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黃州區:抗“疫”一線|最美“一家人”

黃州區:抗“疫”一線|最美“一家人”

中國發展網訊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每一個人都是抗擊疫情的參與者。在戰疫情的路上有著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家庭,他們身份普通,但同樣有著一顆抗戰的心,他們就是陶店鄉黃泥潭村的三口之家:丈夫李雄英是村黨支部副書記,妻子馮金梅是一名普通村醫,兒子李佳樂,黃泥潭村村民,也是一名理髮師。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們一家人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踐行初心和使命

“保護村民,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個旗幟。作為一名黨員也是村黨支部副書記,從大年三十開始, 他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拖防疫物資、對轄區進行消殺、下對入戶對返鄉人員進行摸排,通過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排查出從武漢返鄉人員25人,從其他省份返鄉的有111人,並全部進行居家隔離。對於居家隔離人員,李雄英一方面堅持定期配送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品,做好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主動與隔離人員互加微信,噓寒問暖,時刻監測隔離人員體溫,及時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

在卡點值守期間,李雄英主動增加值班,嚴格按照防控要求,對進出村民進行體溫測量登記,做到“不漏一人一車”。因為長期熬夜值守,他的黑眼圈愈發明顯,村幹部調侃他是守護群眾健康的“大熊貓”。

堅守崗位赴一線

她的愛人馮金梅既是一名家庭主婦,也是村衛生室村醫。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作為志願者全身心投入到這場保衛群眾生命安全的防疫戰中,為了阻止肺炎疫情傳播擴散,馮金梅堅持每天督促外地返鄉人員測量體溫。她走村串戶,勸導村民不要串門、不要聚集、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不走親訪友,做好自我防護。

“最近有沒有發燒感冒?”沒有。“有沒有感覺到不舒服或者其他的一些症狀?”“都沒有哦”“好,那你們平時睡覺的地方、住的地方都要記得常通風,如果有什麼問題,就直接和我打電話。”黃泥潭村是佔地面積2.3平方公里,人口分佈分散,馮金梅作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線醫護人員,每天要到村裡3、4次、在村裡走上數幾多公里路、給一百多名務工返鄉人員測量體溫,時刻都在關注著村民們身體狀況的變化。

起初沒有防護服,每天帶著一個普通的口罩,堅持崗位照樣奔波於大街小路。她沒有退縮、沒有畏懼、一心只為村民的安全著想,對住戶村民一一建立詳細臺賬,以便更好的掌握他們的情況。並配合鄉、村幹部開展疫情防控的宣傳、預防、消毒等工作。

每一次體溫測量、每一句防疫囑咐、每一張記錄表構起了堅不可摧防禦病毒的鋼鐵城牆。她除了為管控者測量體溫外,還要完善各種記錄表,幾乎每天都很晚才能到家。回到家中,丈夫早已出發去了卡點,兒子笑稱“兒子笑稱“你們倆這老了老了,還搞時髦談起了“異地戀”。”

“魔發”服務暖人心

早上8點半,測量完體溫、消完毒。李佳樂準時來到陶店鄉大禮堂,將剪髮工具一一擺整齊,等待著“顧客”的到來。

當聽到父親——黃泥潭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雄英說鄉里和村裡很多黨員,志願者因為每天戰鬥在防控疫情的一線,從年前開始一個多月就沒有剪頭髮,沒剃鬍子。每天看著父母早出晚歸忙忙碌碌,李佳樂想為父母分擔點什麼,也想為防疫做點什麼,“這疫情時期到處封村堵路的,好多黨員幹部、志願者都顧及不上形象”聽到父親的一番話,於是主動請纓報名參加志願者,2月22日下午整裝待發到陶店鄉政府報到,開始為所有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義務理髮,讓他們能清爽上陣,用最好的精神面貌打贏這場戰“疫”。

齊安湖生態農莊是赴“兩山”返鄉人員的隔離點,得知齊安湖生態農莊還有一批人員,聞“武”色變,別人遠離都來不及,他卻對父親說“你把我送去,我也為他們剪剪頭髮吧”,既然做了志願者,哪裡需要我就得去哪裡。

一場疫情,吹響了一家三口的“集結號”,一家三人全部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舍小家、顧大家,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默默付出,用一家人的“辛苦指數”換取居民的“安全指數”。

他們是家人,亦是戰友,更是最美的逆行者。這一個個最美“一家人”衝在疫情防控一線,是所有戰“疫”家庭中的小小縮影,正是有他們義無反顧的最美“逆行”,有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毅然堅守,才讓人更有信心去戰勝疫情,讓大家相信寒冬漸行漸遠,春暖花開指日可待。(廖亮 餘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