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覺得村裡衛生室有必要保留或補助嗎?

龍百曉生


我認為這個問題一定要站在農民的角度來說道理

很簡單,就問一個問題:村衛生室的存在,或者村衛生室沒有了,會不會讓你感到方便、有沒有在你急需的時候幫到你。

有人說村衛生室都是有關係的人搞的、村衛生室醫療技術太差,所以沒必要存在,那麼村裡真沒有衛生室了,你的生活是不是更好了,如果是,那就應該撤掉。但是實際呢?請仔細思考一下再回答。

如今回看記憶中的鄉村衛生室

99鄉親是趕著計劃經濟尾巴的那一代人,小的時候村裡有小學、醫療站、米麵加工廠、供銷社商店、理髮鋪子、還有一個油坊。最早消失的是油坊,我們小時候也去油坊舊址玩耍,能聞到土地上的油餅殘香。接著米麵加工廠也沒了,村裡人稻穀脫殼、壓麵條得用架子車拉著糧食去鄰村。然後是理髮鋪子,覺得村裡的手藝不好,結果就是得趕到鎮裡去,騎車幾十分鐘,然後多花上幾塊錢。

慶幸的是,我們村裡的小學、醫療站至今仍在。只不過我們村小學的存在是伴隨著周邊四五個村的小學的撤銷同時發生的,如今周邊村落的小孩子得走很遠的路到我們村上學,冬天時候天不亮就得出門,穿過田野、寒霧籠罩、走過無人的小路,對這些小孩子而言,我們村的小孩真值得羨慕。我們村的醫療站還能堅持,是因為接手醫療站的人從衛校畢業,確實有一些技術,頭疼腦熱的也能看的湊效。心也比較善,有錢沒錢都接待,遇到急事也願意伸手相幫。鄰村也有過醫療站,但是後來都維持不下去了,這些村子的人都會到我們村來找他看病。對他們而言,沒有誰會覺得這是方便的。要麼就去城裡看,有車的開車,沒車的等公交,然後在城市大醫院的各個窗口問、各個窗口等、一張一張的百元鈔票花出去.....

然後你就會覺得,村裡有小學能讓孩子讀書、有醫療站能照顧到頭疼腦熱真是方便不少。

去年秋天,我們村的幼兒園也開園了,市教育局撥款建設、教師公開招聘,為什麼這個項目會落在我們村,原因還是在於村裡一直有小學在正常教學。反看周邊村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幾乎全部撤掉了,教育資源都集中到了我們村裡。但是在我小時候,這些村子都有幼兒園(我們叫學前班)、都有小學。這些村子的人現在即使想搞幼兒園、想重新辦起來學校,也是不可能了。

新水平的村莊衛生室和新一代的赤腳醫生是彌補鄉村公共服務缺失的重要一環

赤腳醫生這個稱呼和村衛生室是並存的,幾十年前有鄉村衛生室,也有赤腳醫生。幾十年後鄉村衛生室幾乎不見,赤腳醫生也早已經成為歷史名詞。

當前我們說發展不充分,指的就是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太大。對於鄉村的落後,更準確的描述是“欠發展、發展滯後”,人力、資金、技術、消費等各種資源長期向城市集中,造成鄉村地區越來越疲弊。

目前農村地區,老齡化、空心化嚴重,老人婦女兒童是鄉村的常住群體,進入老年後對醫療保障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是好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城市的局面短期內無法改變,我們無法想象,當村落裡的醫療室統統不見後,老人們的日常身體健康監測、慢性病調理、科學用藥、疾病問診諮詢等等這些方面的需求怎麼來滿足,總不能都趕到城市醫院去吧!

當務之急,不僅要制止農村醫療室消失,還要加大對基層醫療服務工作者的培養、安置、挽留,讓他們成為監控農村留守群體身體健康的一雙眼睛、成為及時向上級醫療單位反饋危急病患的一雙快腿、成為利用智慧醫療手段對接先進診療技術服務農民的一雙巧手......

結合當前農村地區人口結構、年齡結構的變化;結合城鄉之間社會服務綜合水平的差距,99鄉親認為,醫療保障是大民生、大關懷,村莊裡的衛生室不但不能撤除,還必須加強存在、提升能力、更新升級,成為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一道有力保障。

99鄉親


應該保留,我就是村醫,說實話,覺沒有好覺,好飯沒有好滋味,早晨7點左右上班,因為生病的學生要去看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去衛生所隨訪,測血糖,好一陣忙活,9時左右一般疾病患者,不能來衛生所的患者要出診治療,中午飯要一個小時吃完,下班了,患者趁吃飯時間再看病拿藥,吃完飯,患者還是稀稀疏疏的來,想午休10分鐘左右有時都撈不著,晚上飯要到8點,還是要斷斷續續吃接近一小時,這樣反反覆覆工作,到春節了,大年三十,年初一還是忙,就想著什麼時候能去睡個懶覺,出去旅遊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兒子一開始說要學臨床醫學,後來又改變了,太累等考試成績出來了絕對不學醫。


馬里亞納海145497276


我是一名離崗的村醫,從事村醫工作47年,從赤腳醫生到鄉村醫生,由於年老多病我志願申請退出了村醫隊伍。在我退出後很長時間直到現在都還有人找看病。有的都說您不看病了我們真的很不方便,也不習慣,我們現在有病了只能到其他村或者到醫院去看病了相當不方便。所以我認為村醫和村衛生站還是應當鞏固,因為村醫確是為農村中的留守兒童,老弱病殘者和一些慢性病人家人在外打工,住醫院又沒人去照顧的這些人離不了的家迋醫生。


青山307


衛生站是必須保留和補助的。衛生站在鄉村發揮了重要作用,一般的常見疾病能給予治療,讓村民不用走出家門在家門口中就能得到診治,藥費較便宜。特別是一些不能或者不放便出門的病人(如中風後遺症病人、殘疾病人等不能走動)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上門出診。鄉村醫生刻苦耐勞,基本上都是24小時上班,兼住在衛生站裡,在急診放面,能做好簡單處理和轉接工作。

隨著老的鄉醫退休和辭退,年輕的醫生不願到農村當鄉醫,每年消失很多衛生站,大量衛生站沒人繼承。國家現在是逐步加大補助留住老的鄉醫,吸引新的醫生來從事鄉醫。


范範之輩Li


我覺得還是有保留的必要。

我們老家的村診所,我不管什麼時候去,都會看到很多人在看病。在裡面接受治療的基本是以老人和兒童居多,因為我們那個診所兒科中醫非常厲害。我平常孩子發燒有時候都會驅車三四個小時特意去那裡給孩子看,不用打針,挺好的。

在農村,老人有時候如果生病,要去到鎮上醫院的話,距離有點遠,一般就喜歡到村診所看看,現在村診所也都可以辦醫療報銷了,也方便。而且一般村診所醫生醫術還蠻厲害,經驗比較豐富,多半都是全科全能。我覺得我們老家那個村診所醫生兒科方面真是厲害,據說是祖傳的。雖然沒有那個醫生的什麼技術職稱,但是醫術確實有名氣的。

還有,村診所醫生會上門給病人打針。有時候,我們那邊有老人在家,不肯去醫院的,鄉里鄉親都熟,村醫生他會上門打針,或時不時的看看情況什麼的,也不會額外收費。





腦殘的狐狸


這個還用問嗎,太有保留的必要了,我今年43從長到16歲去當兵就不知道醫院門朝哪裡開,得個病都去找我舅他就是我們鄰村的村醫以前叫赤腳醫生,我小時候特別容易得扁桃體炎發燒,一般去他那裡就拿三天藥吃完差不多就好了,在不好打幾天青黴素也就好了,去醫院呢掛號排隊找醫生護士多麻煩,去了就能看還便宜。


流浪者王林


鄉村衛生室,客觀講是應該保留並加以扶持的。鄉村醫生帖近農民,靠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給患者治病,不用讓患者作這樣那樣的機器檢查,收費較低,又能治病,服務熱情及時,解決了農民小病不出村就能治癒的問題,為農民就醫提供了很大的方面,普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幸福時光周


村衛生室的前身是村級醫療診所,人們有點傷風感冒孩子們有點不舒服發燒上火等小病都是在村裡看。以前都是赤腳醫生,都是憑藉多年的臨床經驗給人們診治,人們也很信服。現在改成村級衛生室,就我們村來說吧,近些年又配置了多種先進醫療器械,定期給人們量血壓測血糖,上級醫療機構還在村裡給人們進行義診,化驗血液,各種服務,都是在村衛生室進行。村裡沒有衛士室人們看病就不那麼方便了。所以有必要保留。


依林


保留是必須的,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加強農村防疫,醫療都有著重大意義。當年毛主席號召把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一大批經過培訓的赤腳醫生扛起來農村防疫和治療的重擔,為農村農民的健康做出了貢獻。

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問題出現,村衛生室勢必要進行調整和加強,以進一步夯實村基礎衛生。比如

1.很多地方的鄉村人口外遷縣城居住或長期在外工作,村衛生室應該配合鄉村合併而合理配置數量,輻射地點等

2.大量鄉村醫生整體醫療水平低的狀況要扭轉。除了國家實行的鄉村醫師,動員受過系統學習的醫學院校人才加入到鄉村隊伍,還要對鄉村醫生隊伍實施不間斷的定期技能培訓,嚴格的三基三嚴考核,加強對常見病的診斷治療,加強疾病預防的管理,尤其是傳染病。

3.加強村衛生室的抗生素,激素等藥品的管理,部分鄉村醫生把三要素(抗生素,激素,維生素)當成神器,存在濫用。

4.騙取或套取醫保的村衛生所,村醫必須嚴厲打擊

5.村衛生室可以融進醫聯體,讓醫聯體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農村,比如三甲醫院要承擔起自己轄區的村醫的定期培訓,教育,考核等,專家定期下去坐診治療等,幫、扶、帶要常態化

6.掃除轉診的壁壘和障礙。對急病、大病、頑病、疑難病等能順暢轉診等

總之,用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村衛生室的存在性,相信通過努力,廣大農民的健康會有更好的醫療服務支撐


微創抗衰劉大夫


我覺得,農村的衛生室應當保留,並且適當地提高醫務人員的工資,讓他們全心全意為農村裡農民服好務。只有保證農村醫生有合理的待遇,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了,他們才能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醫務工作中。

農村衛生室,在七八十年代,那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記得電影《春苗》講得就是村醫的故事,一首《赤腳醫生向陽花》唱的農民心中喜洋洋,深深地唱出了農民的心聲。現在,隨著社會進步,科學發展,農村裡農民的健康觀念更強了。村衛生室原有的設備己越來越難以滿足現在的需要了,村醫生的水平也越來越要求高了。很多早年的赤腳醫生已走了,剩下的也已老弱病殘了,國家應當重視這些人的老年保障,並予以適當的補貼,讓他們能夠安度晚年。

我覺的吧,農村衛生室的建設,國家應以政策及資金上的支持,最好再派些全科醫學的大學生到農村。這才是農村農民最需要的工作,農民會拍手歡迎呢。

”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了人民身體健康”。這才是農村衛生工作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