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黄州区:抗“疫”一线|最美“一家人”

黄州区:抗“疫”一线|最美“一家人”

中国发展网讯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每一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参与者。在战疫情的路上有着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家庭,他们身份普通,但同样有着一颗抗战的心,他们就是陶店乡黄泥潭村的三口之家:丈夫李雄英是村党支部副书记,妻子冯金梅是一名普通村医,儿子李佳乐,黄泥潭村村民,也是一名理发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一家人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践行初心和使命

“保护村民,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旗帜。作为一名党员也是村党支部副书记,从大年三十开始, 他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拖防疫物资、对辖区进行消杀、下对入户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通过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排查出从武汉返乡人员25人,从其他省份返乡的有111人,并全部进行居家隔离。对于居家隔离人员,李雄英一方面坚持定期配送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品,做好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主动与隔离人员互加微信,嘘寒问暖,时刻监测隔离人员体温,及时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

在卡点值守期间,李雄英主动增加值班,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对进出村民进行体温测量登记,做到“不漏一人一车”。因为长期熬夜值守,他的黑眼圈愈发明显,村干部调侃他是守护群众健康的“大熊猫”。

坚守岗位赴一线

她的爱人冯金梅既是一名家庭主妇,也是村卫生室村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作为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保卫群众生命安全的防疫战中,为了阻止肺炎疫情传播扩散,冯金梅坚持每天督促外地返乡人员测量体温。她走村串户,劝导村民不要串门、不要聚集、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不走亲访友,做好自我防护。

“最近有没有发烧感冒?”没有。“有没有感觉到不舒服或者其他的一些症状?”“都没有哦”“好,那你们平时睡觉的地方、住的地方都要记得常通风,如果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和我打电话。”黄泥潭村是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分布分散,冯金梅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每天要到村里3、4次、在村里走上数几多公里路、给一百多名务工返乡人员测量体温,时刻都在关注着村民们身体状况的变化。

起初没有防护服,每天带着一个普通的口罩,坚持岗位照样奔波于大街小路。她没有退缩、没有畏惧、一心只为村民的安全着想,对住户村民一一建立详细台账,以便更好的掌握他们的情况。并配合乡、村干部开展疫情防控的宣传、预防、消毒等工作。

每一次体温测量、每一句防疫嘱咐、每一张记录表构起了坚不可摧防御病毒的钢铁城墙。她除了为管控者测量体温外,还要完善各种记录表,几乎每天都很晚才能到家。回到家中,丈夫早已出发去了卡点,儿子笑称“儿子笑称“你们俩这老了老了,还搞时髦谈起了“异地恋”。”

“魔发”服务暖人心

早上8点半,测量完体温、消完毒。李佳乐准时来到陶店乡大礼堂,将剪发工具一一摆整齐,等待着“顾客”的到来。

当听到父亲——黄泥潭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雄英说乡里和村里很多党员,志愿者因为每天战斗在防控疫情的一线,从年前开始一个多月就没有剪头发,没剃胡子。每天看着父母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李佳乐想为父母分担点什么,也想为防疫做点什么,“这疫情时期到处封村堵路的,好多党员干部、志愿者都顾及不上形象”听到父亲的一番话,于是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志愿者,2月22日下午整装待发到陶店乡政府报到,开始为所有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义务理发,让他们能清爽上阵,用最好的精神面貌打赢这场战“疫”。

齐安湖生态农庄是赴“两山”返乡人员的隔离点,得知齐安湖生态农庄还有一批人员,闻“武”色变,别人远离都来不及,他却对父亲说“你把我送去,我也为他们剪剪头发吧”,既然做了志愿者,哪里需要我就得去哪里。

一场疫情,吹响了一家三口的“集结号”,一家三人全部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舍小家、顾大家,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默默付出,用一家人的“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的“安全指数”。

他们是家人,亦是战友,更是最美的逆行者。这一个个最美“一家人”冲在疫情防控一线,是所有战“疫”家庭中的小小缩影,正是有他们义无反顾的最美“逆行”,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毅然坚守,才让人更有信心去战胜疫情,让大家相信寒冬渐行渐远,春暖花开指日可待。(廖亮 余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