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水形物語》好看嗎?

懂你神探


由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莎莉·霍金斯、道格·瓊斯、邁克爾·珊農、理查德·詹金斯、奧克塔維亞·斯賓瑟等一眾演員出演的電影《水形物語》可謂本屆奧斯卡的大贏家,一舉囊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配樂、最佳藝術指導四項大獎,上映後收穫了諸多好評,小影覺得這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彩作品: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冷戰時期一名啞女清潔工和一個奇異生物的愛情故事,用導演的話來說,這是一部亂世童話電影,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美好愛情故事。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還談到,他很喜歡童話《美女與野獸》中野獸變身王子之前的故事,也許這就是他拍攝《水形物語》的靈感來源吧,關於美女與野獸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

電影《美女與野獸》中的經典一幕

美女和野獸能這樣完美同框的景象,恐怕也只能在童話故事裡上演了,即便那是一隻野獸也可以在華麗的佈景和飽滿的色調下顯得毫無違和感。而《水形物語》的畫風則明顯偏冷色調,但恰恰是在冷色調裡微弱的光線反倒更加襯托出主角相依相偎的溫存:

即便在凜冽的水中也能感受到主角難捨難分的溫情


電影裡的時間背景設定在冷戰時期,在亂世之下支撐身份卑微的啞女和異類生物能夠與高壓勢力抗爭的,也許就是那份真摯的愛情吧。畢竟愛情就像水一樣,是最柔軟卻又最強大的存在,它連接了兩位主角,也成了故事深入延續的關鍵因素。正是因為愛,讓他們跨越了種族差異、身體殘障等阻礙,引導他們學會相處和交流,從而緊緊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然而,讓小影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通過音樂相互溝通的場景,這也體現出了藝術超越隔閡的強大感染力:

音樂讓他們找到了共鳴

當然,也有另一種解讀,從女主脖子上的傷疤以及結局在水中的一幕可以推測出她也是異類生物,所以才會和同類產生愛戀,可能這是導演和編劇埋下的伏筆吧,也留給了影迷們更多解讀的空間。

本片另外一大看點就是那個介乎於人和魚之間的奇異生物了,他能在陸地上用雙腳站立行走,同時又可以在水裡自由自在生活,小影覺得他和印象中的人魚形象相去甚遠,倒是讓人聯想到了同樣由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的電影《地獄男爵》中的亞伯:感覺人魚應該長這樣


這就是《地獄男爵》中的亞伯,十分巧合的是亞伯與《水形物語》主角的扮演者都是道格·瓊斯


從對身為奇異生物的主角這一形象精雕細琢上就可以看出主創團隊的匠心獨運,也只有全情投入才能打造出這樣一部感人的亂世童話,最後小影也推薦各位到電影院裡好好欣賞這部精彩的《水形物語》,相信它會帶給大家一個充實的週末。小影侃大片,咱們下回再聊咯~



小影侃大片


值得啊,最初瞭解它是在一輛大巴上,看向窗外的時候發現公交車站的宣傳海報是水形物語。之後百度了一下它的劇情,再加上週圍很多同學的安利,這才決定去看。最開始看的時候,我一直覺得我會看不下去,因為一直以來我喜歡的都是快節奏的科幻或戰爭片。但是隨著影片的進行,我發現我逐漸的被它吸引,無論是它的劇情,節奏還是音樂。每到一個小高潮,我都會跟著緊張起來。最後的最後,在唏噓感嘆的同時忽然明白了這部影片名字的含義,但是隻能意會。你可能覺得我這個回答看了之後沒有什麼收穫,但是我的感受你會在看完電影之後理解的。


LOTTO929


首先第90屆的奧斯卡獎,《水形物語》打敗了《三塊廣告牌》包攬了四項獎項,分別是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配樂。

《水形物語》看影片海報以為是比較科幻驚悚的,事實上講述的跨越物種的愛戀。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冷戰氛圍下,啞女女主在一個機密實驗室做清潔工。女主一直生活規律,寂寞,夜夜自慰。值得注意的是她脖子上有三道疤痕,據說是小時候就有的。她有兩個朋友也就是配角黑人小夥和鄰居中老年插畫師。

她平淡的生活被一個神秘事物打破。白人長官帶了一個長得像人魚的生物和科學家們一起研究。所謂研究,就是嚴刑拷打,也不知道這人魚是會說話還是怎麼的,你打它,它就能張口說話?滿地的血汙所以女主出現了,打掃衛生。在打掃的過程中,女主與人魚接觸,熟悉。在女主眼中,人魚和她一樣是同樣的孤獨。也被這個神秘的物種吸引,常常給他帶雞蛋。


長期的實驗沒有結果,長官覺得沒什麼用了就想殺死人魚研究屍體。女主知道了,決定偷走人魚,把它送回大海。殺死人魚的決定也激怒了蘇聯間諜科學家,所以他暗中予以支持女主。幾個小夥伴把人魚偷送到了女主的浴缸裡。後來插畫師發現人魚有能力可以恢復別人的受傷,甚至讓禿頭重新生出毛髮。而主角和人魚在一起生活之後,兩人也感情升溫,竟神秘地跨過了物種的界限。


被偷走的長官很憤怒,想盡辦法找回人魚。女主和插畫師決定按照之前的計劃從碼頭送走人魚。長官抓到了間諜科學家,知道了他們的計劃。送人魚回大海的這一天,長官趕來開槍擊中女主腹部,人魚胸中兩槍,插畫師被直接一拳擊倒。插畫師爬起來用鐵棍打傷了長官,人魚在中兩槍的情況下竟然自愈,戳破了長官的喉嚨。

最後人魚抱著女主跳入大海,據插畫家口述,女主也因為小時的三條疤變成了魚鰓,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了一起。

再看影評就知道值得一看


見淵娛


看《水形物語》,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的影片,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


知道了這些,你如果還是抱著看故事、看情節的心情走進影院,那就是你的錯了。因為誰都知道吉爾莫·德爾·託羅的電影,看的就是他的視覺、美術、氛圍,對電影的故事性不能要求太高。


要說它的看點,可能是:

以水鴨綠為主色調的影片色調為觀眾營造了一個水汽氤氳的陰暗世界;

綠色和亮黃,綠色和暗紅渲染出的復古精緻懷舊氣息;

甜點袋子裡被人魚咬掉的兩截手指;

套著紅絲絨椅套的電影院在女主的公寓下滲水如同雨天......


在看這部《水形物語》前,電影鯊建議你去看看他在12年前拍的《潘神的迷宮》,這部影片的故事框架與《水形物語》一樣,也是一部不適合兒童觀看暗黑童話,尤其結尾處,都是主角在現實世界被殺害後,才到達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從這個角度看,陀螺導演對冥界似乎有種謎般的熱愛和鍾情。


總的來說,像吉爾莫·德爾·託羅這樣個性化的導演,他的作品更應該被稱之為藝術作品,可能在某個美術展看到它,你倒不會覺得它一點兒不好看了。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電影鯊


《水形物語》由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莎莉·霍金斯、邁克爾·珊農、道格·瓊斯主演。影片在專業人士、影迷和普通觀眾間掀起了巨大的爭議。本想等著大銀幕觀賞,卻又不喜被特殊處理的破壞而選擇了“小屏幕”。看完非常喜歡,威尼斯金獅與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座小金人的雙重讚許名副其實!

這是一部電影語言非常工整的影片,調度場景、攝影畫面、敘事節奏等都極其精細地展現了導演的深厚功底。全片復古與陰鬱的色調契合了童話與暗黑的風格,映襯著“人魚戀”愛情故事浪漫美好卻又悲涼壓抑的色彩。當兩個異類的肉身相遇,孤獨喚起了心靈的相知,他們互相找到了靈魂交織的同類!

影片不論是角色安排還是情節設置,都以“孤獨”貫穿,每角色和他的故事都是異類的,被另眼相待的孤獨與寂寞讓影片始終處於一種奇異的氛圍中,但這是由於這種“不一樣”,足矣令觀眾去感受與思考。

愛情之外,影片是對人們內心世界的情感探索,也是對人性慾望的深度挖掘,更是對冷戰背景下的政治諷刺、以及對現今社會問題的隱喻!同時,導演又在片中傾注著音樂與迷影情懷,令人感懷至深!

有很多人不滿《水形物語》打敗《三塊廣告牌》成為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但是毋庸置疑,《水形物語》的奇幻色彩與表現方式呈現出的電影感卻是獨一無二的,電影獎項終究是向著“電影”的。每個人都有對電影不同的理解,找到自己心中的“奧斯卡”才是最為重要的。

#水形物語# 個人評分:8.5′


影行人


《水形物語》——正因為世界太殘酷,所以我們才特別需要童話


01

在90屆奧斯卡提名的9部影片中,《水形物語》獲得13項提名,這一成績僅次於20年前盛況空前的《泰坦尼克號》,最終獲得4個獎項,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個重要獎項,成為當晚最大的贏家。

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得主大多數都是文藝片,在普通觀眾眼中甚至會有一點乏味,缺少觀賞性,而在90屆奧斯卡上把最佳影片給了這樣一部奇幻片,也足以證明這部影片本身的實力。如果你去細細品味《水形物語》,除了荒誕而有奇幻的劇情本身,你還會發現很多對現實的隱喻,這大概也是它最終奪魁的原因。

該片故事設定在1963年的美蘇冷戰時期,講述了在實驗室做清潔工的啞女艾麗莎和一條供實驗用的男人魚之間的奇異愛情故事。我們熟知的人魚故事都是美貌善良的女人魚和代表人類精英的王子,而這次則換成了醜陋怪異的男人魚和代表底層人民的殘障女。

啞女艾麗莎在政府實驗室裡做一名清潔女工,年幼時一場大病奪走了艾麗莎的聲音,幾十年來她都在沉默之中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一天,實驗室裡拉響了高度戒備的警報,一個神秘的裝滿了水的罐子被送了進來,艾麗莎震驚的發現,罐子裡關著一個半人半魚的怪異生物。科學家團隊想要在這怪物身上提煉出能夠製造生物武器的物質,可是在艾麗莎眼中,它不過是一個和自己一樣的孤獨的生命體,由於無法忍受實驗室對怪物的折磨,艾麗莎開始偷偷來看這位怪獸。隨著時間的推移,艾爾莎和怪物之間竟然產生了感情,這種感情越來越強烈,艾麗莎鋌而走險在自己同伴的配合下成功救出了人魚。但是也是因為這個大膽的舉動讓她自己和人魚都陷入了危險逃亡的境地。

02

一個好的故事在表層的情節推進上都不復雜,這樣有利於不愛動腦的觀眾無障礙地去享受劇情,但是如果遇到了很愛去體驗內涵的觀眾,它也會提供一層隱含的背景供思考,而《水形物語》就是這樣的影片。

影片是在美蘇冷戰時期發生的故事,冷戰最終以美國勝利、蘇聯解體告終,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仍然懼怕勝利會被奪走,所以人魚在美國當局看來不僅僅是一個怪物,更像是一個會導致自己失敗的武器,所以他們要囚禁人魚、觀察人魚、解剖人魚,並不是為了得到科學上的解釋,更多是為了求得一種心理安慰。其中的大反派實驗室的負責人是一名白人,他在當時的主流社會是一名精英,但是在影片中被塑造得兇狠又邪惡,他代表著美國主流社會,狂妄自大愛炫耀,有極強的控制慾卻又缺乏安全感。

人魚是這個世界中的異類,他被殘酷的囚禁和虐待,身處的環境處處是危機;同樣的異類還有同性戀的插畫師,他因為醜聞被解僱,無法大膽地追求愛情,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潦倒;還有來自國外的生物學家,他需要小心翼翼夾起尾巴做人,特殊的身份讓他如履薄冰。這些角色實際上是對美國當前社會現狀的一種隱喻,看似開放包容,其實仍然白人精英為主導,特殊只會讓你難以融入。

而女主角啞女,以及她的同事黑人,她們同為清潔工,代表著美國社會最底層的人群。這樣的人得不到認同,被主流社會隔離,窮困且沒有尊嚴地活著。女主本身就是啞巴,她只有同性戀鄰居和黑人同事是朋友,在工作場合、公共場合都是被歧視和排擠的對象。她很熱愛生活,總把自己收拾得乾淨利落,她充滿期望,但是又格外孤獨。

啞女充滿愛心希望得到認同,黑人女清潔工樂於助人充滿正義感,同性戀插畫師心思細膩渴望愛情,外國專傢俱有同情心和職業操守,而人魚愛憎分明有強大的治癒功能。這些異類都有著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將白人精英的假惡醜對比得淋漓盡致。

正是這樣一群社會底層人和異類竟然相互幫助和配合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他們從封閉森嚴的實驗室裡營救出了人魚,並且最終戰勝了追殺他們的白人大反派。故事表達出了奧斯卡喜歡的一種“政治正確”,要包容異類,反對種族歧視。

表面上是啞女克服困難營救人魚並最終獲得愛情的故事,背後其實是少數派渴望得到社會認可追求平等權利的鬥爭。

03

不得不說影片對色彩的把握真是非常獨到,既體現了60年代的復古風格,又有那種奇幻的色調。為了體現主題,片中大量採用了綠色的色調,然後就是女主身上的紅色作為點綴,其餘的色彩基本上都陰鬱的黑白灰色調。

如果你要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女主的衣著最開始都是綠色系為主,工作服、髮帶都是像水一樣的綠色,後來因為人魚的出現,她感受到了愛情,衣著又開始變成了紅色為主。

影片的伏筆也是非常精彩,片名就叫《水形物語》,所以女主特別喜歡水,喜歡一個人呆在浴缸裡泡澡,看到玻璃上的雨珠也是情不自禁。這個伏筆就是想說明女主跟水有著不解之緣。所以當她看到被囚禁在水池中的人魚,她沒有感到害怕,反而是一種親切感,彷彿找到了同類。

另一個伏筆則更有首尾呼應的效果,那就是女主脖子上的三道疤,在影片的一開始就有介紹,會讓人以為這是女主不能說話的原因,而到最後當她和人魚落入大海中的時候謎底才揭曉,原來那三道疤居然變成了腮!原來女主就是可以在水中生活,她和人魚一樣能在水中自由呼吸,這就解釋了之前她為什麼對水情有獨鍾,也為最後她得到了愛情和歸宿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因為深不見底的水世界才屬於她,她在那裡不是異類,在水中也不用說話。海報中她最喜歡的紅色高跟鞋掉了下來,這也意味著她跟原本不屬於她的世界告別。

這是一個Happy Ending的童話,有點像動畫片《怪物史萊克》,最終的結局不是怪物史萊克變成了年輕英俊的王子跟公主菲奧娜在城堡裡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是美麗的公主菲奧娜變成了怪物。《水形物語》的結局也不是人魚變成了人類,而是啞女變成了人魚,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

童話終歸是童話,大概正是因為世界太殘酷,我們才如此需要童話。


作者簡介:簡書、今日頭條簽約作者,LinkedIn專欄作者,隨手記等各大財經類平臺特邀理財作者。已出版個人理財書籍《理財要趁早》、《輕鬆做財女》、《理財趁年輕——願你過上想要的生活》,職場勵志書籍《努力,是為了可以選擇》等。微信公眾號: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


沐丞的自由生活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從歷史環境瞭解中國影視娛樂大事!

《水形物語》是第90界奧斯卡最大贏家,屬於“黑土”型事先完全不看好,或許會收到一兩個貢獻型獎項。而“白雲”《三塊廣告牌》一直是贏家大熱門。

結果宣佈後非常意外,《水形物語》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絕對是第90界奧斯卡最大贏家了。

這一部《水形物語》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

故事設定在1963年的美國和蘇聯的冷戰時期,主角是實驗室的清潔工,結果愛上了一個被政府抓捕的水陸兩棲人。兩人因為某些因素,最終在別人的幫助下成功出逃。然後因為兩棲人的到來,女主角的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部電影總結也很簡單,就是一部人獸戀的作品。人獸戀作品歷史也有很多,西方童話有《美女與野獸》,中國也有《白蛇傳》《田螺故事》和《聊齋》裡一大堆書生與狐狸精談戀愛的作品。

背景放在有著影射當初現實的解釋,畢竟古代人都已經死了,解釋權都是現代人的。即使曲解了意思,古代人也不可能從墳墓裡爬出來抗議。最重要的是古代人生活氛圍,與現代人生活氛圍有巨大差距。

包括國家體制,倫理關係,宗教關係,文化關係等等。

如果是繼承古代文化延伸的虛構背景還好,比如“漫威”裡男主角和外星女人,國產《二代妖精》現代都市裡書生的狐狸精。

觀眾知道它就是假的,背景就是背景,角色就是角色。但如果將背景和角色,放在現代近代,而且表現手法處於寫實,那麼“人獸戀”便有著一定的禁忌,來自倫理和文化關係等等。

2009年歐美有部同類作品,叫作《人獸雜交》。那個背景就寫實得多,故事也直面諷刺得多,結果在很多國家都是屬於禁忌被禁。

但這部《水形物語》從背景上看,還是相當於歷史了,不是現代而是半個世紀前的冷戰時期,有一定梳理感。與此同時,《水形物語》講到這個怪物設定,必須離不開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

這位導演應該是全世界最愛,最擅長拍怪物怪獸的歐美大導演了,幾乎沒有之一。

作品《魔鬼銀爪》《變種DNA》《刀鋒戰士2》《潘神的迷宮》《環太平洋》,基本全是怪物,或者與怪物有關的作品。多提一句,那部《人獸雜交》不是他導演,但是這位大導演監製的作品。

《水形物語》題材就是人獸戀,核心是講人獸相戀,衝突背景實力和世俗倫理的作品,本質上不會是那種大特效大沖突大場面的片子。


更多關於人獸電影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已經揭曉

吉爾莫·德爾·託羅指導的《水形物語》榮獲最佳影片大獎

也讓這部怪異的、浪漫的、奇幻的、黑色的電影進入觀眾視野,萬眾矚目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這是一部黑童話,既是是黑童話,除了浪漫的、奇妙的、怪異的之外

在潮汐看來這部電影還是孤獨的

沒錯,孤獨,深入骨髓的孤獨,病入膏肓的孤獨,無藥可救的孤獨

無論有多少人告訴我,這是一部浪漫至極的電影,無論有多少人覺得這是部很美很甜的電影

潮汐能感覺到的只有徹骨的孤獨。

在這部關於邊緣人的故事裡,女主角是一個啞女,她名叫艾麗莎。

她在一個神秘的研究所做著清潔工作,她沒有什麼朋友,只有同樣做著清潔工工作的好友兼同事澤達爾一直在照顧著她。

她每天的生活非常的規律化,她工作,回家,吃飯,作為一個擁有著正常需求的人類,她也會在泡澡時自娛自樂,排解憂愁。她的生活的全部,除了同事澤達爾之外,還有一個就住在隔壁的畫家老頭,那是一個“同志”老頭吉爾斯,會去他“喜歡”的店買一些明知很難吃的派回家,兩人都吃不完,然後再放進已經滿是派的冰箱裡。

小時候的一場大病永遠的奪走了艾麗莎的聲音,而在之後的人生中,她都在沉默之中過著形單影隻的生活。一個啞女,一個失業的“同志”老頭,一個丈夫懶惰的黑人清潔工澤爾達,他們是這個世界的猶如塵埃一般的存在,無人會注意,無人會關係,甚至無人會察覺,他們彼此照耀,幾乎成了對方生命裡唯一的光輝。

可即使他們也擁有著朋友,但他們也是孤獨的,他們是孤獨的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他們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同,也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他們像是灰塵一般氤氳在混沌之中,他們的孤獨無人能懂。

艾麗莎渴望的不僅僅是朋友,她渴望愛情,不對,準確的說,她渴望的是超出朋友的溫暖,她渴望的是能將她包圍的擁抱,可是她只能用手安慰自己。

吉爾斯每天都到同一個店裡買那些難以下嚥的派,他渴望的只是能多和店裡的小哥說上幾句話,卻被趕出來店門。

澤爾達每天辛辛苦苦的工作,她渴望的只是一份正常的愛情,她渴望一個正常的丈夫,她想要維繫自己名存實亡的婚姻,可是懶惰的丈夫不僅懶惰還一事無成。

他們都是芸芸眾生中極具代表性的孤獨的個體,他們孤獨而又無所依靠。

當導演將童話繼續書寫下去。在人魚在遭遇危險時,艾麗莎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我們看到了一個最為純粹的童話故事,這真是一個美好的故事,這也真是一個被講述了千百遍的故事。如果我才6歲,我會為他們的最後成功脫險,在海底的親吻而手舞足蹈。可現在,我只覺得孤獨,在艾麗莎從一個塵埃般的邊緣人化身為拯救人魚的蓋世英雄時,潮汐也並沒有任何歡呼和雀躍,這只是一個邊緣人在拯救另一個她自以為的“邊緣人”的故事罷了。

潮汐觀影過程中,一直覺得不太舒服,不是因為人獸戀,不是因為人魚並不怎麼端莊的長相。而是不理解這段所謂的“愛情”

女主在實驗室發現“人魚”的存在後,心生愛憐,投放食物,並在人魚遇到危險時候挺身而出,潮汐都能夠理解。

這種感情其實和你在大街上看到一隻受傷的流浪貓,把它撿回家裡洗乾淨並餵它牛奶,並無二致。這是同情心,這是對於生命的尊重,對於弱小危亡生命近乎本能的一種保護欲。這是想要救起流浪貓流浪狗,想要輕輕的撫摸它們的毛茸茸的頭一般的感情,唯獨無關愛情,畢竟這可是一隻“人魚”啊。

可為什麼他們產生了所謂的“愛情”?

女主是一個從未經歷過愛情的啞女,她的生命是孤獨的,她的人生是在灰白中踽踽獨行

她從來沒有感受被需要的滋味,也從來沒有讓別人感受到被需要。

她在拯救人魚的過程中,變成了“神明”,變成了自己的“神明”,也變成了人魚的“神明”

在艾麗莎的眼裡,她和人魚的故事已經不僅僅是關於拯救,更是充滿了自我的滿足和自我暗示。她在拯救人魚的過程中,變得無所不能,變得勇敢堅決,變得不可阻擋,她做了所有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這一切突然充滿了童話故事中的曲折,離奇,以及無法言表的儀式感,她要讓人魚感到需要,她要證明自己的存在,她要當人魚的神!這一段從此變得神聖了

一個邊緣人在拯救另外一個她以為的邊緣人,一個孤獨者在拯救另外一個她以為的孤獨者。

也許艾麗莎知道這不是愛情,但是她願意去擁抱,願意去奉獻自己的所有,畢竟多不容易,多不容易啊,才突然覺得不孤獨了啊。多不容易,多不容易啊,才找到一個和自己一樣孤獨的邊緣人啊。多不容易,多不容易啊,才終於可以放心的去擁抱了啊。

潮汐從這部電影裡看到的,不是浪漫至極的愛情,我始終無法將其與浪漫掛鉤,也始終無法將其與溫暖美好掛鉤,我能看到的只有孤獨。

如果我們都可以在陽光下肆無忌憚的擁抱自己所愛的人,如果我們都可以在快餐店和店員小哥毫無障礙的暢所欲言,如果我們都擁有一個溫暖的恰如其分的愛人

我為什麼要去愛一隻人魚

如果不是因為孤獨,不是深入骨髓的孤獨,病入膏肓的孤獨,無藥可救的孤獨纏繞著我

我為什麼要去愛一隻人魚

如果可以,我要陪我的愛人一起,去拯救它,像對待小貓咪一樣把它洗乾淨,摸摸它的頭,然後餵它牛奶

親愛的陌生人,你現在依然還是一個人孤獨著嗎


潮汐電影


首先這是個成人的童話,那些人說內容單薄,情節晦暗說的對,這種風格看完就是叫你難受,去思考的。我說一些細節的東西。電影裡面一開始女主過著規律,黑白顛倒的生活,啞巴+科研所清潔工,和這個社會相距很遠。她渴望有人理解。她的朋友,中年危機禿頭插畫師,他提交的作品屢次被挑毛病,他想回到原來的崗位,必須得提交一個叫上司滿意的作品。他喜歡的那個咖啡廳,是因為那個男店員記得畫家喜歡喝什麼,還誇他的畫好,畫家得到了認可,感覺到了尊重和朋友間的默契。但後來那個店員以為他是個同性戀,趕走了他,不允許他光臨。他覺得自己失去了唯一的知音,再加上女主的關於孤獨和靈魂契合的那些話,他才覺定幫女主。其實這就是底層人對冷漠社會的反抗。整個故事大背景就是冷戰時期,那個年代的新聞,通常就是蘇聯又搞了什麼什麼新科技,威脅了美國的安全,藉此製造緊張感,因為二戰後的美國富有而墮落。這樣就可以激勵工人們賣命幹活兒,給資本家謀利。畫家經常看的秀蘭鄧波兒就是冷戰陰霾下的天使,踢踏舞風靡一時。導演安排這些就是一種懷舊。

影片最後反派男眼睜睜看著水形中槍以後復活,他說,哦誰特,你真的是神。完後被一爪子割了吼。水形代表著自然,男反派代表物慾橫流和冷戰中的利己主義者。也就是美國和蘇聯這種為了爭霸破壞環境,蔑視自然的一派。這些人失去了對自然的敬畏,會被自然懲罰。

還有很多細節,女主脖子上的疤痕一直沒有交代,水形喜歡一爪子割人脖子,這是不是在暗示女主和水形的淵源。男反派的凱迪拉克車是導演在懷舊那個年代,推銷美國文化,成功人士必備車。

冷戰其實是個挺敏感的題材,美國不願意提起那個瘋狂的時代,就像咱們的文格也被歷史有意淡化一樣,兩個國家的一切行動準則就是不利於對方就是勝利。絲毫不在意水形是一種有感情有智慧的生物,把它當做大國較量的砝碼。

有種導演藝術創作就是揭開國家傷疤,表現人性惡的那一面。看完以後不得不佩服,藝術源於生活。電影藝術導演和編劇通過一個作品可以傳達很多東西


右大祝福466


愛是這孤寂一生中 最動人的形狀!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一個與世隔絕的海邊小鎮。美蘇冷戰的世界背景下,似乎一切都籠罩在不明朗迷霧下,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故事的開始,以一段旁白引入,以第三人稱敘述的角度,描述了一個敘述人朋友的故事——關於啞女與魚獸不被接受的禁忌之戀。

說道異族禁忌戀,東方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聊齋志異》 《白蛇傳》 ,西方也有諸如《暮光之城》《他是龍》這些唯美的異族戀感人肺腑,那麼為什麼偏偏是《水形物語》能在眾多電影中拔得頭籌,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呢?

水之形狀

首先故事題材並不新穎,但是設定很有趣。正如片名一樣《The Shape of Water》(中譯水形物語),直譯為,“水的形狀”,而水的形狀,是由容器的形狀決定的,而這個容器的形狀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剛剛好是整部電影在探討的。

如果說,我們的心就是裝水的容器,那麼我們會把水變成什麼樣的形狀?或者說,我們意願把它變成什麼形狀?

電影幾乎全部圍繞“水”元素展開的。從電影一開場,幽綠的色調,昏暗不明的光線,瞬間把人的情緒,拉進了一個導演設定封閉的環境中,就像從幽暗的水下向上看,明明可以看到透過水折射過來的光,但卻曖昧不明,略感壓抑。

邊緣的人

其次人物設定很奇妙,三個邊緣人外加一個見不得光的蘇聯間諜科學家,外加一個連人都算不上的魚獸男主。

女主是啞女,獨居,看起來很乾瘦,沒什麼朋友,但是很熱心,願意照顧隔壁落寞的同性戀畫家朋友,甚至為了幫助老畫家追求心儀對象,跟老畫家去吃非常難吃的派。

隔壁的畫家,年紀大,獨居,很孤獨,窮困潦倒,還因性向不被世俗接受感到非常孤獨。但是膽小的老畫家卻為了啞女,冒著生命危險幫她救了人魚。

女主的另一個朋友,是一個肥胖的黑人女性,她可以說是女主的自動翻譯機,她每天喋喋不休的抱怨丈夫的懦弱無能,但是卻無能為力。

一個被拋棄在水邊的啞女,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同性戀畫家,一個60年代美國地位低下的黑人女性,他們是社會的底層人,他們就像在水中找不到出路的魚,茫然的遊蕩,茫然的生活。

但是水是透光的,他們在水下幽暗窒息的環境中,又能感受到一點點陽光的溫暖。他們依舊保持著善良,童真,赤子之心。

當這樣一群本就不被主流社會接受的底層人,遇到一隻同樣不被世俗接受的人魚,於是一段奇妙的故事開始了……

人獸禁忌

男主是一隻被南美稱之為“神”的魚獸,對於被人信奉的“神”,美國人隨意禁錮虐待。只為在研究新奇物種,在航天領域與蘇聯抗衡。甚至,寧可殺死這個珍貴的研究素材,也不想蘇聯掌握。

男主被從南美一路運送到美國,被禁錮在政府實驗室做研究(更多的是虐待),而女主則是工作在實驗室的清潔工,每天負責清洗虐待魚獸的血跡。善良的女主不忍心實驗室對魚獸的瘋狂虐待,便偷偷的餵魚獸雞蛋,教他用手語,甚至放明快的音樂給他聽,完全沒有把他當做一個異類。

於是兩個寂寞的靈魂,兩個不為世人接受的孤獨的心,慢慢靠攏。跨域了種族的界限,慢慢的對彼此,產生了莫名的情愫。

可惜好景不長,因為對魚獸的 研究沒有突破,美國方面決定殺死魚獸。

女主在老畫家和蘇聯間諜科學家的幫助下,成功把男主轉移到了自己的浴盆裡面,救了男主一命。

在短暫的相處中,一人一魚,突破了禁忌,毋庸置疑的相愛了。

孤獨的心

老畫家曾為魚獸畫了很多張畫像,一邊畫,還一邊問

——你有過朋友嗎?

老畫家喋喋不休的和魚獸說著他的孤單,他已經老去,早已不復當年模樣,甚至自己都快認不出自己了。老畫家是孤單的,他只有啞女一個可以聽他說話的朋友,而啞女卻不能和他說哪怕一個字。可以說,電影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而電影最動人的地方,恰恰在於,當那些孤獨的不被世俗接受和理解靈魂聚集在一起產生的力量,是不可抗衡的。老畫家的口述中,啞女和魚獸在海中相擁,溫暖著彼此,本已死去的啞女突然睜開了雙眼,脖子上天生的傷痕,化作魚鰓,於是女主也變成了人魚,和她心愛的魚獸生活在了遠離世俗的深海中。兩顆孤獨的心,在水中,慢慢融為一體,讓水的形狀,變為“你我”的形狀。從此世間在也沒有啞女和魚獸,只有一段你可信可不信的故事。正如電影開頭,老畫家口述的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