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亮劍》中,趙剛150米外無倍鏡爆頭日軍,現實可以做到嗎?

黎瓏


 《亮劍》趙剛沒有倍鏡在150米外的擊斃日軍,實戰中真的能到嗎?

  引言:《亮劍》作為一部經典的抗戰神劇,劇中的神槍手自然也不會少,如今要說《亮劍》中誰的想法最好,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那便是楚雲飛,的確曾經上過軍校的楚雲飛有這過人的槍法,在李雲龍的獨立團中,只需轉眼間便將兩隻麻雀幹掉,他的槍法不禁讓劇中的李雲龍感到驚訝,也是讓小編也是深深的懷疑這部劇的真實性。

  在劇中除了楚雲飛以外,有這好槍法的角色那便要數趙剛了吧?在最初趙剛加入獨立團時,李雲龍並不看好他的實力,認為他只是一個“白面書生”罷了,隨後在一次戰役中,趙剛用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李雲龍的認可,沒有倍鏡的情況下趙剛150米開外擊斃一名日軍機槍手。

  相信大家在看這一情節時都會有著一些疑問,在歷史上真的可以在沒有倍鏡的情況下150米開外擊斃日軍的機槍手嗎?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分析一下,對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首先在劇中趙剛拿的那把槍正是八路軍中非常見的“三八大蓋”該槍的最遠射程可達2400米,有效射程大約在460米到600米之間。

  對於“三八大蓋”的射程,在當時還是非常可觀的,如果有一名射擊精準的軍人,持手這把槍的話完全可以勝任狙擊手的位置,總而言之這把槍的各項參數還是非常不錯的,在抗日戰爭期間,無論是日軍還是共產黨,都非常喜歡這把槍,甚至成為了標配,由此可見這把槍的性能。

  《亮劍》趙剛沒有倍鏡在150米外的擊斃日軍,實戰中真的能到嗎?倘若是一名訓練有素的士兵,完全可以做到150米開外射殺敵人,但大家不知道注意這樣一個細節,趙剛是在沒有倍鏡的情況下完成的,這樣一來就有著很大的難度,但也並非是不可能完成的。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如果是150米的距離,根本不用具備狙擊手潛質的趙剛出手,獨立團的“兵王”王喜奎基本就可以把鬼子爆頭了。無論是三八式還是中正式步槍,在150之內的準頭都是相當不錯的,八路軍的特等射手利用表尺射擊未必槍槍爆頭,但百發百中應該沒什麼問題。趙剛150米左右的精準射擊,記得應該是在李家坡戰鬥中,用蹲姿連續爆頭日軍機槍手,有效的壓制了敵人的火力,李雲龍樂得嘴都歪了:“打的好!誰打的?”



而之前廣泛討論的是在辛莊戰鬥中,趙剛在500米距離上點殺日軍迫擊炮手的真實性,趙剛在《亮劍》中攏共三次秀槍法,第一次是李家坡戰鬥初露鋒芒,第二次是辛莊戰鬥跟李雲龍打賭戒酒,第三次是在淮海戰役期間甩手擊斃第12兵團督戰官史一全,第一和第三次的射擊距離都比較近,讓亮迷們感到玄虛的其實是第二次的戰例,李雲龍當時也說:“夠嗆,距離有點遠”。

前不久研究常乃超暫7師何以配備軍樂隊的問題,一個步兵師師部甚至是軍部在那個年代都絕少出現軍樂隊的編制,至多出現在兵團級單位中。果然,小虎同學回憶起1947年華北野戰軍發起的“清風店”戰役,是役我軍在運動中全殲敵第三軍軍部及一個師,戰鬥繳獲中就有一個完整的軍樂隊,於是更加堅信,《亮劍》是我軍優秀人物何優秀戰例的合體,幾乎每一個橋段,都能在戰史中找到相關,研究《亮劍》的樂趣就在於此。



包括李雲龍和丁偉的人物特點,包括平安戰役六連殊死阻擊的部隊原型新四軍“劉老莊連”,自然也包括辛莊戰鬥勝利突圍的“宋莊戰鬥”,1942年6月9日,八路軍冀中軍區第22團在宋莊與上千名鬼子偽軍激戰經日,給敵人以嚴重殺傷後,利用夜色分兩路突圍,踏著鬼子的屍體揚長而去。

在這次戰鬥中,22團培養的特等射手發揮了巨大作用,一名班長隱蔽在被炸塌的工事下面,七槍連斃七敵,有效遏制了敵人的進攻勢頭;一名副連長在500米距離上,一槍擊斃日軍機槍手,極大的鼓舞了部隊士氣。這位八路軍副連長可以在這麼遠的距離上幹掉機槍手,趙剛為什麼不能曝頭架炮的鬼子?



事實上,八路軍由於彈藥匱乏,非常重視精準射擊訓練和特等射手培養,129師劉師長為此特別下達了指示,師屬各部紛紛培訓出一些神槍手,這些戰士的的步槍都是反覆挑選的好槍,配備比普誦戰士更多的子彈,戰鬥中主要負責射殺日軍的軍官和機槍手。八路軍50多歲的大齡老兵裴天來,號稱“冀東八路軍裡單兵打死鬼子最多的人”,攻打日軍碉堡和炮樓時,幾乎槍槍打進射擊孔報銷鬼子機槍手,那麼小的碉堡射孔,瞄準起來跟爆頭有什麼區別?

這是人的因素,同時也可以參考武器的因素,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有效射程是460米(表尺射程2400米),但是在條件(比如視野、風速等)良好的情況下,有效射程可以達到600米,因此500米之內還是有準頭的;也別小看國軍的中正式步槍,它的表尺射程雖然比三八式略少在2000米左右,但該槍採用的7.92毫米口徑尖頭子彈質量輕初速高,加之彈頭呈流線型,空氣阻力較小,彈道特性較好,不易受橫風影響,因此有效射程幾可達到1000米,綜合性能要優於三八式。



《亮劍》裡趙剛畢業於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期間經過了嚴格的軍事訓練,並且具備一定射擊天賦,無論使用三八式還是中正式,表尺一立,在150米距離上狙殺鬼子絕非難事,尤其是鬼子戴的“綠鐵帽子”更是瞄準的絕好目標;不過500米的距離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客觀來說並非不可能,但著實需要點運氣,筆者個人的結論是:可以做到,但肯定做不到百發百中。

1937年夏天開始的淞滬會戰,是中正式步槍首次大規模亮相戰場,它讓日本人很快領教了7.92毫米子彈的殺傷威力,所以吃虧了的鬼子才抓緊研製出九九式步槍,並且改用7.7毫米口徑的尖頭彈,學的還挺快。


度度狼gg




亮劍中趙剛曾兩次展現出自己的好槍法,第一次是剛到獨立團上任時的李家坡之戰,150米幹掉了兩個日軍機槍手;第二次是反掃蕩中擊中一名500米開外的日軍迫擊炮手。



趙剛使用的武器是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該槍口徑6.5mm,彈容5發,全長1280mm,彈丸初速762m/s,有效射程460米,最遠射程2400米(標尺)。



三八式步槍的子彈在400米內有著平直的彈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緣尖彈,這種子彈在中等距離有著非常穩定的飛行狀態,可以在中等距離精確擊中目標。實戰中有三八式步槍在800米距離多次射殺集群目標敵軍的記錄,這個精度並不遜色於當時美軍的M1903步槍,德軍毛瑟98K等步槍。




所以趙剛在李家坡之戰時使用三八大蓋爆了兩個鬼子的頭是有可能做到的,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狙擊手潛質的優秀射手,而且目標又是基本上趴著不動的機槍手,150m的距離也能夠清晰的瞄準到目標頭部;但是在反掃蕩中爆了500m外目標的頭,這就有點誇張了。三八大蓋的精準射擊距離上400米,超過這個距離以後彈道開始下墜,這時候就需要調整標尺做概率射擊了。縱容目標是一個一動不動的炮手,在這個距離上觀察到的目標不比菸頭大多少,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直接命中到頭部難道可想而知。也許趙剛壓根就沒有想要爆他的頭,只求命中即可,只是鬼子運氣不好,頭部恰好在子彈弧形飛行的彈道內……



在戰場上這樣的概率還是存在的,刻意去打頭部就顯得誇張了。優秀射手通常只求命中目標,只要子彈打在目標身上使其失去戰鬥力就達到目的了。就像掩護李雲龍和魏和尚撤退的王喜奎也屬於優秀射手,阻擊日軍時基本上是一槍一個,只可惜子彈只有七發,如果子彈管夠他可以放倒一百個鬼子。試想,如果他刻意爆頭,恐怕做不到“一槍一個”。


兵器知識譜


獨立團政委趙剛使用的步槍為日軍的“三八式”步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八大蓋”。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的有效射程能夠達到600米,它的標尺更是嚇人地標到了2400米。因此,從有效射程來說趙剛是能從500米的距離集中日軍的。著名的芬蘭狙擊手西蒙海耶和中國的張桃芳,這兩位狙擊手的狙擊槍上面都是沒有配備光學瞄準鏡的。這兩位狙擊手成功射殺的目標多數是在100—300之間,在沒有光學瞄準鏡的情況下,基本上打不中目標。

因此,在《亮劍》電視劇中,趙剛在沒有光學瞄準鏡的情況下在500米開外一槍打死日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的運氣真的是好到極點了。


歷史軍魂


在《亮劍》中,趙政委有兩次用步槍擊殺日軍的經歷,第一次是李家坡之戰中他在150米的距離三槍撂倒了三個日本兵,第二次是辛莊之戰中他在500米的距離無倍鏡爆頭日軍。題主可能是將趙剛的這兩次經歷搞混淆了。

抗戰時期,八路軍用的步槍多種多樣,漢陽造、中正式、三八大蓋最常見,其中漢陽造的有效射程較短,僅300米,精準度也比較差,對於一名久經訓練的士兵來說,使用它在200米之內精準射殺單個目標綽綽有餘,何況趙剛用的步槍還是射擊精準度最高的三八大蓋。辛莊之戰趙剛用的也是三八大蓋,但是500米外無倍鏡爆頭日軍卻存在著很大的運氣成分。

三八式步槍是日軍的制式武器,因為它有一個防塵蓋,所以在中國就有了“大蓋”之稱,它的有效射程在460米到600米之間,而且它追求2400米的最大射程,彈道也就略微低深,它採用的是6.5毫米的小口徑尖頭彈,這樣才是保證射出去的子彈平穩運行,這樣一來三八大蓋的精準度極高,經過長時間訓練的日本兵往往能擊殺300米內的單個目標和700米內的集群目標。

其實在抗戰時期是出現過800米內射殺敵人事蹟的,但這裡面也存在著很大的運氣成分。飯冢國五郎是日軍的一名大佐,曾在中國戰場上擔任聯隊長一職,在武漢會戰前夕,日本的戰地記者去廬山前線採訪他,記者們為了把他捧一捧,於是來到附近的一個高地給他拍照,因為飯冢國五郎那個耀眼的鋼盔,這個場景剛好被160師的哨兵發現,這個哨兵班長趕緊找來幾個老兵,但是這個距離足有八百米,老兵槍法再好也是打不中的,不過他們還是想試一試,畢竟山頭的日軍太狂妄了,後來他們找來了一把三八大蓋,於是用它瞄準日軍,扣動扳機,子彈剛好打中了飯冢國五郎的心臟。

趙剛在抗大學習的時候有一個射擊高手經常對他進行單獨的射擊訓練,趙剛也因此練就了這身“本領”。而趙剛500米之外精準命中日軍頭部也是靠運氣,畢竟三八大蓋射擊距離達400米以上時彈道也會開始下墜,再加上風向、溼度等影響因素,爆頭談何容易?不過趙剛也是和李雲龍賭一把,如果命中日軍的話李雲龍一個月不準喝酒,沒命中也很正常,但是趙剛運氣就是那麼好,一槍剛好命中日軍頭部,這隻能說是上天一個月內不讓老李喝酒了。


兵說


亮劍中趙剛曾兩次展現出自己的好槍法,第一次是剛到獨立團上任時的李家坡之戰,150米幹掉了兩個日軍機槍手;第二次是反掃蕩中擊中一名500米開外的日軍迫擊炮手。

趙剛使用的武器是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該槍口徑6.5mm,彈容5發,全長1280mm,彈丸初速762m/s,有效射程460米,最遠射程2400米(標尺)。

三八式步槍的子彈在400米內有著平直的彈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緣尖彈,這種子彈在中等距離有著非常穩定的飛行狀態,可以在中等距離精確擊中目標。實戰中有三八式步槍在800米距離多次射殺集群目標敵軍的記錄,這個精度並不遜色於當時美軍的M1903步槍,德軍毛瑟98K等步槍。

所以趙剛在李家坡之戰時使用三八大蓋爆了兩個鬼子的頭是有可能做到的,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狙擊手潛質的優秀射手,而且目標又是基本上趴著不動的機槍手,150m的距離也能夠清晰的瞄準到目標頭部;但是在反掃蕩中爆了500m外目標的頭,這就有點誇張了。三八大蓋的精準射擊距離上400米,超過這個距離以後彈道開始下墜,這時候就需要調整標尺做概率射擊了。縱容目標是一個一動不動的炮手,在這個距離上觀察到的目標不比菸頭大多少,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直接命中到頭部難道可想而知。也許趙剛壓根就沒有想要爆他的頭,只求命中即可,只是鬼子運氣不好,頭部恰好在子彈弧形飛行的彈道內……

在戰場上這樣的概率還是存在的,刻意去打頭部就顯得誇張了。優秀射手通常只求命中目標,只要子彈打在目標身上使其失去戰鬥力就達到目的了。就像掩護李雲龍和魏和尚撤退的王喜奎也屬於優秀射手,阻擊日軍時基本上是一槍一個,只可惜子彈只有七發,如果子彈管夠他可以放倒一百個鬼子。試想,如果他刻意爆頭,恐怕做不到“一槍一個”。

《亮劍》中,趙剛射擊時使用的步槍是繳獲自日軍的三八大蓋,用這種步槍在無瞄準鏡的情況下於150米外擊中敵人頭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8步槍是二戰日軍士兵的制式步槍,該槍以精準聞名於世。

其有效射程為460米,也就是說,在460米射程之內,彈道可測,能被掌握,子彈不會亂飄。

換句話說,射擊水平高的射手,使用38式步槍能在460米的距離上命中目標。超過了460米,雖然子彈仍有殺傷力,但是彈道不好掌握了,子彈就不知道會打到哪裡了。

不過槍械的公開諸元一般是最保守的數據,實際上,38步槍的有效射程還要遠一些,500米應該沒問題。

150米的距離根本算不上遠,別說趙剛在抗大時曾受過專門的狙擊訓練了,就是普通的老兵,也有很多能精準命中的。

(前提是,使用自己的槍,至少也要使用自己曾經打過的槍。隨便拿起一把槍就能指哪兒打哪兒,那純屬扯蛋。因為每個人的瞄準習慣不同,對槍的校正自然也不同,一點點的偏差,射擊距離大了就有可能導致脫靶。)

那為什麼《亮劍》電視劇中還要專門加入這段劇情呢?

雖然150米不算太遠,但是能在這個距離上準確命中敵人頭部,也是很不容易的。

就是放到現在,即便使用現代步槍,大多數士兵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當時八路軍裝備落後,士兵的訓練也不足,趙剛能在150米外對日軍一槍爆頭,其射擊水平,可謂佼佼者了。






曉婷愛綜藝


現實中確實能做到,並且有典型的例子:一個不曾接受過任何正規戰術訓練的新兵蛋子,成長為軍人中冷槍射殺最高紀錄的狙擊英雄,成為名副其實的狙擊之王。一個更大的奇蹟。憑藉一枝不帶任何光學瞄準設備的老式蘇制步騎槍,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而自己卻毫髮無損,全身而退。這,就是奇蹟般的狙擊英雄——張桃芳。這個不比張剛無倍鏡爆頭日軍更難嗎?

阿富汗戰北中,美軍曾在2800米的距離擊斃塔里班武分子的真實記錄。而在後來的伊拉克戰又刷新了這一距離,3200米擊斃一名基地武裝分子!所以150米那是輕鬆就能做到的。一點不誇張,很多人當兵時靶場打靶,八一槓二,突然遠處飛起一隻野雞,目測直線距離200以上小300米,指導員跑過來在戰士手裡拿起槍,抬手一槍,野雞應聲而落,從拿起到激發不超3秒。後續,中午燉野雞,全營幹部差不多都去了,哪夠啊,指導員跟炊事班說虧大了。

三八大蓋全長近1.3米,這很大程度上並不完全為了滿足精度而設計的,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白刃戰。近距離刺刀格鬥原本就是日軍的重要訓練科目,近1.3米的槍身在裝上50釐米的長刺刀,完全符合了一寸長一寸強的古老中式戰術思維,因此日軍在白刃戰上的實力絕不容小視。戰時一名訓練有素日本軍人在刺刀戰中可以連續放倒三到四名我國軍人也毫不誇張。再說中正式,全槍只近一米長,就算裝上日製50釐米刺刀也要比三八式短一大截,況且早期中國軍人並不擅長拼刺刀,新兵蛋子居多,而且訓練水平低,營養跟不上,一旦遇到訓練有素的日軍,白刃戰幾乎都是慘敗,不過日軍的刺刀也不是無敵的,因為我國還有鬼頭刀,29軍喜峰口戰役就足矣見其實力。

38式步槍以射程著稱,抗戰時期老有句話我被38大蓋打了個眼,38式步槍打出來好多都是貫穿性的所以就造成了它的殺傷力不高,而500米的射程對於以射程貫穿著稱的38式步槍是沒有特別大的壓力的。雖然會受到,地心引力,風速,溫度溼度,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但對於一個用子彈喂出來的神槍手來說也並非難事兒,何況38式步槍的精度放到現在都是相當高的。

劇中,趙剛在用那枝三八式步槍射擊之前,趙剛在瞄準時,把機械瞄準具上的立框式遊標標尺都豎起來了。這說明他準備射擊遠距離目標。從遊標所處於的位置上判斷,他所瞄準的目標,應該在500米左右。事實上,就憑三八式的精度,只要是訓練有素沉著射擊,命中這種距離上的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150米爆頭真的不是什麼難事,部隊裡用95式200米射擊地線射擊胸環靶,沒有瞄具,艙孔調到3,向下修正14釐米,照樣命中10環,你要知道胸環靶的10環比人頭小太多了,所以在抗戰時候的38大蓋比現在的自動步槍要穩太多了,因為槍管長,膛線也長,所以子彈很穩定的,只不過電視劇裡,把38大蓋的瞄具抬的有點高了,這點是比較假的。

但張桃芳老前輩自己也在他生前的訪談中說過,八百多米命中的美軍士兵,也是擊中軀幹部,而不是頭部。綜上所述,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立姿射擊一百五十米爆頭不稀奇,五百米也有可能,但是要看運氣,不敢說一定能中。國際上標準步槍射擊實際的殺傷距離,都是按照每個人的肉眼平均能目測到對方人員四百米的距離,雖然四百米之外子彈仍有足夠的殺傷力,但這不代表人的主觀能動性,純屬是意外的誤傷!人的眼睛不可能無限制的看到更遠的距離?隨機使用一支步槍,150米距離採用跪姿無依託射擊,在有限時間內,首發準確命中目標頭部。理論上是可以做到的,但實際非常非常難。

精準射擊確實很難,除了天賦還要大量的練習。很多人第一次玩手槍,對著一棵直徑30釐米左右的樹,大概距離七八米遠吧,三槍沒中一槍,不知打到什麼地方去了,虎口都震得發麻。所以射擊想要打準還得要靠技術和練習。這麼說吧,大學軍訓時,射擊訓練也就兩三天時間,到實彈打靶時5發子彈中了27環,其中一發9環,一發打別人靶上,100米距離。當時中10環的同學也不少。所以對於一個優秀射手150米距離爆頭真不是什麼難事,500米開外確實有點難了,不是狙擊槍估計500米外是什麼都看不清。

不過劇中趙剛和李雲龍這一段劇情本身就有打賭的成分,打到打不到其實誰心裡也沒個準數,如果這要是百分之百命中李雲龍作為玩槍的老手會和他打賭?這時李雲龍也許會說這有什麼難的,誰還打不到怎麼的!


歷史深度揭秘


150米也算遠距啊?我沒當過兵,年輕時做過公社幹部。一天下鄉路上,正碰上公社武裝部長帶領民兵在搞山地實彈射擊。我連忙走過去,也去過過槍癮,五六式半自動,200米距離,還是從山上向山下射擊,半身靶,只計打中,不計環數。以前也摸過幾次槍,打過幾發子彈,部長耐心地跟我交待了射擊要領,三點一線,屏著氣息,擊發時要輕,不要以為自己勁大使勁扣。這樣,我連發三槍,槍槍擊中!部長聽完報靶成績,大聲斥責旁邊站立的民兵小夥:你們這些人不知怎麼搞的!人家從未接受過訓練,還戴著眼鏡,近視眼,也能槍槍上靶,你們不臉紅啊!那些民兵大氣不敢出,我卻得意極了!

後來,只要碰上民兵搞訓練,我都要去玩幾把,打步槍一點問題都沒有,只是打手槍不行,怎麼也上不了靶,十米二十米就是打不著!有次硬是看到打在靶前的地上,竄火星!

後來進了銀行,也要練手槍,打了幾次,一個高手告訴我,打手槍的要領關鍵在擊發那一瞬,千萬不要出氣,別用力,也不要瞄太久。這樣,我雖然打不著靶心,但總算能打中靶了。

說《亮劍》趙剛打鬼子軍官,可不是150米,而是說500米,標尺都豎起來了,即是明證!一二百米是不用調標尺的,題主肯定是沒摸過槍,更不知槍為何物!一二百米,在步槍面前,任何目標都是槍下鬼!到了四五百米,能不能打中,一看射手本事,二看目標自己的命運如何了。


雲卷飛山


《亮劍》中,趙剛射擊時使用的步槍是繳獲自日軍的三八大蓋,用這種步槍在無瞄準鏡的情況下於150米外擊中敵人頭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8步槍是二戰日軍士兵的制式步槍,該槍以精準聞名於世。

其有效射程為460米,也就是說,在460米射程之內,彈道可測,能被掌握,子彈不會亂飄。



換句話說,射擊水平高的射手,使用38式步槍能在460米的距離上命中目標。超過了460米,雖然子彈仍有殺傷力,但是彈道不好掌握了,子彈就不知道會打到哪裡了。

不過槍械的公開諸元一般是最保守的數據,實際上,38步槍的有效射程還要遠一些,500米應該沒問題。

150米的距離根本算不上遠,別說趙剛在抗大時曾受過專門的狙擊訓練了,就是普通的老兵,也有很多能精準命中的。

(前提是,使用自己的槍,至少也要使用自己曾經打過的槍。隨便拿起一把槍就能指哪兒打哪兒,那純屬扯蛋。因為每個人的瞄準習慣不同,對槍的校正自然也不同,一點點的偏差,射擊距離大了就有可能導致脫靶。)

那為什麼《亮劍》電視劇中還要專門加入這段劇情呢?

雖然150米不算太遠,但是能在這個距離上準確命中敵人頭部,也是很不容易的。

就是放到現在,即便使用現代步槍,大多數士兵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當時八路軍裝備落後,士兵的訓練也不足,趙剛能在150米外對日軍一槍爆頭,其射擊水平,可謂佼佼者了。


田舍郎


不要說戰爭年代的戰士,趙剛還是在大學經過了專門射擊訓練的。即使70年代的民兵,150米射人頭靶,也有相當的人能做到。說點我們那時候的事;

在七七年之前,我們公司一年的民兵訓練固定有三次;兩次是七天的為一期,一次是兩週為一期。武裝民兵(兩人一槍,槍上貼著人的名字)每次都必須去,基幹民兵抽選去,訓練用的是五六式半自動步槍。第一次訓練,打的是一百米、臥姿有依託精度射擊。五發子彈,打出30環合格、35環良好、四十環優秀。一次訓練三十人,都是第一次。打出優秀的就有11人,有一個女孩打了48環,幾乎滿貫,只有個別人不合格。我是比較丟臉,我們是借的武裝部一個校槍的小靶場,一次只能三個人打,我是抽到第一批打。沒聽過槍聲,沒料到會這麼響。有點慌亂,打飛了一發子彈,四發子彈只打了個良好,是男孩子中比較差的一類了。

第二次還是一百米,但變成了無依託。還是精度射擊,這次還算不錯;44環。

第三次就是二百米半身靶;不算環數。中兩發合格,中三發良好,中四發優秀。

第四次是二百米半身隱現靶;靶子顯出十秒就隱藏,隱五秒後再顯十秒,如此五次。打不完的子彈上交。成績一樣,但五發全中獎勵毛巾一條。呵呵!

第五次是全區比賽了;有五六百人比,一批就是30人一起打。二百米隱現,擊發時間從十秒變成了五秒,以環數比名次。但五發全中,打出35環以上授予優秀射手稱號。

第六次就是隻有兩發子彈,一發子彈打四百米半身靶,一發子彈打二百五十米人頭靶。訓練時間只有三天,兩發全中授予“神槍手”稱號。獎勵臉盆、軍用水壺,神槍手證書。可惜,我只打中了二百五十米的人頭靶。四百米半身靶實在太小了,瞄在準星上基本上什麼也看不見,打飛了。幾百人中,只有不到二十人是兩發全中的。

所以,打槍只要眼睛沒問題,控制好呼吸和擊發時機,距離150米擊中人頭並不是太難的。看《亮劍》裡的趙剛,把標尺都快豎起來了,我開始還以為要打一公里以外呢。這個鏡頭有點太誇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