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颜焕原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在为努尔哈赤殉葬的时候只有36岁,正值盛年的阿巴亥内心肯定不想这样轻易的死去。


只是努尔哈赤的命令不能违背,皇太极和其他八旗贵族又纷纷逼迫阿巴亥殉葬,在各种压力的逼迫下,阿巴亥只能无奈的为努尔哈赤殉葬。


殉葬原因


关于阿巴亥殉葬的原因,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阿巴亥殉葬是努尔哈赤生前留下的遗命,还有一类说法是皇太极等人伪造努尔哈赤的遗命,杀死阿巴亥之后,借机削弱多尔衮兄弟的势力。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阿巴亥的年龄比努尔哈赤小整整31岁,在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只有12岁,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也比阿巴亥年长7岁。阿巴亥被封为大妃之后,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


由于阿巴亥受宠,努尔哈赤将自己的亲信部队两黄旗,交给了多尔衮兄弟统领。

然而在努尔哈赤晚年,阿巴亥却做了一件对不起努尔哈赤的事情。努尔哈赤在早年的时候,曾经许诺将皇位传给代善。阿巴亥为了巴结代善,同代善关系非常亲密,这件事被人告发后,代善被取消了太子的身份,阿巴亥也逐渐的被努尔哈赤疏远。但是多尔衮兄弟仍然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一直到努尔哈赤去世,三兄弟都掌握着八旗最强大的两旗。在努尔哈赤去世前,曾经专门召见阿巴亥。


后金的殉葬习俗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努尔哈赤曾经对着贝勒们说:“等到我死之后,一定要让阿巴亥殉葬。”

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在清朝早期的时候一直都有殉葬的习俗,所以努尔哈赤临死安排阿巴亥殉葬的说法,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毕竟阿巴亥曾经背叛过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怨恨阿巴亥的不忠,在临死前逼迫她殉葬。当然阿巴亥之死可能还有另一种原因,那就是皇太极伪造努尔哈赤的遗命,逼迫阿巴亥殉葬,为自己继位扫除障碍。

皇太极自己掌握的部队只有一个正白旗,在兵力上根本无法同多尔衮兄弟相提并论。皇太极能够坐上皇位,靠的是自己拉拢人心的手段,而不是本身强悍的实力。


在整个八旗贵族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多尔衮兄弟和代善。


代善和阿巴亥关系不一般,多尔衮兄弟是阿巴亥的儿子,这种情况对于皇太极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阿巴亥殉葬的最大的受益人就是皇太极,阿巴亥殉葬之后,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年龄最大的才只有21岁,根本无法同皇太极争夺皇位。

其实不管是努尔哈赤生前留下的遗命,还是皇太极伪造的遗命,阿巴亥在看到这条遗命的时候都不得不死。因为在当时的局势下,满清大部分贵族都已经支持皇太极,如果阿巴亥不肯接受遗命,想要起兵反抗的话,那么必然会给多尔衮兄弟带来灭顶之灾。


历史总探长


年轻美丽的阿巴亥殉葬的原因,说法有两种,

1。认为是努尔哈赤的意思,是他生前留下了遗命。 阿巴亥的比努尔哈赤小31岁,在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真正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只有12岁。当时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已风华正茂了,已是19的年龄,比天真的阿巴亥年长7岁。阿巴亥被封为大妃之后,先后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由于阿巴亥受宠,努尔哈赤即将自己的得力部队两黄旗,交给了多尔衮三兄弟管理。


努尔哈赤很早的时候,曾许诺将皇位传给代善。在努尔哈赤晚年的时候,阿巴亥为了讨好、巴结代善,同代善关系超过了一般小妈与儿子的关系,变得非常亲密,有了通奸行为。此败露后,代善被取消了储君的职位,阿巴亥也被努尔哈赤疏远。得由于对她三个儿子的喜爱,努尔哈赤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剥夺多尔衮三兄弟掌握八旗最强大的两旗的权力。于是,努尔哈赤去世前对着贝勒们说:“等到我死之后,一定要让阿巴亥殉葬。”。 因为阿巴亥曾经背叛过自己,努尔哈赤心中充满了怨恨,杀母留子。所以,在临死前逼迫她殉葬。这有符合情理的一面。

2.另一种说法比较流行,是说皇太极伪造努尔哈赤的遗命,逼迫阿巴亥殉葬的,目的是为自己继位扫除障碍。 能征惯战的皇太极自己掌握的部队只有一个正白旗,力量有限,根本无法同多尔衮兄弟相抗衡。皇太极能够坐上皇位,靠的是自己拉拢人心的手段和纵横捭阖的政治谋略。在当皇帝前,他自己并没有强悍的军事实力。

当时,实力最强的就是多尔衮兄弟和代善。 而代善和阿巴亥关系众人都心知肚明,多尔衮又是阿巴亥的儿子,这样的格局对皇太极十分不利。不言而喻,阿巴亥殉葬的最大的受益人将是文武双全的皇太极。而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中,年龄最大的才只有21岁,阿巴亥殉葬后,她的儿子根本无法同皇太极争夺皇位。 于是,皇太极伪造了遗命,这种可能性很大。我倾向于这种说法。


在当时的背景下,满清贵族大部分人都已经支持皇太极上位了,如果阿巴亥不肯接受殡葬遗命,想要起兵反抗的话,肯定会为多尔衮兄弟带来不良后果,甚至灭顶之灾。 所以阿巴亥牺牲了自己,在明知是假遗命的情况下,殉葬而死。


希望星晨58298869


阿巴亥是一位年轻貌美、温柔体贴的女人,然而她的命运却很悲惨。阿巴亥的婚姻身不由已,连同自己的生命也被他人主宰。年仅37岁的她,为什么要跟随努尔哈赤而去?

事件的背景

阿巴亥,生于1590年,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女儿,7岁失去了父亲,由叔父布占泰收养。1601年,叔叔布占泰为了求得一时的安定,将年仅12岁的阿巴亥许配给43岁的努尔哈赤。

阿巴亥凭借倾国倾城的容貌和聪颖,深得努尔哈赤宠爱,在13岁的时候就从后宫中脱颖而出晋升为大福晋。短短几年,阿巴亥就为努尔哈赤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

然而,天公不作美。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在回盛京的途中病逝。随后,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就说努尔哈赤留下遗诏,要阿巴亥殉葬。按照清朝的殉葬制度,嫡妻以及有子女的小老婆不必殉葬。那么,为什么努尔哈赤留下遗诏要阿巴亥殉葬呢?

阿巴亥和代善相好,让努尔哈赤头顶一片绿草原

按照满清游牧民族的习俗,父亲死后,由儿子继承家产和庶母。努尔哈赤准备把阿巴亥赐给自己的二儿子代善,阿巴亥也知道只有抓住代善这根救命稻草才能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于是,阿巴亥和代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暗通款曲。

却不料这件事被皇太极知道了,直接小报告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听,火冒三丈,直接废除了代善的继承权。阿巴亥在此事件中也被抛弃,与自己的三个儿子在小黑屋生活。但是不到一年,努尔哈赤就接回阿巴亥母子,并且恢复其名分。

因此,阿巴亥的殉死,未必真的是努尔哈赤遗诏,很有可能是皇太极联合其他贝勒矫诏。原因如下:

第一,清朝的官修史书,无论是《满洲实录》还是《太祖实录》都记载:

“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订告诫,临崩不复言及。”

意思是说努尔哈赤临终前并没有留下遗言,这腾空出现的遗诏让人难以置信。

第二,满清对于妃子殉死是有规定的:殉夫的都是级别比较低的小妾,而阿巴亥是大妃;殉葬的女子不能有幼子,而阿巴亥当时有多尔衮和多铎两个幼子需要照顾。这两点都不符合殉死的条件。

第三,努尔哈赤生前宠爱阿巴亥,对于她跟代善好上都能宽大处理。而临终前,努尔哈赤完全没理由让毫无过失还在一旁陪伴自己的大妃殉情。他也要考虑自己年幼的孩子吧!

那么,皇太极等四大贝勒为什么要矫诏,要阿巴亥殉葬?

第一,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很疼爱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特别是“聪颖异常”的多尔衮,还将八旗中的三旗交给他们掌管。一旦他们长大成大,势必成为一方诸侯。

兄弟三人联手,再加上地位很高的大妃阿巴亥当靠山,那将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对皇太极等人形成威胁。所以必须抓住时机,在多尔衮兄弟羽翼未丰时,先除掉阿巴亥。

第二,努尔哈赤临终前,特地召见阿巴亥,和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五天。

《春坡堂日月录》记载:努尔哈赤临终前,将汗位传给了多尔衮,由代善辅政。如果纪录属实,那这个决策很有可能就是努尔哈赤与阿巴亥共同商议的,或者阿巴亥提前已知消息。

努尔哈赤临终前发生的事以及说过的话,阿巴亥都是见证人。她有最终解释权,能够影响到未来的继承人的合法性。

这样一来,她自然成了皇太极夺取汗位的最大障碍,必须除掉。

第三,皇太极认为母亲的死,跟阿巴亥有很大关系,因此心中痛恨她

皇太极的的生母孟古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年轻貌美,深得努尔哈赤宠爱。然而,当比她年轻十五岁又风姿绰约的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一切都变了。

努尔哈赤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阿巴亥,孟古也只能独守空房。所有的羡慕、嫉妒、仇恨涌上心头,让性格内向的孟古郁郁寡欢,以至积忧成疾,两年后就去世了,阿巴亥顺理成章地接替大妃的位置。

孟古去世的时候,皇太极年仅11岁,这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打击很大。因此,他会认为母亲的去世与阿巴亥有直接关系,就此埋下仇恨的种子。加上谋夺汗位的需要,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皇太极肯定不会心软。


忆史官


阿巴亥殉葬是被皇太极逼迫,还是因为努尔哈赤的遗命?阿巴亥的三个亲儿子为啥没有站出来保护她呢?

这要从阿巴亥的生平说起,传说阿巴亥小时候不仅貌美,而且善“机变”,阿巴亥十二岁时嫁给努尔哈赤,十三岁被被封为大福晋,这对一个没有子女和资历的少女来说,就不仅仅是努尔哈赤的宠爱了,也说明她非常的善“机变”,懂得讨好努尔哈赤,使其相信她能做好大福晋,其后生了三子,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但努尔哈赤比阿巴亥大31岁,后金有收婚习俗,“嫁娶则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 就是说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将他的后母收做妻子。努尔哈赤因喜爱阿巴亥,就为她考虑,跟她说:“我死后,你可以嫁给代善”,代善是努尔哈赤二子,大贝勒,阿巴亥听者有心,也为了保住她的地位和年幼的三子,就私下里跟代善多交往。

代善是努尔哈赤指定的汗位继承人,皇太极为了汗位,就指使努尔哈赤的庶妃德因泽告发:阿巴亥和大贝勒代善来往密切,大福晋装扮艳丽,穿金戴珠,半夜出宫去大贝勒府幽会。努尔哈赤大怒,但这件事牵扯到大福晋和大贝勒,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和汗位继承人,思考再三之后,努尔哈赤决定压下此事,就对众人解释说:“我说过,死后要将大福晋及其三子托大贝勒照顾,所以大福晋交往于大贝勒”。

努尔哈赤亲自出马平息了这件事,其他人根本不会有任何异议或者怀疑了,但是后面事情的发展就不是努尔哈赤所能料想到的了,这个计策非常恶毒,就是不能辩解,越说越让努尔哈赤愤怒,其他人看到了,就在一旁煽风点火,努尔哈赤虽然同意让阿巴亥嫁给代善,但那是他死了以后,还没死呢,阿巴亥就跟大贝勒代善私下幽会,深情款款,这就太过分了,于是一怒之下,就派人去阿济格喝阿巴亥的娘家搜出金银珠宝,然后以此为由,将大福晋休弃。

此后,努尔哈赤提升了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的地位,但两人根本替代不了阿巴亥担不起大福晋的责任,于是努尔哈赤占领辽阳之后,不得不召回休弃了一年的阿巴亥,将其重新立为大福晋。由此可见,努尔哈赤依旧信任阿巴亥,需要她为自己的事业助阵。

此次复出,阿巴亥一改从前,带领后宫众菲接触政务,走向前台,比如出席东京城的奠基典礼,奔赴广宁前线慰问,随大汗为垦地开边出行等,这时的她也就更遭到皇太极等贝勒的忌惮,但努尔哈赤还没死,大福晋的地位不可动摇。

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就乘船从太子河顺流而下,到浑河,命人去请大福晋阿巴亥,阿巴亥乘船相迎,然后一起到瑷鸡堡时,帝崩。阿巴亥没有了靠山,孤苦无助,痛哭不已。趁努尔哈赤尸骨未寒,皇太极就抓住时机,联合众贝勒,冲进后宫,传达遗旨,逼迫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不得不死的理由:

其一是努尔哈赤的遗命,史书记载:“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阿巴亥是国母,权力很大,参与朝政,且很不安分,但最终被努尔哈赤的英明所制,恐后来人无法制约她,让她以大福晋的地位作乱,所以努尔哈赤留下遗嘱给众贝勒:我死后,一定要让她殉葬。这其中包括她的三个儿子也接受了这样的遗命。

其二,政治需要,对于正在争夺汗位的皇太极来说,处死阿巴亥不但可以打击代善,让他失去争夺汗位的一大助力,而且可以对付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倘若阿巴亥和其三子联合,那么对即位的新君将是一个巨大的政治威胁。权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为强,借此良机先行除掉阿巴亥。

其三,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实力都不太强,再加上皇太极以父汗的遗命做为要挟,他们不敢不从。

所以,说皇太极让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倒不如说,在这件事上,皇太极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其三子没有救母,也是遵从父命以及当时的实力有限,假设努尔哈赤再晚死十年,多尔衮就有能力跟皇太极抗衡,阿巴亥可能就不用陪葬了。大家以为呢?


朱君看史


为努尔哈赤殉葬的大妃是谁? 她就是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在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去世后,阿巴亥被立为大妃。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以努尔哈赤之命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谥号孝烈武皇后。


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年仅12岁,她一共为努尔哈赤生了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阿巴亥年轻貌美,因此努尔哈赤对她十分宠爱。在一次晚宴的时候,努尔哈赤看着年轻美丽的阿巴亥,想着自己终会一天天地老去,不得不考虑起自己百年之后将阿巴亥托付给何人的问题。

后金有儿子在父亲死后娶继母、父妾的习俗,因此努尔哈赤有让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代善继娶阿巴亥的打算。


代善知道父亲的这一想法后,十分高兴,而年轻的阿巴亥也希望在努尔哈赤死后在后金复杂的政权中找到自己的靠山。但是由于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的告发,在天命五年(1620年)引发了大妃事件。

德因泽首先告发说:阿巴亥送食物给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吃,皇太极虽然接受了食物但没吃,而代善接受之后就高兴地吃了;她还告发说,阿巴亥经常深夜出宫到代善家去;不久德因泽又告发阿巴亥在举行聚会时,故意精心打扮并与代善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认为情况基本属实,可是由于家丑不可外扬,于是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将阿巴亥“离弃。


但历史上也有很多人认为,德因泽之所以告发阿巴亥,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皇太极的目的是在于排挤代善,而德因泽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打击阿巴亥。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外身染重病,命阿巴亥前往。但不幸的是,还没等到阿巴亥赶来,努尔哈赤就病故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便以努尔哈赤之命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当时只有37岁,谥号孝烈武皇后。


天天开心历史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满清政权缔造者努尔哈赤的“大妃”,名分、地位相当于汉族政权的皇后。

阿巴亥年仅12岁时,便嫁给了几乎相当于爷爷辈的43岁努尔哈赤,两人做了26年夫妻。在此期间,阿巴亥为努尔哈赤连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直到宁远之役时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重创,伤重身亡。

清朝的官方史书记录,是努尔哈赤临终前留下遗言,让大妃阿巴亥为他殉葬。以“国母”的尊崇身份,作为努尔哈赤的殉葬,这里头本身就透着几分不寻常。

史书一般都是按照胜利者的意思书写,按照此逻辑,关于努尔哈赤指定由阿巴亥为其殉葬的说法,基本是得到了皇太极认可。或者说是皇太极定下论调,努尔哈赤有让阿巴亥殉葬的意愿。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努尔哈赤授意让阿巴亥殉葬?还是皇太极逼着阿巴亥为老汗王殉葬?

努尔哈赤能跟阿巴亥一生就是三个儿子,而且还将她扶上了大妃的宝座,表明两人之间有着颇深的感情。

但这份感情也曾面临过严重的挑战!

据说努尔哈赤生前,曾嘱托次子代善在自己死后,代为照顾阿巴亥、多尔衮、多铎母子。自从长子褚英被努尔哈赤幽禁而死后,代善实际上已经是最大的儿子。

满清源自于辽东白山黑水间的女真部落,人伦习俗与中原汉人大为不同,继承者甚至可以接收除生母外父亲的其她妻子!努尔哈赤指定由“长子”代善照顾阿巴亥母子,极易被外界解读为要传位给他。

实际上有段时间内,代善的确有很大的希望成为汗位的继承人。只不过努尔哈赤对代善的好感,随着他与后母阿巴亥的绯闻,立马变得荡然无存。

但就据此认定努尔哈赤为了自己的名声,指定让阿巴亥去殉葬,理由听起来也有些单薄,毕竟他俩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子,母亲殉葬了谁去照顾他们呢?

至于说是努尔哈赤想把汗位传给多尔衮,由于担心40岁不到的阿巴亥日后干政,出现母壮子弱政治局面的讲法,那就更站不住脚了。

满清初期,为了提高军政效率,努尔哈赤大量任用宗室亲贵,八旗旗主大多是爱新觉罗家本族的人,当时最有权势的应属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贝勒”,手底下都各自统领着精锐兵马。

努尔哈赤死时,已经是68岁的年龄。如果心存传位给14岁的多尔衮的打算,那么早就应该着手削弱四大贝勒的权势,为多尔衮的继位布局强干弱枝了,但当时几乎找不到任何努尔哈赤集权的举动。

而且努尔哈赤是伤重而死,整个过程较为突然,使得他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继位人问题上多做考虑。

甚至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想,努尔哈赤估计到死,都没有明确由谁当继位人,皇太极的胜出,极有可能是四大贝勒利益妥协的结果。如果四大贝勒合成一股势力,那么当时能对这股势力对立的,就只剩下努尔哈赤的大妃、“太后”阿巴亥了。

努尔哈赤推行“贵族共治”,阿巴亥顶着个“太后”的尊贵身份,又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如不出意外,将来必定要分去满清政权的一大块权力蛋糕。

但这个蛋糕,早在四大贝勒共推皇太极当汗王时,就已经分好了。

皇太极执政前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权势地位,甚至达到了可以和皇太极“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四大贝勒对外,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肯定不会愿意看到跟他们分权的人出现。

如此,大妃阿巴亥,就成为了四大贝勒必须要除去写政治隐患。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正是新汗王皇太极!

阿巴亥的死法,有说是被四大贝勒逼着悬梁自尽,也有说是被阿敏用弓弦勒死。不管具体真相如何,硬逼着一个38岁正当盛年的女人,撇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去死,都是极为地不人道。


剧透历史


努尔哈赤去世,四大贝勒逼阿巴亥殉葬。

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打败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终年68岁。由于努尔哈赤在生前并没有对继位人的人选做出安排,因而在努尔哈赤死后,后金大汗之位虚悬。

但就在汗位争夺的最关键时刻,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却以努尔哈赤临终留有遗命的为由,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在万般无奈之下之下,阿巴亥自尽殉葬,也有说法是,阿巴亥并非自尽而亡,而是被弓弦直接勒死了,而勒死阿巴亥的人有的说是皇太极,有的说是莽古尔泰。


作为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最大的政治靠山,大妃阿巴亥必须要死。

乌拉那拉·阿巴亥,乌拉部满泰贝勒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年仅12岁的阿巴亥嫁给了比她大31岁的努尔哈赤,两年后被努尔哈赤封为大福晋,而她也是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阿巴亥在万历三十三年(1605)为努尔哈赤生下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1612)生下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1614)又生下了十五子多铎。从嫁给努尔哈赤到努尔哈赤去世,前后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受到了努尔哈赤特殊的宠爱。

正是因为努尔哈赤对于大妃阿巴亥的喜爱,对于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努尔哈赤也予以了特殊的照顾,甚至计划着由多尔衮继承自己的大汗位置。为此在努尔哈赤的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中授予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同时努尔哈赤还明确的指示阿济格统领镶黄旗,多铎统领正黄旗,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后赐一旗给多尔衮,就在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下,有很大的意向就是要安排多尔衮继任镶白旗旗主,这样一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

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阿济格22岁,多尔衮和多铎都只是只有十几岁,阿巴亥成为了他们最大的保障和依靠,如果失去了阿巴亥,别说让多尔衮去与四大贝勒争夺大汗之位,三兄弟就连自保很难。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将多尔衮等人排除在汗位争夺之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除掉阿巴亥,让多尔衮兄弟失去靠山,而当时四大贝勒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成为了必然。


阿巴亥的死很大程度上也同她自己的失误有关,而也正是因为此,不仅自己失去了生命,也让多尔衮失去了汗位。

努尔哈赤去世后,汗位的争夺实际上就是在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之间展开的。

四大贝勒中,大贝勒代善,因为当年与阿巴亥的谣言,为努尔哈赤所厌恶,又因治家无方,失去了继位资格;二贝勒阿敏,本身就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天生就不具备资格;三贝勒莽古尔泰,赳赳武夫,曾为了讨好努尔哈赤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不仅是努尔哈赤,就连满洲贵族所有人都极力反对莽古尔泰;所以在四大贝勒中,剩下的只有皇太极,一方面皇太极战功卓著,声望很高,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皇太极的心计是四大贝勒最重的。

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在为争夺汗位积极筹划准备的时候,阿巴亥只顾着悲痛伤心,没有做任何的部署,这也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自己身死殉葬,自己的儿子多尔衮也从此失去了汗位,葬送了前程。

首先,让原本奉努尔哈赤命支持自己的代善,转而支持了皇太极。

努尔哈赤生前曾表示,自己死后将阿巴亥与多尔衮兄弟托付给了代善,代善也是欣然接受的,这就确定了如果是多尔衮继位,代善摄政王的辅政地位。

但是,代善的两个儿子岳托与萨哈廉极力反对代善支持阿巴亥的儿子登基,毕竟当年与阿巴亥的事件让代善家族失去汗位争夺资格本就令二人不满,加上二人战功卓著,自然不会服气从未有尺寸之功的多尔衮等人,所以强烈反对,并且表达了坚决支持皇太极继位的态度。

而此时的阿巴亥并没有向代善进行许诺和拉拢,而代善也在家人的劝阻和建议下,放弃了支持多尔衮,转而支持皇太极。

其次,没有拉拢阿敏和莽古尔泰。

努尔哈赤死后的汗位争夺,有两个人是自始至终没有资格的,这两个人就是阿敏和莽古尔泰,而他们两个则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同时更多的也是在观望,毕竟两个人手中握着的是正蓝旗和镶蓝旗两大势力,是可以完全左右局势发展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利益与地位,谁能给予他们的更多,他们就支持谁。

而此时的阿巴亥,并没有对于阿敏和莽古尔泰进行拉拢,也没有向二人进行求助,更没有进行政治利益的许诺与交换,也使得阿敏和莽古尔泰也站在了皇太极一边。

再次,就是缺乏对于皇太极行动的掌握。

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阿巴亥也没有及时的关注皇太极的动向,没有了解到皇太极以及其他三位贝勒的情况,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因而就在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当四大贝勒站在她面前的时候,等待着阿巴亥的也只有被逼殉葬的事实了。

而伴随着阿巴亥的殉葬,当时只有十四岁的多尔衮根本无力同四大贝勒相抗衡,即便真的是努尔哈赤留有遗命将汗位传给多尔衮,也是无济于事了。只是皇太极并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而是让他们继续统领两黄旗,之后黄白对调,改为统领两白旗。

经过满洲贵族议会的推举,皇太极最终登上了汗位,改元天聪,起初朝政继续由四大贝勒共同治理,“南面同坐、共受朝拜”,在相继除掉莽古尔泰和阿敏,代善退出后,皇太极“南面独坐”,开始独掌大权,并于1636年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雍亲王府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最后一个为丈夫殉葬的皇后。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相当于皇后。历史上皇后为皇上殉葬的也是绝无仅有的。阿巴亥不幸,成为了为皇上殉葬的皇后。

1.阿巴亥不是主动要求殉葬,而是被迫殉葬。

努尔哈赤死后,诸王爷拿出努尔哈赤遗嘱,说是努尔哈赤要求她殉葬。

此时,阿巴亥的大儿子阿济格二十二岁,多尔衮和多铎分别是十五岁和十三岁,都还年幼。

阿巴亥无奈,只好赴死。死前她表示是自己愿意追随先帝:“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

阿巴亥说完冠冕堂皇的话后,请求在场的儿子们,好好善待她的孩子。大家一致答应善待弟弟们,37岁的阿巴亥从容受死,被弓弦勒死。

2.阿巴亥死,有皇太极忌惮她的身份和势力的原因。

阿巴亥丰姿俊美,颇有心机。她能笼络代善,也能笼络其他人,因此,她有一些势力。

孝庄太后就辅佐自己的儿子上位了。如果阿巴亥活着,她很可能辅佐自己的儿子上位。影响朝廷的稳定。

3.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太优秀,引起皇太极的警惕,如果阿巴亥活着,他的位置就不稳定。

阿巴亥很受努尔哈赤宠爱,她生育了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和第十五子多铎。这三个儿子都被封为贝勒,每个人都是旗主。

后金一共八旗,皇太极有两旗,阿巴亥的儿子占据三旗,阿巴亥的力量不可小觑。

其他几个旗主也忌惮阿巴亥的力量,所以阿巴亥只能死。

4.跟着阿巴亥一起殉葬的还有两个庶妃,阿巴亥只能接受殉葬的事实。

阿巴亥死后,她的儿子多尔衮和多铎迅速成长起来,为了清朝入关立下了不朽功勋。

阿济格的女婿是大清朝康熙年间的名臣明珠,外孙子是大名鼎鼎的纳兰性德。


润杨阆苑


1626年八月初七,清太祖努尔哈赤逝世,享年65岁。随后诸贝勒皆言:努尔哈赤遗命,要求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先“支吾不从”,诸贝勒以“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为由施压,无奈被逼自尽,时年37岁。实则为君主,未妥善安排身后事,引发的一起血案。

努尔哈赤的烦恼

努尔哈赤面临了,半个世纪之后,其曾孙康熙也面临的接班人问题。是时,太子代善指责次子硕托,说其是叛逃明朝,一再请求将其赐死。查明真相后,实则代善因听信继妻谗言所致,加上代善居功恃傲,众贝勒都畏惧,努尔哈赤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如此,便要考虑新太子人选:


  1. 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的侄子,首先排除;
  2. 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五子。性格粗暴,为博欢心,手刃其母,严重影响威望。带兵打仗尚可,恐怕不是治理国政的料;
  3. 四贝勒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虽军功卓著,但自负甚高,非嫡福晋所出;
  4. 宠爱的阿巴亥所生三子,最大的阿济格15岁,多尔衮8岁、多铎6岁。无论立谁,未建立寸功的他们,都不能令人信服,恐怕也震慑不住哥哥。

努尔哈赤是有私心的,偏爱阿巴亥母子。言“尔等八子为八王,若八王同议,可无失矣”,制定出八旗旗主“共治国政”联邦制,也有一部分出于此考虑。汗位由旗主公推,平衡各旗势力,防止一旗势力过大,碾压平衡。并将两黄旗交予阿巴亥母子,为其保驾护航。故在阿巴亥陪伴的最后4天,努尔哈赤未做出其他安排。

代善推举皇太极

以代善的资历,以及坐拥两红旗的实力,本应是新汗的有力争夺者,但他出乎意料推举了皇太极,原因有二:

  1. 明朝问题棘手。努尔哈赤兵败在宁远,本人遭火炮所伤,患毒疽不治而亡。后金军队势如破竹之势受挫,士气低下。此消彼长之下,明朝守将袁崇焕修复工事,赶制兵械,大有收复失地之势。
  2. 代善本人,太子之位被废黜,威望受损。其两个儿子岳托、萨哈廉为能征善战,是代善处理军政大事重要帮手。与皇太极关系密切,两人极力劝说代善推举皇太极。

如此,老大都发话了,莽古尔泰、阿敏等人属旗并未有损失,相反推举皇太极,不仅削弱两黄旗,自己还有拥戴之功,都不说什么了。至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虽说有实力最强的两黄旗,但资历尚浅,话语权不足,加上代善的两红旗、皇太极的正白旗,拥有三旗,实力胜于雄辩。

逼死大妃阿巴亥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未当选新汗也就算了,还没缓过神,母亲阿巴亥又遭诸贝勒逼着自尽,说是努尔哈赤的遗命。何以至此?

  1. 多尔衮兄弟势力崛起过快。阿济格、多铎各领一旗,当时努尔哈赤还打算,赐一旗于多尔衮,这是“子凭母贵”的结果。但让众位年长的,为后金出生入死,才有一丁点牛录的各位哥哥,情何以堪?
  2. 阿巴亥是狈,多尔衮兄弟是狼崽,尚小。一旦长大,后面又有阿巴亥的运筹帷幄。坐拥势力最强的两黄旗,假以时日,卷土重来,相信诸贝勒是非常担心的,先下手为强。


后记:

一大帮大老爷们出主意的出主意,默许的默许,编出努尔哈赤遗命,逼死了阿巴亥,这位努尔哈赤的未亡人。母亲一死,多尔衮兄弟便不足为惧了。可怜了这孤儿寡母的。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阿巴亥并没资格殉葬。因为:她是是努尔哈赤的大妃,并且生育了三个孩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按照后金殉葬的规定,有孩子的妃子是不殉葬的。就凭这一点,阿巴亥是不能殉葬的。

但是努尔哈赤却明旨要阿巴亥殉葬,是什么触动了努尔哈赤的神经?有史料显示,努尔哈赤的打算是,他死后,让代善照顾阿巴亥及三个孩子。但是或许阿巴亥过于心急,有意无意向代善及皇太极示好:有史料记载,阿巴亥曾给代善和皇太极分别送去吃食,代善吃了,皇太极却没有吃。加之,努尔哈赤的一个蒙古小妾添油加醋的向他告密,努尔哈赤大怒,于是休弃了阿巴亥。但是不到一年,努尔哈赤又恢复了阿巴亥大妃的地位,从此可以看出,努尔哈赤对阿巴亥还是很有感情的。

努尔哈赤宁远之败期间,阿巴亥时刻不离努尔哈赤左右,做到了一个妻子的责任。可能,连阿巴亥自己也没有想到,努尔哈赤已经在遗旨中要求阿巴亥殉葬。

据说,阿巴亥本人十分漂亮妖娆,但是个性很强,具有女人天生嫉妒的性格,这让努尔哈赤十分闹心。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才13岁,两人相差三十岁左右,对于这位娇妻的性格,努尔哈赤心中十分明白。努尔哈赤将死之时,阿巴亥有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都非常惹努尔哈赤喜欢,尤其是多尔衮,天资聪慧,有人甚至一度说,多尔衮会传位与多尔衮。

但是多尔衮终究无法登上汗位。原因十分简单:按照八旗推选制度,多尔衮当时虚岁15岁,手无寸功,就算是再聪明,也轮不到他。努尔哈赤更不会强行命令多尔衮继承汗位,因为这有悖于八旗推举制度的原则。

也许是考虑到阿巴亥及其子女在努尔哈赤死后的状况,努尔哈赤将八旗中的两旗交给阿巴亥的三个孩子掌管,这是相当厚待他们的了,同时打算由代善照顾他们,要知道,代善当时的权势和地位在他的儿子中是最强的。

可是阿巴亥似乎还是不满足,她嫉妒的性格迫使她作出有违礼法的事,她频频向代善甚至是皇太极交好,其目的还是在谋求努尔哈赤死后自己及其孩子们的地位。没有证据和史料证明阿巴亥与代善真有不正当关系,努尔哈赤蒙古小妾的举报也不过是添油加醋,尽管努尔哈赤调查确实阿巴亥与他们有交通行为,但是始终并没有越矩。

有人说是皇太极设计害死了阿巴亥,这纯属于子虚乌有。这是完全忽视女真游牧民族的文化基础造成的看法,将汉族文化中阴暗的部分强加给女真文化。努尔哈赤这一生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创建了八旗推举制度,这种女真贵族议会制度的先进性毋庸置疑,皇太极的登位就是努尔哈赤八旗推举制度的胜出,如果全是耍阴谋诡计,则完全有悖于八旗制度的基本原则。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阿巴亥的殉葬?按照女真族的“婚姻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男人娶妻之后,要是他的兄弟死,他还可以纳兄弟的妻子为妻,要是他的父亲死了,留有小妾,他可以继续纳父亲的小妾为妻,如果他的儿子死了,他甚至可以纳自己的儿媳妇为妻。

这种婚姻制度之下,所以努尔哈赤有意让代善照顾阿巴亥及其孩子,其实就是说,他死后,代善可以娶自己的小妈阿巴亥为妻。这是符合女真婚姻制度的。

问题在于,努尔哈赤还没有死,阿巴亥就开始交通代善等人了,这无异于直接给努尔哈赤戴绿帽。女真的婚姻制度,也只是说,当事人死了之后才可以纳娶,并没有说在生的时候就可以。所以努尔哈赤对此耿耿于怀,至死也不想放过阿巴亥。

另外,依照阿巴亥的好嫉妒的性格,努尔哈赤知道,如果自己死了,依照阿巴亥此前的所作所为,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儿子争取汗位的权利,如果那样,八旗推举汗王将变得异常复杂,重新挑起新的战争也有可能,那势必严重削弱女真族的力量。

鉴于以上两点关键性因素,阿巴亥终究殉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