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是怎麼死的?

一起為熱巴加油274


“五子良將”指的是曹魏政權的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前將軍張遼

演義中的描述是吳蜀自夷陵之戰後和好,曹丕大怒,遣精兵30萬,親征東吳。曹丕的座艦被吳軍埋伏,丁奉率彪軍截殺曹丕,張遼拍馬迎戰,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雖然被徐晃救下,同保曹丕而走。但張遼回到許昌箭瘡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

《三國志》的記載是曹丕繼位第二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在江都病逝,諡剛侯,享年五十四歲。正史中應該是累死的。


(老版三國早期的張遼演員和唐僧是同一人)

右將軍樂進

演義的描述是曹操伐孫權,吳軍遣淩統縱馬提刀出至陣前,曹軍遣樂進迎戰。兩個鬥到五十合未分勝敗。曹操令曹休放冷箭正中淩統坐下馬,淩統被掀翻在地。樂進連忙持槍來刺。槍還未到,被甘寧一箭射中面門,翻身落馬。兩軍鳴金罷戰,各自救人回營。樂進回營後,曹操親自到賬中調治,其後再無記載。估計,羅大師把樂進給忘記了。

《三國志》的記載是樂進、李典、張遼三人在逍遙津大敗孫權,其後遷右將軍,建安23年病逝。正史中是病死的。

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中把“逍遙津大戰”和“濡須之戰”的順序給搞反了。在演義中樂進先是在逍遙津大破孫權,後又在濡須口被甘寧射中面門。但是正史上濡須口大戰是要早於逍遙津之戰的,樂進在逍遙津之戰後就再無戰績。

左將軍于禁

三國演義的描述是曹操死後曹丕繼承王位,封大小官僚,諡曹操曰武王,葬於鄴郡高陵,讓于禁去拜謁高陵。于禁奉命到陵墓後,只見陵屋中白粉壁上,圖畫關雲長水淹七軍擒獲于禁之事:畫雲長儼然上坐,龐德憤怒不屈,于禁拜伏於地,哀求乞命之狀。原來曹丕以于禁兵敗被擒,不能死節,既降敵而復歸,心鄙其為人,故先令人圖畫陵屋粉壁,故意使之往見以愧之。當下于禁見此畫像,又羞又惱,氣憤成病,不久而死。

三國志的記載是于禁先被關羽俘虜,後又被東吳關押,孫權向曹丕稱藩後遣返回于禁。曹丕見於禁“鬚髮皓白,形容憔瘁,泣涕頓首”。曹丕安慰了于禁,封于禁為安遠將軍。本想讓于禁出使東吳,出發前讓于禁先去拜謁高陵。在陵中壁畫上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壁畫,回家後就病死了。

演義和正史到的記載差不多。

徵西車騎將軍張郃

演義中描述是蜀軍北伐,李嚴謊稱東吳來犯,蜀軍退卻,司馬懿認為有詐,張郃堅持要追。魏延與關興同張郃交戰,將其引到木門道口,一聲炮響,山上火光沖天,大石亂柴滾將下來,阻截去路。兩邊皆是峭壁,張郃進退無路。忽一聲梆子響,萬弩齊發,將張郃並百餘個部將,皆射死於木門道中。

正史中蜀漢第四次北伐,張郃領兵到略陽迎擊蜀軍,諸葛亮退守祁山,張郃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據《魏略》記載,張郃原本不想追,是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導致了張郃被射死。司馬懿除掉張郃,從此在軍中再無牽制。

後將軍徐晃

演義中的描述是諸葛亮北伐,孟達聽聞蜀軍勢大,宣佈反叛。徐晃帥軍討伐孟達,大軍殺至城下,孟達堅守不出。徐晃坐騎收拾不住,直來到護城河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孟達大怒,開弓射中徐晃頭額,眾軍將其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正史的記載是曹叡即位,徐晃領兵至襄陽,拒東吳諸葛瑾於襄陽。增邑二百,並前三千一百戶。後病死。


Mer86


雖然說我們所熟知的劉備陣營中的五虎上將,知名度很高,在史書上也是被安排在了同一個傳記中,但那也是演義以及民間的叫法,史書上並沒有這樣的稱謂,而曹操的這五子良將,實打實的是被歷史認同的。

三國時期,曹魏陣營中曹操手下有著十分出色的五位將軍,分別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陳壽在作《三國志》時,將五人寫在一個合傳中,並在後面的評語中寫著:“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再後來,這位將軍就被稱作為“五子良將。”

張遼(169-222年)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先前跟著幷州刺史丁原混,之後跟過董卓,呂布。在呂布手下時,張遼曾經帶兵跟曹操軍隊幹過仗,呂布死後,就投降了曹操。

在曹操這邊,張遼的業績不錯,曾經與關羽解圍白馬,跟著曹操攻破袁紹集團的大本營鄴城,破烏桓時他是前鋒,赤壁之戰他也是參與了的。守衛合肥時的張遼表現尤為神勇,逍遙津之戰中打得孫權聞風喪膽,差點就活捉孫權。戰役之後,江東小兒啼哭不止的,只要報上張遼大名,都不敢吱聲了。

曹操去世後,曹丕接班,於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即位魏王,張遼被任命為前將軍。曹丕對待張遼很是寵幸,多次給予封賞以及優待,還稱他為“古代召虎”。黃初三年(222年),張遼駐紮雍丘,染上疾病。曹丕常常派人詢問他的病況,問病的使者還能在路上碰到。

當年,抱病中的張遼還打敗了吳將呂範,令得孫權都深深忌憚。然而,張遼的病情終究沒有好轉,於當年在江都逝世。

樂進(?-218年)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衛國(今河南清豐)人,很早的時候就跟著曹操四處征戰。樂進雖然身材短小,打起仗來往往不要命,常常地作為先鋒,曹操攻呂布,打張超,徵張繡,他都是衝在最前面。當時的很多名人都是跟他有過交集,像呂布、劉備之類都嘗過他的苦頭。

官渡之戰中,樂進也是衝鋒在前,袁氏集團的瓦解他也出了不少的力,赤壁之戰時,他留屯襄陽,擊退過關羽的部眾。逍遙津之戰中,樂進與張遼配合,守城策應,從而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樂進的功勞不小,之後被封了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樂進因病去世,算是善終。

于禁(?-221年)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人,本來是與曹操關係不錯的鮑信部將,曹操領兗州牧,經將軍王朗推薦,為曹操所用。于禁跟了曹操後,表現也很突出,曾與呂布、黃巾軍、袁術部將交過手,不落下風。

建安二年(197年),投降後又反叛的張繡,攪得曹操陣營大亂,而唯有于禁的軍營不亂,還及時懲治了不守紀律的青州兵,因而曹操對他讚賞有加。之後,于禁又跟著曹操征討了張繡,滅了呂布。

官渡之戰,于禁堅守營寨,使得袁紹部隊無法推進,戰役勝利後,被封為了偏將軍。整體上講,于禁治軍很有一套,軍士能為他所用,對曹操也算賣力,忠心盡職,沒想到,竟然晚節不保。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使得關羽威震華夏的襄樊之戰中,于禁所率七軍被滅,人也投降了關羽,還不如後加入曹操陣營的龐德至死不屈那麼有氣節。于禁所沒想到的,關羽不久後敗亡,他又被帶到了東吳。黃初二年(221年),于禁回到了魏國,當時正是曹丕在位。在魏國的日子,于禁真是不好過,官員們都瞧不起他,曹丕表面上封了他安遠將軍,卻是在於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命人畫上了于禁投降關羽的場景讓他看,于禁自覺羞愧不久得病死去。

張郃(?-231年)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他先前跟過冀州牧韓馥,袁紹入主冀州又投靠了袁紹,官渡之戰時投降了曹操。

之後,張郃跟隨曹操征討烏桓、攻破馬超、降服張魯,都是立下了不小的戰功。在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時,張郃曾被張飛擊敗。夏侯淵戰死後,張郃接替,率軍隊安全撤回。

曹丕稱帝后,張郃被封為鄚侯,升任左將軍。之後,他隨從曹真平定羌胡,又與夏侯尚圍攻東吳江陵,頗有成效。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奉命拒敵,在街亭大敗馬謖,致使蜀國一副好牌硬生生打爛。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張郃料到諸葛亮因為糧草問題,提前撤軍,等他來到前線,蜀軍真的早已撤退。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蜀軍,追到木門谷時,張郃為飛箭射中而陣亡。

徐晃(?-227年)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先前為車騎將軍楊奉效力,曹操擊敗楊奉後,他就投靠了曹操。

曹操集團所經歷的大陣仗,徐晃差不多都經歷了。官渡之戰,他擊破了袁紹的運糧車,被認為功勞最大,在與袁紹幾個兒子的戰爭中,他也格外賣力,討平烏桓,征伐荊州以至赤壁之戰,徐晃也是全程參與了的,表現可圈可點。渭水之戰破馬超,討伐漢中降服張魯,他也是跟隨著曹操有著上佳表現。樊城之戰時,徐晃為曹仁解圍,擊敗關羽,立下不可磨滅的大功。徐晃治軍較為嚴整,曹操稱其為“有周亞夫之風”,在曹軍中可說是不可或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徐晃被封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黃初三年(222年),徐晃曾隨曹丕徵吳,收效甚微。黃初七年(226年),徐晃與司馬懿聯手擊敗了前來攻打襄陽的東吳左將軍諸葛瑾。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在任上病逝,算是善終。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曹魏五子良將按順序為: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在三國志中被陳壽合為一傳,陳壽評價其五人: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上述五人中,去除樂進之外,其餘四人均從曹操的敵對陣營中轉而投降曹操;五人中,樂進去世於曹魏稱帝之前,張郃去世最晚。



張遼字文遠,幷州人。東漢末年在幷州刺史丁原手下為官,從事軍職。後來,隨著何進與宦官集團的火併,董卓涼州軍於丁原幷州軍的火併,張遼歸於董卓手下做官,依然從事軍職。兩年後,幷州軍領袖呂布與董卓涼州軍矛盾再次激化,董卓死於呂布之手,而呂布被董卓餘黨李傕郭汜等人趕出長安,張遼就隨著呂布一直顛沛流離,最後呂布在徐州被曹操消滅,張遼投降曹操。

張遼成為曹操的戰將之後,跟隨曹操參加多次戰鬥,包括曹操平定袁氏集團的戰役,平定徐州叛亂的戰鬥,平定烏桓戰役,南征荊州等。曹操在赤壁失敗之後,便將張遼安排駐守合肥,並使樂進、李典共同駐守。而正是與孫權軍隊在合肥光輝一戰,讓張遼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隨後張遼長時間屯駐在合肥,成為長期在孫權附近的震懾力量,直到張遼去世(公元222年)

樂進字文謙,兗州人。東漢末年與本郡投靠曹操,參與曹操前期大大小小的戰鬥,從徵呂布、張超、張繡、眭固、劉備、袁紹、袁譚、高幹等。曹操在進攻荊州時,屯駐襄陽,保護曹操身後,擊破關羽軍和孫權軍。赤壁失利曹操退軍之後,樂進被調往合肥,與張遼、李典共同保護曹魏淮南地區安全。樂進於建安二十三年去世,是五子良將中唯一先於曹操去世的將軍。



于禁字文則,兗州人,東漢末年為鮑信部將,因為鮑信的緣故,于禁成為了曹操部將,並參與曹操前期許多戰鬥,從徵類似樂進履歷。並在公元197年曹操遭遇張繡叛變時,從容處理青州兵暴亂的問題,被曹操所欣賞。在之後的軍閥混戰中,于禁經常出現在各個戰場,成為曹操可以倚重的將領,參與了很多戰役,多勝少敗。

公元219年,關羽北攻襄樊,曹操令于禁與龐德一起救援曹仁,然後連續的陰雨天氣是的于禁軍隊遭受了很大的損失,最後于禁和龐德被關羽俘虜。龐德臨死不屈被殺,而於禁投降了關羽。隨後關羽成功被呂蒙陸遜等人反殺,于禁被東吳救下,並被送回曹魏。因於禁遭受了很多同僚的非議,自己也覺羞愧,最後得病去世。



張郃字儁乂,冀州人。東漢末年參與鎮壓黃巾軍,併成為冀州牧韓馥下屬軍職。隨著袁紹併吞冀州以及河北地區,張郃成為袁紹部將並參加袁紹平定河北地區的戰事。後來因袁紹在官渡被曹操擊敗,張郃投靠曹操。曹操感激並說出“韓信歸漢”的感嘆語,說明曹操確實非常喜歡張郃這員名將。

張郃從徵袁譚、烏桓、海賊、馬超韓遂軍、涼州隴右地區、張魯等。當時曹魏長安戰區主要負責人是曹操的親戚夏侯淵,夏侯淵在219年意外被劉備軍隊所殺,眾將公推張郃代替夏侯淵總理曹魏長安戰線的具體事宜。黃初(曹丕)年間,張郃參與征伐孫權的戰爭,當時張郃與司馬懿屬於同僚關係,張郃的聲望和戰場經驗還是遠遠多與當時的司馬懿。

諸葛亮與公元228年開始北伐,張郃成功拿下街亭,迫使諸葛亮放棄三郡之地,第一次北伐失敗,而這次的主要功臣就是張郃。諸葛亮與公元231年進行第四次北伐,張郃高齡卻身先士卒,追擊撤退的諸葛亮,被飛來的弓箭射中膝蓋(膝蓋中箭了就是說張郃),張郃陣亡。而根據《魏略》記載,追擊諸葛亮退兵的命令是司馬懿下打,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司馬懿為了消除張郃對自己的壓力所策劃的陰謀。五子良將中,張郃是唯一一位在戰場上陣亡的將軍。

徐晃字公明,司隸人。東漢末年在本郡擔任官吏,成為楊奉麾下將領。後來因為白波諸帥、涼州集團、曹操軍為爭奪漢獻帝的挾持權激烈鬥爭,曹操成為最後的贏家,徐晃便成為了曹操旗下大將。

徐晃隨曹操轉戰各地,從徵各路軍閥,並在於袁紹的官渡之戰中,成功燒燬袁紹的糧草,為曹操獲得官渡之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隨著曹操不斷平定各路諸侯,徐晃從徵袁譚袁尚、烏桓、荊州、馬超韓遂軍、涼州隴右地區、張魯,也是轉戰南北,為曹操取得半壁江山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公元219年,關羽北攻襄樊,于禁龐德軍隊被關羽擊破之後,曹操再次讓徐晃率領軍隊救援。徐晃率領的軍隊不但士氣不如關羽,軍隊戰鬥經驗也比較缺乏,然而徐晃率領這支年輕的軍隊成功擊敗關羽。後來大宴功臣,曹操親自出營迎接徐晃,慰勞徐晃。不但表彰徐晃的功績,而且非常稱讚徐晃的治軍風氣。曹操讚歎“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曹操去世後,徐晃參與征討劉封和徵吳的戰爭,有勝有負。徐晃於公元227年去世。


之所以這五人合成一傳,共稱五子良將。

本人認為與他們所封的武將官職有關。

根據史書記載,五子良將的履歷中均有名號將軍的職位稱號。其中張遼為前將軍;于禁、張郃為左將軍;樂進、徐晃為右將軍。除了前將軍張遼,其他人按照成為名號將軍的時間順序為: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而且這五人是名號將軍中相對很早進入曹操集團且戰功最突出的將軍,因此這五人成為了五子良將,併產生了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這樣的順序。

想看更多三國事件深度解析,請大家多多關注,歡迎大家踴躍討論!


凌格


悟空的網友們又調皮了,怎麼不問問人家是怎麼來的,上來就打聽人家是怎麼沒的,那麼車邏輯就從四個方面來整理下吧~

張遼

前將軍,呂布敗退後投降曹操,立下赫赫戰功,是孫十萬最害怕的魏國人。

《三國志》:公元222年病逝。

《三國演義》:徵吳時被丁奉射中了腰,回營後死去。

《反三國演義》:守葉城時被馬超人馬用亂箭射死。

《賊三國》:倖存。

樂進

右將軍,個子不高但魄力十足,每戰必先登城頭。

《三國志》:公元218年逝世。

《三國演義》:和張遼徵合肥時中了甘寧的暗箭帶傷回營,後來的小說裡他就再也沒有出場了,但老羅也沒說他中箭而亡,估計是寫丟了。

《反三國演義》:很早就退場了,在與吳國作戰時中埋伏被甘寧射中,接著被太史慈砍死。

《賊三國》:在濟南城將梁山軍圍困並殺死顧大嫂,之後被憤怒的花榮射死。

于禁

左將軍,重義善戰,草根逆襲又晚節不保。

《三國志》:樊城之戰失敗後投降了關羽,關羽死後被吳國所擒,後被孫十萬放回魏國,此時正是曹丕執政。曹丕對這麼叔叔倒是毫不客氣,在公元221年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曹丕讓他去武帝墓前祭拜,卻故意讓畫師畫了許多龐德不屈而亡,于禁搖尾乞憐的畫,于禁看後羞愧難當,回府後不久死去。

《三國演義》:大致死法和《三國志》無誤。

《反三國演義》:守館陶時不敵蜀軍,即將被黃忠生擒,此時于禁準備自刎,黃忠搶先一步將其射死。

《賊三國》:關羽死後投降東吳,後梁山攻打建業,于禁部與林沖部對壘,最終不敵林沖軍自刎而亡。

張郃

車騎將軍,有勇有謀,三國後期第一勇將。

《三國志》:公元231年於木門谷中蜀軍埋伏,陣亡。

《三國演義》:木門道中諸葛亮埋伏,死在了亂箭和滾石下。

《反三國演義》:被蜀軍炸死在東阿城中。

《賊三國》:倖存。

徐晃

右將軍,曹操之周亞夫,治軍有方。

《三國志》:於公元227年病逝。

《三國演義》:上庸一戰被小人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後不治身亡。

《反三國演義》:被蜀軍圍困在襄陵,糧盡時決定突圍,大軍中了馬超的埋伏,徐晃奮力殺出血路,最終力盡而亡。

《賊三國》:鄴城之戰中計被單廷圭、魏定國用水銀腐蝕了雙眼,視力受損,衝入宋軍陣中,被二人所殺。


那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誰厲害?


邏輯文史游


太祖建茲武功,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張遼,黃初元年屯雍丘,得病,後孫權復叛,對手下諸將說“張遼雖然有病但不可抵擋,慎之”後張遼大破呂範後病死,諡“剛侯”。樂進,建安二十三年去世,或病死,諡“威侯”。于禁,被關羽擒獲後投敵,後歸國,曹丕令人畫龐德不屈,于禁屈膝的畫像,于禁感到羞愧,發病而死,諡“厲侯”。張郃,追蜀兵至木門道,被飛矢中右膝,創發而死,諡“壯侯”。徐晃,曹操稱之有周亞夫之風,太和元年,或病死,諡“壯侯”!


剎那間的萍水相逢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曹操一代人傑梟雄,麾下人才濟濟,良將謀臣不勝枚舉,就武將而言,其中以五子良將最佳。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他們為曹魏建立作出傑出的貢獻,那麼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都是怎麼死的,後代表現怎麼樣?

說到死法,曹操麾下的武將,一般情況下會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小說《三國演義》之中的死法,一種是正史上的死法。今日,我們不妨來看看。

先說張遼,這位是曹操投降派中傑出的代表,本是呂布麾下戰將,跟隨曹操之後,南征北戰,戰功累累,曾創造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的奇蹟,威震逍遙津,讓孫權聞風喪膽。不過,在《三國演義》之中,張遼是在伐吳的時候,被東吳猛將丁奉射殺的。覺得自己雞兒不給力,感覺自已需要補腎,不放舔伽faa後面是086的魏昕,大幹一炷香時間而事實上,張遼在曹丕時代,還能抱病擊敗吳將呂範,即使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在黃初三年(222年),病逝。

張遼的後代表現不是怎麼出色,有一子名張虎,官居偏將軍,在歷史不見出色記載,孫子叫張統,更加默默無聞。

再說,樂進,最早跟隨曹操的部將,為人膽識英烈,南征北討,先登陷陣,戰功無數。在《三國演義》之中,樂進也是中箭,不過沒有具體交代死亡,不過後來就沒有再出現了,應該是被陣亡了。在正史之中,樂進是在“建安二十三年薨”,估計應該是病逝的。

樂進的兒子比張遼的厲害一些,其子樂綝綝性格果毅,有乃父之風,官至揚州刺史。只是很可惜,在諸葛誕造反的時候,被殺了。其孫樂肇,也默默無聞。

再說,于禁。于禁也是最早跟隨曹操的,也深得重任,連曹操都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在曹操時代,于禁是五子良將最高的一位,可惜在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戰中,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晚節不保,成為名聲最差的一位。其死,正史和小說《三國演義》中差不多,因拜謁曹操陵墓,在陵墓中看到曹丕讓人畫的關羽戰勝,龐德憤怒,于禁屈膝投降的畫像,羞憤而死。

于禁的待遇這麼差,可想其子也好不到哪裡去,其子於圭沒啥記載。

《三國志·于禁傳》記載:欲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薨。子圭嗣封益壽亭侯。諡禁曰厲侯。

再說,張郃,也曹操麾下投降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張郃也是五子良將中,獲得最久的一位,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連諸葛亮都忌憚。

關於張郃的死,小說和正史之中差不了多少,都是在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只是一個主動去追,一個被司馬懿強迫追的。

最後,徐晃,也是一位文武兼備的將才,一生戰功無數,襄樊之戰中,擊敗關羽。不過,在小說之中,徐晃的死法比較悲劇,也是在司馬懿平孟達的時候,被孟達一箭射中頭部而死,又是一位被冤死的代表。在正史之中,徐晃死於公元227年,當時,明帝即位,徐晃在襄陽擊敗了東吳大將軍諸葛瑾,不久病死。

徐晃的兒子叫徐蓋,歷史記載不詳,也沒有多大影響力,孫子叫徐霸,也泯然眾人矣。

這五位傑出大將,為曹魏政權立下赫赫戰功,只是很可惜,大部分是虎父犬子,讓人唏噓不已。


一起為熱巴加油274


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五人中,樂進的記載最少,于禁在三國演義裡是病死的,這兩人是曹操原始發家的夥伴,曹丕絕對是不會動的,估計是病死的。張郃在孔明北伐撤退的時候死的,這個應該是真的,在蜀國一些將領的傳記裡有記載。張遼在曹丕南下東吳的時候死的,演義裡是這麼寫的,但是沒辦法確認,不過我估摸著或許是曹丕南下時,張遼受傷留下了暗疾,最後不治身亡,因為當時的醫療不咋滴。徐晃是最後一個是死的,根據孔明北伐的記錄來看,沒有說關於徐晃的事蹟,估計沒徐晃啥事,也就說徐晃也應該是病故的。所以五人也許就只有張郃陣亡、張遼可能陣亡、其他三人都是病亡的。


蘇霸賽壓錦


五子良將,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間,曹魏集團的五位軍事統帥的合稱,五人分別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五子良將”說法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蹟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後人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曹操身邊有五大謀士和五子上將,他的五大謀士是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那麼他身邊的五子良將是誰呢?這五子良將又是怎麼死的呢?

曹操手下五大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前將軍剛侯張遼

字文遠,本姓聶。原屬丁原、呂布,後投曹操麾下,自此南征北討,智勇雙全,是國家重要宿將,於後世頗負威名。主要戰功有徵天山攻討陳蘭、梅成;北征烏丸斬殺蹋頓單于;鎮守合肥抵禦孫權,並曾以寡潰眾,大敗孫吳大軍。

  右將軍威侯樂進

字文謙。曹操軍中宿將。多年來南征北伐,屢立戰功,勇猛果敢,常為先鋒。主要戰功有參與官渡之戰,以及於烏巢奇襲時斬殺淳于瓊;攻討袁氏、劉備、關羽等;後與張遼、李典合作,助守合肥。樂進在曹操軍中是以驍勇善戰而著名的。

  左將軍厲侯于禁

字文則。曹操軍中宿將,原屬鮑信,後投曹操麾下。與樂進相似,多年來南征北伐,屢立戰功,勇猛果決。性格剛毅嚴謹,肅穆好殺,于軍中有威名。主要戰功有參與呂布、袁術、張繡等討伐戰,官渡之戰攻討袁氏等戰績;可惜後來因漢水暴漲導致救援樊城失敗而被關羽所擒,求降免死;關羽敗後又被孫權勢力所執,兩度作為俘虜。回到曹魏後不久,受到曹丕壁畫諷刺,不堪羞辱而死。

  車騎將軍壯侯張郃

字儁乂。原屬韓馥、袁紹勢力,後投曹操麾下。為人識變數,擅於料敵,以巧變著稱;被曹操比喻為韓信,為劉備、諸葛亮等人所憚。主要戰功有參與西北地區的馬超、韓遂征伐、漢中攻防等戰事,以及於街亭之戰中取得大勝利。死後曹魏重臣陳群曾感嘆張郃作為“良將”,是“國之所依”。

  後將軍壯侯徐晃

字公明。原屬楊奉,後投曹操麾下。治軍軍紀嚴明,為人清廉自守。投曹以來參與許多戰事,於延津率兵擊殺文丑,於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馬超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多有戰功。特別是在解樊城之圍的戰鬥中,徐晃率軍長驅之入,一舉擊退蜀軍,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讚揚。魏明帝時期,徐晃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