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蕎麥,見過嗎?莖葉降壓、止血;種子健脾消積、下氣寬腸


蕎麥,見過嗎?莖葉降壓、止血;種子健脾消積、下氣寬腸

蕎麥

來源產地

蓼科蕎麥屬植物蕎麥,以種子、莖、葉入藥。秋季採收,曬乾。

全國各地都有分佈和栽培。

別名烏麥、荍麥,花蕎、甜養,蕎子。

蕎麥,見過嗎?莖葉降壓、止血;種子健脾消積、下氣寬腸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直立,多分枝,光滑,淡綠色或紅褐色,有時生稀疏的乳頭狀突起。葉互生,下部葉有長柄,上部葉近無柄;托葉鞘短筒狀,頂端斜而平截,早落;葉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緣,兩面無毛僅沿葉脈有毛。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頂生或腋生;花梗長;花淡紅色或白色,密集;花被5深裂,裂片長圓形;雄蕊8,短子花被;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有三銳稜,長大於寬,頂端漸尖,黃褐色,光滑。花、果期7-10月。

蕎麥,見過嗎?莖葉降壓、止血;種子健脾消積、下氣寬腸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甘、平,寒。

莖葉:

降壓,止血。適用於高血壓,毛細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風,視網膜出血,肺出血。

種子:

健胃,收斂。用於止虛汗。炒香研末,外用收斂止汗,消炎。

《中藥大辭典》

種子味甘,平寒,無毒。

入脾、胃、大腸經。

開胃寬腸,下氣消積。治絞腸痧,腸胃積滯,慢性洩瀉,噤口痢疾,赤遊丹毒,癰疽發背,瘰癧,湯火灼傷。

《中華本草》

種子甘;微酸;性寒

歸脾;胃;大腸經。

健脾消積;下氣寬腸;解毒斂瘡。主腸胃積滯;洩瀉;痢疾;絞腸癌;白沙;帶下;自汗;盜汗;皰疹;丹毒;癰疽;發背;瘰病;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或制面食服。外用:適量,研未摻或調敷。

蕎麥,見過嗎?莖葉降壓、止血;種子健脾消積、下氣寬腸


【運用】

①治絞腸痧痛:

養麥面一撮。炒黃,水烹服。

②治禁口痢疾

:蕎麥麵每服二錢。砂糖水調下。

③治男子白濁,女子赤白帶下:

荍麥炒焦為末,雞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日三服。

④治小兒油丹亦腫:

蕎麥麵醋和敷之。

⑤治痘疹潰爛,膿汁淋漓,疼痛者:

蕎麥,磨取細面,痘瘡破者,以此敷之;潰爛者,以此遍撲之。

⑥治湯火燒:

蕎麥麵炒黃色,以井華水調敷。

⑦治蛇盤瘰癧,圍接項上:

蕎麥(炒,去殼)、海藻、白殭蠶(炒,去絲)等分。為末,白梅浸湯,取肉減半,和丸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後臨臥米飲下,日五服。其毒當從大便洩去。若與淡菜連服尤好,淡菜生於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雞、羊、酒、面。

⑧治腳雞眼:

以荸薺汁同蕎麥調敷腳雞眼。三日,雞眼疔即拔出。

⑨治瘡頭黑凹:

蕎麥麵煮食之,即發起。

蕎麥,見過嗎?莖葉降壓、止血;種子健脾消積、下氣寬腸


⑩治癰疽發背,一切腫毒:

荍麥面、硫黃各二兩。為末,井華水和作講曬收。每用一餅,磨水敷之,痛則令不痛,不痛則令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