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五十八師與東北行轅、五十二軍和交警第三總隊的矛盾鬥爭

五十八師與東北行轅、五十二軍和交警第三總隊的矛盾鬥爭

作者 楊信

五十八師的由來

五十八師與東北行轅、五十二軍和交警第三總隊的矛盾鬥爭

國民黨暫編五十八師司令部舊址,現為營口銀行遼河西街支行。

國民黨暫編五十八師最早的番號叫東北保安第四總隊,組建於1946年初。它隸屬東北行轅,是個暫編師的編制,人事、後勤、供給由東北行轅負責,作戰行動受長官部指揮。總隊長和副總隊長由東北行轅任命,總隊參謀長以下人員,全部從東北偽滿殘餘勢力和地主武裝中招收。武器裝備取之於日偽投降後散在長春市內外的輕便武器,品類繁雜,質量很差,有些槍和子彈不能配套使用。

在收編組建東北保安第四總隊的過程中,蘇聯紅軍開始從長春撤出。東北民主聯軍1946年4月14日解放長春,全殲國民黨長春守軍,生俘第四總隊長陳家禎和大部分校尉級軍官。東北行轅拼湊起來的這支反動武裝被打垮。

五十八師與東北行轅、五十二軍和交警第三總隊的矛盾鬥爭

1946年五六月間,東北行轅和長官部第二次來長春,重新整編被打垮的反動武裝。因為第四總隊總隊長被俘,其他人無號召力,就利用偽滿軍官學校的教授部長王家善重整東北保安第四總隊。

王家善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日本陸軍大學畢業生,在偽滿軍官學校任教多年,曾任偽滿軍事部作戰部長,第四旅、第七旅少將旅長和偽滿第七軍管區少將參謀長。他接任後,只用兩個月時間,就健全了東北保安第四總隊司令部和三個步兵團編制人選,並收編殘部1萬來人。王家善在整頓軍官隊伍時,仍任命史維中為總隊參謀長,任命樵明遠、戴逢源(偽滿第二旅少將旅長)、賈紹華(偽滿軍官學校的軍官候補生)為團長,總隊參謀處長和各營、連長及參謀、後勤部的科長以上軍官,基本上都是偽滿軍官學校受過王家善教育的軍官候補生,還有部分是王家善的親屬和契友,排以下軍官和士兵多是偽滿洲國國兵。

五十八師與東北行轅、五十二軍和交警第三總隊的矛盾鬥爭

1946年秋,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軍事上達到十分囂張和狂妄的地步。新一軍、新六軍、新七軍、七十一軍、十三軍、青年遠征軍等嫡系部隊,紛紛來到東北,把內戰擴大北至德惠縣、松花江岸,東至安東(丹東)、臨江外圍,以及遼東半島和遼南的岫巖縣,打通了北寧路,控制了錦西走廊。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為機動部隊,後方兵站線的延長,限制了這些機動部隊的機動能力。遼南的新六軍也處在這種狀態。於是,東北行轅便把東北保安第四總隊配屬給新六軍,受十四師指揮。1946年11月,第四總隊從長春開拔到岫巖、莊河和大孤山一帶。

當時,新六軍十四師的番號謊稱十四軍,於是給東北保安第四總隊一個獨立第九師的番號。其實內部呈報文件和軍需供應,仍屬東北行轅,照舊是保安總隊的待遇。

1947年春,東北民主聯軍開始重點反攻。新六軍被迫轉到遼錦一帶,新一軍、新七軍、七十一軍退守沈長、錦山等地,中長鐵路瀋陽到遼陽、大石橋及營口線交給了五十二軍防守。這樣,東北保安第四總隊又配屬給五十二軍。於是,東北保安第四總隊奉命從岫巖、莊河一帶撤出,到營口、大石橋一帶駐防。途中,沒有遇到東北民主聯軍和地方部隊的阻擊,所以順利地到達了地點,並很容易地佈置了大石橋和營口的防務。指揮部設在市內,擔任防守營口外圍據點大石橋任務的是戴逢源團。

為了拉攏、控制東北保安第四總隊,五十二軍和東北行轅都提出將其改編為暫編師。後經國民黨國防部長陳誠批准,於1947年7月東北保安第四總隊被改編為國民黨暫編五十八師,仍在東北行轅屬下,歸五十二軍指揮。

在1947年的春季攻勢中,遼南獨立師對大石橋發動進攻,一舉擊潰戴逢源團,團、營長和下級軍官及敗殘士兵逃回營口。當時,正值五十二軍軍長覃異之到營口視察防務,王家善受到訓斥,戴逢源受到懲罰,勒令王家善在一個月內重建第三團。同時正式宣佈將其改編為暫編五十八師的決定,總隊長改成師長,師部、各團、營都增加了編制和裝備。

王家善為了重建第三團,保留了戴逢源的團長職位,並增派校級軍官5名,任副團長、團附和一、二、三營的營長。

後來,大石橋的防務由賈紹華團承擔。只接防一晝夜,就接令與五十二師(獨三師)換防。這個師是原偽滿“鐵石部隊”改編的,是從長城沿線調來、增援五十八師打通中長鐵路南段的。由於長途行軍,官兵疲累,怨聲載道,毫無戰意,剛剛進駐大石橋,即被殲滅。在這種情況下,五十二軍頭頭也只好取消了對丟失大石橋的責難,還給暫編五十八師補充了一些武器和裝備。

矛盾鬥爭

五十八師與東北行轅、五十二軍和交警第三總隊的矛盾鬥爭

東北保安第四總隊進駐營口、改編五十八師之後,王家善當了營口市長,併兼任營口市城防司令,這就為營口城防工事的修建、戰備物資的供應創造了便利條件。不出一個月的時間,營口外圍的防禦工事全部修建完成。這期間,正是東北民主聯軍夏季攻勢接近尾聲、調整部署、休整部隊、準備秋季攻勢的時候,所以遼南(遼陽到營口一帶)出現了暫時的平穩狀態。國民黨東北行轅便派中將袁鴻逵接任營口市長。袁鴻逵是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生,自稱與國民黨山東綏署長官王耀武是同學,說話出口成章,四、六排聯,可謂“能文能武”。他不僅接替了王家善的兼職市長,而且還大有接管營口一帶所有武裝力量之勢。他帶來了一個國民黨憲兵隊,約有30多人,到處收集五十八師的情況,並秘密上報東北行轅紀檢監察組,企圖用軍紀渙散、魚肉市民、百姓怨聲載道等,誣告王家善治軍無方,達到取而代之的目的。但是,東北行轅早就知道這支部隊地方性濃厚,上下級關係密切,認為更換長官不是時機,所以沒有馬上下令,而是採取釜底抽薪的手段,與東北行轅、長官部及五十二軍聯合下令,抽調部分校尉級軍官到國民黨黃埔軍校東北分校幹訓團去受訓,指令中對王家善強調,必須派一部分營、連長去學習,以鞏固這支部隊。

為此,王家善曾多次與參謀長史維中等商議,也和我說過這件事,並徵求過我的意見。當時,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認為這是東北行轅和長官部撤換五十八師中佔據主要職位的軍官,最後達到更換師長、進而吃掉由東北人所組成的這支武裝力量的目的。王家善決定按東北行轅的指令辦事,命令各團、營必須派有把握的營、連長去幹訓團學習,遺缺空置,由副職代理,學習結業後仍任原職。這樣,既安定了去學習者的思想,也可以杜絕東北行轅或五十二軍派軍官補缺頂替,暗暗地保持了五十八師的地方性。

果然不出所料,去幹訓團學習的軍官走後不到10天,東北行轅和五十二軍派來了一大批校尉級軍官,命令接替遺缺。王家善堅持不同意見,強調他們語言習慣與東北籍士兵不同,指揮不了東北士兵而貽誤戰機,不讓他們下營、連,而安排他們擔任師、團、營的副官、文書和定員外的軍官,幫助部隊做教育工作,不參與人事,不掌握兵權。

王家善的這種安排,觸怒了袁鴻逵。他密電上報東北行轅和長官部,說王家善是東北軍閥,有野心,如果扶持起來東北這股軍事力量,將後患無窮。欲置死地而後快。當時,正值遼南獨立師發動第二次對營口的秋季攻勢,東北行轅、長官部和五十二軍為使五十八師繼續給他們賣命,便把一觸即發的矛盾暫時放到一邊去了。

東北民主聯軍的秋季攻勢,嚇壞了手無兵權、胸中無術,當太平官的袁鴻逵。他一方面向向王家善乞求,一方面誇大營口外圍的“敵情”,向東北行轅請求派兵支援營口,以保住他的烏紗帽。杜聿明和袁鴻逵是黃埔軍校的前後期同學,便調來了交通警察第三總隊。這個總隊是國民黨軍事調查統計局特務頭子戴笠的特工人員組成的,1946年春戴笠摔死後,毛人鳳主持軍統局的特務工作,把戴笠系統的特務武裝都改編成交通警察總隊,一個總隊相當於國民黨的一個加強師。還請示海軍司令桂永清,派來了幾艘軍艦,進入營口西海關水面助戰。

遼南獨立一師對營口的進攻,是戰術的偵察和牽制行動,所以戰鬥進行了兩天兩夜便撤出了。戰後一天海軍軍艦因炮彈打光而退回上海。交警第三總隊前兩天就到達遼河北岸田莊臺一帶,但卻隔岸觀火,看著五十八師捱打漠不關心。遼南獨立一師撤走後,交警第三總隊耀武揚威進入營口市。他們隔岸觀火的應付態度引起了五十八師中上層的不滿,紛紛議論。王家善表面上加以制止,但心中也有了數,認識到國民黨嫡系打“滑頭仗”,保存實力。

秋季攻勢之後,經過協商,交警第三總隊擔任了營口市東部地區由紗廠到東海關一線的防禦,五十八師擔任西部地區邰家屯到西海關一線的防禦。戰後,袁鴻逵別有用心地宣揚什麼“士卒用命”“中下級軍官英勇善戰、忠誠黨國”,而對師、團一級卻無聲無響,意思是上層太無能,讓共軍安全撤走了。袁鴻逵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僅沒能達到,反而引起了東北行轅、長官部對五十八師的重視。為了要五十八師為他們賣命當炮灰,答應了王家善的申請,歸還了去幹訓團學習的軍官,還補充了一大批美式裝備,擴大了師、團部隊的通訊裝備,營裡增編了八二迫擊炮排,師配屬了三八野炮營。

為了打通中長鐵路遼陽到大石橋段,在五十二師被殲之後,東北行轅指令營口駐軍派得力部隊鎮守大石橋,這個任務就由交警第三總隊擔任了。交警第三總隊隊長李安立即派所屬一個大隊(約2000人,全部美械裝備)去大石橋防守。由於前兩次的失利,他們採取了機動防禦的方式。但是他們驕傲自滿,狂妄自大,自恃武器精良、沒打過敗仗,“老子天下第一”,幾天後,便產生厭倦、麻痺思想,不認真執行既定的戰鬥計劃,結果被遼南獨立師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包圍在大石橋鎮內,激戰一天一夜,大部被殲。李安聞訊後,率兩個大隊傾巢而出,援救被困大隊,也被分割包圍在大石橋南部,苦戰一夜,方得逃脫,狼狽逃回營口。

交警第三總隊的慘敗,震動國民黨的東北行轅和長官部,他們曾多次來電,逼問戰敗原因。嫡系戰敗,向雜牌部隊推卸責任和出氣是國民黨的一貫伎倆。李安率敗兵逃回營口,大發脾氣,向袁鴻逵講,王家善見死不救,五十八師打“滑頭仗”,援軍到老邊(距大石橋10公里)就不前進了,純屬坐觀失敗,並要上告東北行轅和國防部。

袁鴻逵和李安是一個鼻孔出氣,表面上裝出一副“和事佬”的面孔,在東海居大飯店大擺宴席,請兩個部隊校級以上的軍官,為之“和解”疏通關係,背地裡卻按李安的意見,狀告王家善至東北行轅和五十二軍軍部。

李安和袁鴻逵的上告,引起了東北行轅、長官部一些摩擦專家的興趣。他們以營口市駐防兩個同級部隊,沒有具有權威的指揮機關不能應付戰局為由,派五十二軍中將副軍長鄭明新帶必要的參謀、通訊人員,來營口組成了一個指揮兩個部隊的前進指揮所。實際上這個指揮所是專門收集五十八師情況、監視五十八師行動的特務機關。前進指揮所成立一兩個月內,五十八師就數次受到東北行轅通電訓斥,說軍紀不好,像土匪,為整編和撤換骨幹製造輿論。

面對人民軍隊的強大攻勢和國民黨上層官僚愈演愈烈的鬥爭,王家善不能不為五十八師全師官兵的前途憂心忡忡,默默地在心裡埋下了起義的根苗。

(作者時任國民黨暫編五十八師三團二營營長)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駐營口國民黨暫編五十八師起義70週年”紀念專刊

五十八師與東北行轅、五十二軍和交警第三總隊的矛盾鬥爭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