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土豆什麼病害比較多,怎麼預防?

燒音箱


土豆,也就是馬鈴薯的的病害有很多,但是實際生產上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粉痂病、環腐病等等,不同的病害不同,防治的方法也不同,接下來簡單介紹下馬鈴薯上十分重要的病害——晚疫病的發生及防治。

一、馬鈴薯晚疫病症狀

晚疫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馬鈴薯上最頭疼的病害,發生初期一般葉片上有水燙過一樣的病斑,病健交界處有一層“淡白色環”,如果溼度大的時候會有稀疏的白色黴層,隨著發展病菌逐漸侵染莖稈,也呈現水燙狀病斑,一旦繞莖後基本上可導致整枝死亡。如果氣候比較乾燥,發病葉片乾枯而且比較容易破裂,除此之外馬鈴薯薯塊上也會發生晚疫病,具體為表皮發黑發硬但不腐爛。

圖1:馬鈴薯晚疫病全田發生,為害極其嚴重。

圖2:馬鈴薯晚疫病葉片及莖稈上呈現水燙狀病斑。

二、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規律

馬鈴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黴菌引起,屬卵菌綱病害,一般在田間溼度大,如降雨、陰天等情況導致葉片上有持續的水膜存在,越冬的馬鈴薯病菌逐漸開始萌發侵染、發展擴散。尤其是植株長勢較弱、往年發病較重的地塊發生較多。

三、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

對馬鈴薯晚疫病目前主要靠藥劑進行防治,如果尚未發病,可以選用78%波爾·錳鋅、優質80%代森錳鋅、百菌清、雙炔·百菌清進行預防,一旦病害發生,可以使用雙炔·百菌清+烯酰嗎啉或者銅製劑加上烯酰嗎啉/氰霜唑等藥劑間隔3-4天連續使用2次以上,當看到病斑從水燙狀變為乾燥狀基本上就控制住了。另外在採收前也建議用銅製劑葉噴1次,這樣可以減少田間菌源,避免在收穫時候薯塊染病。

圖3:及時用藥,將馬鈴薯晚疫病防治住。


小晴植保


1、白絹病

薯塊上密生白色絲狀菌絲,有棕褐色圓形菜籽狀小菌核,切開後褐色。

在田間病菌主要通過雨水、灌溉水、肥料及農事操作等傳播蔓延。南方六、七月高溫潮溼,栽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及連作地發病重。

病區可用50%福美雙加1kg細乾土40kg混勻後撒施於莖基部土壤上,也可用50%腐黴利可溼粉劑10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灌穴1-2次,隔15-20天1次。

2、幹腐病

侵染塊莖。發病初期僅局部變褐稍凹陷,皺摺,呈同心輪紋狀,剖開病薯可見空心,薯內則變為深褐色或灰褐色。從傷口或芽眼侵入,適宜溫度25一30度,翻窖倒窖,通風不良,高溫高溼利於發病。

生長後期注意排水,收穫時避免傷口,收穫後充分晾乾再人窖,嚴防碰傷。窖內保持通風乾燥,入窖前硫磺粉燻蒸,窖溫控制在1一4℃,發現病爛薯及時汰除。


3、根腐線蟲病

主要為害根部。嚴重的植株矮小,地上部黃化,產生黑褐色小斑點或褐色潰瘍斑,貯藏中病斑擴展後引起腐爛。

實行2年以上輪作,有條件的最好實行水旱輪作。用5%噻唑磷顆粒劑於栽植前溝施,在開溝時溝距1500px,溝深375px。,把藥撒勻後覆土,用藥量每畝1~2kg.

4、小葉病

由植株心葉長出的複葉開始變小,與下位葉差異明顯,新長出的葉柄向上直立,小葉常呈畸形,葉面粗糙,發芽後生長初期病較明顯。

及早拔除病株,實行精耕細作,高壟栽培,及時培土。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防大水漫灌。藥劑防治:2.1%噻糖素水劑1000倍液,7.5%菌毒•嗎啉胍水劑500倍液,也可用阿秦靈、毒氟磷。


神農識


土豆最常見的病害:(1)晚疫病,當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用58%甲霜靈錳鋅400倍液,噴1-2次。(2)早疫病在生長早期,發生在較老的葉片上。繼續用甲霜靈錳鋅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等。



(3)炭疽病用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防治等。生長季預防和控制的好,後期貯藏中也就減輕、減少了貯藏病害。

土豆是喜光作物,在生長期間,光照強度不足或植株過密,會使莖葉徒長,塊莖形成延遲,抗病能力降低。所以合理栽植是減少病害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