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想去外校讀博,學碩有沒有優勢?

遊優優


以一個博導的立場而言,我個人在招收博士生的時候,是不太會看重她是專碩還是學碩的。我擔任碩導已經10餘年,名下幾十名弟子,這幾年唯一順利深造的一位弟子就來自於專碩。其他好幾位導師的弟子也如此:專碩背景升入博士。當然,以我們學院而言,學碩有沒有考上博士的?有,但比例和專碩的相比,無超越甚至還略遜一籌。

以我對院內學碩和專碩的觀察,兩者的區分度不太明顯,他們的差別,很多時候僅僅停留在學制的區別上:學碩3年制,專碩2年制。他們很多課程都是一起上,課程體系高度相似。名義上專碩偏實踐,學碩偏理論,但他們的畢業論文沒有特別規定的區分度。

那作為一個博導,以我自己的標準以及參考對其他博導的觀察,博導招博士最看重的是什麼呢?

第一,學生的學術靈性和學術潛力。這是導師最看重的一塊。具體評判標準有:代表性科研成果比如碩士畢業論文,已發表論文,博士科研設想等。鑑於現在很多核心以上學術期刊有碩士研究生歧視,絕大多數研究生一般無法獨立在核心期刊以上發表論文,碩士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性就格外凸現出來了。所以,如果有進一步深造的想法,碩士畢業論文是一定要寫好的,學術性要足夠強,要具備足夠的學術深度,學術視角要足夠新穎。在發表核心以上期刊論文方面,雖然發表很難,但還是要積極嘗試,多方努力,哪怕跟導師合作,掛導師為第一作者也值得。科研設想上也需要重視起來,不要敷衍了事,因為科研設想也是導師考察學生的一個重要標準。

第二,報考學生專業,學科背景和自己研究領域的相關性。每個導師都是“術業有專攻的”,研究生投其所好最好。具體路徑有:熟悉導師所研究的領域,熟悉導師的研究成果,熟悉導師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看導師的研究領域與自己的興趣是否相吻合等等。任何一個導師,都不喜歡要一個與自己研究領域和研究興趣不甚相關的弟子,因為這可能意味著師生將來在學術合作,學術指導上的空間可能會極其有限。

第三,教育背景以及其他,比如本科,研究生學歷背景是什麼?對報考博士的學生第一印象如何?報考博士性格如何等等,這個環節也可能包括對碩士研究生學制的考慮,是3年學碩還是2年的專碩等等,但這些都是次要因素。第一個第二個因素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這些因素。

綜上,報考博士的話,“打鐵必須自身硬”,個人學術硬實力還是第一位,學校品牌學歷等啥的發揮的更多隻是一個參考的作用。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考博學碩當然佔優勢了。我是專碩的,考博會受到一些歧視。今年我考某校博士筆試第一,跨專業,要五個人但還是淘汰了。但是還得看學校和老師,有些學校導師思維開闊,就不反感跨專業和學碩與專碩之分。另外,很多人考前都聯繫導師了,我沒有,硬著頭皮上也不行。其實,我發現考博和考本校與外校就成功率而言真沒必然聯繫。重要的是第一,聯繫導師。第二,專業紮實,課題論文多。第三,只要能進去筆試就行。實踐證明,第一名也會淘汰。最後一名也可能會錄取,這是我經歷過的事!


魅力天鵝城


如果你是說與專碩和非全比較的話,從大多數專業來看學碩確實有優勢。畢竟是實打實學習過來的,基礎會相對好一點。

但是根據我的考博經驗,想去校外讀博的話,最關鍵的是要聯繫好博導。如果你的碩導能推薦的話當然最好不過了。

同時,研究計劃和外語能力也很重要,是聯繫博導的重要材料。在聯繫時,一定要好好推銷自己,同時與博導保持長久的聯繫,以獲得最新的考博消息。

如果不是很確定的話,千萬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