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原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著他的終極文學寫作法

美學大師朱光潛,在文藝美學、悲劇心理、文學寫作等多領域創造了不朽的經典之作,建樹之高,讓人難以望其項背。

在眾多經典之外,他有一本小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創作於民國時期,寫給那時的年輕人,但其影響力卻經久不衰。

原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著他的終極文學寫作法

書中談論的讀書、寫作、擇校、情與理、人生之悲、傳統和現代、道德和愛情等觀點,不僅對當時的青年學生,還對現在的年輕人有破解迷茫、啟迪人心的作用。

先生叮嚀,字字句句皆殷切。他在書中討論的不同人生問題的觀點,都可供後輩青年研究學習,並在生活中付諸實踐。

本文試從書中《談動》《談靜》《談作文》這三封信,來探析朱光潛先生的文學創作觀點,總結文學寫作的要訣,希望藉此給想學寫作的朋友一點啟發。

一、在動中感受生命的真味,瀉情感於筆端

如果把盡興兩字懂得透徹,我以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談動》

無數個寫作教程都在教人如何套路,如何博人眼球,但一篇文章如果全都按照標準格式來寫,豈不渾身匠氣?毫無靈氣如何能打動人心?

在《談動》一文中,朱光潛認為,人生的煩惱來自於情緒鬱結而不能舒暢地宣洩,於是憂愁纏上心頭,人受百般折磨卻不得解。

而求解的辦法就是“盡興”二字,盡興地釋放所有情緒和想法,在無盡的釋放中找到快感,最終得解,尋得生命的真味。

如何釋放呢?——瀉情感於筆端。比如歌德因失戀而苦悶,甚至一度想自殺,但多虧他文機一動,寫出《少年維特之煩惱》,氣消了,也不想自殺了。後人也能享用他創作的文化果實。

原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著他的終極文學寫作法

在傾瀉情感而作的文章裡,你不必拘泥於死板、僵化的語法規定,一切以“真性情”的流露為標準, 一吐為快。

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每一種都能變換著方法來描畫:

我們感覺快樂時說“舒暢”,感覺不快樂時說“抑鬱”。這兩個字可以用作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用作形容詞時,它描寫快或不快的狀態;用作動詞時,我們可以說它們說明快或不快的原因。——《談動》

所以,寫作的第一要訣,必得是作者真性情的流露,祛除腦中條條框框的固化思維,用情造文,以情動人。

就像服裝穿搭的要訣,不是把固定顏色和款式的服裝搭配不斷地複製給別人,而是先讓每個人表達真實的自我,挖掘出他們獨特的氣質和情感,再用搭配好的服裝去放大他們的個性和氣質。

原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著他的終極文學寫作法

穿衣不是目的,表達“我是誰”才是目的,寫作同樣如此。

沈從文在《邊城》中說: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總是與眾不同。

我認為,每個寫作者要掌握的第一要訣就是:瀉情感於筆端,不拘泥外物、不東施效顰。

二、在靜中領略生活的趣味,用玲瓏心雕刻字句

大千世界,萬物多姿,很多人卻感嘆寫作素材太少、生活平淡、環境普通,刻板的時鐘滴滴答答地向前走,我們只能盯著電腦發呆嗎?

在《談靜》一文中,朱光潛寫道: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尋出趣味。

會領略的人,會把平淡無奇的事物看得鮮嫩活潑,意趣盎然,就像朱熹看到半畝方塘,會想到源頭活水;

不會領略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甚至會把寓意高遠的事物看得平淡無奇,比如有人看到伯牙彈琴,只能聯想到棉匠彈棉花……

寫作的第二個要訣說來簡單,那就是:用心領略平淡事物的趣味,再用簡單的字句記錄下來。

就像晚明張岱作的《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原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著他的終極文學寫作法

湖心亭雪景

寥寥幾筆,寫的都是那時行人常見的事物,卻在文中成了別緻的景,供後人玩味。

比如一顆普普通通的樹,在工匠眼裡可以砍來造船,在畫家眼裡可以用來掩月,在詩人眼裡可以用來表達離愁別緒。

一棵樹到底樣子怎樣,意義何在,端看看到它的人是否有一顆玲瓏心,去發掘和感受。就像喝茶:

好比喝茶,渴漢只管滿口吞嚥,會喝茶的人卻一口一口的細啜,能領略其中風味。——《談靜》

一杯茶,在懂它的人那裡就是無盡風味。

如何才能有一顆玲瓏心去領略事物的趣味呢?《談靜》的標題就是答案。

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於天資,一半也由於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

朱光潛認為,要想從平淡生活中領略趣味的能力,需要“靜”。

行走於世間,萬物生生不息,永不會寧靜歸一。

所以,真正的靜不是外界沉寂,而是心界空靈。

原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著他的終極文學寫作法

只有會把俗世的擾攘拋在腦後,讓心平靜下來的人,才會在意一花一世界,偶然間靈光乍現,之後,無窮妙趣就生於筆端了。

周啟夢在《雨天的書》引日本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

不要打哪,蒼蠅搓他的手,搓他的腳呢。

讀這樣的句子讓人不禁心頭一動,並忍不住感嘆:寫出這樣句子的人究竟有一顆怎樣的靜觀萬物的玲瓏心啊!

連一隻不停在動的蒼蠅都捨不得打死,這般玲瓏到極致的心,更是一顆慈悲心啊。

說到底,領悟力就是心懷慈悲地看待萬事萬物。

那麼寫作的第二條要訣就成了:擁有靜心和慈悲心。

三、在刻意練習中精進技能,寫作需返璞歸真

文章是可以練習的嗎?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著鼻子這樣問。但是在一切藝術裡,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古今許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經過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訓練。——《談作文》

朱光潛在《談作文》一文中提到寫文章需要刻意練習:

這種練習可以像莫泊桑那樣推倒重來,把十年辛苦寫成的手稿燒掉,從頭學習描實境;

可以像托爾斯泰那樣增刪句讀,把手稿紙改的千瘡百孔,糊塗得不可辨識;

也可以像小泉八雲那樣咬文嚼字,刻意練習的極盡迂腐。

原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著他的終極文學寫作法

總之,青年心中認為的“倚馬千言不加點綴的才算好腳色”是一種謬論,真正的寫作要像農民種地那樣,把每一顆種子都紮紮實實地播撒到土裡,再灌之以辛勤的汗水。

寫作和學習任何一項技能一樣,需要天資,更需要勤奮努力的加持。

因此,寫作者要掌握的第三個要訣是:勤學苦練,在刻意練習中不斷提高寫作技能。

初學者,最不能取巧,要不“寫生”——自己觀察這個世界,並記錄心得,寫記敘文或描寫文;

要不“臨帖”——模仿名家佳作,熟能生巧。當然前提是要博覽群書,才能分辨出哪篇是值得模仿的。

四、總結:

朱光潛先生的三封信本來要義不同,並不是全談寫作的。我在品讀三篇傳世佳作中,感悟並總結了其中和寫作相關的要訣,將它們寫了出來:

盡情盡興去寫;培養靜心和慈悲心;在此基礎上,勤學苦練、持續精進。

大道至簡,所謂的終極文學寫作法,往往是最樸實的道理——那才是真理。

希望讀者朋友們能用心領悟朱光潛先生的樸素情懷和至簡大道,謹記從《談動》《談靜》《談作文》中提煉的三條寫作要訣,並在生活中付諸實踐。

如此,向朱光潛先生頷首致敬。

原來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著他的終極文學寫作法

朱光潛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