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故事:"興隋九老"之一的靠山王楊林,實力如何?當時有幾人能夠勝過他?


作為中國歷史上鮮有的繁華且短命王朝,隋文帝一手建立的楊氏政權也同秦朝一樣兩代而亡。然而,時勢造英雄,在隋唐"七十二路煙塵起,百萬英魄繞黃泉"的時代,自然而然地湧現出一大批或戰死沙場,或功成名就的武將。他們的事蹟在後人創作的小說《說唐全傳》《興唐傳》等廣為流傳,甚至一度被搬上熒幕,成為評書界的寵兒。

在小說中高手如雲的背景下,楊林的實力雖然不及廣為人知的李元霸、宇文成都等人,但在老一輩的人物中也算是出類拔萃數一數二的了。作為開隋九老之一的他,同忠孝王伍建章、大元帥高熲、上柱國賀若弼、大都督魚俱羅、昌平王邱瑞、上柱國韓擒虎、雙槍將定彥平、越王楊素一起為隋朝大業汗馬功勞,這才被封為"靠山王",當然這只是文學作品中對他人生成就的最高概括,至於具體實力,我們一一道來。

《說唐全傳》中記載楊林面如傅粉,兩道黃眉,身長九尺,腰大十圍。善使兩根囚龍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萬夫不當之勇,在大隋稱第八條好漢。至於這位好漢的實力,我們還是要扒扒他廣為人知的正戰績,才能下結論。

故事:


楊林VS秦旭、秦彝、秦瓊爺孫三人。

在小說《說唐全傳》中,楊林初次登場就已經是周國行軍都總管的身份。當時他奉命率軍攻打北齊,而秦旭也是在晉陽護駕,然而敵眾我寡,楊林最終還是攻破晉陽,秦旭戰死。而後又楊林率軍攻打濟南,濟南守將秦彝因北齊丞相高阿古開門投降,導致濟南城迅速失守,秦彝在此戰中也未能倖免,戰死沙場,楊林則將秦彝盔甲收藏。至於秦瓊,在同程咬金等人劫取生辰綱時,就被楊林所緝拿,只不過當時的楊林還不知曉他就是秦彝的後代,反將其收為義子,成為第十三太保。後來秦瓊在山東造反,並挑明身份,但是還是敗在了楊林手下。

一門三父子,皆為楊林手下敗將,單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楊林的武力是足以支撐其"靠山王"這個封號的。然而,縱然楊林再怎麼厲害,遇到這些人時,也仍然要低頭臣服。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同一小說背景下能擊敗楊林的人物。

作為《說唐》《興唐傳》等古典小說中bug級別的人物,隋唐十八好漢之首李元霸的實力單單從他一身的氣力值就足以看出: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無人能敵;使一對金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在這樣一個力量級"怪物"面前,楊林壓根是站不住腳的。雖然小說中沒有李元霸與楊林直接單挑的描述,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拿羅成與伍天錫作為跳板,來間接對比一下兩人的實力。

故事:


看過《說唐》此類文學作品的讀者對於"楊林死於羅成回馬槍"這件事都不陌生,而身為隋唐第六好漢的伍天錫在綜合實力上也是要強於排名第七的羅成。那麼比楊林排名靠前的羅成與伍天錫和李元霸打起來會是怎樣的下場呢?慘敗!我們先從羅成看起看起,再過度到伍天錫。

李元霸VS羅成:羅成大怒,拍馬搖槍來戰,被元霸飛起一錘打將過來。羅成當的一架,把槍打做兩段,震開虎口,回馬逃命。

李元霸VS伍天錫:元霸大喝道:"紅面賊,你把孤開路將打死了,孤來取你命也!"把萬里雲一夾,四百斤的大錘一舉,當的一錘打來。伍天錫只得把混天钂一架,震得雙手流血。元霸又是一錘,天錫虎口震開,回馬便走。元霸叫聲:"哪裡走!"一馬趕來,伸手照背心一提,提過馬來,往空中一拋,倒跌下馬來,元霸趕上按住腳,雙手一撕,分為兩開。

如果換作老將楊林,那肯定也是落荒而逃,搞不好還要死無全屍。

宇文成都,隋朝天寶大將軍,被賜"天下第一橫勇無敵"金牌。身長一丈,腰大十圍,金面長鬚,虎目濃眉。頭戴一頂雙鳳金盔,身穿一件鎖子黃金甲,坐下一匹能行千里黃花馬,使一條鳳翅鎦金鎲,重四百斤。武力在隋唐好漢中排第二。毫無疑問,又是和李元霸比肩而立的戰神。

故事:


小說中,由於宇文氏和楊氏立場相同,所以並沒有給出宇文成都和楊林的交鋒畫面,所以筆者還是隻能間接分析同宇文成都交手且實力大於楊林的人,這樣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宇文成都VS伍雲召:時任南陽城守將的伍雲召對上來勢洶洶的宇文成都,大戰一觸即發。第一回合伍雲召的馬就後退了兩步,後面伍雲召且戰且退,每次都是一、二十回合就要退,實際上伍雲召能和宇文成都過這幾十召已經很不錯了。伍雲召自然也知道兩人的對比,所以才且戰且退,希望退回城中,嚴防死守。

宇文成都VS天寶會三傑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宇文成都一出陣,伍雲召大喊一聲,催馬出戰,二人槍來钂往打在一起。伍雲召一槍挑下宇文成都半幅戰袍,宇文成都拿钂砸伍雲召……三人聯手大戰宇文成都,而他卻毫無懼色,打了半個時辰,也沒打過宇文成都。這三個人皆為好漢前列,且論綜合實力也是在楊林之上,在以眾敵寡的人數優勢下,還是無法擊敗宇文成都。可想換作楊林豈不是一敗塗地?

作為《說唐全傳》中的虛構人物,號稱"隋唐第三猛將"的裴元慶也是一位力量級武將。氣力十足,手持一對銀錘,重三百斤,與宇文成都同屬一個檔次,伯仲之間。之前筆者所做的分析,都是基於綜合排名而間接論證的,而這次,卻又一場關於裴元慶和楊林之間實實在在的交手。

故事:


裴元慶VS楊林:話說在上文宇文成都力敵天寶會三傑之時,反手捱了裴元慶迎面一錘,打的宇文成都手中的鏜都拿不住了,直接砸碎了護心鏡,宇文成都也口吐鮮血倒了下來。這時遇到前來救陣的楊林。元慶大怒,把鎚打來,楊林雙手把囚龍棒一架,豁喇一聲,把一條囚龍棒打為兩段,震開虎口,雙手流血。僅一回合,楊林大敗而走。

作為隋唐第四猛將,人送外號紫面天王的雄闊海,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在上文的描寫中,他確實是敗在了實力超群的宇文成都手中,但是綜合實力排名第四的他要真是對上第八的楊林,那估計也是"虐菜"。萬斤之力的雙臂,力託千斤閘之勢,試問整個隋唐英雄中又有幾人能駕馭的住?

作為隋唐第五條猛將,伍雲召終於是擺脫了單憑"氣力"排名的怪圈。《說唐》中記載他武藝高強,武器運用靈活多樣。重180斤的丈八亮銀蛇矛與寶劍的配合使用堪稱一絕,遠者輔之以弓箭,連宇文成都也手中一箭敗走,這在以力致勝的《說唐》前十條好漢中僅其一人,是當之無愧的隋唐第一全能型戰將。

故事:


雖然在歷來的文學作品中也沒有記載伍雲召和楊林的交鋒畫面,但在揚州奪魁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揚州奪魁中突厥老英王的大將鐵木金,使一條鐵棒,三合擊敗瓦崗五虎之一王伯當,而伍雲召出馬兩槍即剌死鐵木金,如果王伯當與伍雲召交手伯當一回合之內極可斃命,而王伯當的實力卻無單雄信、程咬金等相差無幾。喚作楊林上場,不說一擊必殺,那肯定也是逃不出敗北的下場。

作為伍雲召的族弟,隋唐第六條猛將伍天錫的實力自然也是槓槓的,使得一柄二百多斤重的混金鐺,有萬夫不當之勇。雖然最後也是慘死在排名第一李元霸手中,但卻和排名第三的雄闊海有的一比,也許是英雄惜英雄吧,《說唐》中記載伍雲錫與雄闊海對陣一個余月,不分勝負。由此可見,若伍天錫和楊林交手,楊林也是必敗無疑。

終於是迎來了最具說服力的一人,作為直接擊殺楊林的好漢,隋唐第七猛將羅成以其精湛的槍法和白皙面容下不苟言笑的神情而聞名於亂世,素有"冷麵寒槍俏羅成"一稱。先後助瓦崗軍攻破長蛇陣、銅旗陣,反王大會時奪得狀元魁。

故事:


羅成VS楊林:楊林集中殺死各路反王的計劃落空後,又設伏兵伏擊,羅成接上楊林單挑,用"回馬槍"將楊林殺死。(另有一說羅成並沒有直接殺死楊林,而是將楊林打在馬下,而把結果靠山王的功勞,讓給了表哥,為的也是讓秦瓊親手為父親報仇。)

隋唐"四猛"的羅士信,雖然在綜合排名上位列楊林之外,但要說真刀真槍的幹,楊林未必能從他的手中活下來。潼關口活捉魏文通,金堤關力擒伍天錫;擒裴元慶、銅旗陣殺仇成,這些顯赫的戰功都是對他實力的肯定,但要說最有力的證明,那還屬他和李元霸的對決。

羅士信VS李元霸:錘震四平山時,李元霸和羅士信交手,二人不分勝負,兩個人錘槍來往,叮噹亂響,兩人全是力氣相搏。

雖然在現在看來,這樣的決鬥確實毫無技術可言,但在那個崇尚"氣力"的時代,那比的就是誰的勁大。試想一個征戰大半生的老將如何頂得過出身牛犢不怕虎的新秀呢?

同為楊氏政權出生入死的楊林和魚俱羅二人交手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因此也就可以排除你死我活的下場,但如果非要讓兩人拋卻生死地打一場,魚俱羅可能會佔上風。

在《興唐傳》中寫到:魚俱羅因不滿隋煬帝荒淫而回家隱居。晚年,得以大徒弟宇文成都被李元霸錘殺後,便在復仇心切的二徒弟宋老生唆使下,再度出山報仇,在潼關陣前施展拖刀計,斬殺李元霸。

作為是羅成同父異母的兄弟,人稱"神槍將軍"的姜松,單憑一手槍法,就足以成為隋唐演義中的一絕。身為天下第一的武將的他,初次登場手下留情,就讓羅成嚐到敗北的滋味,後來更是輕鬆地分開了李元霸和羅士信,實力天人可見。巧的是,這樣一位天下無敵的人,也和楊林有過交手的經歷。

姜松VS楊林:大破一字長蛇陣時,沒有任何防具的姜松迎敵楊林。要不是當時身為楊林義子的秦瓊要求手下留情,楊林估計早已被刺成馬蜂窩了。但即便是姜松再怎麼放水,楊林也是被扎得一身小窟窿眼兒。

故事:


由於隋唐這段故事為人津津樂道,後人撰寫的版本也是層出不窮,本人查詢資料能力有限,因此很難一一羅列清楚無誤。關於楊林實力的證明和能夠擊敗他的人,歡迎各位繼續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