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關東軍是被蘇軍“殲滅”的嗎?

關於密西西里


我想你問的可能是日本關東軍最後命運吧,與其說關東軍被殲滅不如說他們主動投降了 。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之後軸心國只剩下了還在東亞負隅頑抗的日本。同盟國於雅爾塔會議上規劃戰後秩序與要求蘇聯加入對日戰爭,後者承諾將於納粹德國投降後3個月加入遠東戰鬥。1945年8月8日當天150萬蘇軍同時自北、東、西3方向對關東軍發動進攻。此役“蘇聯軍隊在遠東做了長期準備”一次投入89個師150萬軍隊,其中不乏經歷了蘇德戰場有經驗的老兵,“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前即開始轉調軍隊至遠東地區”,透過短期對日作戰和極少傷亡而為盟國取得龐大利益。

而當時盤踞在東北的關東軍只有713,000人,分為31個步兵師,9個步兵旅,2個坦克旅和1個特種旅。它還擁有1,155輛輕型坦克(主要是裝甲車和 對蘇聯來說 輕型坦克),5,360門火炮(其中大多數 對蘇美來說是輕型火炮)和1,800架飛機(主要是培訓和過時類型,只有50架最新戰鬥機)。軍隊的素質急劇下降,因為所有最優秀的人員和物資都被抽走用於其他戰場。這些部隊被民兵,徵兵隊員,預備役人員和少年兵取而代之,大多數只裝備了過時的武器。

不過日本還有最後的王牌——“東方馬奇諾”,日本在1931年發動了918事變之後就妄想進攻蘇聯。而1939年諾門坎戰役之後日本被完全擊敗放棄了北進計劃,開始在邊境地區修建要塞防禦體系抵擋蘇聯的進攻。不過就像馬奇諾防線一樣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卻最終並沒有發揮作用。蘇軍一週之內長驅直入深入到了滿洲的腹地。

最終1945年8月,關東軍最後一任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終於向蘇軍提出了停戰談判的請求。8月19日中午,蘇軍阿爾捷緬科上校率5名軍官、6名士兵組成的軍使團,在9架戰鬥機護航下到達長春機場與日軍進行談判。迫於壓力,山田乙三向蘇軍代表交出了象徵指揮權的軍刀,宣佈自己和部屬成為蘇軍俘虜。八月風暴中關東軍損失約67.7萬人,其中8.3萬人被擊斃,59.4萬人投降,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戰後,餘下的關東軍被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約10萬人戰俘死於俄羅斯而活著回到日本的關東軍僅有少數。因此關東軍並沒有被殲滅而是更多的倒在了俄羅斯廣袤的西伯利亞大地上。


烽火觀察


解放中國東北還是接受日軍投降?蘇軍進攻關東軍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7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5年8月9日,100多萬蘇軍攻入東北,殺向他們的老對手日本關東軍。那麼,蘇軍究竟是武力消滅了關東軍,幫助中國人奪回東北;還是僅僅是接受關東軍的投降(說通俗就是摘桃子),乘機奪取東北的利益和特權呢?聽薩沙說一說吧。

第一,進攻的蘇軍很強大
進攻的蘇軍包括3個方面軍,包括11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3個空軍集團軍和一個戰役集群。內有80個師,2個坦克師、2個摩托化師,另配屬40個機械化旅和坦克旅。
總兵力158萬人,26137門火炮和迫擊炮,5556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446架飛機。
這150多萬蘇軍,基本都是參加過蘇德戰爭的強悍部隊。
面對這樣一支部隊,無論是德軍、意軍、英軍、美軍都會為之膽寒。
第二,日本關東軍早就完蛋了
曾幾何時,日本關東軍是絕對的精銳。
關東軍司令曾經囂張的放話:在關東軍面前,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都稱不上精銳。
事實上也是如此。
在抗戰初期部分關東軍參戰的戰役,以及後期諾門罕戰役中,關東軍的戰鬥力都相當強,一對一絕對是強於對手的。
在1941年,關東軍兵力為6個軍16個滿員師團75萬人規模,配屬大量炮兵部隊。
日軍僅有的4個坦克師團中,有2個配屬關東軍。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大量陸軍飛機南下作戰,但關東軍作戰飛機數量,仍然是東南亞戰場一倍。
由此可見關東軍的精銳程度。
隨著戰爭的進行,蘇軍忙於和德軍廝殺,日軍認為蘇軍已經沒有威脅,逐步將主力調往南方戰場。
僅僅1944年,關東軍就抽調出12個精銳師團,臨時編組6個垃圾師團代替。
到了1945年4月納粹德國投降之前,關東軍僅剩3個軍12個師團,完全成為空架子。
據東京審判時關東軍參謀長笠原幸雄的證詞,到1944年底,由於精銳師團調往前線或防衛日本本土而由一些戰鬥力弱、裝備差的後備師團接替。關東軍已沒有1個受過高度訓練的師團,坦克和飛機很少,軍火和燃料儲存也很有限。
1945年4月的關東軍師團,基本都是1944年底到1945年初臨時組建的。12個師團中的2個,是1944年剛剛組建的新部隊,成立不到1年。
另外還有8個師團,竟然是1945年2月剛剛組建的,成立還不到2個月。
日軍自己也承認:“這些新成立部隊,實際上與原有關東軍精銳師團相比,戰力僅為其30%。”
5月德國投降,1個月前蘇聯單方面宣佈廢除同盟條約,日本才知道事情不對,蘇軍可能會進攻了。
只是,此時想要大規模擴充關東軍已經不可能了。
太平洋和東南亞戰場一片混亂,中國關內百萬日軍也僅僅抽掉了3個師團(第39師團、第63師團、第117師團)。
無奈之下,只能蒐羅在東北的日本男性僑民入伍,好不容易徵集了25萬人。
武器彈藥方面,關東軍並沒有什麼剩餘,只能儘量尋找老舊武器,同時將偽滿洲國軍改為警察或者後勤。
這樣,在1945年7月,關東軍又緊急編組了9個師團和10個旅團的部隊,還有從中國關內增調的3個師團。
到1945年8月9日蘇軍進攻時,關東軍有22個師團和12個旅團,總兵力60多萬人。
人數似乎不少,根本就沒有戰鬥力。
所有的部隊中,一半以上都是新兵和三四十歲的中年人,軍官也沒有作戰經驗。
一半以上的部隊是蘇軍進攻前1個月組建的,另外幾乎一半,是蘇軍進攻前半年倉促組建的。
前者在蘇軍進攻時,部分作戰部隊的步槍彈藥等武器尚且沒有下發,只能削竹為長矛代替。
在空軍上,此時關東軍作戰飛機僅剩100多架(1個戰隊、1個攻擊隊又兩個中隊),另外有700多架教練機。
小說《中日大決戰》一書中是這樣說的:關東軍在後期實際上是一群由滿洲地區的日本僑民和公職人員臨時湊合起來的烏合之眾。嚴格他說,這是1支不能作戰的“軍隊”,它的存在和被消滅,事實上與日本無條件投降毫無關係。
第三,日本投降只是時間問題
大家都知道,日本本來也就支撐不下去。
沖繩島在6月丟失以後,日本外來運輸道路徹底切斷,石油等重要戰略物資無法得到,連超級戰列艦大和號都去自殺性攻擊了,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雖日本叫囂本土決戰,一億玉碎,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有這種實力。
本土決戰用的75個師團,其中45個師團是在1945年2月以後陸續組建的,很多部隊兵員只有半數。
這些新編部隊中,步槍僅達50%,輕機槍77%,野、山炮25%,反坦克炮26%,甚至軍糧也只有計劃中的50%。
美軍登陸後,用這樣的日軍部隊,在沒有制空權制海權的情況下硬拼,恐怕真的是隻能碎,對美軍能夠不成什麼大的威脅。
即便是最死硬的軍國主義分子,也不奢望能夠徹底打退美軍。只是希望重創美軍後,能夠得到較為體面的投降而已。
8月6日美軍投擲第一顆原子彈,造成17萬傷亡,日本高層就知道大勢已去。但死硬的軍國主義分子,還期望美軍只有一顆原子彈,是嚇唬人而已。
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爆炸以後,日本高層已經認為必須投降。
同日,蘇軍才發動對關東軍的進攻。
第四,蘇軍在東北沒有什麼進展
8月9日蘇軍進攻。
8月10日上午7時13分,日本通過瑞典向盟國發出“和平”照會,坦言準備投降,只要求保留天皇。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佈投降。
也就是說,8月15日戰爭已經結束。
而此時,各路蘇軍並沒有佔領一個東北的大中城市。
15日為止,蘇軍在東北的戰線大致從西到東是,克什克騰旗(赤峰西北約150公里)——突泉——洮南——興安盟——海拉爾——孫吳——寶清——林口——牡丹江,距離東北核心地區還遠著呢。
一部分蘇軍,甚至在黑龍江的中蘇邊境附近。
而日本關東軍的24個師團,只有9個和蘇軍交火過,真正打的比較激烈的師團只有4個。
以上數據說明什麼?
到日本宣佈投降的時候,蘇軍的進展不大,對關東軍並沒有造成任何嚴重的打擊。

薩沙


1945年8月,蘇聯華西列夫斯基指揮蘇聯150萬大軍抗日,當時東北地區大約有87多萬日本關東軍,差不多5天時間,日本裕仁天皇宣佈投降,沒有被殲滅。



蘇軍VS關東軍 1.兵力佔優勢.150W對87W.人數差距明顯。 2.裝備佔絕對優勢,日本二戰裝備的97式坦克,連蘇聯T26輕型坦克都打不過,T26蘇聯已經淘汰了,更不要說幾千輛T34,東北平原地形適合大規模坦克作戰,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前進速度很快,很快就把關東軍包圍了.

3.日本和法國有點像,思想落後,蘇聯三路進攻,關東軍構建的"東方馬奇諾"防線雖然堅固,但蘇聯從蒙古,大興安嶺繞到了防線後方,等於日本人苦心經營的"東方馬奇諾"防線一點用都們有,還切斷了關東軍退路,最後關東軍投降了60多萬.

4.欺軟怕硬,欺負中國這種軟弱的國家是狼吃羊,日本人被俄國人諾門罕戰役打怕了,跟一頭北極熊一開打就受重創,在打下去肯定被全殲,不如投降有點自知之明. 5.本土都被炸了,知道自己肯定失敗了,士氣低落,投降保命.
6.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節節敗退,關東軍的主力師團被抽調去阻擋美軍攻勢,其實關東軍的主力是被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消滅的,1945年雖然關東軍規模擴大了,但是原來的主力師團,有作戰經驗的部隊已經被美軍消滅殆盡,補充進來的部隊多是一些不具備作戰能力的二三線部隊,被蘇聯一打,就投降也就不奇怪了.


吾評武願


在哈馬羅夫斯克的遠東蘇軍總部,遠東蘇軍總司令此時臉部表情異常嚴峻,再次看了一眼室外傾盆不止的大雨,抬起手看了一下表:正是預定作戰的時間—1945年8月9日0時10分,他迅速用眼光與軍事委員會希金中將、參謀長伊凡諾夫上將交換了意見,拿起高頻電話,向三個方面軍分別下達了“按計劃行動”的命令。在沒有火力準備的情況下,百萬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對日軍發起閃電式強擊。僅僅24天,號稱“精銳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就全軍覆沒,這一閃擊範例的創造者就是蘇軍名將華西列夫斯基元帥。

圖為位於長春的關東軍總部。

按照雅爾塔會議內容,蘇聯在德國投降之後參加對日作戰。因為盟軍的大反攻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勝利,日本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大大下降,在亞洲大批的關東軍主力被抽調到關內和太平洋戰場,所以在東北的關東軍整個戰鬥力大為削弱,關東軍的作戰計劃也由進攻改為防禦性持久作戰,當時日本關東軍拼湊有31個師團,共97萬人,還有偽滿軍和偽蒙軍大概20萬人,所以共部署的兵力有120萬。

圖為蘇軍佔領哈爾濱。

蘇聯在沒結束歐洲戰場時,就已經開始制定對日作戰的計劃,並在保密的情況下抽調部隊進入遠東,併成立了遠東蘇軍總指揮,由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為總司令,共組織了超過100個師共160萬人,近30000門火炮,6000輛坦克,5000架飛機,近700艘艦艇形成對日本關東軍的包圍。

圖為關東軍繳械投降。

8月9日進攻開始,首先蘇軍出動大批轟炸機和殲擊機,分批轟炸了關東軍在東北瀋陽、長春等重鎮的工業中心據點和交通樞紐,因為蘇軍殲擊機掩護轟炸機轟炸的組合配置,關東軍飛機無法招架,當天日空軍全部退出東北逃往朝鮮和日本本土,在取得制空權的蘇軍到8月14日時,已經向前推進了500公里,基本對東北關東軍形成了分割包圍,而此時日本關東軍內部矛盾尖銳,基本失去了有組織的抵抗。

圖為關東軍最後一任司令官山田乙三在蘇聯受審。

8月14日,日本政府宣佈投降,8月17日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向蘇聯遠東司令部提出停戰建議,8月20日起蘇軍停止一切攻擊,關東軍主動解除武裝投降就俘,於是蘇軍派出衝鋒部隊,奔赴東北各大主要城市,開始接受關東軍的投降,到1945年8月底,東北境內的關東軍基本肅清。


圖文繪歷史


仔細說來並不是!大部分的關東軍是被美軍消滅的,人員佔了大約40萬,剩餘的大部分則南下在中原戰場,隨著其他日軍在後來投降了,被蘇聯消滅的日軍關東軍實際上只有大約十萬左右,這也是蘇聯軍隊能夠快速推進的理由。

關東軍本來是日本防守蘇聯的一支軍事力量。早在諾門罕戰役爆發以前,日軍還有打算用來進攻蘇聯西伯利亞油田。但是隨著戰爭慘敗使得日本失去與蘇聯較量的野心,並把戰爭目標鎖定太平洋美軍。於是日蘇互不侵犯條約就這麼簽訂了,並直接導致30萬關東軍被調往太平洋,這是日軍用來進攻印尼菲律賓的主力陸軍;

日軍關東軍第二次調離是在中途島海戰以後,由於日軍戰敗,太平洋戰場出現兵力空虛,日軍便從關東軍中又抽調了十萬人用來補充太平洋的兵力損耗。這時候的關東軍還有大約三十萬人留在北方;

關東軍第三次調離是在1944年,當時日軍在太平洋戰敗失去了所有制海權,日軍需要打通京廣線通過陸路給南亞日軍補給,這時候便又有二十萬關東軍南下。這時候曾經最精銳的關東軍只剩十萬留駐在當地。至於其他的東北日軍實際上是從中原戰場撤退療養的傷員而已,這些人就去養傷的,並在傷愈後留在東北的,沒有多少戰鬥力。


優己


這問題提的,臥糟


雲淡風輕明州


讓大壯來回答!

大壯認為,日本關東軍不是被蘇聯“殲滅的”,但給已經被打的苟延殘喘的日本關東軍最後一擊的,卻是布爾什維克!理由如下:

第一、蘇聯發動戰爭之前的兵力、兵員質量遠勝日本關東軍:蘇聯剛剛結束對德戰爭,部隊都是久經沙場的百戰精兵,日本關東軍此時,早已經不負盛名,戰鬥減員嚴重,精銳部隊被抽調到世界各地和中國戰場,消耗嚴重,補充的兵員都是10幾歲的小孩子,有些還沒有步槍高,根本沒有經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




戰爭發動前,蘇聯集中150多萬兵力陳列東北邊境,日本關東軍總數只有70萬左右;士氣上更是沒法比,蘇聯剛剛取得衛國戰爭勝利,士氣正旺,日本則是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中國戰場陷入泥潭,勉力支撐,舉步維艱,士氣低落;

第二、雙方武器裝備差距太大。蘇聯在發動打擊之前的武器裝備是遠勝日本關東軍的:火炮數量是4:1,飛機數量是2:1,且日本優秀飛行員基本為0(已經在對美、中戰爭中消耗光),單兵武器上,波波莎衝鋒槍對三八大蓋,場景簡直不能太美!坦克上,蘇聯的T34對日本的94、95,坦克噸位相差太遠,實戰中,就好比兩個重量級的摔跤手在比摔跤,日本的坦克基本打不穿T34的裝甲,而日本由於資源匱乏,生產、製造能力有限,自家的坦克在T34面前就是一張紙!





第三、雙方主要將領上,華西列夫斯基經歷過殘酷的蘇德戰爭,領導過莫斯科保衛戰,打破了希特勒不可戰勝的神話,挫敗了納粹的銳氣,是二戰名將,能力不遜於朱可夫;而日本的山田乙三是參謀本部初審,主要戰績是鎮壓我東北抗日軍民、組織731部隊,管制東北,呵呵,這樣的指揮官的實戰經歷、水平在大名鼎鼎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面前,只能是小孩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關注“大壯筆談”,這裡有你想象不到的經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