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在《亮劍》裡,為什麼趙剛大學剛畢業到部隊就是團政委?

用戶6680865121


趙剛到旅部報道時,自稱是:抗大學員趙剛前來報道。

首先,趙剛來到延安之後,並不是一開始就在抗大學習的,以當時邊區嚴峻的敵我環境,任何來延安的青年,都要由社保和邊保進行嚴格的甄別,誰知道里面是不是有特務呢?

然後,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分配一些任務,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才能夠逐步得到任用,才能夠放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崗位上。並不是說一來就能夠進抗大的,抗大實際上就是幹部進修班!抗大的門檻還是比較高的。所以趙剛也是有一次資歷的。

第二,趙剛的另外一重身份可能被大多數人忽略了,就劇中而言,他是“一二九”學運的領導人,這是在我們的精心組織下發起的一次愛國運動。作為領導人,趙剛在當時已經是核心人物了,已經是“自己人”了。

所以,趙剛一畢業就能夠擔任團政委,也是情理當中的事。主要還是因為他本來就有資歷,有領導能力。

第三,趙剛是燕京大學畢業的,本身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就他這個水平,在當時的延安也是拔尖的,更別說放在大多數連學都沒有上過的一線部隊中。所以當個團政委毫無問題。

第四,當時的我軍,是一支年輕的部隊,很多將領不到30歲就是師級幹部了,生機勃勃!

第五,當時的團一級指揮員,犧牲的機率還是比較高的。例如獨立團政委李文英,就犧牲於與坂田的戰鬥中。政委的選擇,政治可靠、作風過硬是個重要的考量,別的還真是難以兼顧。

所以,綜上所述,趙剛去獨立團擔任政委也是很正常的。


脂肪故事



抗大全稱抗日軍政大學,本來就是專門培訓幹部的。大多數學員都是從部隊抽調出來去學習的,學習一般一年就結束,結束後再分配工作。

大多數人在去抗大學習完後,職務並沒有明顯提升,而是繼續擔任原來級別的職務。

比如亮劍裡李雲龍的上級領導陳賡,在抽調去抗大學習之前,就已經是正軍級幹部,資格很老,所以他在抗大學習完後,就去擔任旅長了,而八路軍的旅長對應的就是紅軍時期的軍長。

抗戰剛開始時,八路軍剛上前線的時候,因為部隊規模小,所以很多幹部都是降級任用的。比如李先念,是紅四方面軍的主力三十軍軍長。四方面軍西征部隊兵敗後,李先念回到延安,被派往大別山,實際上職務相當於營長。


不過,隨著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敵後戰場逐步開闢起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規模擴大得很快,幹部就不大夠用了。因此,一些抗大畢業的幹部上戰場以後,不僅能保留學習之前的級別,而且能夠提升任用。

趙剛按照電視劇裡的交代,是燕京大學的大學生,參加了一二九運動,之後沒返校,應該就是參加了地下黨,以及地方黨的工作。和他的經歷相似的比較著名的人物,比如鄧力群,北大學生,一二九運動後沒有返校,就轉到了地下黨活動,後來到了延安。

如果在地方工作中已經成長為區縣級幹部,在經過抗大學習以後,就完全有可能被任命為團級幹部。我們現在常說的所謂縣團級幹部,就是這個意思,團級幹部和地方的團級幹部是平級。

不過團級幹部和團級幹部不一樣。抗戰初期的八路軍開赴前線時,各團的團長基本上都是紅軍時期的師級幹部,比如楊成武,陳錫聯當時也是團級幹部,但他們在紅軍時期就已經是很著名的師級幹部了。


在開闢敵後戰場的時候,原來的主力部隊主要軍政幹部都要兼任地方軍區,比如楊成武就擔任了晉察冀軍區的軍分區司令員。而在軍分區下面,又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在部隊整編以後,就下轄多個團,原來楊成武手下的營長就都開始當團長了。

從後來的發展來說,抗戰初期的團長以上幹部基本上在1955年授銜時能夠獲得上將軍銜,最不濟也是中將,而在1938年下半年以後才開始擔任團長的幹部,如果沒有什麼突出的戰績,多數只能獲得少將軍銜。

趙剛就是在1938年下半年以後才開始擔任團政委,這就是後來所說的三八式幹部,也就是抗戰開始後才開始到延安,並參加軍隊工作的幹部。這樣的幹部中,有不少人在整風運動後,獲得了比較快的提升。建國後有一段時間,這樣的幹部也提升的比較快,引起不少人的側目。比如王任重,建國後曾任湖北省委書記,時任武漢軍區司令員的陳再道就頗有微詞。

電視劇裡交代,趙剛在建國後被抽調到總政工作。像他這樣的出身和履歷的幹部,當時如果沒有被抽調去總政,留在軍隊或者轉到地方,是有可能在1955年時已經擔任省委書記的,這就是很多紅軍老幹部不滿的原因。

《大路朝天:中國道路與中國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蕭武


對於趙剛的履歷,不管是原著還是連續劇,介紹的並不多,只能從歷史背景或一些臺詞中尋找痕跡。

可以肯定的是,趙剛是1935年129運動的負責人之一,趙剛跟楚雲飛聊天時提到,運動後,他在也沒有返回學校,從這一點推斷他事後應該是直接去投奔我黨,由於中央紅軍是1935年到達陝北,第二年陸續跟其他方面軍會合,從時間上來看,趙剛應該也是在1936年左右到達陝北,

除這之外,還有兩條隱線,其一,趙剛在1935年發生的129運動時,已經是學生負責人,其二,趙剛是抗大畢業,這是一所幹部培養學校,不是普通人就能上的,即便趙剛以新人身份最快在1936年就到達陝北,也很難短時間內就獲得抗大入學的機會,那也可能就存在一個事實:即129運動發生前,趙剛可能就是我黨在燕京大學的人,他真正參加革命的時間,絕對在1935年之前,這也許也能解釋,為什麼趙剛1936年到達陝北,短短几年的功夫就能進入抗大深造,因為他參加革命的時間可能更早。

因此個人的看法,趙剛很可能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就已經是我方的人,在1935年發生運動時暴露,進而離開去了陝北,如果是這樣的話,除了缺乏戰鬥經驗外,他參加革命的時間會比李雲龍晚,但也晚不了太多,畢竟李雲龍也只是在1927年年底黃麻起義時才參加革命。

雖然趙剛參加革命的時間比李雲龍晚幾年,但文化素養比李雲龍高出幾個檔次,又在抗大這所軍事院校受過培訓,到了1940年,趙剛也成為跟李雲龍一個級別的團級幹部,就不足為奇了。


遼寧資深球迷


題主是對延安抗大不了解,把延安抗大誤解為一般意義的大學。延安抗大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學,可以把延安抗大理解為類似現在的黨校幹部培訓班,一定級別的幹部經過培訓後畢業,當然實際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延安抗大全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抗大的學員主要來源於原有的幹部,也招收一些知識青年。

抗大是為了適應抗日戰爭需要培養軍事幹部而設立的,人員配備十分強悍。學習成立後,林彪任校長,劉伯承任副校長,毛澤東任教育委員會主席,羅瑞卿為教育長。八路軍新四軍的中高級軍事領導人,大多在延安抗大學校學習過或者擔任過教員等工作。1955年授銜的將帥中,曾在抗大工作和學習過的就有元帥7人、大將10人、上將29人、中將105人以及少將366人。

(毛澤東在抗大作報告)

抗大其實是一所很厲害的軍校,只是現在被提起的相對較少。其實抗大比黃埔軍校之類牛多了。當然,抗大可以算是中高級軍官培訓學校,和黃埔軍校這種初級軍官學校無可比性。

按電視劇的設定,趙剛是燕京大學一二九運動的組織者之一。一二九運動是1935年北平等地大學生進行的抗日救國學生運動。趙剛是燕京大學的高材生,又在一二九運動顯示出了組織領導能力。

(一二九運動)

在當時的中國,大學生十分稀有,全國當時大學生比現在的博士數量都少多了,普通大學生已經是很難得的人才。趙剛是抗大第四期,抗大第四期是1938年4月份入學的。在入抗大之前,趙剛應該已經有兩年多工作經歷。

電視劇中沒有詳細介紹趙剛抗大前的履歷,但作為燕京大學高材生,在當時大學生是個寶貝的環境下,2年多後應該有一定級別了。

(趙剛)

抗大的學制很短,第四期從1938年4月至同年12月。39年到40年,正是八路軍在敵後大發展的時候,部隊規模急劇擴大,合格幹部嚴重稀缺。趙剛這個履歷普通時期直接做團政委差了點,這時候也算過得去了。這點設定不算離譜。


仁勇校尉


《亮劍》裡最為出彩的是李雲龍,但趙剛這個角色也不遜色,二人一個團長,一個政委,一剛一柔,一文一武,團結合作,才將獨立團的戰鬥力發揮到最大。

趙剛畢業於燕京大學大家是都知道的,但為什麼一畢業,到了部隊就能做到團政委一級這麼高的位置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趙剛雖然是燕京大學畢業,但他參加革命工作的資歷很老,從他出場時的介紹就能知道:燕京大學一二·九運動的組織者、抗大畢業。

一二·九運動是發生於1935年的一場抗日救亡運動,趙剛那時候能夠成為組織者,說明他很早就是我方的人了,而且還是有些名氣的。再說抗大,即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進入抗大其實就是深造,一出來基本都是要重用的。

第二,趙剛燕大畢業,這點為他加分不少。抗戰時期我軍很多指戰員的文化程度不高,像李雲龍這樣的字都不認識幾個,所以趙剛這樣的人才,只要能通過甄別,起點就絕對不會低的。

第三,當時我軍是一支年輕的部隊,很多將領不足三十歲,就已經是團、師級別的幹部了。還是拿李雲龍來舉例,長征的時候李雲龍就當過團長,那時候估計也就二十出頭,還有林彪,23歲就是紅1軍團第4軍軍長,25歲紅1軍團軍團長,29歲抗大校長。

第四,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擴軍迅速,尤其是後期,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團成立,抗戰勝利後人數發展到130萬可不是瞎說的,所以當時幹部嚴重缺乏,像趙剛這樣又紅又專的人才,一到部隊就能當上團政委,實在太正常了。


漁樵講史


其次,趙剛是當時八路軍中罕見的知識分子,要知道當年的燕京大學名氣之大,絕不亞於我們所熟知的西南聯大或中央大學,他去延安之後還進了抗大學習了一段時間,這都是相當難得的履歷。就拿亮劍的幾位主角來說,所謂的鐵三角李雲龍孔捷和丁偉那也就是文盲半文盲的文化水平;楚雲飛出身黃埔軍校,那也就是個跟抗大差不多的地兒。當然從指揮打仗來說,幾位將軍百戰成鋼,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遠非趙剛所能比,但是趙剛作為知識分子的文化素養,那也絕對不是幾個大老粗能比得了的。

再次,別小看了趙剛的白區工作經歷,我黨歷來有白區工作的經驗和傳統,從周恩來、劉少奇到陳雲、彭真都曾有領導白區黨工作的經歷,地下工作的重要性、難度和挑戰絲毫不亞於正面戰場和敵後抗戰,更別忘了趙剛身為12·9運動的領導人,在當時的北京地下黨也算是很高級別的幹部了。更何況趙剛本人的軍事素養也絲毫不差,是讓李雲龍都伸大拇指的神槍手。


搬不動的小強


趙剛是一二九運動的的負責人,一二九運動是什麼?1935年,國民黨要接受日本人在河北搞什麼防共委員會的提議,想要把河北和察哈爾拱手讓給日本人,北平多所學校的學生,為了抵制這種喪權辱國的行為,自發到街頭遊行,宣傳抗日,活動前後進行了多次,學生被捕受傷者眾多,並有大批學生南下宣傳抗日,在此影響下,全國抗日情緒高漲。那麼他憑什麼畢業就是團政委呢?




第一,學歷高。

趙剛所在的燕京大學,是英國和美國教會合辦的學校,是國內對政治介入最深的學校,也是當時國內最有成就的學校。趙剛是這所學校的學生,雖然因為參加一二九運動後沒有返校,但是作為燕京大學的學生,能進去燕大,學問肯定不低,這在當時的八路軍裡,非常罕見。

第二,資格老。

趙剛說一二九運動後就沒有再回學校,很有可能加入了組織,因為他是抗日軍政大學畢業,這所學校開始主要接收的是紅軍裡的中高級幹部,是從部隊抽調過去的,直到後來才接收的愛國青年,趙剛作為學生運動的負責人,還曾經百米之外一槍打死敵人,在當時槍法算很厲害,把李雲龍嚇了一跳,所以絕對不可能是愛國青年這麼簡單,應該是從部隊進入抗大,培訓完後再進入部隊,所以他極有可能是紅軍部隊裡的高層人員。

第三,部隊當時人員少。

那時候很多抗大畢業後還是原職位,或者是降級去擔任部隊領導,因為當時雖然很多人資格老,但是部隊小人數少,說是軍長,其實手底下根本沒那麼多人,比如作為軍長的李先念,後來就被派到大別山去幹了營長。

所以趙剛去獨立團不僅是“憑什麼畢業就是團政委”,做個政委還有點屈才了,後來不是還去了政治部嗎?


風雲一點通


關於趙剛在《亮劍》中的背景介紹,僅僅是一小段落,在李家坡戰鬥時,趙剛只有25歲,雖然年輕,但是資歷不淺,在進入八路軍正規部隊之前,他就已經是一二九運動的負責人之一了,而且是北平燕京大學的高材生,如此高的學歷,在八路軍部隊當中也屬鳳毛麟角了。

這一段話有兩點就完全解釋了趙剛為什麼可以擔任獨立團政委,第一是資歷,第二是學歷。

領導一二九運動是趙剛能夠拿得出手的資歷

記得縱橫讀高中的時候,每年到12月9日,學校都要組織一二九紀念演講,晚自習都不上,全校人坐在教室裡面聽,所以一二九運動對縱橫的影響很大。

一二九運動又稱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決定擴大在華侵略範圍,不斷製造摩擦,意圖染指華北,當時宋哲元領導下政權對日本一再妥協,在1935年北京學生舉起的大型抗日救國示威遊行,打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口號,反對華北自治,保全中國領土完整,反抗日本侵略,是一次展現中國抗日救國的情懷。

從12月9日開始,不斷舉行遊行示威活動,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相應與支持,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正如毛主席所說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幹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

而趙剛作為這次運動的主要負責人,其資歷必然是極其深的,所以,趙剛並非在大學畢業後才參加革命活動,而是早在一二九運動之前就已經是我黨在當時學生中的中堅力量。

因此,以這個資歷到延安,那絕對是老資格了。革命運動看的不是年齡,而是黨齡,即使趙剛當時只有25歲,也是絕對夠資格的老黨員了。所以,趙剛在延安培訓過後,上崗就是政委,政委也是隻有團一級的單位才能有。

獨立團並非主力團,正是適合趙剛去歷練

獨立團實際上並非主力團,這一點在李家坡戰鬥時也能看出來,在戰鬥開始的時候,上去的都是主力部隊,而獨立團是預備團,當主力團打不下來的時候,獨立團才能上,為了這事,李雲龍還有點憤憤不平呢!

實際上八路軍主力團也就那幾個,八路軍的正規編制只有三個師,六個旅12個標準團,其他的都是不在冊的,自己想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

以趙剛的資歷,別說是去獨立團,就是去正規團也完全夠資格,主要是趙剛在主力部隊的經驗比較缺少,所以到獨立團去歷練一下,攢夠經驗就走了。

這一點在趙剛後來去華野的時候也是顯而易見的,去到之後還沒等在李雲龍的二師站穩腳跟就被調走了,一個好的政工實在是太缺乏了。

李雲龍需要一個有文化的政委

趙剛的學歷也說得過去,趙剛是當時燕京大學的高材生,燕京大學現在幾乎沒什麼名了,但是在當時也是一線學校,應該和清北一個層次的,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大學之一,當時司徒雷登還擔任校長,可惜1952年時候被撤銷了。

所以,趙剛這個學歷那是響噹噹的牛叉了。

從組織上對李雲龍的考慮是,李雲龍是一個大老粗,雖然打仗是把好手,但是屢屢犯錯,這個也有點讓上面吃不消,派趙剛這樣一個政委過去,也是去薰染李雲龍,這是近朱者赤,當然,趙剛和李雲龍在一起後也是近墨者黑了。

在趙剛擔任政委的這段時間,獨立團的成績還是良好的,這一點不肯定不行,比如在趙家峪被圍之前,部隊化整為零僅僅兩年,獨立團就擴充到了上萬人,其中政委的功勞是不能磨滅的。


史論縱橫


第一趙剛是燕京大學學生,在那個年代已經是一個知識份子。那個年代紅軍八路軍的指揮員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政治工作對學歷知識的要求就更高。

第二趙剛參加了學生抗日救亡運動,此運動主要由共產黨人發起。在政治上趙高是積極響應黨的號召。

第三趙剛在學生運動後去了廷安抗日軍政大學。抗日大學是為培養軍事政治人才的。如國民黨的黃埔軍校。黨的領導人也把抗大視為新的黃埔軍校。

第四抗日戰爭軍政幹部損失比較大,趙剛這樣的知識份子可以說是預備人才。趙剛去當獨立團政委時經歷了小日本大掃蕩

第五八路軍的擴軍迅速,到處都缺幹部。抗戰初八路軍只有三個師。趙剛去任政委前,八路軍對小曰本發動百團大戰。短短數年,八路軍擴軍十倍以上。


小鴻哥


在所有的抗戰劇中,《亮劍》應該是最耐看的,很多人每年都要重溫一遍,同時《亮劍》也是最真實,口碑最好的一部。主人公李雲龍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時相信不少人也是趙剛政委的忠實粉絲,在《亮劍》中很多劇情都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比如趙剛就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他有何德何能,直接擔任團政委。

首先我們來看看趙剛畢業於那個學校,趙剛一開始是燕京大學的學生,戰爭爆發之後,趙剛便開始參加各種運動,同時他也離開了南京大學,趙剛先參加的革命,然後又去抗大學習,抗大便是抗日軍政大學,這個大學是專門培訓幹部的,學院基本都是從部隊挑選出來,學習技術之後,根據能力分配工作。

抗大一開始只接受中高級幹部,後來這個要求放鬆,趙剛也就可以進入學習。其實我軍部隊剛開始是不缺幹部的,說老實話部隊的人數並沒有那麼多,可是沒有多久,加入戰鬥的有志之士越來越多,幹部完全不夠用。

政委這樣的職務肯定不能讓李雲龍這樣的泥腿子擔任,必須得是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擔任,趙剛就很符合,趙剛能夠直接擔任團政委說白了就是缺人,所以才能夠直接去當一個團的政委,當然缺人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趙剛自己的能力過人,否則上級也不會將這麼重要的擔子給他的。

值得一提的是,戰爭時期趙剛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少,這樣的人其實後來仕途都是很順利的,只要個人能力沒有問題,也沒有犯過大錯,他們有先進的思想和知識,同時又經歷過實戰,這樣的履歷真的很漂亮,所以一般晉升很快。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