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和珅富可敌国,难道没想到乾隆死他必死么,为什么没后路啊?

小高小小好


和珅从小是个苦孩子,父母早亡,“少贫无藉”,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背景。后来和珅入銮仪卫给乾隆抬轿子,因聪明伶俐被乾隆看中,从此扶摇直上,一直做到了大清的宰辅之位。

论智商,和珅绝对比绝大多数人都要高出许多。乾隆一死自己就要倒霉,大家都想得到的事情,难道和珅自己想不到?

但是,乾隆死后,和珅迅速被下狱、议罪、赐死,一共才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和珅在嘉庆皇帝面前毫无反抗能力,仿佛束手就缚一般,难道真的没有想过给自己留后路吗?究其原因,我将其归结为——温水煮青蛙。在舒适的环境中,和珅逐渐忘记了一直潜伏在身边的危机。

一、

和珅当国二十年,其实一直都有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留后路。和珅深知,他唯一的权力来源,是乾隆皇帝的宠信,因此要利用这一点,尽可能扩张自己的势力。二十年来,和珅平步青云,入阁拜相,大权在握,门生故吏遍天下,半个朝廷都是他的党羽。无论是谁要动他,都要先好好思量一番。

另外,和珅还走了关键的几步棋。

乾隆五十四年,经过和珅多年的努力斡旋,让自己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钟爱的女儿——和孝公主。这样一来,和珅就不仅仅是重臣,而是成了皇亲国戚。根据议亲议贵的原则,即便自己犯了什么罪过,也能从轻处理。

乾隆六十年,皇十五子永琰继位已是天心所向,是为后来的嘉庆皇帝。在乾隆正式宣布立储消息前,和珅提前闻得风声,向嘉庆递玉如意。满人的习俗,递玉如意必是有大喜事。和珅是在向嘉庆邀功,暗示他继承大统有自己举荐的功劳。

嘉庆元年,和珅又给自己弄了个领侍卫内大臣的职位,同时还担任兵部尚书,掌握了紫禁城内外的兵权。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便可以拥兵自重。

二、

和珅给自己留了如此多后路,如果嘉庆是在乾隆死后才登基的,一定很难快速扳倒和珅。但乾隆是禅位给嘉庆的,在嘉庆登基后,自己还当了几年的太上皇。乾隆驾崩于嘉庆四年正月三日时,嘉庆已经当了三年皇帝了。

在这三年里,嘉庆是怎么表现的呢?

嘉庆酷爱听戏。在刚举行完登基典礼时,又适逢新年,据说嘉庆一连听了18天戏。在《朝鲜正宗实录》中也有记载:“(嘉庆)状貌和平洒落,终日宴戏,初不游目。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

当上皇帝之后,嘉庆对国家朝政不怎么管,还是交由乾隆裁决。而乾隆年迈,许多事情都由和珅一手把持,嘉庆也并未表露出任何不满情绪。

嘉庆如此韬光养晦,不露声色,整整装了三年,一直没有打草惊蛇。和珅可能以为,他送的那柄玉如意非常管用。

三、

正是因为在这三年里,和珅过得日子太舒服,感受不到来自嘉庆的一丝威胁,以致放松了警惕。

乾隆在正月初三,大过年的时候驾崩,让大家颇感手忙脚乱。而暗地里筹划多年的嘉庆突然发力,把和珅打了个措手不及。

首先,嘉庆任命和珅总理乾隆皇帝丧事,名正言顺。这样一来,和珅奔忙于丧事各项事宜,实际上不露痕迹地解除了和珅对宫廷侍卫的控制权。

其次,嘉庆对和珅早有不满,因此早年和珅向他递玉如意一事,不但没有博得嘉庆好感,反而被嘉庆定性为泄露立储机密,成了审判和珅的第一大罪状。

此外,和珅的国戚身份,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嘉庆下定了决心要杀和珅,因此看在公主的面子上,让他由处斩轻判为自尽,算是给了和珅家一个恩情。

四、

所以,和珅伏诛时毫无反抗能力,一方面是因为他一直处于舒适环境中,没有时刻保持住危机感;另一方面是嘉庆计算周全,趁其不备一举拿下。并不是和珅没给自己留后路,只是太过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而已。


搞哥读史


老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和珅死就死在他富可敌国上。

乾隆王朝作为康乾盛世的末端,国库已经入不敷出,可以说乾隆留给嘉庆的江山,只是一个空壳子了,而养肥了的和珅恰好是乾隆留给嘉庆皇帝登基最好的礼物。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和珅穷极一生所建立起来的利益脉络,已经渗透了当时大清帝国朝野的半数以上官员,如果嘉庆皇帝不杀和珅,很容易就会形成和珅反制嘉庆把嘉庆架空的局面。

再者说,新皇帝登基杀前朝重臣用来立威是一种不错的政治手段。不管基于哪一种理由。和珅必死无疑。

坊间还有另一种传闻不知道可不可信,传说乾隆爷给过和珅一道密旨,让其在有性命之危的时候打开。和珅死前打开里面只有“留全尸”三个字。不管这件事情真假与否,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乾隆爷的意思也在明显不过,那就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只是让你怎么死而已。


八八年的夏天


和珅可不是一般人,既然普通人都能想到乾隆死后,和珅得给自己留个退路,他自己怎么可能想不到呢?和珅可是都活成人精了,他不可能不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因此他也一直在给自己找退路。很多人以为和珅没有找靠山,实际上根据史书的记载,和珅找了靠山,并且还给自己的后代找好了靠山。

和珅的儿子娶了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乾隆是非常喜欢丰绅殷德的,因此他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据史书记载,丰绅殷德长得非常帅气,事实也证明,和珅的确给自己的儿子找了个好靠山,否则恐怕他出事之后,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那么和珅给自己找了个什么靠山呢?他这种大臣唯一的靠山只能是皇帝,乾隆死后,靠山只能是下一个接班人。有趣的是,乾隆实行的是秘密立储制度,顾名思义,秘密立下储君,没有人知道下任皇帝是谁,包括和珅,因此和珅只能在众多皇子里面押宝。

历史告诉我们,和珅押错了宝,嘉庆被选为接班人,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嘉庆登基后便开始想方设法除掉他,其实嘉庆杀和珅也没那么轻松,用了不少的办法,乾隆活着的时候,嘉庆是绝对不能杀和珅的,别的不说也得给乾隆面子,和珅也一直在和嘉庆斗争,试图为自己找一条生路,乾隆死后嘉庆直接动用杀招。

其实像和珅这种人,他自己很清楚自己随时可能没命,他有这种觉悟,自己干过什么,自己是最清楚的,他只能是尽力一搏,想办法给自己找个活路,可偏偏嘉庆皇帝需要杀了他,皇帝要杀他再怎么去找后路都是没用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和珅唱!~~后路不是你想留,想留就能留。。。还要看那老皇帝,怎么留出来。。。如果命运能买卖,多钱都要买,一生无奈攒了一切给他留下来。。。。


剑客浪心2020


智者自然明自己的死期了。既然无退路那便要玩大一点!大到皇都爱之忧怜!爱知有廉!懂吗?要懂得和珅之廉!和珅把自己当肥猪来养不就是为了国库富裕嘛……要懂和珅之意!所以和珅乃求死!皇上不杀和珅对不住和珅一片心意!乾隆爱之深恨之切!乾隆爱智神!狠知窃!和珅够狠,逼皇上切自己!和珅智商很神!把皇上摸透了其实和珅与皇上心神合一!故而乾隆不杀!乾隆死和珅死意以二人之智教育皇子后代千年…事可代……这叫传承智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