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紅樓夢》裡,賈母對林黛玉的婚事真的沒有放在心上嗎?

命系-那些孤獨的城市病人


賈母在女兒賈敏死後兩個月,林黛玉六歲時即讓她來賈府,而林黛玉初進賈府,回目是榮國府收養林黛玉。賈母以這麼快的速度收養林黛玉,而且林如海也同意。這與之前賈敏生病託付有關。而在林黛玉進賈府,賈雨村拿林如海的介紹信來,未必沒有關於對女兒林黛玉的託付,而賈敏也不可能沒有關於女兒及女兒將來之託的遺言。這其中有不言而喻的林黛玉的婚姻。

賈母不可能不掛念林黛玉的婚事,探春有父母,迎春有父,惜春有兄,寶玉有父母,唯獨她沒父母兄長,只有外祖母孃舅為親人了。賈母在張道士提的年方十五的小姐連看也不看即回絕,即有黛玉之因。而二人之後因此吵架,寶玉摔玉,鬧得請了王夫人賈母來,賈母說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哪時我閉了眼,也不為兩個小冤家操心了。說完也哭了。

賈母時時刻刻掛牽二人,包括林黛玉,未完全表現不見得不在意。王熙鳳一直打趣林黛玉做我們家媳婦,也不是空口白牙,口說無憑。連興兒對尤二姐都說上上下下看好林姑娘。賈母有意林黛玉嫁寶玉。在與劉姥姥一行人進瀟湘館問寶玉呢?有黛玉在的地方認為必然有寶玉,話出有因。

在正月十五宴上說看外書我們家是沒有的,大人不允許,是對寶釵訓話林黛玉看外書之駁。寶釵對黛玉說小時她與弟兄看外書被大人打,燒書。這話顯然到了賈母耳,賈母因此談家中子孫看書之事。為子孫除汙點,沒有。不讓別人說看了。評說書人的笑話,見了親戚,想起終身大事,禮也忘。是對寶釵也有批評,薛家金玉良緣之說,家有待嫁女兒住賈府不走。還時常去怡紅院,對寶釵反對提到桌面,有為黛玉清障礙之嫌。

送寶琴衣物另面是對寶釵打擊,放下金玉良緣之念,主動退出。也是對林黛玉掛牽。吊宮喪讓薛姨媽好生照看林黛玉,是對黛玉名節保護,防出意外,影響她姻緣。賈母看似對黛玉不上心,細究有心。

寶釵幫理家,而且紫娟試寶玉,寶玉大病,賈母未加責罵,只是以你這孩子平日最機敏,試他幹什麼?有因為黛玉對寶貝孫子的病也寬容了紫娟。從鸚哥換成紫娟,賈母是有深意的。紫娟與鶯兒的作用一樣,是賈母玉成二人的關鍵。而紫娟對黛玉的好,其中有賈母重託之因,如王夫人重襲人,看好主子。賈母一直掛林黛玉婚事,不到絕境,不會放棄林黛玉嫁寶玉。


青木皮


紅樓夢》裡賈母對林黛玉的婚事真的沒有放在心上嗎?

賈母對林黛玉的婚事一定是非常重視的,林黛玉作為賈母的外孫子,她把林黛玉一直放在身邊,誰敢說這樣的感情,不對她的婚姻大事放心上是有問題的?

在《紅樓夢》中,賈母位高權重,寧、榮二府中的頭號人物,最高權威家長,人稱“老祖宗”“老太太”“史老太君”,她見多識廣、福壽雙全、兒孫滿堂、詩禮簪纓之族的貴夫人,寶玉是她最寵愛的孫子,林黛玉是她最疼愛的外孫女,從小在一起長大,喝著同樣的水,品著同樣的茶、吃著同樣的飯、議著同樣的人,兩小無差、金玉良緣的寶玉、黛玉,不都是賈母親自種下的這一對姻緣嗎?她賈母怎肯恩親自去破壞這樁她指定並認可的良緣?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隨著前八十回的結束,後續的高鶚,改變了曹雪芹的初衷,更是改變了賈母的良苦用心,讓好端端的一段姻緣變成了孽緣,變成了悲劇,變成了一段不了情。

作為賈母,賈府的最高領導者,用現代的話講,年輕時是董事長,年長後就是賈府董事局主席,她的閱歷、見識、能力、人脈和影響力等,都是一個成功女人的模板,從她穿的錦衣羅緞到吃的滿漢全席,聽戲吩咐戲班只用笙笛和蕭,整個排場和氣場足見賈母的品味和雅興。

所以,面對性格開朗的寶玉、柔弱動人的黛玉,她的喜歡是難以溢表的,她喜歡他們,是她真心想讓這兩孩子同行同止,並在生活中同等對待,才使得寶玉、黛玉青梅竹馬,賈府上下認定二玉必然會結婚,然而到了高鶚續寫的部分,賈母忽然間變成了造成寶黛愛情悲劇的元兇,王熙鳳使用的“掉包計”也得到她的首肯,最終使薛寶釵成為賈寶玉的妻子,狗血的結局,實在不讓人開心。聽聽鳳姐私下是怎麼說的:

第55回,鳳姐兒與平兒在“家中密語”家中將來大事,善於洞察賈母心意的鳳姐兒是這樣說的:“我也慮到這裡,倒也夠了: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

假如一直按原著的初衷,賈母這樣開朗、見多識廣、有品位的女性,一定會支持寶玉和林黛玉的婚姻的,因為一切都剛剛好,又都是她最疼愛的人,她為何要逼迫她疼愛的寶玉去娶一個有功利心的寶釵呢?雖然重要的不是寶釵不好,而是他寶玉喜歡林黛玉,林黛玉又是她疼愛的外孫女,他們賈府家家大業大,她賈母沒有理由去捨近求遠,去破壞一樁害人又害己的婚姻啊?況且賈府不需要去犧牲任何一個兒女的終身幸福,去換取聯姻的升值?而且賈母是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出身,對金錢、對仕途、對人生,早已有了自己獨特的認知和判斷,豈能是寵愛的孫媳婦王熙鳳那個八面玲瓏的刁鑽女人能夠掉包就左右了她對黛玉的婚姻?

所以,敢說賈母對黛玉的婚事不上心,是破壞寶玉黛玉婚姻的元兇,是不成立的,是對賈母不瞭解。作為賈母,於公於私,成就一對金玉良緣,幸福最重要!怎麼都比拆散一段婚姻有意義,賈母那麼以為有身份的的人,怎會對她疼愛的孫子外孫女下手呢?



鄭彥英


無論你多麼想寶黛結合,請先理智地讀完紅樓夢每句話。賈母幾時提過黛玉的婚事了嗎?雖然從下人興兒的口中道出下人們猜測黛玉應該是會嫁給寶玉。那也只是流言蜚語。從下人的角度來看,只要兩人年紀相仿,模樣般配,感情又好,那準是一對兒。這觀點和想法跟現代人很接近。因為過去的禮教都是詩禮簪纓之族和書香門第所推崇信奉維護的。平民百姓或者文盲販夫走卒之輩甚至奴才僕人是不管這些的。所以多姑娘可以風流快活;鮑二媳婦可以勾三搭四;司棋也敢與表哥私會傳遞繡春囊。同一個賈府,主人和奴才有不同的道德行為標準。所以不能以下人的猜測就斷定賈母對黛玉婚事早有安排。

書中沒有交代過賈母對黛玉婚事的安排有兩個主要顯而易見的原因。

其一,黛玉6/7 歲初進賈府,年紀太小。賈母只是想代為扶養。再者其父林如海尚在,黛玉畢竟是林家女兒,終身大事要林父決定。賈母不能違背禮數,無視父女直系親屬的存在。何況按道理林如海應該替黛玉物色好姻緣,賈母更不能多此一舉。

其二,黛玉13/14 歲可以考慮聘嫁的時候偏偏林父撒手人寰。這三年熱孝在身,如何能避開?

所以賈母並沒有機會替黛玉考慮終身大事。倒是一直操心寶玉的姻緣。從側面看出賈母並未想過讓寶黛結合。否則黛玉就在身邊,何用再去找?

鳳姐打趣黛玉的話只能是她對賈母心意的猜測。因為兩個玉兒都是賈母最寵的孩子。

需要說明的是即使賈母想要做主把黛玉嫁給寶玉,也絕對不是因為發現他們已經互生情愫才有意成全的。兩人般配是一回事,有了私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掰謊記那一回賈母表明對私情的不屑和反對。指出那種千金小姐算不得佳人。她又怎麼會贊成寶玉娶一位不算佳人的黛玉呢?

賈母要給寶玉娶的是模樣、性格好的女子。所以看到寶琴才會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也說明瞭跟寶琴比較,黛玉在性格上不符合成為二奶奶人選的條件。賈母也沒有把黛玉列入候選人之中。否則賈母這種誇張的表現,完全不顧及黛玉感受,難道是故意刺激黛玉?

有人喜歡替賈母設計無窮無盡的心理戲,諸如借回絕道士提親反對金玉良姻,用寶琴打擊寶釵等等。非要把賈母說成一個宮鬥劇中骨灰級高手。

這些毫無根據的牽強附會之辭只能是讀者自己內心所願,並無任何依據可循。

賈母每次提到寶玉婚事根本就沒考慮到黛玉的存在。說明從開始,黛玉就只是個惹人憐惜的外孫女而已。否則賈母最是會調教人的,早應該把黛玉從小就調教成秦可卿那樣令她引以為榮的孫媳婦。

因受邀回答,倉促之間領命。淺談一下個人觀點。有不夠嚴謹或偏頗之處,實在是因為能力所限。


燈籠果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賈母當然對林黛玉的婚事非常上心,可說是十分的關注,並且她接林黛玉的初心就是為了林黛玉的將來考慮。只是事與願違,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林黛玉的婚事就操碎了老人家的心。



賈母從沒在公共場合談起過林黛玉的婚事,因為她內心中認定要賈寶玉娶林黛玉的。可也有三個難題擺在賈母面前,解決不了,賈母就無法將林黛玉嫁給賈寶玉。而事實證明。這三個問題,一個也解決不了。

第一,林黛玉的身體。

林黛玉的身體是大問題。很多人光關注寶黛愛情,覺得他們在一起很完美。其實隱患重重。賈家賈赦和賈珍都是死了嫡妻續絃再娶的。你看這兩房亂七八糟的樣子。但即便這樣子也是好的。還有更差的,是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直接一蹶不振,連兒子都不過繼,一個書香大族在他手中徹底斷絕了。可見嫡妻有多重要。賈寶玉和林黛玉越有情,賈母就越要考慮。畢竟林黛玉這身體絕不是長壽的料,林黛玉萬一有個好歹,賈寶玉又會怎麼樣?結局我們都知道了,賈寶玉出家了。賈家也就散了。當時賈母並不知道結局,但也擔心,這都是賈母要考量的現實問題。這些事都不是讀者考慮的,卻是賈母每天煎熬的。


第二,王夫人不同意。

王夫人一開始是同意的。我認為林黛玉的出身,除了身體差一點,沒什麼配不上賈寶玉的,甚至賈寶玉都高攀了。畢竟賈寶玉是賈家二房次子。在那個以繼承為主的封建制度裡。假如賈珠不死,賈寶玉都沒有侄子賈蘭重要。

林黛玉的出身匹配賈寶玉完全沒問題。何況林如海的仕途一馬平川,一旦由巡鹽御史位置調回中央,估計就很快入閣了。林黛玉輩賈母接到榮國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夫人不滿意的是賈母做主,但對於林黛玉,她也沒什麼不滿意的。只是林黛玉的性格王夫人不喜,林黛玉動輒和賈寶玉鬧,作為母親的王夫人實在也難以喜歡林黛玉。沒想到的是林如海死了。讓這一切更雪上加霜。王夫人終於有了反對的理由。

賈母對王夫人的態度轉變也是沒辦法。畢竟作為祖母,兒女的婚事嚴格來說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賈母用了一句話告誡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不是冤家不聚頭。這是賈母還有精力的時候,等到迎春出嫁,賈母就只剩了:親父做主,料未必聽。難道賈赦不聽,王夫人賈政就聽了?一定不可能!



第三,賈家大勢已去。

賈家衰落的非常迅速。元春省親後更像迴光返照一樣,徹底敗落了。賈母這時的注意力已經談不上還關心什麼了。她除了每天充耳不聞的過著奢侈的生活。所慮並不多。但事實是這樣麼?並不是。賈母對王夫人發火:你們都哄我呢!未嘗沒有詰問難道你們以為我不知道家裡都什麼樣子了麼?這種種都造成賈母對林黛玉的婚事越來越力不從心。

如果賈家有一天真的需要,沒有什麼是不能為了家族犧牲的。賈寶玉如此,林黛玉甚至都不排除。後面我認為林黛玉應該不得已被賈家犧牲了。至於是不是北靜王不重要,重要的是林黛玉突然死了。

賈家的衰落,也讓賈母舉棋不定。拿賈寶玉和林黛玉年紀小為口實也確實無奈之舉。

綜上。賈母並不是不將林黛玉的婚事放在心上,而是沒辦法。賈母直到紫娟試探賈寶玉的真相後,直接就哭了。老人家為什麼那麼容易心酸落淚?還不是感覺自己沒照顧好外孫女,內心痛苦被激發而情難自禁!老人家的暮年心態。在賈母那一哭中被徹底彰顯。無奈之至!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作者對賈母的描寫,我認為己夠石破天驚了,論賈母年齡,己很大歲數了,這個歲數,按數應該是個老封建老思想吧,但作者卻利用她,而讓她所做所行往往是反封建的,比如她說她額頭的疤痕,是種少年時淘氣而致,但並非大家閨秀了,她說鮑二家的,管她抱著揹著的,雖然有些心歹毒,但事已經過去,不可挽回,只能讓活著的人活下去,而說誰不是打小孩時這般過來的,她說書的故意誹謗大家閨秀等等,作者利用這個老封建向封建社會挑戰,可謂精彩,而林黛玉婚事,她上心了,但由於前八十回還不能完全瞭解,因為作者筆法很狡黠,不知八十回後如何轉筆,不敢揣摩,至少前八十回賈母對林黛玉的婚事上心了,因為她曾說過這對冤家不省心,及給黛玉換窗紗,竟把平常不捨得的紗拿出來了,甚至鳳姐薜姨馬都不認識這種紗,而賈母偏偏沒忘了,這說明黛玉在賈母心中點很大份量,潛移默化很看好黛玉嫁給寶玉的。書中人物行為語言是作者故意為之,讀者只能憑此而推測,難就難在這個角色一旦固定,漫卷長書能否從一而終,隨手寫是荼毒文字的,偏作者在描寫人物時會不按套路來,比如描寫寶玉是多面性的,因此只能從前八十回去推測了,謝謝大家教導。


自然148611128


怎麼會呢!林黛玉是賈母的獨生女的唯一的女兒,賈母在心裡早就默默訂下了這個孩子就是自己的孫子媳婦兒,這從王熙鳳日常的言談話語中就說的明明白白(王熙鳳是最善於揣摩賈母心思的一個人)。因此大家都心中明白。

但是王夫人在心中定的目標是她的外甥女,因為她想把賈府的財產交付給自己人。舅媽和姨媽的身份是截然不同的,這在當代也是如此。

所以王夫人就毫不留情的收拾了在長相上性格上很像林黛玉的晴雯。為薛寶釵成為賈府的未來女主人鋪平了道路,當然,那時王夫人還沒有豫見到賈府的後來的遭遇。


小路118


林黛玉剛開始投奔賈府時,賈母對她確實很好的,她和寶玉戀愛,賈母從內心也是贊成的,後來寶釵一家子來了後,隨著時間的發展,賈母年齡也越來越老,力不從心了,大兒媳開始介入了,畢竟黛玉是個孤女,覺得自己寄人籬下,心情不好,開始生病,王夫人給兒子寶玉找媳婦,那肯定是各方面條件好的才行啊,寶釵確實比黛玉條件上好點,會來事,在賈府占人和,賈母也就隨大流了,不再堅持寶黛了啊!在她的內心深處,她還是同情黛玉的,最後她也就放棄寶黛,而同意寶釵了啊!悲情林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