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權謀家如何培養接班人?權力交接的三大關鍵

培養接班人可以說是權力延續的重大方面,任何權謀家都要面臨這個問題,把繼承人培養好了,自己才不會被清算,自己創建的事業才會穩定。三國時期的孫權作為權謀高人,對自己的權力傳承做出了安排,可以說用盡心思:

【出處】《資治通鑑》第69卷 魏紀1

【原文】吳王其子登太子,妙選師友,以南郡太守諸葛瑾之子恪、綏遠將軍張昭之子休、大理吳郡顧雍之子譚、偏將軍廬江陳武之子表皆為中庶子,入講詩書,出從騎射,謂之四友。登接待僚屬,略用布衣之禮。

【譯文】吳王孫權立兒子孫登為太子,為他精心選擇了師、友:任命南郡太守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綏遠將軍張昭的兒子張休、大理吳郡人顧雍的兒子顧譚、偏將軍廬江人陳武的兒子陳表四人都為中庶子,進宮為孫登講解詩書,出外則教導騎射,這四個人被稱為四友。孫登接待屬下時,只簡略地依照平民之間的交往禮儀。

【解析】

1、交心——熟知權力規律

把自己的位置和平的交給孩子,這這並不是一個大的難題,難的是,讓他擁有權力的心思,只有熟悉的權力心思和規律,才能夠知道控制組織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說,孫權直接為自己的兒子建立了自己的圈子,讓他開始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擁有做老大的經驗。很多人崛起,其實從小就是孩子王或是小圈子的核心,這樣長大之後,才更加容易做領導,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從小對權力心思有歷練。

2、交權——培養政治班底

熟悉權力心思,還不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沒人聽你指揮,你心思在到位也不行,孫權為自己的太子精心選擇了伴讀的四個人。這其實就是未來的政治班底,權力必須擁有自己的嫡系,才能夠擁有話語權,而不是坐上那個位置就行了,自己共同利益的嫡系勢力越大,自己的權力就越強,這四個人裡,能文能武,都有著父輩的政治、軍事、司法經驗的傳承。太子,有班子就有權力。


權謀家如何培養接班人?權力交接的三大關鍵


3、交勢——穩定不同勢力

普通人也可以成為政治班底,但是卻不一定能夠帶來穩定的政治勢力,但是這些人背後的父輩都是不同派系的勢力。諸葛瑾是太守,這是背後的地方勢力,大理不是地理上的雲南大理,而是後世的大理寺,主管司法刑獄,這是司法勢力。張昭和陳遠都是將軍,擁有著軍方背景。可以說,表面是一群年輕人的小圈子,其實背後都是老牌貴族勢力。都在下一屆政府做了家族接班,大家都安心!

綜上所說,儘管看著很簡單的太子培養計劃,其實這背後蘊藏著孫權的深度計算,做出了完美的安排,孫權前線打仗的時候,也讓孫登管理後方,進行預備實習,代理君主的訓練,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孫登卻英年早逝,33歲就去世了。不過呢,這一套權力傳承的策略卻是為後代的權力繼承做出了範本。這也是我們學習這段材料的意義!

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