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前段時間我給大家介紹過一個慫恿“殺人”的真人秀《達倫·布朗:推》,不少小夥伴看過後都給我留言說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不過要說“鬧出人命”的真人秀,可不止這一部。在咱們今天要聊的電影裡,故事甚至更加殘酷——《這是你的死亡》。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這部影片虛構了一個“自殺”真人秀,每一位參與者都要走到聚光燈下,在觀眾的凝視中完成自殺。

那麼是什麼讓他們選擇自毀之路,又是什麼讓人們能夠心安理得地消費他人的死亡呢?別急,咱們還是先從影片的故事講起。

片中男主亞當,是名當紅真人秀主持。他出道多年,最近因為一件“英雄事蹟”突然爆火。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不久前,他主持的相親節目《嫁給土豪》直播現場發生命案。一名女選手因為輸掉決賽沒能成功牽手土豪,被憤恨衝昏頭腦,在直播中突然拔槍射殺土豪和女冠軍。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千鈞一髮之際,身為主持的亞當挺身而出擋在女冠軍面前,救了她一命。而拔槍女則在殺掉土豪後,自己吞槍自殺了。

節目就這樣在令人震驚的悲劇中結束,但收視率卻創下了新高。

亞當捨身救人的行為也被鏡頭記錄下來,讓他一時圈粉無數。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然而,亞當不僅沒覺得自己是英雄,還因為目睹兩個人的死亡留下了心理陰影。他在接受採訪時義憤填膺地告訴觀眾——真人秀裡充滿內幕,唯一真實的部分就是那場突發慘案。

追求利益的節目製作者們用娛樂化的操作玩弄參與者的心,最後還鬧出了人命。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在他看來,這樣的死亡不僅令人痛心,而且毫無意義。

他下定決心不再欺騙觀眾,要做最真實的節目,更要讓人們明白生命的價值。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與此同時,電視臺的女領導因為這次事故意外發現美國法律對“自殺”管得很鬆——只要當事人神智健全並且出於自願,那麼直播他的自殺就不違法。

於是女領導突發奇想,想到了開辦一檔直播自殺的真人秀。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她相信再生無可戀的人,也有表達欲。那些想自殺的人,一定想讓更多人知道自己放棄生命的理由。而對觀眾來說,比起虛假的作秀他們更願意看血淋淋的真相。

好吧,我只能說別人辦節目是賺錢,你們辦節目要命啊.....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而為了將節目打造成爆款,她拉了另外兩人入夥。一個是獲獎無數的金牌製作人西爾維婭,另一個就是男主亞當。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於是我們開頭所說的自殺真人秀——《這是你的死亡》就這樣誕生了。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第一期節目,他們找來一個被家暴的女人。

這個女人因為女兒被丈夫性侵,自己沒能力帶女兒離開而殺死了丈夫,如今走投無路才報名節目。

她先是在鏡頭前講述了自己的悲慘經歷,接著便在眾目睽睽之下觸電,完成了自殺。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幾聲心跳之間,一條生命消逝。

當鏡頭定格在舞臺上一動不動的屍體時,觀眾們才真正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而所有人都被這節目赤裸裸的暴力給震驚了。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可想而知,《這是你的死亡》一播出就引發了軒然大波。

喜歡它的人吹捧它的真實——現實中本來就並非人人是明星,很多人都活得相當艱難。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厭惡它的人則斥責它的野蠻——說白了,這節目就是靠消費他人的不幸來獲利。比如在電視臺裡工作的清潔工梅森,就是節目的抵制者之一。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梅森當面斥責亞當

但儘管爭議巨大,《這是你的死亡》還是收穫了驚人的成功。

節目的收視率空降全美前三不說,“圍觀自殺”的內容也被包裝成了“探討生命的價值”。

因為節目開通了一個短信投票功能,只要觀眾對自殺者的故事買賬,就可以發短信為其集資。第一期節目結束後,電視臺為那個自殺者的女兒籌到了30萬美元鉅款。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設想一下,那個自殺的女人如果活著,等待她們母女的也是地獄般的生活。而如今她的自殺不僅解脫了自己,也改變了女兒的未來。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她的死比活更有價值呢?

至少,亞當是這麼認為的。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他始終相信自己是在靠展示死亡的方式,改變人們對生命的看法。

然而他的這種初心,卻在隨後因為節目的走紅而逐漸失去了。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有了第一期節目的成功,第二期節目一次請來了三位自殺者。

他們每個人的自殺,都各有不同的“意義”:有人是為了造福家庭,有人以死揭露真相,甚至還有人是為了公益事業......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節目組順勢引入了競爭機制,觀眾可以投票選擇“本週最佳自殺”。

圍觀他人的死亡,就這樣變成了一場全民娛樂。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但更加荒謬的是,隨著花樣的不斷翻新,這檔節目還真的越來越火。

亞當因此名利雙收,觀眾的熱捧也越發讓他膨脹。他越來越看重節目的效果——也就是收視率,忘記了自己一開始的本心。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於是不久之後,一件意外發生了。

在一期節目中,有個參與者選擇往汽車中灌入毒氣的方式自殺。但她在臺上昏迷了很久也沒有死亡,現場觀眾漸漸失去了耐心。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見此情形,亞當命令導播做出心臟驟停的效果,並將昏迷的自殺者抬下舞臺,偽造了她的死亡。

而當他事後跑到後臺時,卻發現這個被“宣告死亡”的自殺者反悔了——醒來後的她正在車內瘋狂掙扎,奮力求生。

然而此時的亞當沒有救她,反而走過去殺死了她——因為他“不能讓一個反悔的自殺者,毀掉這個節目”。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諷刺的是,他一直聲稱節目是對“生命價值”的贊同,但為了維護這個理念,他親手結束了一個求生者的生命。

他口口聲聲說要追求“真實”,但為了節目效果,他毫不猶豫地偽造死亡,欺騙觀眾。此時的亞當已經在人們的熱捧、在對名利的追逐中迷失了自己,眾叛親離也不自知。

他的搭檔西爾維婭從監控視頻中看到了他殺人的真相,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而他的妹妹,本來是他在世上唯一的親人,也因為抵制這檔節目而與他爆發爭吵、斷絕往來。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但這一切,都沒能讓亞當醒悟。

直到在故事的結尾,他的妹妹也報名成為了節目中的自殺者。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她希望自己的死亡能讓亞當看清這個節目的本質,她希望自己是最後一個在節目裡表演自殺的人。

她死亡的價值,就是讓這個狂熱的鬧劇到此為止。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而她的目的最終達到了。

只是當亞當從喪親的痛苦中清醒時,已經為時太晚。在當晚節目結束後,西爾維婭就向警方提交了亞當殺人的監控視頻。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不少網友在看完影片後,都提到片中的亞當從一個“好人”變成“壞人”的轉變略顯生硬。

因為影片對人物的內心變化並沒有鋪墊足夠的細節,因此那些關鍵性的行為,看起來就像是為了推動劇情而存在。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不過在我看來,這部影片的主題並不全在講述“娛樂至死”是如何毀掉了一個人,它講的是人們對生命喪失了敬畏會怎樣。

片中的節目製作者,在創造一檔“自殺”類真人秀時,考慮的因素竟然僅僅是“違不違法”;片中的觀眾們,看到一個人在眼前自殺了,第一反應竟然是他死得“值不值得”。

這本身就是莫大的諷刺。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片中那第一個自殺的女人,因為死後為女兒籌得了30萬刀捐款,所以她的自殺被認定為是“有價值的”。但生命的價值是可以像這樣用錢財衡量的嗎?

或者說,什麼樣的犧牲才是有意義的?

這才是影片向所有人拋出的問題。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也正因為如此,片中特別加設了一條清潔工梅森的故事線。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梅森的扮演者也是本片導演

梅森從始至終都厭惡著自殺節目,但被貧苦的生活所迫,他的內心也曾產生動搖。

在面對兩個孩子時,他開始思考如果自己的死能為孩子們換來一大筆財產、換來更好的成長環境,那麼這種“犧牲”是不是真的值得呢?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於是,他瞞著家人報名成為了自殺者。

他甚至站在臺上幻想了自己死亡時的情景。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但在臨死之際,他才發現自己無法放下對家人的愛。而所有的這些牽掛,就是他必須活著的理由,也是他的生命不能用錢財來衡量的理由。

拍這種尺度和內容的真人秀,真的合適嗎?

只可惜,在全片中似乎只有梅森一人看透了這個道理。

所以結尾他活了下來。

我想這也正是創作者想表達的觀點,無論任何時候,生命的價值都值得我們仔細再仔細、慎重再慎重地去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