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雍正王朝》中,鄔先生為雍正登基的大功臣,為何最終卻要離開?

不吃甜豆腐腦怪


鄔思道既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一個人物形象,也是真實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一個人物。但真實歷史上的鄔思道和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那位“鄔先生”卻根本不是一回事。真實歷史上的鄔思道是清世宗雍正帝寵臣田文鏡的幕賓,寫得一手好文章和一筆好字。田文鏡監生出身(是不是花錢買來的監生不好說,但同時期李衛的員外郎的確是花錢買來的),文筆自然比不得科場出身的官員,所以上摺子給清世宗時經常請鄔思道捉刀(事實上,進士出身的官員上奏摺很多也是由他人代筆),久而久之清世宗也便知道了有這位“鄔先生”的存在,但二人之間並沒有交集。有一次,鄔思道請假,田文鏡或自己動筆、或請其他人捉刀給清世宗上了一份奏摺,結果清世宗在硃批里居然問田文鏡:“鄔先生去哪兒了?”搞得田文鏡頗為尷尬……而這,也是史料中唯一一次清世宗與鄔思道的“交集”。

因為真實歷史上的鄔思道與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那位“鄔先生”並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們無法從真實歷史中尋找答案,只能就電視劇的劇情本身進行分析。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是雍正帝即位的大功臣,為何在雍正帝即位之後他要選擇離開?個人認為,大概有這麼幾個原因。

知道得太多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曾經對“十三爺”說過:“府裡專司從事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言外之意,雍正帝即位之後肯定要“卸磨殺驢”、殺人滅口,將瞭解其奪嫡內情之人全部殺乾淨!可鄔思道自己從事的又何嘗不是“秘密差使”呢?在整個所謂“九子奪嫡”期間,鄔思道是雍正帝潛邸時期最重要的“智囊”、沒有之一!雍正帝所使用的各種手段、伎倆幾乎都出自於鄔思道的謀劃。換言之,雍正帝在鄔思道面前就像沒穿衣服一樣,毫無秘密可言,他知道得太多了……

這樣一個人,留在自己身邊,實在是太可怕了!不是嗎?一旦將來雍正帝與鄔思道發生矛盾,鄔思道為了自保也好、為了給下家遞上“投名狀”也罷,將這一切公諸於眾,雍正帝將如何自處?又將如何平息悠悠眾口和敵對勢力藉此發動的政治攻擊?與其如此,倒不如讓鄔思道“徹底閉嘴”!

身份尷尬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的身份實際上也相當尷尬,他是康熙帝欽案定性的欽犯!卻又成了潛邸時期雍正帝的座上賓和即位的首功之臣。雍正帝即位之後,該如何安置鄔思道?正如電視劇中鄔思道自己所說:“到底是先帝關我關錯了,還是皇上用我用錯了?”這是一個死結、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雍正帝自即位之日起,其繼承皇位的合法性就被不斷質疑。想要平息輿論,雍正帝只有一條路可走,咬死了自己是康熙帝看中的接班人、是奉遺詔繼承皇位的!可如此一來,雍正帝就不能去否定康熙帝、至少短期之內不能,否則他自己便成了非法……

那麼,鄔思道的身份就想當尷尬了。賞功,如何賞?他看中的從來都不是金銀這些身外之物,可官職、爵位雍正帝又不能給!不賞,說不過去。而且,一旦因此觸怒了鄔思道,將他逼向了對立面、逼向了胤禩一黨,對於雍正帝而言,無異於自己培養了一個最強勁的對手!同樣只有讓鄔思道消失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沒有用了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鄔思道雖然才高八斗,但走的卻不是正道兒。說白了,鄔思道玩的就是陰謀詭計,潛邸時期雍正帝出於奪嫡爭位的需要,必須倚仗鄔思道的謀劃。但成為皇帝之後,鄔思道的這些陰謀詭計對雍正帝而言已經用不上了,皇帝行的是帝王之道、玩的是陽謀。很顯然,鄔思道在這方面並不擅長。更何況如果雍正帝成了皇帝之後還對鄔思道言聽計從,到底誰才是皇帝?換言之,鄔思道對雍正帝而言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更重要的是,人自己幹了什麼壞事就越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樣學樣!皇帝也不例外。非嫡非長的雍正帝是靠著鄔思道的陰謀詭計取得的皇位,他自然不希望兒子們也走上自己的老路,於是便有了後來的秘密立儲。而鄔思道一旦被重用、哪怕只是事實存在於權力圈子之中,就會讓雍正帝的兒子們覺得,皇位並不是理所當然歸誰,是可以通過手段乃至陰謀詭計謀取的。很顯然,這並不是雍正帝想要看到的。因此,鄔思道必須“消失”!

能力太強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是大才,雍正帝之所以能夠爭得皇位,很大程度上是鄔思道的功勞!那麼,問題就來了,鄔思道能力太強了,他能幫雍正帝奪嫡爭位。萬一哪天與雍正帝發生矛盾,投向他人的懷抱,這對雍正帝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不能為我所用,也絕對不能為他人所用,所以鄔思道必須“消失”!

綜上所述,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雍正帝即位之後,鄔思道的歷史使命實際上已經完成了,等待他的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消失”!要麼被雍正帝“消失”,要麼自己主動“消失”……可這樣一枚“定時炸彈”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消失到連雍正帝也看不到,雍正帝還能放過鄔思道嗎?恐怕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挖出來,不是嗎?說白了,彼時的雍正帝就一個想法——殺了鄔思道,一了百了!

但鄔思道也是見過大陣仗的人物,他又怎麼可能坐以待斃?於是便有了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雍正帝駕返潛邸的那一幕,實際上雍正帝的其他理由都是虛的,此番他只有一個目的,除掉鄔思道!為了活命,鄔思道先是打“苦情牌”,繼而又玩起了恐嚇,最後才給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半隱”。自己主動“消失”,但願意終生置身於雍正帝的監視之下。雍正帝什麼都看見了,也就不擔心了,而鄔思道的性命也算是得以保全了——雙贏!

最終,雍正帝接受了鄔思道提出的這一方案,這也是為什麼鄔思道會選擇跟著李衛、田文鏡的原因所在,因為這兩位是雍正帝信得過的“鐵桿”跟班,鄔思道在他們的監視下雍正帝才能真放心。所以說,不是鄔思道要離開,而是他別無選擇,不離開就只有死……就算這個離開,也離開得相當驚心動魄了,稍有差池,鄔思道很可能就人頭落地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雍正王朝中,鄔先生為什麼最後選擇離開呢?我認為:

伴君如伴虎,鄔先生給胤禛出了太多點子,知道了雍正太多不可告人的辛秘,雍正稍起疑心就會殺他,就像范蠡幫勾踐滅吳之後歸隱一樣,有些人只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所以說,鄔先生這是自保有術,懂得急流勇退,懂得與帝王同享樂難,共患難易。

  但是,胤禛對鄔先生暫時的放過,不代表沒有芥蒂之心,不代表以後會永遠的對鄔先生放心。所以鄔先生要借力,一步步的走,讓雍正徹底放心。鄔先生先後去了兩個地方,這兩個人都是胤禛的最放心的人,也是對雍正最忠心的人。



灰小白洱海


鄔先生作為雍正潛邸一員。雍正在九子奪嫡中彎道超車,一舉成功,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鄔思道神機計謀。 隆科多拿著聖旨宣佈雍正勝出的那一刻,鄔思道就已經在打點行囊上路了。雍正雖然登基,危機扔在啊,虎視眈眈的八爺黨,說不定多疑的皇帝什麼時候,為了不留下把柄,矛頭一轉,把身邊人收拾了,這再正常不過。

他陪雍正一路走來,當初的雍親王胤禛即將是一個擁有帝王之術的皇帝了。他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主子,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啊。九子奪嫡的每一個細節幾乎都刻在鄔思道的腦海裡,每天如電影一般重複,登基前雍親王府高福的死,大概就是在告訴著鄔思道,你可能就是下一位。雖然高福是被雍正知曉已經被八爺收買,後來還有高無庸的死,雖然這時候鄔思道已經離開了。他看透了皇帝沒有私事的道理。

雍正的鐵石心腸我們是看的到的,科考舞弊案問斬張廷璐的時候。張廷玉那麼好的官,他要求張廷玉親眼看著弟弟被斬。十四阿哥是他的親弟弟,他都勢不兩立。

十三阿哥是他最信任的人,也是鄔思道臨走前和十三阿哥說的一番話“……你至今沒有看透世情,常言道與平常人往來,共吃苦易,共患難難,與君王往來,共患難易,共吃苦難。”十三阿哥雖然當場說“我相信四哥,不會鳥盡弓藏的”。最後十三阿哥還是記住了鄔先生的話,收斂了鋒芒,沒有接受鐵帽子親王,死後才被封了鐵帽子親王。大家還記得後來雍正那句“老十三,我多想讓你再叫朕一聲四個啊”。這句話飽含了多少互相的無奈。其實,有時候身不由己,這就是帝王家啊。

鄔思道很聰明,他向雍正說我是個瘸子,當官影響形象,我走是,不是說要幹嘛,而是宣揚您的光輝形象。我去哪裡呢。我是去李衛那裡,不去別的地方。這三點使雍正很放心,尤其李衛是雍正自小在潛邸培養出來,很信任,去了李衛那裡就相當於在眼皮子底下。後來鄔思道又去了田文鏡身邊,田文鏡也是雍正的心腹,所以鄔思道會選人啊。

康熙臨死前對雍正的遺言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善待你的臣民,善待你的兄弟,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所以最後他殺弘時的時候就說,朕就是再苦也不能違揹你皇爺爺的遺訓。





老男孩看劇


鄔思道要麼走要麼死,這是很顯然的道理。作為這本劇中最聰明的存在,他自己應該明白這個道理,選擇自己主動離開,留個好下場罷了。

其實在歷史上這種飛鳥盡良弓藏的事例屢見不鮮,從劉邦到朱元璋,一系列的歷史告訴鄔思道,作為帝王,可以同患難不可以同享福,想得多了只會落個慘淡下場。

另一方面,在雍正上位的過程中,鄔思道一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詭道妙計幫助雍正一步步走上王位,而這些辦法和計謀當中很多是見不得人的,作為一國之君,雍正自然不想讓自己的這些把柄落到外人手裡,所以鄔思道不死都難。

另一方面,作為雍正的得力助手,鄔思道不像十三王爺和張廷玉那樣在朝堂之上出面,而是在潛邸私下拿主意,比如後來鄔思道到田文鏡那裡去的時候,田文鏡作為雍正的左右大腿,竟然不知道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可想而知,雍正自己也不希望天下人知道有鄔思道這個角色的。

在雍正繼位之後,鄔思道就向他提出離開的要求,雍正竟然沒有挽留,這就很詭異了。作為雍正來說,如果沒有鄔思道的前後幫忙,絕對不可能登上皇位,但是對於這樣一個良師益友,他卻沒有挽留,甚至動了殺心。可見,鄔思道非走不可了。


上觀英超


鄔先生作為雍正潛邸一員。雍正在九子奪嫡中彎道超車,一舉成功,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鄔思道神機計謀。 隆科多拿著聖旨宣佈雍正勝出的那一刻,鄔思道就已經在打點行囊上路了。雍正雖然登基,危機扔在啊,虎視眈眈的八爺黨,說不定多疑的皇帝什麼時候,為了不留下把柄,矛頭一轉,把身邊人收拾了,這再正常不過。

他陪雍正一路走來,當初的雍親王胤禛即將是一個擁有帝王之術的皇帝了。他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主子,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啊。九子奪嫡的每一個細節幾乎都刻在鄔思道的腦海裡,每天如電影一般重複,登基前雍親王府高福的死,大概就是在告訴著鄔思道,你可能就是下一位。雖然高福是被雍正知曉已經被八爺收買,後來還有高無庸的死,雖然這時候鄔思道已經離開了。他看透了皇帝沒有私事的道理。

雍正的鐵石心腸我們是看的到的,科考舞弊案問斬張廷璐的時候。張廷玉那麼好的官,他要求張廷玉親眼看著弟弟被斬。十四阿哥是他的親弟弟,他都勢不兩立。

十三阿哥是他最信任的人,也是鄔思道臨走前和十三阿哥說的一番話“……你至今沒有看透世情,常言道與平常人往來,共吃苦易,共患難難,與君王往來,共患難易,共吃苦難。”十三阿哥雖然當場說“我相信四哥,不會鳥盡弓藏的”。最後十三阿哥還是記住了鄔先生的話,收斂了鋒芒,沒有接受鐵帽子親王,死後才被封了鐵帽子親王。大家還記得後來雍正那句“老十三,我多想讓你再叫朕一聲四個啊”。這句話飽含了多少互相的無奈。其實,有時候身不由己,這就是帝王家啊。

鄔思道很聰明,他向雍正說我是個瘸子,當官影響形象,我走是,不是說要幹嘛,而是宣揚您的光輝形象。我去哪裡呢。我是去李衛那裡,不去別的地方。這三點使雍正很放心,尤其李衛是雍正自小在潛邸培養出來,很信任,去了李衛那裡就相當於在眼皮子底下。後來鄔思道又去了田文鏡身邊,田文鏡也是雍正的心腹,所以鄔思道會選人啊。

康熙臨死前對雍正的遺言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善待你的臣民,善待你的兄弟,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所以最後他殺弘時的時候就說,朕就是再苦也不能違揹你皇爺爺的遺訓。







娛樂小刊報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要離開?是賭氣還是生氣?

前言:

標題取自於《雍正王朝》第七集。根據劇情的交代,鄔思道負氣出走,並且還撂下一句狠話:“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這話乍一聽,感覺像是受到了漠視和怠慢;畢竟雍正初招鄔思道時,可是下過帖子的,並且還擺了儀式,開了拜師宴。

何故彈指間,便鬧得不歡而散了呢?

其實,想要就此討論誰對誰錯,我覺得那都是虛偽的;正所謂:知人不評人,知理莫爭論;

更何況鄔思道的離開,亦不是為失意找藉口;而是誤以為雍正執迷不悟,又不肯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罷了!

劇情分析:

那麼既然如此,鄔思道又為何不直接向雍正攤牌呢?

其實,他是在等雍正主動找他!

為什麼這樣講呢?

因為追繳戶部欠款一事,雍正沒能正確理解鄔思道的意思,以至於後者被誤解,而兩人又都是互相珍視對方的,總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鬧掰吧!

所以說,在鄔思道看來,假如雍正能夠主動找他,便就說明自己還有留下來的意義,亦證明雍正知過必改,確實是值得輔佐的;

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遲不見人!

怎麼辦?

心神不定、失望之餘便突然造成了情緒失控;憑恃意氣地說了句:“言不聽,計不從,不去而何?”

也許有人覺得鄔思道說這話是在賭氣,但是在我看來,他不但辭順理正,並且語氣亦是貼切中肯的;

因為首先,這句話是有邏輯可言的:

“言不聽,計不從”的意思就是在埋怨雍正“追繳欠款”的舉措不當,畢竟鄔思道已經暗示過他應該如何去做了,就是將欠款的人分為三類處理,既要考慮特殊情況(備註:得罪誰都可以,就是不能得罪皇上)

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備註:錢必須要追回來)!

但可是,雍正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康熙想要自己做孤臣,就是在給自己壯膽,甚至在必要時刻,還會留有照應;於是乎,他就冒然採取了統一的辦法,將各種不同性質和情況的欠單全都“一刀切”的處理掉;

表面看起來,他這是公正嚴明、不怕權勢、亦不講情面,但實際上卻也存在著不尊重,或者說沒有積極維護康熙的利益等問題;

畢竟,皇帝的臉面就是國家的臉面;逼的魏東亭上吊自殺,就是間接玷汙聖德,再加上太子“賣官鬻爵”的醜聞事件,這大清的“盛世江山”還怎麼粉飾,又如何裝扮呢?

所以說,雍正的一個哈欠,不但暴露了他“心浮氣躁”的老毛病,甚至還隱藏了鄔思道“多謀善斷”的江湖本領。

如此剖判、解析之後,鄔思道又怎能不生





星火影音


1、鄔先生從幫助雍正一步一步走上皇位,對雍正性格看的很透徹,以史為鑑,許多皇帝登機後勢必要清除對其構成威脅的。這是其一。

2、雍正登上皇位的過程是一步一個坎,也是鄔先生出謀劃策,幫其登上皇位,過程都是全程參與,雍正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以免再有人拿此說事,所以雍正也有了處處提防鄔先生的心理,但鄔先生十分精明,從開始就看穿,所以早早激流勇退,讓雍正不在有任何疑心也讓自己有個善終。這是其二。

3、雍正在未登基前一直禮賢下士,但直到為了皇位,準備登基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上的變化,讓鄔先生感到了不安,也知道自己所做之事會給以後埋下隱患,不如早早隱去,斷了雍正再起疑心念想。這是其三。

4、雍正為了皇位,為了江山社稷,親情骨肉都會掃清,也說明雍正做事狠辣,在雍正心裡,所有都不如江山社稷大,鄔先生雖然有功,但在江山社稷面前微不足道。所以鄔先生也是看透了這一點早早離開。這是其四。

5、鄔先生深知自己的功在雍正眼裡根本談不上功,越在雍正身邊呆的久反倒會讓雍正更加起疑心,不如早早的遠離是是非非。這是其五。

鄔先生做人做事,成熟穩重,能夠看清人心時態,也足以證明其智慧過人。







雄鷹飛吧


縱觀歷史,大多數帝王只可共患難,不可同享福。有功之臣,難免兔死狗烹,鄔思道離開李衛投靠田文鏡,其實就是為了逃離這朝堂,以避殺身之禍。

狡兔死走狗烹

我國古代極為看重孝道。“父母離世”之後,普通百姓必須在家披麻戴孝,守喪三年。 帝王守喪與普通人所有不同,正所謂“以日代月”,27天便是三年零一個月。 雍正稱帝之時,康熙皇帝屍骨未寒不足一個月。

紫禁城中,六十四盞如雪一般蒼白的紗宮燈,將富麗堂皇的乾清宮變成了悲風嫋嫋的靈堂。 雍正皇帝一邊守喪,一邊安排稱帝之後的具體事宜。

雍正先是命令九門提督隆科多,派人不分晝夜的監視八王、九王、十王守喪,不許三人離開康熙的靈堂半步,以免發生肘俯之變。

雍正還下旨,命令李衛截斷十四王所率大軍的糧草,又安排年羹堯率兵鎮守川陝,防止十四王兵變。

雍正又吩咐十三王、張廷玉、隆科多三大心腹輪流值差,一來震懾滿朝文武、二來急催全國各省督撫衙門準備寫表稱賀新皇登基,昭告天下大清朝已經改朝換代、三來控制甘、陝、豫、晉、冀五省總督,命令這五省總督監視“大將軍王十四爺”帶兵反京。

雍正登基初期,內有八王黨羽如林,外有十四王手握重兵,可謂“內外皆困”。 雍正皇帝不得不步步為營,將該殺的殺掉,該監的監視起來。

八王黨、十四王,自然是該監的。

那麼哪些人該殺呢?為什麼要殺呢? 以鄔思道、周用誠為首的一干雍親王府的幕僚、粘杆處的殺手、雍正還是雍親王時重用的一干心腹奴僕,全部都該殺。

這些人知道太多太多雍正皇帝謀奪皇位的具體過程,這些人不除,日後必然會成為雍正皇帝的大患。

《雍正王朝》中,雍正將住在雍親王府內的所有家眷連夜轉移進皇宮,只留下了奴僕、幕僚和粘杆處的奴才。 鄔思道意識到,雍正皇帝準備血洗雍親王府!!

飛鳥盡良弓藏

天底下最瞭解雍正皇帝的人,不是十三王胤祥,而是鄔思道。 當雍正皇帝將內眷全部轉移入宮時,鄔思道便已經猜出了雍正的心思。

正所謂:“君不密喪其邦,臣不密喪其身。”鄔思道早已經計劃好了脫身之策。

原著小說《雍正皇帝》寫道。

十三王胤祥轉告鄔思道,雍正有意讓他入朝為官。

鄔思道說:“世外可知雍親王府內有一個鄔思道?”

十三王說:“不知。先生何意?”

鄔思道說:“倘若如今我封侯拜相,豈不等於告訴世人,我就是皇帝曾經養在府內的幕僚?”

十三王面色凝重。

鄔思道說:“從今以後,這人世上,再無鄔思道這個名字……”

當晚,雍正皇帝率領一眾大內侍衛與十三王胤祥在雍親王府內大宴“功臣”。 宴罷,子夜將至,陰氣極勝。雍正與鄔思道在書房中密談。

鄔思道跪在地上拜叩新君雍正,然後向雍正辭官,鄔思道說自己年事已高,又是待罪之身,況且自己是個陂足殘疾,如今心力憔碎、油盡燈枯,萬萬不能入朝為官。 鄔思道懇請雍正讓他告老還鄉,以養殘體。

子夜已到,陰極而轉陽。

雍正皇帝念及舊情,不忍殺死鄔思道,於是答應了鄔思道告老還鄉的請求。

雍正皇帝又想了想,命令鄔思道去李衛那裡做個師爺,表面上是讓李衛照顧鄔思道的飲食起居,實際上是監視鄔思道的一舉一動。

雍正連夜將鄔思道送出雍親王府,派太監把鄔思道安置在棋盤街寧心客棧。

子時將過,陽氣轉陰。雍親王府內,一場屠殺悄然將至……

相見不如不見

雍正二年,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新政時,遭到了百姓的強烈抵制,雍正暗示李衛讓鄔思道前往河南幫助田文鏡。

鄔思道到達河南之後,幫助田文鏡將推行新政之事辦的妥妥當當,不久之後,河南黃災氾濫,雍正親架河南。

鄔思道意識到,雍正到達河南之後必然會接見自己。倘若雍正得知鄔思道老當益壯、才智不減當年,雍正會再次放過鄔思道嗎?不會。

與雍正見面是危險的,所以鄔思道趁著雍正沒有到達河南之前,匆匆的離開了田文鏡,一來防止被雍正殺死,二來向雍正表明自己的歸隱之心。


白話歷史君


電視劇裡面鄔先生讓高福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交給胤禩,胤禩藉此扳倒太子,同時砸了自己的腳,於是胤禛坐收漁翁之利。作為一個有仁恕之心的讀書人,可能他是想讓高福這樣間接立大功,奢望留高福一條命;但是作為一個深諳鬥爭殘酷性的人,也想到了胤禛的性子容不得高福活著,他這麼做也是在利用高福。我覺得可能利用高福的成分更多一些。高福被殺鄔先生也由此更清楚胤禛的個性,堅定了一定要功成後立即身退。那句“殺高福者,鄔思道也”,意味深長啊。電視劇裡面是鄔思道做夢夢到胤禛殺高福,我感覺是鄔先生其實之前也體會到胤禛的個性了,自己還是隱隱地為高福擔心,對於自己利用了高福也心懷不忍和愧疚,但是他夢到的就是真實的情況了。

鄔先生幾乎是古往今來帝王心術民間第一研究員。 能輕鬆猜透康師傅和胤禛的心思,留著這個活口同時又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內對胤禛實在太危險,依照胤禛的性子隨時可能殺鄔先生,並且鄔先生很可能是胤禛要殺掉的人的名單裡面的第一個。如果全隱,基本就像消失了一樣,胤禛只要殺心再起,對他那就是隨時都可以殺,而且比往日更方便。所以鄔先生選擇半隱,讓自己處在一個被監視的狀態,保全身家性命。






放牛娃看電影


自古以來都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樣的例子存在,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其實按照鄔思道為自己找的理由來說,鄔思道也的確不適合繼續待在雍正身邊,因為雍正是新皇帝,而康熙是大行皇帝,當初康熙定了鄔思道都罪,如果現在雍正啟用鄔思道,那麼是康熙錯了呢還是雍正錯了呢?這是第一點。

第二鄔思道的腿行走不便,這樣一副樣子如何上的了朝辦的了差事,同時也是有礙觀瞻啊,影響新朝氣象,第三點也就是最重要都一點就是鄔思道在潛邸為胤禛出謀劃策都是陰謀,現在雍正屬於光明正大的繼位,使用的也應該都是光明正大之臣,沒有用的上鄔思道的地方了,其實這三點看似有理實則鄔思道是在為自己也是在為雍正找臺階下,雍正本不打算留鄔思道的。

鄔思道跟著胤禛十幾年,太清楚胤禛的性子了,當初鄔思道借高福的手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傳遞到了八爺手上,藉助八爺的手扳倒了太子,這事事先鄔思道沒有告訴胤禛,可是後期胤禛知道了以後直接賜死了高福,由此鄔思道看見高福的屍體就懊悔的說:“殺高福者鄔思道也”,高福跟著胤禛那麼多年都可以一杯毒酒喪命,那時候鄔思道就已經開始為自己預留後路了。

雍正繼位當晚匆忙趕回府中,就是為了以絕後患的,可是在看見府中五路人馬以後才臨時改變了主意,在鄔思道說自己三不可用的理由的時候,雍正在燭光之下的眼神暴露出了殺機,可是當鄔思道說自己想要半隱,並且自己陪著皇上十幾年的情分,皇上一定會想自己,半隱也是為了讓皇上想看見自己的時候自己能及時到,另一層意思就是鄔思道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讓雍正找到自己,自己永遠都會在雍正的掌握當中,憑藉著鄔思道的懷舊情懷,雍正終於同意了鄔思道的半隱方式,放了鄔思道一馬,鄔思道也算是險象環生啊。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鄔思道是個明白人也看得開,功成身退及時歸隱得到善終鄔思道得到這樣的結局算是幸運得了,而反觀胤禛府裡其他人,以高毋庸為首的替胤禛辦事的人則全部被滅了口,鄔思道算是幸運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