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鄉村記憶」威海市>乳山市 育黎鎮

育黎鎮位於乳山市區西北部。鎮政府駐育黎村。北倚龍角山水庫,乳山河從鎮域流過。全鎮總面積110.2平方公里,耕地總資源面積5.75萬畝。轄 42個行政村,人口3.56萬人。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置育犁縣,治所位今城陰村南,為威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育黎為境內古老村莊之一,建村年代無考。地處交通要道,明末成為重要集鎮,外地經商、落居者頗多。

今育黎鎮境域,1942年為牟海行署九區。1945年為乳山縣育黎區。1958年9月成立育黎公社。1984年5月建立育黎鎮至今。

漢置育犁縣,治所位置歷史上說法不一。北宋《太平寰宇記》、元《齊乘》均記雲:“育犁,漢縣,後漢省併入牟平,在 港水側,以其地良沃,故名育犁。”但兩書所記位置有異,前者記“在今郡(指寧海州)東南一百二十里”,應在今乳山市境內;後者記“在寧海州西八十里”,當屬今煙臺市福山區境域。此後,《大明一統志》稱“在寧海州東南一百二十里”。《登州府志》雲:“ 港水在寧海州西南,考其地勢,此城當在寧海,今之育犁集即其故址,《齊乘》誤西南為西北耳”。清《福山縣誌》以《齊乘》為據稱:“縣東北五里宮家島後有舊城,土人呼為營子,疑即此城”。清末《登州雜事》稱:“牟平、育犁在今福山”。民國《山東通志》記“育犁治所在今福山城東北營子頭”。《福山區志》(1990年)仍據清《福山縣誌》舊說,將育犁縣治所記為在福山區奇章村北。

1933年,民國《牟平縣誌》總纂於清泮,為考清育犁古城確切遺址,分別去育黎和福山北營子頭兩地進行了實地考查,訪遍當地老者,觀其地形,認為“漢置縣於今福山縣治,不應僅去五里又置育犁縣,且福山亦無 港水(今名乳山河)。古城北今有城陰、育黎兩村,兩村命名,當係指居城後之義和沿用舊縣名,且距寧海州(今牟平縣治)一百二十里,與《大明一統志》所記正合,其為育犁城故址無疑”。為防後世誤傳,牟平縣誌委員會於1935年立“育犁故城碑”,於清泮親撰碑文。

漢育犁古城遺址位於今育黎鎮城陰村南一東西走向的平原地帶。古城北靠城陰村南河,南至北勇家村後,為山崗環抱。1950年後,在古城址南、北山崗上發現若干處漢墓。北勇家漢墓群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100米。城陰村北山崗上原有3座大墳冢,1970年代破壞2座,現存1座。1960年代以來,當地群眾在整地、挖蓄水池和挖果樹坑時,挖掘了許多古墓,出土了漢代畫像石、石羊、陶器、木俑、銅鏡、銅劍、鎏金鵝等近百件文物,曾多次發現漢代磚、瓦、支座、柱礎石等建築材料。1987年,城陰村村民在挖大口井時,發現耕土以下為淤沙土,厚約2.5米,淤沙土下面為草炭土,並有磚、瓦片、柱礎石和陶甕等。從地下淤沙分析,古城可能某時被洪水泥沙所淹沒。

今古城雖已湮沒,但地名猶存,據乳山市地名辦公室考證,育黎村名由來於古育犁縣名,後因“犁”字太俗,更名育黎。城陰村名意取城北之意。且兩村均位於 港水側。地名形成絕非偶然巧合,而是千百年來人民對歷史的記錄,育犁古城確在今乳山市育黎鎮境內無疑。

「乡村记忆」威海市>乳山市 育黎镇

總庫容超過億方的龍角山水庫

「乡村记忆」威海市>乳山市 育黎镇

置於漢高祖元年的育犁縣城遺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