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徐達真是朱元璋殺害的嗎?朱元璋為什麼要賜給徐達一隻燒鵝?

衝出亞馬遜YY


大家好,我是歷史愛好者逆旅行人NL,很高興今天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徐達真是朱元璋殺的嗎?為什麼要賜他一隻燒鵝?根據我對歷史的瞭解以及查詢資料得知,徐達是明朝不多獲得善終的開國將領。

徐達從小與朱元璋就是朋友,跟隨朱元璋征戰各地,力戰陳友諒,俘虜張士超,攻破元大都,徐達功勞巨大,被朱元璋稱為:"開國第一功臣"。

在建國之後,不少開國將領被殺,其中藍玉以"謀反罪"誅殺,胡惟庸及其黨羽三萬餘人被牽連,可見範圍與影響之廣之大,前前後後十多年才結束。在這些功臣之中,不乏許多人兢兢戰戰,唯恐牽連到自己的頭上,有一個人穩如泰山,始終深受朱元璋信任,他就是我們今天談論的徐達。

分析這些被殺的將領官員,從中可以看出,朱元璋痛恨的無非這三種人,貪官,企圖謀反,元朝,而仔細分析徐達,這三種沒有一項在徐達體現出來。徐達在早年跟隨朱元璋時,曾經為了救朱元璋,拿自己的性命換朱元璋出來,並且之後結為兒女親家,朱元璋曾評價:“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

由此以上,朱元璋對徐達信任有加,在其死後封為"中山王",列為開國第一功臣,朱元璋是無論是在情感上,行為上,法理上沒有理由去殺他,更何況他晚年已經身患重病,朱元璋又何必多此一舉,做出還容易招致汙名的行為來。

好了,我回答完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各位小夥伴。


逆旅行人NL


朱元璋確實給徐達送個蒸鵝,徐達是何等聰明,馬上就明白朱元璋的用意,流著眼淚把蒸鵝吃了。不久徐達就死了,但是他也是幸運的。他的家人們沒有受到牽連!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苦的皇帝,他白手起家,通過武力打敗了所有的對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太子朱標是個心腸比較軟善良的人,對儒家思想很感興趣。朱元璋擔心朱標以後控制不了那些功勳卓著的開國大臣,朱元璋告訴朱標學習軍事的重要性。還派了宋濂任太子的老師,想把太子朱標培養成為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可是朱標天性善良,很難像他的父親那樣。

朱元璋怕自己*百年*之後,太子朱標駕駑不了那些開國功臣們。雖然很多大臣沒有造反的意思,可以朱元璋還是不放心。朱元璋為了這個問題是前思後想,徹夜難眠。最後他恨下心來,為了保住自己千辛萬苦、百死一生才打下的江山,他決定拿這些立過汗馬功勞的功臣們開刀,為軟弱的太子朱標掃除障礙。

首先,把丞相胡惟庸(拉幫結派想造反)和他的餘黨1.5萬多人,都被朱元璋全部殺掉;朱亮祖(和朱元璋是宗室)和他的兩個兒子都被朱元璋給殺掉了;李善長和朱元璋是親家,由於和胡惟庸有往來,他一家70餘口,還有餘黨1萬多人都被朱元璋給殺了。

開國功臣徐達是朱元璋的發小,朱元璋的天下有一半是他率領大軍打下來的。正因為徐達是功高震主,朱元璋是對他非常的不放心。徐達是忠心耿耿,不愛金錢美女,不拉幫結派。朱元璋是實在抓不住他的把柄,有一次徐達背上生了毒瘡,醫生告戒他不能吃鵝肉。朱元璋聽說徐達生病,就派人給他送去一個錦盒,徐達打開盒子一看,裡面居然是一個蒸鵝。馬上就猜出朱元璋的用意,流著眼淚把蒸鵝吃了,不久就死了。

徐達看到蒸鵝時就明白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這個蒸鵝毒不死他,他也會想其它的方法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報達皇帝對他的所謂的*浩蕩皇恩*。


隱者康司馬


徐達的妻子謝翠娥,她還有一個姐姐謝翠英,嫁給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謝氏姐妹的婚姻開始就是一場悲劇。

她們的父親謝再興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將,朱元璋羽翼未豐時,為了籠絡人心,把15歲的姐姐謝翠英嫁給了朱文正,13歲的謝翠娥給時年30歲的徐達做了續絃。


而這一切竟然是瞞著謝再興進行的。謝再興受了委屈,偶爾會對朱元璋的做法不滿發些牢騷,朱元璋不去安慰謝再興,卻對他申斥,罰奉,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掉謝再興的心腹。謝再興一怒之下,投靠了張士誠。

朱元璋派李文忠去征討叛將。就在這個時候,在洪都保衛戰中立下大功朱文正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獎賞,也有投靠張士誠的跡象,被朱元璋發現後,把朱文正和妻子謝翠英亂棍打死,卻謊稱朱文正謀反是受了岳父謝再興的挑唆。


一年後李文忠攻打餘杭,守城的將領是謝再興的兩個弟弟和三個兒子。李文忠對天發誓,可以保全謝氏的性命,守城的將領獻城投降,回到南京後,朱元璋不顧李文忠苦苦哀求,把謝家五口在街頭處以凌遲極刑。

對於徐達的妻子謝翠娥來說,她與朱元璋之間有血海深仇。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徐達和妻子一直駐守北平,直到洪武十五年,燕王朱棣就蕃,徐達才回到南京。

一個月後,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把謝翠娥杖斃於家中,並暴屍三日。


徐達和妻子感情一直很好,但畏懼朱元璋的權勢,對妻子被殺一直隱忍不發。朱元璋做事一向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絕,徐達和他之間已經有了隔閡,必然除之而後快。

徐達背上生疳,吃了蒸鵝未必就死,可朱元璋此舉儼然有賜死之意,徐達最後也只能含恨自盡了。


花近高樓1


說徐達被朱元璋毒殺,我個人是不相信的,但關於徐達之死,作為老戰友的朱元璋多多少少還是要負點責任的。

徐達病疽,帝賜以蒸鵝,疽最忌鵝,達流涕食之,遂卒。——《龍興慈記》

這是最早關於燒鵝毒殺的說法,來自於明代王文祿編寫的一本筆記小說,當時已經是嘉靖年間,基本上也是道聽途說罷了,我認為是不可信的。而關於正史記載,就很簡單:

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明史·徐達傳》

《明史》是清朝政府編纂的,沒有采用王文祿的說法,可見這件事並不被後世人所相信,現代人仔細分析一下,也覺得不太可信。

一、朱元璋殺伐果斷

自稱“淮右布衣”的朱重八是何等人物,洪武年間四大案,無數功勳、官員人頭落地,他都毫不猶豫,連曾經被朱元璋比作蕭何的李善長都沒放過,如果要殺掉徐達,他不會使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鐵血洪武”不是白叫的。

二、背疽本就難以治癒

背疽是癰疽的一種表現形式,用中醫的話來講就是外感風溼火毒,西醫來說就是有炎症。在現代看來,不過是打點抗生素的問題。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像治癒背疽更多是依靠自己的抵抗力,當時徐達已經五十多歲,已經屬於老年了,抵抗不了疾病也很正常,朱元璋沒必要多此一舉的毒殺徐達。

三、僅是燒鵝比較難

鵝肉的中醫屬性是:溫熱內蘊者、皮膚瘡毒、瘙癢症者、痼疾者忌食。可見燒鵝確實能夠使背疽病情惡化。

但是背疽也分情況,有一種是癰疽形狀凸起飽滿,顏色深紅,或者化膿,濃液稠厚,疼痛劇烈,說明是病人體內火毒壅盛,這個時候象鵝這類的溫熱性的東西就不能吃的,吃了肯定要加重病情,象背疽這樣大面積的感染就有可能危及生命的。

還有一種背疽,形狀不太飽滿,顏色淡紅,或者化膿,膿液清稀,隱隱作疼,說明病人的火毒不盛,抵抗力低下,這時候吃鵝這類的溫熱性的東西還能增強患者的營養,促進傷口癒合。

因為鵝肉的另一種屬性就是:適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還有一個就是量的問題,很多人都知道海鮮和維生素C不能同時服用,但其實在量不夠的情況下,其實沒啥問題,最多就是拉肚子而已。同理,一隻燒鵝就要了命,也不是那麼科學。

四、徐達患病時間較長

從史料看,徐達在洪武十七年時就已經患病,他還在北平,中間稍有好轉,但在第二年就病情加重去世了,可見徐達當時因為年老體弱患病許久了,如果朱元璋要殺他,沒必要等那麼久才動手,徐達的後代們也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要知道,朱元璋最擅長斬草除根了,夷三族都是小意思了。

那為何我要說,朱元璋還是要對徐達的死付一點責任的呢?

徐達去世的時候,是在洪武十八年,你看看在這之前和之後所發生的事兒吧: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藍玉案。胡惟庸與藍玉案件習稱“胡藍之獄”,是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的政治事件,而“空印案”與“郭桓案”則是對涉嫌貪墨的官吏進行大規模的鎮壓。

也就是說,這些年間朱元璋掀起的腥風血雨對徐達是有極大觸動的,很可能他也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參考歷史上兩位死於背疽的名人:宗澤和范增,他們死因的背後都是憤懣。徐達的背疽也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生成的,加上連年的征戰,最後拖垮了身體。所以我說,朱元璋即使沒有殺害徐達,但也間接的促成了他的死亡。


黑水布衣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

徐達是朱元璋兒時的夥伴,也是一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將軍,在朱元璋還沒有成為主公的時候徐達就是他的得力干將。在朱元璋攻下應天以後,一邊是陳友諒,一邊是張士誠,這兩個人的勢力都比他厲害。

朱元璋定下戰略,先打陳友諒再打張士誠,於是徐達開始跟隨朱元璋打擊陳友諒,在這場戰爭中徐達率軍擊潰陳友諒,可謂功勞不小,然後又跟隨朱元璋打擊張士誠,最終將張士誠活捉,其中徐達也是以大將的身份征戰的。

這次戰爭之後就成為徐達自己表演了,在此之後朱元璋已經不統軍,軍權都交付到徐達手中,徐達揮軍北上,開始向元朝軍隊進攻。打敗了元朝的諸多名將,活捉了很多王公大臣,直至打到北京城下。

這時候徐達和元朝名將王寶寶開始決戰,並最終打敗了這位元朝第一名將,將元朝的政權徹底推翻。攻下北京城以後徐達繼續進攻陝西和山西一帶,在這裡和元朝十萬大軍相遇,並擊敗元朝軍隊。徐達還在明朝建立後作為統帥進入蒙古復地作戰,在那次戰役中也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可以說朱元璋指揮軍隊打下了南方地區,而徐達則幫助朱元璋指揮軍隊打下了整個北方的廣袤領土。明朝建立後,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說徐達是明朝第一開國功臣也毫不為過。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民間傳說是被朱元璋賜死的,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有這幾點:首先是徐達立的功勞實在太大,所謂功高震主,朱元璋怕自己的兒子掌控不了他所以要殺他;其次是朱元璋在得天下以後已經用不到徐達了,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的猜忌心理是很重的,所以要殺徐達鞏固自己的統治:有一天徐達背生癰疽,而民間傳說是生癰疽最忌吃蒸鵝,於是朱元璋賜了一盤鵝肉給徐達吃,徐達最後涕淚交流之下,當著內侍的面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

但這只是傳說,吃鵝而死的說法並不可信。

首先徐達雖然是功臣,但他為人謙和謹慎,恪守本分,擔任丞相期間僅僅是掛了一個虛名,而且自己在掌握兵權的時候也是等到冬季就把兵權交回,等到春天的時候再向皇上去領兵權,從來沒有做出過威脅皇帝統治的舉動,因此明太祖並不具有殺他的動機。

其次朱元璋若真想殺徐達不會採用這種類似於暗殺的手段,歷史上的朱元璋每次屠殺功臣必是血雨腥風牽連甚廣,如胡惟庸案殺戮了三萬人,藍玉案殺了一萬五千人,而且每次都是斬草除根不留後患。若真是朱元璋殺了徐達,怎麼可能還讓徐達的兒子繼任爵位,徐達的女兒還嫁給了太子朱標,徐達死後,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功臣廟,位皆第一。徐達死後備極哀榮,由此可看出,一直到死,朱元璋對他還是很器重的。

第三,徐達去世之時,正是明太祖需要用兵之際,蒙古來犯,正是需要武將的時候,明太祖不可能選擇在這樣的緊要關頭殺害徐達,雖然朱元璋殺了很多功臣,但是特別忠心的,比如湯和,徐達,沐英這種,他是不太會殺的。

綜合這些因素聚合在一起來看,朱元璋是沒有殺死徐達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言,就是因為徐達的功勞太大而朱元璋有屠殺功臣的惡名,再加上他英年早逝,很多人不相信是病死的,但是在實際的史書中記載,由於常年征戰,徐達身體一直不好,最終病死。





西城長樂


朱元璋對曾經協助自己建立明朝江山的功臣們,很多都下了狠手,殺貪官還能理解,但是殺功臣的時候,朱元璋也是毫不客氣的。比如徐達,相傳徐達當時已經生了背疽,眼看著就已經沒幾天能活了,大半個身子都入土了,但是朱元璋還是賜給他一直燒鵝,吃了燒鵝之後的徐達就一命嗚呼了,可以說是朱元璋賜死了徐達。朱元璋明知徐達活不了多久了,為什麼還要賜死他呢?

image.png

  公元1384年,留守北平的徐達背部生疽,眼見活不成了,對於這位老兄弟,朱元璋很是關心,先是派他的長子徐輝祖帶著自己親筆信前去慰問,不久,又將徐達從北平接到應天府,1385年,徐達病逝應天府,享年53歲。

  對於徐達的死,正史的說法是病死,自然死亡,而野史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被朱元璋毒死,另一種則是徐達背部生疽,不能吃燒鵝,朱元璋卻賜給他燒鵝,含淚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

  正史記載,未必可信,野史記載,也未必沒有道理,為何徐達背部生疽,眼見活不成,為何朱元璋還要賜死他?原因有三,最後一點很現實。

image.png

  原因一:徐達地位太高

  1363年,番陽湖之戰,徐達大敗陳友諒,1365年,徐達攻克平江,滅掉張士誠,1368年,徐達攻入元大都,1369年,圍攻蘭州,1370年,將元軍趕至漠北......

  徐達開國功臣這一名號,朱元璋都認可,在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碑文中,便這樣說。

  但這第一功臣,也是第一威脅,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殺了很大一批功臣,藍玉、胡惟庸案,牽連一大批人,這些開國功臣一死,更顯得徐達樹大招風,出眾的軍功,便成了徐達的催命符。

  只要徐達活著一天,朱元璋便一天不能安枕入眠,雖然是生死兄弟,但除掉徐達,勢在必行。

image.png

  原因二:徐達是朱棣老丈人

  太子朱標,是朱元璋欽定的繼承人,但朱標的太子之位,並非沒有競爭者,燕王朱棣,便是最有利的競爭者之一,很不幸,徐達便是燕王朱棣的老丈人。

  只要徐達活著,這杆旗往那兒一立,人才便會源源不斷湧向朱棣,這樣一來,太子之位便會受到威脅,將來極有可能出現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局面,這是朱元璋最不願意看到的場景,殺兒子朱棣,朱元璋下不去手,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賜死徐達。

  原因三:徐達比朱元璋小4歲

  徐達比朱元璋足足小了4歲,別看僅僅4歲,這對古人來說,卻是很大的差距。

  是,徐達背部生疽,奄奄一息,但誰敢保證他不會挺過來?要是徐達真活過來了,將來自己死了,朱標繼位,那還不是霍光第二?

  老朱家的江山,如何能讓別人染指,即便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也不行,殺徐達,勢在必行,與其將來再找機會,不如趁這個機會,除掉這根心頭刺。

image.png

  徐達是跟隨朱重八一同打天下的開國元勳,最後的死因卻眾說紛紜,很多人都猜測徐達是被朱元璋送去的燒鵝毒死的。

  徐達和朱重八一樣,同為草根,務農為生,但是卻勇猛剛毅,處處敢於爭先,不落人後。

  當年也是應朱重八的邀約入伍,追隨郭子興,其後更在滁州一役當中嶄露頭角。因為滁州糧草供給不足,所以二人轉而攻打和州,不料朱重八卻被孫德崖抓走。為了救回朱重八,徐達提出用自己換朱元璋,至此兩人便結下了救命之恩。

  至正十九年,徐達智取池州,並且繳獲甚多輜重,被朱元璋封為上將軍,此時的徐達剛剛二十七歲,正是血氣方剛之時。隨後,徐達又受朱元璋之命,四處征討,平定天下。

  多年的征戰損耗了這位大將軍的身體,至晚年已經疾病纏身,不似當年的威武霸氣。很多人猜測朱元璋賜死徐達,主要是出在御賜的燒鵝上,那麼這個燒鵝有什麼問題呢?

  其實這個燒鵝本身並沒有做過手腳,只是徐達年老,患了背疽,所以不能食發物。那麼徐達是因為吃了燒鵝這種發物而死的嗎?首先來說一下燒鵝能不能吃死人。背疽是一種背部的皮膚呈現化膿性感染的一種疾病。聽起來很複雜啊,其實也是挺折磨人的,尤其是在消炎藥匱乏的古代。

  燒鵝確實是發物,但是卻不能致人於死地。朱元璋賜燒鵝給徐達,讓他心裡發覺自己被皇帝猜忌,所以才自盡身亡。畢竟胡案在前,誅殺功臣磊磊,徐達和朱元璋自小一起長大,也是心知肚明,自盡或許是自己最體面的死法。




海天易峰


關於明朝第一名將徐達,故事很多,而最有爭議的就是朱元璋賜給生病的徐達燒鵝的故事,那這個故事可信嗎?

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後,開國將領都被封賞。但是這個時候朱元璋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同時也為給自己的接班人掃清道路,便開始屠戮名將,許多開國大將都被朱元璋屠殺,甚至不惜大肆株連。

徐達是明朝最為能征善戰的將軍,他也沒能逃過朱元璋的屠殺,開國以後徐達由於身體在長期的軍事戰爭中勞累,已經很差了得了重病,於是果斷辭去官職,想安心在家中養病,但是朱元璋最後也沒有放過他。

一次徐達的背瘡發作,朱元璋派太醫去看病,回來後太醫稟報朱元璋說徐達的背瘡很嚴重,不能吃發物。但是朱元璋為了殺死徐達,於是派太醫給徐達送去一隻燒鵝,徐達看到後淚流滿面,告訴太醫趕緊逃命,以免朱元璋株連,然後吃掉了燒鵝,最終發毒而死。

這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人都信以為真,實際上這卻是野史的傳聞,正史沒有這樣的記載,徐達確實是死於疾病,但是並沒有記載朱元璋賜燒鵝的事件。

事實上,這件事可能不是真實的,因為徐達的忠心朱元璋是知道的,其次他們兩個還是兒女親家,還有徐達一直都非常低調,開國後不久徐達就病了,一直在養病。

面對這樣的徐達朱元璋是不是會痛下殺手,我們不得而知,野史這樣記載可能無中生有,畢竟朱元璋把開國功臣殺的乾淨,所以也認為不會放過徐達,才編了這個故事。也可能不是空穴來風,朱元璋真的這麼做了,把正史也給改了。可能之後的考古發現會解開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


煙雨笑春風


我認為朱元璋送燒鵝是確有其事,但是朱元璋要殺徐達純屬無稽之談。

朱元璋雖然弒殺,但是也有一個規律,那就是以下任皇帝的駕馭能力為參考,他第一次大開殺戮是以朱標駕馭大臣的能力為考量的,由於藍玉等人都是鐵桿太子黨,所以他沒有選擇殺掉藍玉,相反非常重視藍玉。第二次大開殺戒,是朱標死後,以朱允炆的能力為考量的,這個藍玉就在必殺人員之列了。

而徐達是在洪武十八年去世的,當時朱標還健在,鬧得轟轟烈烈的“胡惟庸案”也過去了五年,而徐達一直就與胡惟庸不對付,這個時候,朱元璋斷然是沒有殺徐達的理由的,何況當時最重要的明朝北大門——北平是徐達鎮守的。另外,徐達在朱元璋面前極為低調,表現的非常忠誠,朱元璋多次試探,徐達都交出了完美答卷。所以,於情於理,朱元璋都不會選擇殺徐達。

而且,不管是醫學古籍記載,還是現代醫學理論,都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燒鵝可以致死背疾之人。


文史並蒂


  原因一:徐達地位太高

  1363年,番陽湖之戰,徐達大敗陳友諒,1365年,徐達攻克平江,滅掉張士誠,1368年,徐達攻入元大都,1369年,圍攻蘭州,1370年,將元軍趕至漠北......

  徐達開國功臣這一名號,朱元璋都認可,在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碑文中,便這樣說。

  但這第一功臣,也是第一威脅,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殺了很大一批功臣,藍玉、胡惟庸案,牽連一大批人,這些開國功臣一死,更顯得徐達樹大招風,出眾的軍功,便成了徐達的催命符。

  只要徐達活著一天,朱元璋便一天不能安枕入眠,雖然是生死兄弟,但除掉徐達,勢在必行。

  原因二:徐達是朱棣老丈人

  太子朱標,是朱元璋欽定的繼承人,但朱標的太子之位,並非沒有競爭者,燕王朱棣,便是最有利的競爭者之一,很不幸,徐達便是燕王朱棣的老丈人。

  只要徐達活著,這杆旗往那兒一立,人才便會源源不斷湧向朱棣,這樣一來,太子之位便會受到威脅,將來極有可能出現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局面,這是朱元璋最不願意看到的場景,殺兒子朱棣,朱元璋下不去手,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賜死徐達。

  原因三:徐達比朱元璋小4歲

  徐達比朱元璋足足小了4歲,別看僅僅4歲,這對古人來說,卻是很大的差距。

  是,徐達背部生疽,奄奄一息,但誰敢保證他不會挺過來?要是徐達真活過來了,將來自己死了,朱標繼位,那還不是霍光第二?

  老朱家的江山,如何能讓別人染指,即便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也不行,殺徐達,勢在必行,與其將來再找機會,不如趁這個機會,除掉這根心頭刺。

  徐達是跟隨朱重八一同打天下的開國元勳,最後的死因卻眾說紛紜,很多人都猜測徐達是被朱元璋送去的燒鵝毒死的。

  徐達和朱重八一樣,同為草根,務農為生,但是卻勇猛剛毅,處處敢於爭先,不落人後。

  當年也是應朱重八的邀約入伍,追隨郭子興,其後更在滁州一役當中嶄露頭角。因為滁州糧草供給不足,所以二人轉而攻打和州,不料朱重八卻被孫德崖抓走。為了救回朱重八,徐達提出用自己換朱元璋,至此兩人便結下了救命之恩。

  至正十九年,徐達智取池州,並且繳獲甚多輜重,被朱元璋封為上將軍,此時的徐達剛剛二十七歲,正是血氣方剛之時。隨後,徐達又受朱元璋之命,四處征討,平定天下。

  多年的征戰損耗了這位大將軍的身體,至晚年已經疾病纏身,不似當年的威武霸氣。很多人猜測朱元璋賜死徐達,主要是出在御賜的燒鵝上,那麼這個燒鵝有什麼問題呢?

  其實這個燒鵝本身並沒有做過手腳,只是徐達年老,患了背疽,所以不能食發物。那麼徐達是因為吃了燒鵝這種發物而死的嗎?首先來說一下燒鵝能不能吃死人。背疽是一種背部的皮膚呈現化膿性感染的一種疾病。聽起來很複雜啊,其實也是挺折磨人的,尤其是在消炎藥匱乏的古代。

  燒鵝確實是發物,但是卻不能致人於死地。朱元璋賜燒鵝給徐達,讓他心裡發覺自己被皇帝猜忌,所以才自盡身亡。畢竟胡案在前,誅殺功臣磊磊,徐達和朱元璋自小一起長大,也是心知肚明,自盡或許是自己最體面的死法


大海zhai海


確切的說是徐達背疽病死,先看兩段明史料:

  • “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

————《明史·徐達傳》

  • (十七年)是年,太陰數犯上將,上憂之,詔達還朝。十二月,有疾,上遣使四召名醫治之。及禱于山川城隍之神曰:“曩者,天下有亂,朕命將偃兵息民,大將軍徐達之功為多,今疾勿瘳,朕特告神,願全生數載,固寧萬姓,朕他日與達同往,惟神鑑之。”至是薨,年五十四。

————《明太祖實錄》

兩則史料雖有些出入,但可讀出以下信息:

第一、1684年,月亮有異象,不利於將星,太祖特別厭惡這件事。

第二、兩則官方史料均記載徐達病死。

第三、對於徐達的死,朱元璋都表現出了擔憂和悲痛的心情。

並且《明史》為清朝所修,清朝為宣揚正統黑朱明的地方不少,如果徐達被謀殺,肯定要記於歷史,但是張廷玉並未記載,足以說明謀殺系子虛烏有。

關於徐達被謀殺說出於野史:明朝吳中才子徐禎卿的《剪勝野聞》,明朝王文祿《龍興慈記》。

《剪勝野聞》本來是一部筆記體小說,不能作為史料,但是卻被清朝趙翼名作《廿二史札記》所誤用,清趙翼《廿二史札記》轉述了這個故事,才說是“賜以蒸鵝,疽最忌鵝”,趙翼本人認為這是“傳聞無稽之談”,但“徐達吃蒸鵝而死”卻從此廣為流傳。

《龍興慈記》是記述母親講朱元璋故事的一本書,他母親是聽其外祖父所言,不能作為史料,裡面只是隱晦地敘述了二者關係,並無"賜蒸鵝"記載。

本人也認為徐達系病死非謀殺,理由如下:

  • 第一,徐達在朱元璋創業中居功至偉,從淮西二十四將南下定遠,到北征討元,戰功卓著。朱元璋曾經稱讚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所以朱元璋沒有理由殺他。
  • 第二,徐達死後,朱元璋給予了他無限哀榮:親至葬禮以示悲瘍,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依朱元璋的性格,不會陰陽兩面,所以可以認定為病死。
  • 第三,徐達死後,他的兒女都非常顯赫。徐達有4子3女。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繼承爵位,受封魏國公。幼子徐增壽蔭官左都督,徐達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長女嫁於燕王朱棣,次女嫁於代王朱桂,三女嫁於安王朱楹。這樣,徐達被謀殺確實說不通。
  • 第四,朱元璋大殺戮武將在太子朱標死後(1392年),第二年有了藍玉案,在洪武十七年,北元尚未滅,正是用將時機,所以第一武將不會被殺的。(1388年,藍玉捕魚兒海大捷,北元亡)
  • 第五,假設朱元璋想殺徐達,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有一萬種方法,何必用"賜蒸鵝"的手段夭下皆知,給自己抹黑呢?
  • 第六,從現代醫學看來,背疽是背部發生了大面積急性化膿性感染,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導致的。而鵝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肪,並不含有能導致病情惡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強患者的營養,所以吃鵝肉和死亡沒必然聯繫。

徐達被朱元璋謀殺說,是人們基於朱元璋濫殺功臣上的添枝加葉,道聽途說,滿足獵奇心理及茶餘談資吧。

個人粗解,歡迎典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