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有些农家乐变成了“农家哭”,兴起如此之快,为何渐渐无人问津?

leyingfei


淡者有久,随着经济热潮一切向钱看,很多人仅仅管快速发财,不尊重自然界发展规律,事事:样样均以钱量收益为准的评判。

农家乐是在开放40年后在城市住久了,有些烦了利用空闲时候到乡下去品尝乡村实景带来乡村旅游。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态势,对于城内人到乡村去玩一玩,必将给乡村带动了旅游产业。

但事与物违,认为城里人都是富豪、土豪钱多得很,既然来到我地盘,我的地盘我作主,既来之,必消费,顺便不宰没机会,狠|狠地给你宰一下,让顾客一去不返了。违背了诚招天下客,和通四海商的商业法则。

农家乐确是一种有发展潜力,主导餐饮、住宿、土特产等……可挖掘,与开发。


宝马爷5


农家乐变农家哭,活该。关键是目光短浅,心太贪。不自量力。

我在四川广元农家乐,住宿二十元,套餐一天三十。带几个人一住十天。两三天点一次菜,花五六百,十天三次。套餐天天有土酒,梅子酒喝。去了一次第二次还想。

去康县,住宿一晚一百五,条件极差。城里最差四十旅店四十,吃一次饭回头走,青山绿水地多,上略阳。

在武都一碗洋芋揽团十五元,住宿也一百,去一次再不去了。

经营农家乐以诚待人,要让客人回头。


陇右行思见闻录


去年,我们几个去了市郊的一家农家乐,每人二百,管三顿饭,晚上是稀饭馒头老咸菜,饭桌上爬满苍蝇,恶心的吃不下饭。夜里蚊子咬的难以入睡,找老板,老板说没办法,蚊帐不够,凑合一晚吧,上个厕所还得下楼,黑灯瞎火,厕所臭味冲天,弄不好能掉到粪坑里。第二天到地里采摘了一些西红柿,黃瓜,好家伙,比城里价格贵一倍。

返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这农家乐不是在找乐,是在体验过去的艰苦的生活,是在找罪受,是对每个人毅力的考验,是一次磨炼,从这个意义上讲,这200块钱倒也花得值得。


二牛144548898


我是小农人,我以我们这的农家乐为例说一下为什么红红火火的农家乐会这么快无人问津。

我们隔壁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祠,当地也把其当成古建筑保护起来,仅供人们参观,就在14年的时候,隔壁村的外来参观人越来越多,于是当地人在村干部的领导下,依托当地的桃林,果园建起了农家乐和采摘园,每到桃花盛开时,生意非常火爆。

可就在17年开始,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个村的农家乐倒了一批又一批,记得当时他们村里还开了会,专门研讨关于农家乐和采摘园的事,也同时总结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倒闭的原因,小农人有幸的去听了听,下面咱们就来讲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家乐变成了”农家哭“。

一,价格不规范

农家乐审批没有什么手续,一家挣钱全村人都会跟风开起来的,可家数多了,在市场和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记得当时一家四口从甘肃过来陕西旅游,正好下榻进了隔壁村,在村子里一家四口吃了一顿普普通通的农家饭,居然要了整整600元,而住在一个农户家,一晚居然要200,这只是一个村的旅游,其价位真的是高的离谱,农民想挣钱这个可以理解,但其高昂的价格确实是”一锤子买卖“,很少会有回头客在来了,其口碑也会越来越烂。

二,管理不规范

家家都有自己的生意经,而村里起到的只是带头创业,在管理上却没有权利,这也直接导致了,服务不到位、条件设施参差不齐、旅客体验差的一些问题发生,如果像一个景区似的统一管理,统筹规划我想这农家乐还会坚持一段时间的。

三,”泡沫实体“不可靠

说这农家乐为”泡沫实体“一点不为过,很多人都是为了挣快钱而弄的农家乐,因为农家乐在其菜品、服务以及住宿上期产生的利润都是非常可观的,一盘土豆丝在外面可能就10元左右,但在农家乐最少要到28元,如此高的差价,怎么不会引得别人眼红呢,所以这种”泡沫实体“不加以管理的话,必定会走向破碎。

四,大环境导致

现在的人不是在数钱就是在通往数钱的路上,不敢一刻停歇,因为现在是经济时代,没有money真的是寸步难行,因此人们就会减少出门旅游的计划,人的观念改变了,其消费观就改变了,因此去农家乐的就会少之又少,生意不好自然而然就会选择关闭了。

我们隔壁村就是因为以上原因,在投资农家乐的时候有很多最后都赔了钱,而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亏的钱都够他们挣上一年两年的,你们说这事发生在谁身上谁不会难受呢,所以在农村不管是农家乐还是农家院,一定要慎重进行投资,本身农民对于投资的概念就不是特别敏感,如果不经过慎重考虑,那么所产生的教训必定是惨痛的。

小农人建议,如果想做好农家乐,不仅要利用好自身的自然环境外,在服务、价位以及环境上一定要达到”性价比高“的标准,谁的钱都不是风刮来的,既然花钱了,咱们就一定要让人家享受到该有的服务,不要为了利益而省去一些该有的服务和环境,最后祝开农家乐的农民们在其农家乐之路上生意兴隆,日进斗金。


布衣小农人


其实看到这个标题,个人认为有失偏颇,每一个行业里都有经营好的,也有经营坏的,下面我根据我们村以及周边乡镇农家乐经营情况,跟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我们村口有一家老饭店,已经有30多年了,时间真的不算短了,不说在我们县城、就连我们市区也没几家比它经营时间长的了,5年前原来的老板年纪大了,把饭店交到子女手里,子女也还算经营有方,将原来单纯的饭店转变为农家乐模式,对酒店进行彻底装修,打造更具乡村特色的风格,新增了别致的包间,加上菜肴口味大众,吸引了四方来客,获得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在距离我们市区大概半小时车程的乡镇,由于交通便利,近年来大力发展农家乐,已成为城里人周末郊游的首选之地,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且逐步走向正规,在个人看来该镇农家乐发展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第一,政府规划有方,乡镇府具有一定的魄力,及时做好了旅游规划,将原本闲散的村民集中在一起安置,为后期的规划打下了基础。

第二,行业自律监督,为了更好的谋发展,当地农家乐经营业主们相互监督,共同打造农家旅游品牌,发现不良行为积极举报,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抱团取暖打造农家特色。乡镇居民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相应产业,比如会种草莓的种植草莓,搞大棚采摘;会养鱼的养鱼,搞休闲垂钓;会烧饭做菜的,搞餐饮;家里有果园的,搞果园采摘等等,大家各司其职,在丰富了游客的同时带来了财富。

当然,每个行业当中总会有几粒老鼠屎,比如天价大虾、天价住宿、天价面条等等,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可能就是一个区域老百姓的饭碗。目前农家乐经营中还存在价高质次、忽悠客户等情况,行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新农村观察员


说开农家乐变成了农家哭,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我们村在2011年左右开了好多农家乐了,生意红火了两三年,自2014年起生意就很非常惨淡,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管理不到位,服务意识较差。农村人开农家乐,跟风意识比较强,看别人开农家乐挣钱了,自己也开 ,政府监管力度不到位,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歺饮、服务培训,卫生比较差,接待客人也带有农村的陋习,没有像宾馆那样有礼貌,我们村有一个农家乐,好长时间给客人上不了菜,客人催他说快点快点,主人一生气给别人说,我也没长8只手,弄得客人也很尴尬。有的是菜单上有这个菜名,但主人不会做。我正碰到过我们村一个妇女,家里来客人了,要吃蒜泥豆角,他不会做,将客人撂到家里,自己跑到村里问别人蒜泥豆角怎么做。这样的服务态度和精神能办好农家乐吗?

二、菜价定的太高心太黑。在我们村家乐里一碗搅团10元,一份野菜20元,也有的卖野味,像野猪肉,野兔等,价格高的不像话,至少比普通的饭馆高出20%。按说冷家乐在自己家里开办不用出房租,做饭都是自己家里人做,应该是比饭馆要便宜许多。但没有便宜,反而价格更高了,让游客大老远跑到这里吃了很不舒服。农家乐的名声在人们思想里大大的降低了,使很多人不敢去农家乐吃饭,有好多人认为农家乐是坑人的。

三、国家禁止吃喝风以后对农家乐的生意也有很大的影响。农家乐才开启的时候,政府机关公司等吃请请吃风比较浓,城市里的饭已经吃的没意思了,都想到农村吃吃野菜等换换胃口,大大的促进了,农村农家乐的盛行,但是在2014年起国家出行了8项规定,吃喝风一下子给刹住了,农村的农家乐也走向了低谷,生意明显不如以前,现在国家对吃喝风抓的越来越严,农家乐也一直低迷不起。

在农村开一个农家乐,要置办桌椅、板凳、锅碗、瓢盆,还要有冰箱,冰柜,消毒柜等。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一般没有5万块钱是开不起来的。5万多块钱对农村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有的人投资的钱还没有挣回来,但现在由于没有生意,农家乐就变成了人家哭了。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大家应该注意到以前火热的农家乐,现在正在慢慢的减少,就远的不说我这里的南部山区就有很多农家乐已经改行或停业,也就是所谓成了“农家哭”。对于这个原因我也对当地人进行了了解,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农家乐同质化严重

这个问题是相对严重的一个原因,主要是南部山区开发旅游资源,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采摘也好,旅游风景地也好,在周边都有几家做的不错的农家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很多村民看到了做农家乐可以赚钱,就一窝蜂的跟着开起了农家乐,但是又都没有什么特色,服务员也好,菜品也好都是相互借鉴模仿,导致最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后来的很多已经关门停业,现在继续经营的还是最早的几家。


二、卫生条件不达标

其实人们外出游玩主要是吃个新鲜,但是不管是吃什么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有个别农家乐不光环境卫生不达标,就连基本的食材都不能做到安全入口,清洗不彻底,菜品不断生,尤其是在比较忙的季节,那就是一个凑合着让人吃,这样时间一久根本就不存在回头客了,反而是一些反面宣传,大家试想这样经营不歇业才怪。

三、不能诚信经营

其他的我也不好说,我经历过一次吃农家土鸡的事情,明明说好多少钱的一斤了,最后却缺斤短两,不够重量,那次是一只土鸡,竟然称重6斤多,看上去也就不过四斤半的样子,幸好我车上有弹簧小称,最后竟然相差一斤半之多,这是遇到我这种带称较真的主了,其他人也不是不知道,虽然说做熟了没有证据证明了,大家整天吃东西还能没有一点数吗!所以这个事情会很快传播开,像这样的商家最后没有顾客是再正常不过。

其实在有旅游资源的地方,开上一家农家乐是不错的项目,但是由于我们太多的人不善于管理、急功近利、恶意竞争等因素,才导致了最后一部分人经营不下去,才由“农家乐”变为“农家哭”的。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吕家姐夫】,大家一起探讨更多农村旅游的问题。

吕家姐夫


当集餐饮、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变成「老板乐」时,离「农家哭」也就不远了。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城里人之愿大老远地到农家乐来消费,除了可体验到原生态的农家生活,还可换换口味,品尝品尝可口的农家饭菜。现在的农家乐除了餐馆化外,早已不是农家的感觉,而是像是把城里餐馆开到了农村,借「农」字来赚钱。



曾火热的农家乐现如今却出现「农家哭」的境况,究竟是为何呢?刺楸认为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原生态的农家乐已不再

真正的农家饭是农家里土灶柴锅做出来的,而不是餐馆的大厨掌厨做出来的,这点刺楸深有体会。


以前有一次跟随老师进山采集植物标本,就在山脚一户农民家订了下午五点过吃的早晚餐,而中午则是随便吃点携带的干粮。在爬坡上山的采集标本的过程中,体力消耗很大,饿得也快,熬到下午五点过早已饥肠辘辘,也终于吃到了农家花了三个多小时做出来的农家饭。

桌上放着风萝卜煮的腊肉骨头汤,酸豇豆炒的小水竹笋,大头菜炒的腊肉,大豆炖的乌骨鸡,清炒山药等土灶柴火锅做的菜。肉是粮食猪肉,鸡是现捉现杀的散养土鸡,木甑子煮的干饭,土碗装着地道农家饭菜,这样的可口饭菜光是闻着就吞口水,能让人多吃几大碗。


而反观现在的农家乐,完全成了经营性的场所,请再好的大厨,做出的也是城里酒楼餐馆里饭菜味道。灶台大多不是土灶,而食材基本上是从城里采购的非当季大棚菜,鸡鸭鱼也舍不得从附近农民那里购买,为了赚钱而买价格便宜的饲料鸡鸭鱼。

二、收费比城里还贵

农家乐在节假日客流量要稍微大些,而平时则门可罗雀,所以为了能「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而采取高价收费的经营策略,毕竟也和旅游沾边嘛,出来游玩的城里人本来就是拿钱准备出来消费的,所以价格再高也心安理得。这样挣钱快,老板也就眉开眼笑,当笑久了后就会变「农家哭」了。

二、某些地方的餐饮业也差不多是这种状态

农家乐也主要以餐饮为主,而近两年,某些地方的餐饮业确实不太好做,一些倒大不小的餐馆频频转让换老板,有些大酒楼也多亏有许多酒席订桌的,这主要是现在生活开销大而钱不好挣,所以好些人更愿意买菜在家里做饭吃。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家乐变「农家哭」的看法,若是觉得回答得不错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说起农家乐,不管是农民还是城里人都有印象,以前就看到在农村开了很多的山庄,都搞起了农家乐,不过现在再去找的话,还真的看不到多少存活的。至于为何发生这样的转变,老农觉得上面这几个原因很重要。

1、盲目开发,严重同质无特点

首先一点就是农家乐盲目开发,很多人发现这个挺赚钱的,手里有点钱再有点土地,直接就是上马开发农家乐。然而很多的农家乐设施并没有什么特点,无非就是种点水果跟养鸡,没有太多娱乐的项目,自然就不受人们的欢迎了,这样的农家乐太普遍了。

2、竞争太大,客流变少

再者就是农家乐竞争越来越大,以前一个村里面只有一两家,还可以招揽到一些生意,但是当农家乐的数量到达十多家,又不是属于什么热门景点地区,也就是躲在小乡村,基本上是无人问津了。而且现在的人们对农家乐已经没什么兴趣了,目标已经放在其它新奇的项目上去了,农家乐遇冷也正常了。

3、价格不菲,体验却不好

还有一些农家乐就是收费不合理,也是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以前就去一家农家乐,采摘杨梅得要20块一斤,但是水果的质量非常差,采摘一轮都没有摘到几个好的,想不买人都来了也不划算,只能够硬着头皮买。至于说土鸡那更是还没有自己家养的好吃,一趟下来花了几百块钱,却感觉没吃到什么没玩到什么,也不愿意再愿意去了。

可以说现在很多的农家乐都是伪农家乐,有一个果园再养点土鸡,就敢挂着农家乐的牌子了,但是真的过去发现什么都很一般。真正风景又好,项目又多的农家乐还是挺少的,也只有这样的才能够生存下来的。


老王谈养牛


有的农家乐本来生意很好,但是,他们就只想眼前的利益,想着这些出来玩的人都有钱,拿着一个算一个,随随便便的家常菜,最多杀个本地鸡,最多你舍得整一半,有点腊肉。5个菜喝点酒,一张车五个人,结账都是400元以上,味道一般,你作为农民,如果你到城市里吃饭这几个菜收你200元可能你会说这家饭店太贵了。将心比心,你们认为城市人都是憨包。所以都是你们自己整自己。古人云:买三文的饿死,买两文的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