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孩子吃的多,不長肉,原因在這裡

媽媽懂育兒,寶寶少生病,一起守護孩子的健康,為孩子健康保駕護航吧!

~~~荷花

孩子吃的多,不長肉,原因在這裡

今天遇到一個諮詢問:

我寶每天吃的不少,為什麼體重就是不增呢?經過了解發現問題出在消化吸收上。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機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塊變成小塊,稱為機械消化;另一種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稱為化學消化。


通常食物的機械消化與化學消化是同時進行的。


食物經消化後,其中所含營養素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質通過消化道進入血液或淋巴液的過程,稱為吸收。


食物在口腔內的消化過程是經咀嚼後與唾液合成團,在舌的幫助下送到咽後壁,經咽與食管進入胃。


胃通過攪拌功能,把食物首先是攪拌成食糜便於消化,通過胃酸激活蛋白酶消化,最後蠕動輸送。


引起不長肉的原因有4個

1、錯過了孩子的咀嚼期

有些媽媽錯過了孩子的咀嚼期,減少了咀嚼機會,孩子在吃食物時,直接吞嚥,把食物胃腸,造成食物消化和吸收不夠完全,增加了食物殘渣量(也就是糞便量)

同時也減少了營養素的吸收,再加上有些孩子吞嚥功能又強,就會出現囫圇吞棗式進食方式,長時間這樣進食,看起來吃的不少,可是因為排便量增多,生長反而減慢。


2、缺乏消化酶:

食物在消化吸收過程中,少不了消化酶的參與,如胃酸分泌過少時,難以激活胃蛋白酶原,可引起對蛋白食物分解能力弱,難消化。


3、胃傷:

這個體現在③方面

①先天發育不足,父母還是按照正常孩子胃容量餵養 造成胃傷。

②拼命多餵奶或者奶粉,超出孩子胃容量 造成胃傷 。

③提前吃輔食,早點吃輔食,想孩子早點發育好,結果超出孩子消化能力,造成胃傷。


4、肝糖原儲存不足:

我們吃完飯後,食物中30-40%的糖會迅速轉為血糖,供應全身細胞能量,所以我們吃完飯後,幾分鐘內會全身立刻充滿力氣。


還有60-70%的血糖會被輸送到肝臟內,存儲為一塊塊的糖原,每隔一段時間,肝臟就會釋放岀一塊糖原,以維持血糖水平,讓你不會感到飢餓。


你可以把肝臟存儲糖原的功能想象為一個倉庫,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糖原倉儲功能,所以三餐之間長達4~5個小時時間,你可以不餓。


有些人先天肝臟倉庫存儲糖原的能力發育不足,存不了幾塊糖原,這樣三餐之間就很容易飢餓了,因為血糖維持的時間太短,人到吃飯的時候,狼吞虎嚥,風捲殘雲,吃飯速度非常快。


看起來好像是胃口很好的樣子,其實是血糖低了,如果在幼兒時期有肝糖原儲存問題,孩子就會非常喜歡吃食物,胃口很好,但很容易積食性腹瀉或者有口腔異味等消化不良現象,中醫叫胃強脾弱。


找到了原因我們就來說說解決辦法:


抓住咀嚼期

咀嚼雖然是人的本性之一,但咀嚼能力不是先天固有的,需要通過引導,教孩子咀嚼要從添加輔食開始,而且要用行動來教,喂孩子吃飯時,你的嘴裡也嚼,而且儘可能誇張的嚼,讓孩子模仿你的咀嚼動作。


通過這種表演式的行為誘導孩子,就會讓孩子逐漸意識到吃食物的程序:先咀嚼、再吞嚥。


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補充消化酶、優質蛋白、酵母鋅、益生菌的食物攝入,補酶、增加胃肌肉的彈性、助消化,消化改善了,吸收也就相應跟上了,加上孩子本身食慾不差,飲食均衡,長肉長個也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孩子吃的多,不長肉,原因在這裡

提高肝糖原儲存能力:

輔食以五穀雜糧為主,雜糧中所含的豐富的膳食纖維可有效減緩糖類的吸收,艾灸肝部、外力輔助。


我是荷花,畢業於醫學專業,有6年育兒生涯,如果你也喜歡育兒,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