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溫暖,是一種力量——岷縣“5·16”冰雹強降雨搶險救災見聞

溫暖,是一種力量

——岷縣“5·16”冰雹強降雨搶險救災見聞

5月16日下午4時,一場冰雹強降雨突襲岷縣,肆虐的山洪裹挾著泥沙,咆哮著衝向一個又一個村莊,造成鎖龍、禾馱、十里、寺溝、秦許、茶埠等6個鄉鎮47個村6.9萬多人受災,7人遇難。

洪峰過後,滿目瘡痍;災難之痛,刺骨入髓。

但這一切,並非受災群眾獨自承受,一雙又一雙援助之手伸向他們,溫暖而有力。

鎖龍鄉是受災最嚴重的鄉鎮,其中以元埂地、買家、大東三個村為最。三個村的地勢都是“兩山夾一溝”,依山而建。

16日下午5時多,元埂地村委會接到鄉里傳來的預警信息,村裡的大喇叭就開始一遍一遍發出警報,要求群眾向兩旁的山坡上撤離。接到警報,住在河兩岸的村民觀望著雨勢,做好了往山上撤離的準備。

晚上8時多,當洪峰裹挾著泥沙、巨石、斷木咆哮而來時,河堤瞬間失去約束力,沿河而建的村道變成了河床,村子被割裂成了兩半。洪峰過後,堤毀路斷、牆倒房垮、電力通訊中斷,村裡村外、院裡院外、屋內房外,皆是陷足沒膝的泥潭澤鄉。

鎖龍鄉駐村幹部李俊和村幹部衝進夜幕,逐戶排查搜救。80多歲的嶽臘月秀老人耳朵有點背,獨居在元埂地村四社。洪峰過後,泥水溢滿小院,又衝入屋裡,老人“怎麼摸都摸不出去屋”。就在老人快要絕望時,幾個幹部深一腳淺一腳地趕來了,揹著老人去了山坡上的一戶人家,讓她安睡。老人至今說不上是誰揹她出了屋,卻清晰地記得他的背影。

“摸不出屋”的還有6位五保戶老人。當村文書李永珍和村幹部摸索到馬成生老人家時,屋裡屋外的水已經一樣深,沒到了胸口。李永珍揹著老人艱難前行。村幹部趕到張國珍老人家時,水面已經快沒到炕沿,幹部們揹著他上了山。

這一夜,村幹部們大部分時間都浸泡在泥水中,用自己寬厚的脊背為被困群眾帶去了溫暖。

元埂地村二社村民王永強,在洪峰到來之前就抱著還沒有斷奶的兒子和一家人撤到了屋後的山坡上。

當晚,聽到水聲小了,王永強壯著膽子摸下山坡,卻發現泥水已經到了腰間,腳陷進泥裡難以走動。王永強慌了,但慌亂中看到不遠處閃爍的警燈,他的心裡一下子踏實起來。

閃爍的警燈和一個又一個身影,成為群眾心裡的依靠。連日來,這個讓群眾安心的隊伍在不斷壯大,由岷縣300多名黨員幹部組成的4支黨員突擊隊,分別深入鎖龍鄉買家村、大東村、元埂地村和禾馱鎮山溝村,開展道路搶修、淤泥清理、衛生防疫、次生災害防範、生產生活恢復、群眾心理疏導等工作。與此同時,定西軍分區、市公安局、市武警部隊、市消防支隊以及臨洮、隴西、漳縣、通渭等縣區公安、武裝、消防共派出9支救援力量290多人深入一線進行應急搶險。

在現場,沒有人能分得清楚他們來自哪個單位,只能從迷彩服、橘色的消防服、警用作訓服和胸前佩戴的黨徽來分別。但無論是哪支隊伍,鮮豔的黨旗都是他們最明顯的標記,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黨旗飄揚;哪裡需要人手,哪裡就有黨員出現。

鮮豔的黨旗,是受災鄉鎮最顯眼的標記,也是最溫暖的標記。

災害發生的這幾天,是元埂地村郭家溝社的“90後”女孩關彩蘭最難忘的日子。

16日下午6時許,關彩蘭接到買家莊朋友發來的微信,看著視頻中咆哮的洪水她驚呆了,這時村裡的大喇叭傳來警報,讓她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趕快通知周圍鄰居。晚上8時36分,洪峰抵達郭家溝,她想通知更多的人,通信卻已經中斷,她便邊跑邊喊,讓大家趕快上山。但儘管如此,郭家溝社還是有一人遇難,讓她難過得直哭,她說:“要是我早一點把他拉到山上,他就不會出事了。”

救援隊來了。她看到消防隊員三口兩口吞嚥著幹餅子,感到很心疼。她打電話給自己的小夥伴馬想紅,兩人在村委會門口成立了“郭家溝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自己買菜買面專門給救援隊免費做飯。剛開始,隊員只有她和馬想紅兩個人,消息傳開後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都來幫忙,東家拿來鍋,西家拿來碗,一起動手為救援隊服務。

20歲剛出頭的馬隨新、嶽文斌是鎖龍鄉趙家村人,常年打工在外。冰雹強降雨之後,他倆家裡也進了水。19日,他們把家裡的淤泥清理完後,便到買家村逐戶幫忙清淤,漂亮的鞋子沾滿泥巴。一起幹活的縣林業局職工董書強不知道他們來自哪裡,只知道這兩個小夥子到了村裡就“下茬子幹活”,從早晨到中午已經清理了10車淤泥。

前來“下茬子幹活”的,還有鎖龍鄉未受災村社和閭井、申都、馬塢等鄰近鄉鎮的群眾自發組織的13支480多人的志願者服務隊。18日,近30位農村黨員趕到申都鄉政府要求加入志願服務隊,到第二天出發時又有30多位農村黨員趕來加入。“90後”入黨積極分子季永平為了不遲到,早上6時就從縣城坐班車往鄉政府趕。在閭井鎮開超市的王彥珍,18日剛從外地回來,第二天就自掏腰包準備了兩小貨車生活應急物資運往受災村莊。閭井鎮後治村農民年孝春開著自家的農用三輪車,也加入了買家村的清淤隊伍,車上貼著醒目的“閭井鎮後治村黨員救災突擊隊”的標識,他說:“前幾年我們遭了冰雹泥石流災害,大家都來幫我們,現在我們也想盡盡心意。”

鄰幫鄰、戶幫戶,溫暖在傳遞,力量在凝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