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驚!孩子很多心理問題都與寶媽一個行為有關!從此以後別再犯!

聲明:本文節選自中國婦女出版社2015/<font>

年10/<font>月出版的《徐小東:陪孩子走過0-4/<font>歲敏感期》。

/<font>

/<font>

世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font>世間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 /<font>孩子總有不同, /<font>家長總有比較。

/<font>

作為家長, /<font>我們肯定希望自己寶寶交的朋友都是優秀的小朋友。 /<font>既然是優秀的小朋友, /<font>那肯定有優點。 /<font>我們就開始比較了: /<font>朵朵很有主意, /<font>樂樂飯吃得多多的, /<font>吉米很會運動, /<font>拉拉愛看書且很會講故事, /<font>妮妮和誰都玩得來, /<font>琪琪練琴能堅持, /<font>菲菲做事很用心且很會琢磨……

/<font>

最典型、 /<font>最具代表性的比較與指責的用語是: /<font>“你看某某某……你再看看你! /<font>養你這個孩子有什麼用!”

/<font>

比較當然要有, /<font>因為你的孩子肯定不是完美無瑕的。 /<font>但這種比較是否可以用一種積極、 /<font>樂觀的方式進行呢? /<font>例如:

/<font>

你的好朋友桔子跑得真快, /<font>我們以後經常跟著她一起跑, /<font>這樣你也能跑得很快了;

/<font>

你的好朋友大海英語說得特別好, /<font>以後你上課爭取坐在他的旁邊, /<font>和他一起認真聽講, /<font>跟著他開口說;

/<font>

你的好朋友葉子很溫柔, /<font>你以後經常和她一起玩, /<font>也會變得溫柔可愛。

/<font>

……

/<font>

這樣, /<font>你的孩子更願意跟某某小朋友在一起, /<font>跟著他學禮貌;

/<font>

這樣, /<font>你的孩子更願意跟某某小朋友在一起, /<font>跟著他學 /<font>“吃飯香”;

/<font>

這樣, /<font>你的孩子更願意跟某某小朋友在一起, /<font>跟著他學英語。

/<font>

……

/<font>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 /<font>你的孩子再也不會一見了那些有優點的小朋友就排斥、 /<font>反感, /<font>就遠離, /<font>更不會一見了他們就推打、 /<font>就惡語中傷。

/<font>

/<font>
驚!孩子很多心理問題都與寶媽一個行為有關!從此以後別再犯!/<font>

嫉妒情緒的產生是家長消極比較最直接的後果。 /<font>當著眾人的面否定孩子, /<font>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font>表揚其他孩子會使自己的孩子感覺受到了冷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增強, /<font>對來自外界的評價也會隨之變得敏感。

/<font>

從心理的角度看, /<font>孩子的嫉妒, /<font>是對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或比自己優越的小夥伴懷有的一種不安、 /<font>痛苦或怨恨的情感, /<font>具體體現為消極的、 /<font>不良的情緒和行動。 /<font>在孩子心理與性格成長的關鍵期, /<font>我們一定要以一顆敏感的心感受孩子的細微變化, /<font>調整我們與孩子的溝通、 /<font>交流方式, /<font>建立正面、 /<font>積極、 /<font>樂觀的基調, /<font>為他幼小的心靈之苗播撒陽光和雨露。

/<font>

比較與指責也是父母感受到育兒壓力後的一種表現, /<font>是父母將育兒壓力不負責任地推卸到孩子身上的體現。 /<font>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所產生的壓力會使父母感到焦慮、 /<font>抑鬱, /<font>這種消極心理狀態會影響親子之間的互動和親子關係的質量, /<font>並蔓延到孩子身上, /<font>從而影響孩子的認知、 /<font>情緒、 /<font>情感、 /<font>社會性的健康發展。

/<font>

經常受到比較與指責的孩子, /<font>大一點兒後還很容易出現 /<font>“任何有挑戰的事他都不願意做” /<font>的情況。 /<font>一位媽媽說: /<font>“他現在選擇的項目都是純玩兒型的, /<font>都是跟學習無關的。” /<font>不願意選擇 /<font>“學習” /<font>的項目, /<font>說明孩子在以往的“比較與責難” /<font>中形成了 /<font>“痛苦經驗”, /<font>不願意再跳進大人的圈套。 /<font>所謂“大人的圈套”, /<font>就是在 /<font>“學習” /<font>之前大人說, /<font>這是很好玩的, /<font>學了以後就可以……可是真學了以後, /<font>孩子就會發現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愉快, /<font>反而很痛苦。 /<font>當初想象的愉快、 /<font>美妙的情景根本不可能達成, /<font>或者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才能達成。 /<font>比如學琴, /<font>學之前家長與孩子共同憧憬著那美妙的樂音和瀟灑的姿態, /<font>但坐上琴凳後發現那是漫長的基本功練習。 /<font>練得不好時, /<font>媽媽逼、罵, /<font>孩子哭、 /<font>逃。/<font>

/<font>

聲明:本文節選自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徐小東:陪孩子走過0-4/<font>歲敏感期》。文中所提到的女孩桔子系作者的小女兒。

/<font>/<font>

/<font>
驚!孩子很多心理問題都與寶媽一個行為有關!從此以後別再犯!

徐小東,1968/<font>年生。長期從事嬰幼兒學習方法研究與教材開發工作。2015/<font>年10/<font>月於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徐小東:陪孩子走過0-4/<font>歲敏感期》。/<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