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佛堂寺位於陽曲縣城西南的一個小山村,據清《陽曲縣志》及正殿樑架題記和殘碑記載,該寺建於金天會年間(1123-1135),元代兩次增建,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重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維修,現存主體結構為明清建築。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陽曲縣佛堂寺正殿東西牆以工筆重彩密密麻麻繪滿了一堂水陸壁畫《群仙赴會》,每組鬼神皆有執幡童子引導,幡上有題榜。每面山牆均分為上中下三層,每層繪水陸各種神鬼朝佛之圖,兩面山牆總合計約百餘幅畫面,七、八百個人物,整個大殿的畫面堪稱壯觀。在東山牆南角下部現存一方完整的清代乾隆年間善男信女集資繪製水陸壁畫的題記,有極高的歷史文獻價值,為壁畫提供了準確的年代標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佛堂寺大殿的左側配殿是一座關帝廟,不大的牆面上保留有清代的“關羽生平圖”壁畫,人物故事分組排列,與山石樹木串聯在一起,像一套精彩生動的連環畫。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太原市陽曲縣佛堂寺

佛堂寺壁畫的形式風格為明末或清初作品,畫工出自民間工匠,雖然與皇家貴族的宮廷畫師繪畫水平無法相比,但也正是這種出自民間的畫工切身感受到的民間疾苦,和手無羈絆的繪畫風格,以及來自生活中的民間題材和民間信仰,才給我們留下了形象生動、彌足珍貴的藝術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