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绩也不是太出色,为什么历史上评价很高,很少负面评价?

海阔天空130799301


简单来说,唐太宗得位不正,但他的政绩非常出色。

如果唐太宗政绩不出色,中国历史上还有政绩出色的皇帝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唯有唐太宗完成统一且没给国家造成多大乱子,文治武功全齐,这样还叫政绩不出色?

先说得位不正,这是肯定的。

唐太宗虽说是唐高祖嫡子,却是嫡次子,在嫡长子李建成后边,他的皇位是建立在玄武门之变杀兄杀弟逼父的血腥气氛之中的,政变后还把十几个侄子一并杀了,可谓冷酷。

不过话说回来,帝王家本来就很难有亲情,对于黎民百姓来说,谁坐在皇位上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活不下去了,那就是起义的时候了。

那唐太宗能不能让百姓们活下去呢?答案是能。

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作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什么情形?

首先当时唐朝建立刚刚十年,刚结束隋末战乱和唐初统一战争,处于国力恢复阶段,作为一个全程见证前朝灭亡和本朝建立过程的皇帝,唐太宗不仅知道创业的艰难,还清楚一个政权衰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历史课本介绍贞观之治时,会提到一句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是充分吸取教训的,他的施政方略是一方面选贤任能,另一方面持续对农民轻徭薄赋。

任命好的官员从而会形成好的施政局面,好的政策进而又能真正让民众享受到切实的好处。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使得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

在国力上升的同时,唐太宗碰上了死敌东突厥的削弱,这家伙遭遇了大雪灾,损失惨重,正可谓趁他病要他命,唐军立刻出动,一举攻灭东突厥。

要知道在唐太宗刚继位的时候,东突厥一度杀到长安附近,逼得唐太宗与东突厥签订渭水之盟,而到了贞观八年,唐太宗给太上皇李渊开了场宴会。

宴会上,“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曾经难以征服的外敌,如今已经是他随意指使的臣属了,李渊由衷地感觉到欣慰,笑道:"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唐朝的扩张,远不止在南北两方面,西进西域,东抵朝鲜,虽然唐太宗在进攻高句丽失利,但也给予高句丽重创,为唐高宗攻灭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平沙趣说历史


唐太宗其人乃伪君子之祖,杀兄灭弟可谓心狠手辣,为什么后人对其万分敬仰?看看唐朝的真正的历史真如李世民手下的史官写的那么好吗?难道就没有一点瑕疵???李世民把隋炀帝写的一无是处,晕庸不堪?李唐江山为什么强大?仔细看看隋朝给李唐家族留下了多少家底?强大是什么?短短十几年就能翻身成为一方霸主?靠什么?我想绝对不是李世民有什么强民之术,靠的就是隋炀帝给他留下的无数粮仓,至今挖出来隋唐遗留下来的地下粮仓,其令人惊讶,叹为观止,说明一句话,强大的国家必须是有强大的家底才能强大,唐朝民风尚武,国富民强才是正理,李世民改的历史终将会露出他真实的另一面,历史终将会是公平的,


风柏村66210323


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唐太宗得位不正的问题

何为得位不正呢?强夺的,窃取的,这些可以算作得位不正。

李世民属于这种情况吗?我们具体看看。

(一)李世民成为太子

李世民是在玄武门之变以后成为太子的。请注意,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针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昆明池兵变计划而发动的一次反击,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自保。也就是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要保命,而不是争夺帝位。只不过,最后的结果是原太子李建成死了,李世民成了新的太子。

对于玄武门之变,司马光曾发表过一段比较有名的评论:

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泰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

司马光认为,玄武门之变,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三方均有责任。具体对于李世民,司马光承认李世民是在自保,司马光批评的,只是李世民自保的方式,那就是先发制人。司马光认为,如果李世民等李建成先对自己动手,然后再反击,就没什么问题了。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确实这样最好,但是,在当时,一旦李建成先动手,李世民是否有足够的把握确保反击成功呢?太冒险了。

据此,李世民为了自保,杀掉了李建成,然后成为了太子,这算不算不正呢?说实话,不好界定。就好像,我在得知敌人将要对我发动进攻的时候,先发制人打击了敌人,这算不算我侵略呢?各有道理。

(二)李世民成为皇帝

如果说李世民成为太子的问题,还可商榷,那么,李世民成为皇帝,我认为不存在得位不正的问题,因为这是李渊主动提出来的,早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六月当月,李渊就明确对裴寂说,“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

也就是说,李渊退位,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有人怀疑,是不是李世民逼迫李渊了。我认为,第一,没有史料依据;第二,不符合正常逻辑,因为正常来说,当时虽然大局已定,但是人事调整并没有完成,还处于过渡时期,这段时间,如果李渊仍然在位,以李渊的名义进行人事调整,更顺一些,如果李渊直接退位,李世民以皇帝身份进行人事调整,矛盾过于集中。

因此,我认为,退位这事儿,应该是李渊自己的决定,老爷子应该是不想再干了,身心疲劳,索性主动退下来了。

据此,李世民当皇帝这事儿,完全是正常进行的,不存在得位不正的问题。

二、李世民的政绩

如果说,李世民得位问题,还有可以讨论的地方,那么,李世民的政绩,可从来没有人认为不是太出色,李世民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一)武功

贞观四年(630)平定突厥,贞观九年(635)平定吐谷浑,贞观十二年(638)击败吐蕃,贞观十四年(640)平定高昌,贞观十八年(644)平定焉耆,贞观十九年(645)重创高句丽,贞观二十年(646)平定薛延陀,并招降敕勒诸部,贞观二十三年(649)平定龟兹,并初步平定西突厥。

说实话,再给太宗几年时间,打下高句丽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二)文治

在经济上,休养生息,人口从武德年间的200余万户,恢复到贞观二十三年(649)的380万户。

在政治上,任用贤才,广开言路,理顺行政运转机制,贞观年间,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从宰相这个层面看,房玄龄、杜如晦、戴胄、王珪、魏征、长孙无忌、褚遂良、马周、刘洎、岑文本等等,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各级官员也任用得当,《新唐书》评价太宗贞观时期说:“是时州县有良吏,无酷吏”。太宗还完善唐律,制定了《贞观律》并严格执行,崇尚法治,崇尚依规行事。整个社会秩序井然,而且比较宽松。

后来读书人怀念贞观,也正是怀念这种清明的、宽松的、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时期。


以上是我的一点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唐太宗被称为是千古一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等这些人在毛主席老人家的眼里都算是古代最出色的帝王了,在题主的眼里既然是唐太宗的政绩不出色?

唐太宗的政绩可以说非常的出色,在古代所有的帝王之中完全可以排在前列的,不说前三甲,前十肯定是有的。

先来说说唐太宗的得位,其实要说得位不正也有点太偏激了,关于玄武门之变后世的评价也是不一的。不管是李世民挑起的,还是李建成。但是在古代帝王之家是没有亲情的,所以说后世的史学界或者是一般的读书人老百姓对于李世民都表示可以理解的,因为李世民不杀刘建成的话,那么死的就是李世民了,这个在古代任何朝代都是一样的。

再来看看唐太宗的政绩,题主就知道出不出色了。

首先就是大唐王朝的建立,我们都知道唐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李渊,但是可以说没有李世民唐朝怎么诞生的都不知道。一开始李渊不敢起兵就是李世民一手策划太原起兵的。

其次就是大唐在隋末的时候从那么多反王之中脱颖而出,没有李世民根本是做不到的,当时太原起兵李渊不过三万人,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等实力,实现了统一。所以说大唐就是李世民一手建立的,一手打下来的,是谁又会甘心把自己打下来的江山送给别人呢?

还有就是开创了贞观之治,可以说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在整个封建历史上都是少有的,李世民在国内采取了休养生息,国泰民安,李世民统治时期也被称为是历史上政治最清明的时期之一了,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个能够虚心纳谏的帝王。文治天下。劝课农桑,天下太平。

然后对外李世民开疆拓土,灭了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我们看看唐王朝的疆土和隋朝时期的对比就看出来差距了,可以说唐王朝的疆土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在李世民时期开拓的。

中华文化能够走向世界,可以说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当时隋朝杨坚的时候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在李世民时期更加把中国文化传到了全世界,我们现在在外国华人聚集区都是叫唐人街,就是因为大唐王朝。可以看到虽然中国之前的文化很强,但是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地区,正是在隋唐之后开始传播到全世界的,李世民开创了先河。

就这样的帝王还不能说是政绩出色吗?那么历史上就没有政绩出色的帝王了!

.


中国历史研究所


唐太宗的得位不正,这个确实是事实,但是,要说唐太宗政绩不太出色,这也太冤枉他了。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之中, 唐太宗的政绩是绝对能排到前五的。

这样的皇帝,已经属于是出类拔萃的了。要不毛泽东也不会把他列入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当中。

既然能让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提到的人,这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建树的。

当然在这些方面,唐太宗做的确实不错。

毕竟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开创的。

据专家推测,唐太宗贞观年间,唐朝都城长安城的居民,已经到达百万人口了。要知道那时候是在唐朝呀。

百万人口绝对是世界超级大城市了,没有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想在一个城市里,养活如此大的群体,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那时候来长安留学的学生,多达3万多人,在唐朝那个年代,外来留学的如此的多,这也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要不是唐朝有某些方面吸引力,世界上的人来唐朝学习的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呢?

所以说那时候的唐朝,绝对是世界上的霸主,能有这样强大的国度,唐太宗肯定是功不可没的。

还有就是唐太宗这个人也是不错的,他能听进去意见,比如说魏征。

魏征就是一个钢精,有好几次魏征都是不给唐太宗面子,让唐太宗在群臣面前,颜面扫地。

唐太宗有好几次都是,气的大骂,说自己一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

但是,唐太宗也仅仅是骂骂,他知道魏征是对他好。

他说魏征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有魏征在,他可以明得失。

你看连魏征这样的人,唐太宗也能忍受的了,更何况其他的人。

唐太宗也是十分会用人的一个人,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他的大脑。

每一件事,事无巨细,只要有房玄龄和杜如晦在,唐太宗就会给他们两个商量,然后商量出结果来,才会做出决断。

所以说这样的唐太宗,绝对是古代少有的明君。他在政绩上的高度,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君王能够达到的。

在中国能够得到千古一帝称号的,也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数人而已。

当然了唐朝的皇帝,要是排一个名词,唐太宗绝对能排在第一位。

还有大唐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是中国的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相比的。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为什么叫唐人街呢?

还不是唐朝十分的发达,名号叫的响,喊出去能唬住人。


史学达人


首先问题就问的有点先入为主了,谁说太宗政绩不太出色。如果这样的皇帝都被说成政绩不太出色,那纵观中国五千年来的帝王哪一个可被称为政绩出色。说什么唐是因为隋的强盛才有了后来的盛世,这不有点牵强太扯了吗?一个王朝搞到最后天下大乱,群雄峰起,到后来的王朝统一起来收拾残局,他是不会得到什么甜头的,因为在互相的战乱中财富也会被消耗毁损殆尽的。要不也不会出现突厥趁唐帝国刚立国百废待兴之时南下突袭,而帝国没有战马战备只能与突厥订下盟约把帝国国库的财物交给突厥也让他们罢兵北归。但太宗并没有就此消沉,反而立精图治短短上十年时间就把这屈辱加倍奉还突厥,让他们付出国亡君擒的下场。试问一下几千年的汉人大一统帝王中有谁有此快意恩仇之举。天可汗的尊号是铁血汗水中挣来的。

再者依此继承自上一个富强王朝而得来的盛世就是顺理成章的话,那么我想问,宋也是继承的盛唐江山,那它就应该继续发扬光大,打下亚州冲向世界了,怎么反倒搞的被北方游牧活捉二帝,拿皇帝给他们施行牵羊礼,三千后宫妻妾为奴为仆,真乃汉人王朝奇耻大辱。


ㄣ洅⑧迴頭247


也许正是因为“政绩不太出色”才让他负面评价少吧。

隋末战乱,民生凋敝,皇帝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让生产自然恢复,而没有“拔苗助长”地要政绩,不正是一位君主的优秀品质吗?

与唐太宗相对比的就是隋炀帝,隋炀帝建东都、修运河、征辽东……,这算不算政绩?但这些政绩远远超越了当时民力可以承受的能力。直接导致了隋末动乱。

唐太宗,作为唐朝的第二位君主,面临的还是百废俱兴的局面。他没有搞什么大工程,而是轻徭薄赋、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让经济迅速恢复。

太宗纳谏是贞观之治的主要标志。没有魏征,没有纳谏,就没有贞观之治。广开言路并不是“广开言路”这四个字那么简单,哪个朝代的君主真的做到了“广开言路、言者无罪”?

海纳百川。不是单单以武力收服天下,而是一种极大的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周边。大唐的朝堂上有外国人,有少数民族的。大唐长安酒肆中不仅有胡姬,还有昆仑奴。

贞观之治让后世不可企及的就是真正的“广开言路”和真正的“开放包容”。这也许才是让后世无限怀念和向往的原因吧。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上帝为你开了一扇窗,必定会关上一扇门。武力统御很高,可能政治方面可能不太厉害。像刘秀、李世民、赵匡胤这种不一样。

大唐的统一战争,李世民功绩甚大。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都是李世民剿灭的。都是天策上将军,开府建衙。封无可封的地步!之后打突厥、打吐蕃、打高丽,武力世界之最。

因为有胡人血统的融合。开拓进取、包容的胸怀。当时的长安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经济世界之最。

文化也厉害,各国派遣使团进贡。派皇子过来学习。大唐书法,唐诗、建筑、吃穿住行,纷纷模仿。

虚心纳谏、知人善用。打压世家,推行科举,给寒门一个上升空间。吏治清明,百姓安居。

换成李建成未必做得更好!

就算不为了保命,你手里有一群勇武又有谋略,也会推着你往前走的。天策府很强大,强大的威胁,人家不可能放过你的。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赵武灵王厉害吧,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最后活活被饿死。


天天爆开心


你问中国人最喜欢生在年代,大部门人肯定回答在李世民领导的唐朝,才有“梦回唐朝”这个让多少人追求的梦想。

李世民统治下的唐朝,没有苛捐杂税,没有严刑峻法,没有高压统治,没有贪污腐败,全国只有七百多公务员,就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李世民不仅不杀功臣,还建“凌云阁”纪念,时时不忘初心去缅怀逝去的战友,后世没有一个帝王能做到的,说明李世民是个有情有义的明君。

李世民统一了中国,打败了周围的所有列强,被称为“天可汗”,后世没有一个帝王能得到这样高的称呼。

李世民是中国唯一一位靠不朽的战功打出来的皇帝,也是中国唯一一位真正实行以人为本政策的皇帝,后世帝王都没有他更懂得民心,军心,仁心。

从他可以接受想害他的太子谋臣魏征,并将他封为谏臣做为自己的明镜,就能看出他的胸怀,后世帝王真的比不了。

李世民不搞文字狱,不独尊儒术,不搞新闻封锁,不搞个人崇拜,推出百家姓,打破历代君王将自家姓列在众家姓之前的惯历,被称为“千古一帝”乃实至名归,比赵匡胤,朱元璋之流不知强多少倍。

可就是这样一位让利于民的“千古一帝”,还是受到儒家的攻击,说他德不配位,真是让人无语。

难道造福于民的皇帝不如宁于友邦,不与家奴的老佛爷好吗?


光芒万丈34957


黑李世民要拿出点干货,不要这样低水平好吧!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李世民这样的不世之功,已经封无可封,只能够杀之!这就是帝王心术。不要诧异,不要问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帝王,也不可能获得这个机会,如有0.01%的可能性,我们会变得万分残忍加嫉妒。

因此,在李建成继位后,面临的第一要务就是干掉李世民,连让他下野做富家翁的可能性都不会有。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与其引颈就戮,不如反戈一击,况且手下还有那么多忠心耿耿的将领、文人策士,如果自己倒台,新皇帝一样也不会放过他们,这一点,古今中外演绎了数百次,刚刚过去的南北朝,几乎天天在上演这个剧种。

长子继承制就一定会好么?不见得,要是再弄出个晋惠帝出来,天下还是要遭殃,李建成长期不带兵,盘踞在大后方,有的只是政治手腕,从官员的报告中治理天下,对天下黎民不一定熟悉,而李世民南征北讨,几乎走过大唐半壁江山,对田舍、城镇、山川异常熟悉,对百姓疾苦也是洞若观火,这样的人掌权,会制定有利于当时天下发展的政策,而李建成就不一定能够做到了,尤其是李元吉那个家伙,脾气暴躁,贪得无厌,会激化社会矛盾的。

正是由于李世民感觉到了得位不正的压力,他才更加发奋图强,采言纳谏,上演了魏征/李世民这样的千古君臣榜样,换做李建成,他没有心理压力,一切顺理成章,也不会太在意臣工的谏言,我行我素,估计唐朝没几年就得完蛋。


居然有人说李世民政绩不出色,真的无语了,不知道怎样才叫做出色?翻翻大唐历史,以及我们这些后人对唐朝的景仰,那不是唐玄宗的功劳,没他半毛钱关系,主要的贡献着是李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