈何年羹尧这样的军事上的大才,政治上的幼稚儿,最终还是死在表面上的功高震主实际上的飞扬跋扈之上…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年若能保谦虚谨慎,居功不傲,以汉之卫青,唐之郭子仪,明之徐达为榜样,功成身退,不恋权位,能保一生荣华富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