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今天是2月份的最後一天,這個2月因為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的命運就此改變。在守護生命最後一道防線的醫院,每天都發生著無數感人的瞬間。

  作為順德最大的綜合性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自疫情爆發後,成為當地抗“疫”的重要力量。

  截至2月29日,該院專家組已經通過遠程會診的形式完成了順德區內疑似病例438例的會診,也是順德唯一承擔這項任務的醫院。此外,該院累計派出63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

  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組圖片,重溫這個二月在順德醫院內外發生的一幕幕。有些已化作記憶中的片段,有些仍在延續著……

  這些故事發生在順德,但同時也是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的縮影,類似的場景在抗疫一線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傳遞著信心與力量。


  1、不畏險阻赴一線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疫情面前,黨員衝鋒在前。

  1月23日是大年二十九,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全體院領導、全體專家組成員、職能科全體人員、相關專科全體醫護人員等取消休假。不少青年醫務志願者、黨員代表紛紛向黨組織提交了“請戰書”。

  2月7日,“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防控阻擊戰”誓師大會在該院門診大堂舉行。黨員代表在志願橫幅上簽名表態,不畏險阻赴一線,志願為這場戰鬥貢獻自己的力量,樹立起共產黨員衝在最前的鮮紅旗幟。


  2、“為你打包出發的行囊”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負人民!” 一句句莊重的承諾響徹在醫院大堂。

  2月13日上午,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緊急出征。在這支由15名醫生、45名護士組成的60人醫療隊中,副高以上職稱有7人,近五成為共產黨員。

  為了保障隊員們安心上陣,醫院後勤部門通宵準備物資和用品。每名醫護人員配有3個旅行箱,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品外,還有一批醫用外科口罩、外科手套、護目鏡、防護服外等物資,用量能夠供隊員們10天使用。

  在淚水與感動之外,打包行囊這樣小小的一個細節,更顯出徵之前的淡定與從容。


  3、戰“疫”夫妻檔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我學土木,你學醫,大學畢業一起到廣東工作15年,原本以為我們的工作永無交集。這次是我們第一次為同一件事戰鬥,也希望是最後一次。”

  2月13日,該院麻醉科手術室的總務護士李春豔在兩度寫下“請戰書”後,終於隨醫療隊馳援武漢。臨行送別,理工男出身的丈夫黃業群在朋友圈曬出上述感言。

  就在她接到出發通知的這一天,黃業群還在中山“火神山”醫院沒日沒夜地趕工期。2月15日,項目如期完工,提供500張床位,極大緩解了中山市收治病患的壓力。

  夫妻分隔兩地,共同抗“疫”。他們的女兒黃依依在作文中寫道:“我有點傷心,但是我也很驕傲,我的爸爸媽媽在祖國危難的時刻可以為國出力。我以後也要好好學習知識,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長大了也能像爸爸媽媽那樣報效祖國”。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這張圖片來自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鄧曉龍博士的一篇手記。由於大家都是“全副武裝”,已經辨認不出哪一個是他本人了。

  2月26日,包括鄧曉龍在內的佛山市第二批弛援武漢醫療隊,已進入武漢市東西湖區方艙醫院工作半個多月。

  連日來的高強度工作,醫護人員都很疲憊了,但這一天剛好趕上醫療隊一位護士的生日,簡單的慶祝儀式、大家自發唱起的《真心英雄》,讓鄧曉龍在手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以前總覺得英雄很遙遠,他們在書本里、在電視屏幕上;而今天,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感受到了我身邊這些許許多多平凡的無名英雄們。”


  5、“我和女兒視頻一下”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一連半個月、每天連上16個小時,晚上11點,護士歐陽豔玲因為胳膊疼,躺在換鞋區的休息凳上休息;照片中的另一位護士名叫何婷珊,此時她正在和5歲的女兒視頻通話。

  視頻中的小女孩,第一句就是問媽媽什麼時候回家。當看到身穿白大衣的媽媽時,小女兒彷彿明白了什麼,“媽媽你加油打敗病毒就能趕緊回家了!”

  當問起多久沒見女兒的時候,何婷珊自己也記不清了。年前就把女兒送到爸媽那裡,本以為年後可以團聚一下,沒想到碰上了疫情。

  “最近一段時間都在加班,整理各種流程,準備收治病人的物資,具體我真不記得啥時候見過女兒了,現在溝通主要靠視頻通話。”

  這一晚,掛了電話後,她又睡在了醫院裡,而像這樣夜晚已經數不清是第多少個了。


  6、“好人一生平安”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這張照片攝於2月21日,地點是武漢市第一醫院感染樓重症病房的第12病區。

  站在C位、身著紅杉的男子是武漢市一位志願者,在經過近一週的治療後順利出院,他也是佛山第二批弛援武漢醫療隊接管該病區後的第一例出院患者。

  疫情發生後,作為私家車主志願者,他每天義務為各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送飯、送物資。聊到自己因為做志願者而被感染時,他笑笑輕鬆地說:

  “剛開始有些情緒,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但後來心情慢慢平復,心想如果我不幹這個,還是會有第二個人幹這個,也許今天被感染的就是他。這樣想想就舒坦多了。”

  在住院期間,他的樂觀與善心感染了很多馳援武漢的廣東醫護人員。當得知他病癒後,不少醫生在日記中留下了祝福。

  來自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的管床醫生何傑雄:“我們治癒的不單是患者的身體,更重要的是他們受傷的心靈。陽光終將驅散陰霾!”

  同樣來自該院的管床醫生馬豫茜:“這次疫情,我們總是被冠以‘最美逆行者’,其實在這層光環下,還有很多很多的‘他’,默默隱匿在我們的光環中,逆風而行,勇於承擔。”


  7、最後一道篩查防線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對於臨床一線而言,放射科早已從以往的醫技輔助團隊,躍升為第一線的“防守型”崗位。

  作為順德區新冠肺炎診治專家組成員,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放射科胡秋根主任除了本院的會診外,還負責全區相關病人的影像會診工作。

  “這如同醫院的最後一道‘看不見’的篩查防線”,胡秋根表示,在目前情況下,CT影像學檢查起到重要的篩查作用,“任何一個科室拍攝的患者胸部CT片,如果符合病毒學肺炎的診斷,我們就會提示臨床醫生,追問其流行病學史,為篩查新冠患者再守一道防線。”

  曾有一名男性患者,有流行病學史,低熱一天入院,前兩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但通過肺部高分辨CT檢查,發現其右下肺外側基底段胸膜下一淡薄影,邊緣不清,約6mm大小,因為肺部發現小病灶,專家組還是謹慎處理。最終,第三次核酸檢測呈陽性,患者得到了及時確診,同時也避免了漏診。



「前線動態」疫情陰霾下,定格在順德醫院的8個瞬間


  “先生你好,請問要到哪裡?”

  “我剛拿抽血結果,要去發熱門診找醫生。”

  “好的,請坐穩了。”


  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在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內都會看到藍白相間的電瓶車在院內穿梭,這已成為疫情防控期間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為降低患者因就診而產生的接觸性傳播風險,該院對就醫路線進行改造,設立預檢分診專用通道。伴隨而來的是,大部分院內出入口臨時封閉,給就診市民帶來較大的不便。

  在這種情況下,首批“專車司機”正式上崗,承擔普通患者和發熱患者的院內接送任務。說是“專車司機”,但其實都是兼職的,除了輪班駕駛患者接送車外,其他時間仍然要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這些“司機”中,最大的56歲,最小的26歲,共產黨員佔半數以上。每臺“專車”每天要工作6-9小時,最密的一次,一個晚上2小時就接送了9趟發熱住院病人。


轉自:央廣網順德2月29日消息

記者:王雪薇

通訊員:岑婉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